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底“人鱼”
文献记载
老普利尼是一位记述过“人鱼”生物的自然科学家,在他的不朽著作《自然历史》中写到:“至于美人鱼,也叫做尼厄丽德,这并非难以置信……它们是真实的,只不过身体粗糙,遍体有鳞,甚至像女人的那些部位也有鳞片。”
考古学的发现
1990年4月《文汇报》有这样一则报道:
一些科学家正在竭力设法找到这一当今考古学最惊人的发现——一个3000年前美人鱼的木乃伊遗体的由来。
一队建筑工人,在索契城外的黑海岸边附近的一个放置宝物的坟墓里,发现了这一难以相信的生物。这一发现的消息是由前苏联考古学家耶里米亚博士在最近透露给西方报纸的。它看起来像一个美丽的黑皮肤公主,下面有一条鱼尾巴。这一惊人的生物从头顶到带鳞的尾巴,共计长有173厘米。科学家相信它死时约有100多岁的年龄。
1991年7月2日,新加坡《联合日报》发表了题为《南斯拉夫海岸发现1.2万年前美人鱼化石》的报道:
科学家们最近发掘到世界首具完整的美人鱼化石,证实了这种以往只有在童话中出现的动物,的确曾在真实世界里存在过。化石是在南斯拉夫海岸发现的。化石保存得很完整,能够清楚见到这种动物拥有锋利的牙齿,还有强壮的双颚,足以撕肉碎骨,将猎物杀死。“这只动物是雌性的。出现在大概1.2万年前的附近海岸。”柏列·奥干尼博士说。奥干尼博士是一名来自美国加州的考古学家,在美人鱼出现的海域工作了4年。奥干尼博士说:“它在一次水底山泥倾泻时被活埋,然后被周围的石灰石所保护,而慢慢转为化石。化石显示,美人鱼高160厘米,腰部以上像人类,头部发达,脑体积相当大,双手有利爪,眼睛跟其他鱼类一样,没有眼帘。”
现存的人鱼
(1)上半身是人下半身是鱼的
1991年8月,美国两名渔民发现的人鱼事件,报道如下:
最近美国两名职业捕鲨高手在加勒比海海域捕到11条鲨鱼,其中有一条虎鲨长18.3米。当渔民解剖这条虎鲨时,在它的腹内胃里发现了一副异常奇怪的骸骨骨架。骸骨上身三分之一像成年人的骨骼,但从骨盆开始却是一条大鱼的骨骼。当时渔民将之转交警方,警方立即通知验尸官进行检验,检验结果证实是一种半人半鱼的生物。对于这副奇特的骨骼,警方又请专家进一步研究,并将资料输入电脑,根据骨骼形状绘制出了美人鱼形状。参加这项工作的美国埃毁斯度博士说,从他们所掌握的证据来看,美人鱼并不是传说或虚构出来的生物,而是世界上确实存在的一种生物。
(2)上半身是鱼下半身是人的
科威特的《火炬报》在1980年8月24日报道:最近,在红海海岸的生物公园发现了一个奇迹——美人鱼。美人鱼的形状上半身如鱼,下半身像女人的形体——跟人一样长着两条腿和十个脚趾。可惜的是,它被发现时已经死了。
(3)来自海底的活人鱼
关于对活人鱼的发现也是有的。1962年曾发生过一起科学家活捉小人鱼的事件。英国的《太阳报》,中国哈尔滨的《新晚报》及其他许多家报刊对此事进行了报道。前苏联列宁科学院维诺葛雷德博士讲述了经过:1962年,一艘载有科学家和军事专家的探测船,在古巴外海捕获一个能讲人语的小孩儿,皮肤呈鳞状,有鳃,头似人,尾似鱼。小人鱼称自己来自亚特兰蒂斯市,还告诉研究人员在几百万年前,亚特兰蒂斯大陆横跨非洲和南美,后来沉入海底……现在留存下来的人居于海底,寿命达300岁。后来小人鱼被送往黑海一处秘密研究机构里,供科学家们深入研究。
其他有关发现
1958年,美国国家海洋学会的罗坦博士,在大西洋5公里深的海底,摄到一些类似人的海底足迹。1963年,在波多黎各东南海底,美国海军潜艇演习时,发现了一条怪船,时速280公里,无法追踪,人类现代科技望尘莫及。1968年,美国摄影师穆尼,在海底附近发现怪物,脸像猴子,脖子比人长4倍,眼睛像人但要大得多,腿部有快速“推进器”。
1938年,人们曾在爱沙尼亚的朱明达海滩上,发现“蛤蟆人”,鸡胸、扁嘴、圆脑袋,飞快跳进波罗的海里。
诸如“人鱼”这类海底奇异生物的存在由于有了实物作证,那么它也就由人们所谓的“荒诞”、“迷信”、“神话”的东西转变为当前一项严肃的科学研究课题了。
