距今约6000万到7000万年前地球上发生过一件大事,那就是生物界“霸主”恐龙的突然消失。恐龙的灭绝是如此神秘,个中原因至今还众说纷纭,尚无定论。有人说恐龙可能是得癌症死的,还有人说“凶手”可能是一场罕见的干旱。目前科学界比较广为接受的“外星撞击说”认为,是一颗小行星撞击地球导致了恐龙的灭绝。
美国科学家的研究最近又为恐龙的死因提供了一种新的可能,他们认为,恐龙之死是水星惹的祸。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太空生物学中心的布鲁斯·朗纳加尔称,他们的电脑模拟表明:6500万年前,水星的轨道发生摆动,导致一颗小行星飞向地球,成为恐龙大灭绝的罪魁祸首。
朗纳加尔和他的同事使用电脑模型对2.5亿年前的太阳系进行了“还原”。他们特别着重于计算每个行星的近日点——运行轨道上最接近太阳的点。行星的近日点通常以数百万年为周期围绕着太阳运转。由于星体间的作用力,这种周期会随着时间的改变而发生轻微的改变。朗纳加尔等的最新研究发现,近日点周期的这种改变,会对行星内部产生一种“敲击效应”,并进而改变行星的轨道。他们的模型表明,6500万年前,水星的轨道因此而发生摆动,并对太空中的一个小行星带产生影响,增加了其中的小行星离开轨道的几率。水星的摆动并不足以使大量小行星进入地球,但朗纳加尔认为,它很有可能使单个的小行星走上与地球相撞之路。朗纳加尔等人的解释实际上仍可归入“外星撞击说”,不过是为毁灭恐龙的那场大撞击找到了一个初始的“推动力”。
尽管如此,仍然还是有其他一些研究人员对把水星轨道摆动与恐龙灭绝之间联系起来持怀疑态度。
北爱尔兰阿马天文台台长马克·贝利说,朗纳加尔的理论是建立在一系列不太可能的事件的基础上的。他认为水星不会对太阳系产生影响,因为“它太小了”。贝利说,该研究小组的模型是非常棒的,但把它和恐龙联系在一起太勉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