人腿鱼怪
前不久,渔民们在阿拉伯海的浅水湾中,意外捕捞到了一条世界上绝无仅有的人腿鱼怪。当地居民看到这个令人毛骨悚然的鱼怪后,疑为碰上了不祥之物,便纷纷惊恐地离开现场。
幸好来这里观光的一名外地游客带着摄像机,他好奇地拍下了这一珍贵的镜头。英国鱼类学家克·卡雷勃认为,这张照片是真实的,它清晰地反映出鱼怪全貌。长期以来,这种海洋生物一直被人们视为具有传奇色彩的神话中的鱼怪。19世纪中期,埃·格雷顿爵士首次对这种神奇生物作了详述。
今天,许多科学家认为,鱼怪即便不是神话,也早已从这个世界上销声匿迹了,尽管经常传来消息说,有人亲眼见过这种神奇生物。然而,对科学家来说,实在太不走运!迄今为止,连一条真正的鱼怪标本也没得到。1993年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一条死鱼怪被海潮冲到海滨浴场的岸边。但遗憾的是,当专家们赶到现场时,这条鱼怪早已腐烂变质,已无法将其保存下来。
这张鱼怪照片的摄影者叫伦·多纳秀,他深有感触地说:“当时在场的围观者很多,我甚至用双手亲自去触摸了这条鱼怪,它的肉体还挺结实哩!一点儿没有腐烂变质。这条大鱼怪只是多长出一双人腿,说它是人腿还不完全是人腿,不过,跟人腿几乎没多大区别。”
当时,伦·多纳秀请求当地老百姓帮忙,准备将其用酒精浸泡进行防腐,他正要给渔民们扔下一大笔钱,把鱼怪赶快运到附近的任何一所大学,可是,大学在哪儿?往哪儿运呢?这时,又出现了麻烦:渔民们死盯住鱼怪不放,他们用迷信的方式对伦·多纳秀说:“据传,这条鱼怪是魔鬼的变种,如果不将其放回大海,真主会惩罚这里的渔民们。”于是,渔民们用一条小船将这条鱼怪运回大海将其沉入水中,同时,将他们捕捞的其他水产品也全部抛入大海。当地渔民认为,这条鱼怪不是鱼,而是海妖的侍从。这时,渔民们转向摄影者,准备将他手中的摄像机夺走一并投进大海。幸好他趁渔民们不注意,溜之大吉,终于摆脱了这些愚昧的渔民,幸运地保存下了这张珍贵照片。
在俚语中,“鱼怪”一词的意思是“半鱼半人”或“美人鱼”。相信这种鱼怪真实存在的科学家把它称作“半鱼半人海洋生物”即一半是鱼,另一半是人。
目前人类还知道存在美人鱼和半变态水生生物,它们都是怪兽,它们只是上半身器官是人的,下半身器官是动物的。而照片上的这种鱼怪恰恰相反,它的上半身是动物的,而下半身是人的。这些半鱼半人的海洋生物究竟是怎样繁殖的,眼下还尚不清楚,所以,某些科学家认为,半变态水生生物和鱼怪的出现纯属从偶然到偶然的某种海洋生物的变异现象。值得注意的是,这条鱼怪,与其长长的一双人腿紧挨的部位根本不是女人的臀部或人的其他器官,而是一条天生的鱼尾,它的一双人腿看上去很像半鱼半人海洋生物的生理特征。据诸多的目击者介绍,这种半鱼半人鱼怪几乎栖息在所有温带海域里,例如,格雷顿爵士就曾在希腊沿海发现过这种鱼怪。
然而,鱼怪照片是很有说服力的佐证材料,它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分析和研究这种半鱼半人海洋生物的生理构造和生活习性。但令人遗憾的是,像这种价值连城的鱼怪标本从来没有落入科学家的手中。
活生生的“奇迹”
许多人认为太平洋里的怪兽、尼斯湖怪兽等都是无稽之谈,根本不可能存在。他们认为生活在恐龙时代的生物根本不可能还会活到今天。但是奇迹的确发生了:一种生活在4亿年前远古时代的古老大鱼——矛尾鱼,真正的活化石,被人们捕捞上岸。这一惊人的发现证实了大海里确有古老生命的后裔存活着。
1939年1月正在英国度假的生物学家史密斯教授收到了一封寄自南非的信,寄信人是一位在南非博物馆工作的生物学家拉蒂迈女士。信中夹有一张不知名的鱼的速写图,信里写到:“去年12月22日,我在集市上发现了一条奇怪的鱼,从来没见过。它有1.5米长,有个奇怪的像矛一样的尾巴,背上长着两个鳍,是附近渔民在海里捕捞上来的。我想它肯定是我们尚不知道的一种鱼,所以我把它买了下来。请问教授,这是什么鱼?”
史密斯教授看完后,惊叫了一声:“这不是生活在4亿年前的矛尾鱼吗?”他急急忙忙地找出了古生物化石图鉴,对照结果,一点儿没错,这正是矛尾鱼。可是,人们只在古老的岩层里发现过它在4亿年前生活时的化石。“难道还会有活着的矛尾鱼?”教授实在不敢相信这是真的,根据化石测定,矛尾鱼4亿年前生活在淡水水域里,于7000万年前的白垩纪灭绝。
具有永无止境的探索精神的史密斯教授迫不及待地收拾好行装,乘上火车、飞机,日夜兼程赶往南非开普敦的南非博物馆。因为,拉蒂迈女士把这条鱼买下来以后就存放在博物馆里。史密斯教授一到,来不及寒暄客套,就冲着拉蒂迈女土说:“那条鱼在哪儿,快带我去看。”尽管史密斯一点儿时间也没耽搁地赶到了,但从拉蒂迈女士买下这条鱼到现在,已经近两个月了,鱼已腐烂。为了防止这条珍贵的不知名的鱼的毁坏,拉蒂迈女士和博物馆的人把它制成了标本,史密斯教授赶到所看到的只是它的标本。不过虽然仅是标本,但毕竟是刚死不久的矛尾鱼做成的标本。
史密斯仔细观看了这条奇怪的鱼,它的外表既像鲑鱼,也像鲤鱼和鲫鱼,可它的个头儿真大,有1.4米长,58公斤重;全身呈暗绿色,尾部很像古代兵器——矛;特别是背上长着两个鳍,完全是矛尾鱼的特征。史密斯教授对拉蒂迈女士及其同行说:“我敢肯定这就是活着的4亿年前的鱼——矛尾鱼。虽然发现的化石体长仅59厘米,是矛尾鱼通常体长的1/3,但所有的特征都表明它就是活着的矛尾鱼。我们终于找到了活着的化石标本,拉蒂迈女士是最先发现这条鱼的人,应该起名叫‘拉蒂迈鱼’。”
矛尾鱼属于硬骨鱼。此类鱼共有4种科目,现存仅发现此一种,正式命名为“拉蒂迈鱼”,以纪念拉蒂迈女士划时代的发现。
矛尾鱼与众不同,它有许多奇特而又神秘的地方。经过仔细的观察研究,史密斯教授认为,矛尾鱼的发现为海洋生物学打开了一个新的研究之路,因为矛尾鱼身上有太多的神秘之处。
最奇怪的是它的鳍,普通的鱼鳍里都没有肌肉,更没有骨骼,而在矛尾鱼的鳍里却有很厚的肌肉,特别奇怪的是在它的一对强大的胸鳍和一对腹鳍里还有一段管状的骨骼。有肌肉就可以运动,这就说明了矛尾鱼的鳍是可以运动的“手”和“脚”,而鳍中的管状骨骼正是海洋生物上岸所必须具有的“支撑架”。矛尾鱼正是海洋生物刚刚进化上岸之时的一种鱼,所以它的发现为生物进化找到了活证据。陆地上的生物是从海洋里的生物进化的,这种进化正是从鱼鳍产生肌肉、骨骼变成四肢而发生的。矛尾鱼的身上正具有这些明显的特点。顺便说一下,它的两个背鳍和巨大的尾部,相配合可以自由自在地在海中游泳,以躲避危险和寻找食物。
矛尾鱼的发现,轰动了全世界,因为人类第一次找到了活着的鱼类老祖宗,生物进化史上的活标本。为了进一步深入研究,史密斯教授与拉蒂迈女士觉得,必须捞上一条活着的矛尾鱼进行研究,那样会发现更多尚不知晓的神秘之处。
于是他们决心寻找活着的矛尾鱼。史密斯教授亲自在报纸上刊登启事:谁能捉到第二条活矛尾鱼,奖赏100英镑(当时英镑比现在价值高)。但是不久爆发了范围广泛的第二次世界大战,由于战事的影响,寻找矛尾鱼之事只好暂停。
1952年12月24日,史密斯教授突然接到一封急电:“矛尾鱼找到,请立刻来看。”这是船长汉特从非洲东南部的岛国科摩罗的一个小岛上发来的。教授急忙启程。没有班机,他就专门请空军派了一架部队的专机,当天赶到了科摩罗群岛。果然是一条活着的矛尾鱼,是在科摩罗群岛中的昂儒昂岛附近海上捕捞到的。
从捕捞上第一条活着的矛尾鱼以来,迄今为止已在靠近非洲的印度洋中捕捞上至少80多条矛尾鱼。一般说来,这种鱼是靠钓上来的。今天,世界许多国家的博物馆中都保存有矛尾鱼的标本。从来不甘落后的日本人也亲自开着船跑到了南非附近的印度洋上,终于在1981年也捕到了一只。20世纪80年代,矛尾鱼还从非洲远道运至我国的北京自然博物馆展出过。
人们对这种奇特的鱼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但很少有人知道这种鱼的奇闻怪事。这么古老的鱼,又大又笨,它如何能在海洋中躲避天敌,又怎么生活?
根据考古发现,远古时代矛尾鱼生活在湖泊和泥沼里,后来由于环境的变化,它们到了深海。众所周知,湖泊和泥沼里都是淡水,矛尾鱼怎么能生活在盐海里呢?而且它们仅仅分布在南部非洲东南沿海里,这是什么缘故呢?后来科学家终于发现,在矛尾鱼分布地区的海水中有一个淡水区域,矛尾鱼正是生活在这片海水中的淡水区域内的150米~500米的深海区,仅每年11月到次年1月短短的两个月中才会浮到海面上来。
这至少告诉我们两件事:第一由于它很少到海面上来,所以人们长期没有发现它,说明深海区可能还有我们所不认识的海洋生物;第二和4亿年前一样,它还在淡水域生活,正是印度洋中有了这么一块海中淡水区才使得很少有天敌与它对抗,使它繁衍至今。至于在这片深海中为什么会有淡水域,这更是谜,至今尚未得出结论。海洋中真是无奇不有啊!
矛尾鱼还有一点不同于其他鱼的特征。普通鱼的脑重占身体的0.1%~1%,而矛尾鱼不到0.01%,但脑中高分子蛋白却多于其他鱼,而且矛尾鱼有内鼻孔,这是鱼类上陆进化的证明。
既然4亿年前的矛尾鱼能够适应越来越复杂的海洋环境而生存到了今天,那么如此广阔的海洋中很有可能不仅仅只有这一种史前动物。
既然矛尾鱼的发现已经明白无误地告诉我们,生活在史前的古生物还活在今天的海洋里;既然人类对海洋的认识尚处于婴儿般的认识阶段,因此,我们完全有理由认为,海洋中或者一些由海洋演变成的湖泊中确实存在一些不为我们所知的生命体,它们早晚有一天会与我们人类见面。
深海怪影
1948年,海洋学家甘·彼得逊宣布,在深度超过6500米的世界大洋中,生命将不复存在,因为在650个大气压的超高压条件下,连最简单的单细胞生物也会毙命。事实果真如此吗?
1949年,丹麦“加拉泰亚”号考察船从10190米的深海中起网时,发现网中捕捞到25个海洋白头翁、75个管海参、5个瓣鳃贝和其他海洋生物。这些海洋生物竟能生活在这样的海底,而只要向那里抛下一块玻璃,深海高压就会立刻将其压成碎末。
今天我们才搞清,在3000多米深的海中生活着数百种鱼类,而在6000多米深的海中则生活着100多种鱼类,甚至在10000多米深的海底乃至最深的海沟仍生活着某些海洋生物。然而,这里并非只生活着这些海洋生物,还可能隐居着我们迄今尚不知晓的最古老的“深海生物”。
神秘闪光
几十年来,许多国家的海员对海洋的奇光怪影迷惑不解,因为这些海洋奇异闪光既不是船尾灯留下的光迹,也不是大海航标的灯火,更不是潜艇的探照灯光。这是些能高速旋转的巨大光轮和轮辐状光带,它们横贯从水平方向到垂直方向的广阔海域。有时,能从海洋深处神奇般地向水面升起一些巨大的荧光点或光球。
1927年12月在孟加拉湾东部、1929年在东经98度、北纬14度海域,突然出现几个会旋转的无轮缘的光轮。这些光轮出现轮辐及其消失的间隔时间分别为:第1次0.5秒,第2次2秒。在第1次间隔时,轮辐的旋转方向变化两次——最初,轮辐逆时针方向旋转,然后顺时针方向旋转,最后又逆时针方向旋转。轮辐改变旋转方向的间隔时间为5分钟。
这些光轮不仅能改变旋转方向,还能加快或减慢旋转速度,其亮度也能时强时弱。许多目击者注意到,海中出现的这些奇异的光轮、光带和光点并非来自海面,而是直接来自一定深度的海底。在这些神秘发光体的下方还发现隐约有一个长长的黑乎乎的东西,不久,它便消失在大洋深处。
1977年的一天,前苏联“弗拉基米尔”号海洋考察船完成任务返航时,甲板上的船员和考察队员突然发现,在船体周围150米~200米半径内,有一个逆时针方向旋转的耀眼的白色光轮,它均等地分成8等份。这时,船上回声测深仪显示的海底深度为170米,同时显示:在船底水下20米处有一个巨大怪物。这个由弯曲状光带组成的旋转的光轮,酷似汽轮发电机上的叶轮。半小时后,发光体的亮度逐渐减弱,光轮直径缩小到80米~100米。
须知,只有某些海洋动植物体的细胞才会出现闪光,除海洋生物体外,海洋本身是不会发光的。然而,出现这种海洋奇异闪光的情形并不多见,所出现的带有美术图案奇异闪光的景观也并非常有。
幽灵怪物
据目击者描述,在一个阴沉的黑夜,船上的水手发现不远处的水下突然涌上一大团黑乎乎浑浊的海水,转瞬间,这个浑浊的黑水团一下子又变成某种动物的形体——它一会儿像漂在海上发光的浮游生物,一会儿又像海怪一样闪着荧光,总之,这个幻影般的生物总是不时地变换着自己的形状:它时而变成一个球形,时而又变成一个卵形,时而又变成一个三角形,然后,一下子又裂变成两部分——它们在船周围互无联系地游动着,有时朝前游,有时向后游,最后,变成几个巨大的发光幽灵在船周围缓慢地旋转,其中一个发光幽灵的躯干长6米~8米。这些海洋怪物在船附近的海面上活动了近1小时后,便神奇般无声无息地消失在大海深处。
在俄罗斯的鄂霍次克海,曾发生另一起令人费解的事件。1908年8月22日夜至23日,当时,俄罗斯军舰“鄂霍次克”号正行驶在北纬57°3′,东经155°50′的海区。午夜11时,在船尾的海水中,突然冒出一个浅绿色异常耀眼的发光体,它发出的强光顿时把船尾的整个海面照得通亮,而且亮度越来越大,然后发光体开始向前运动。后来,“鄂霍次克”号全部被这奇异的发光体发出的强光“吞没”,因为“鄂霍次克”号处在发光体的中心。转瞬间,发光体一下子又变成一个大卵形。当“鄂霍次克”号向前行驶时,这个变得巨大的卵形发光体曾伴随它航行了一段时间,然后渐渐远离船体向一旁游去,接着又向前绕过“鄂霍次克”号迅速远去,只有2~3分钟时间便消失在远方的地平线,可它射出的刺眼光柱却直达云天。
水下文明
要知道,光亮对海底这个永久黑暗王国居民来说是进行信息交流最理想的天然手段。科学家们推测,假如我们能把海洋神秘闪光的持续时间和间隔时间记录下来,也许,现代化的电子计算机能把海底人以闪光信号的方式向我们大陆人类发出的信息破译出来。
许多目击者发现,在大海出现神秘的闪光之后,又曾出现一系列几何图形——椭圆形、圆形、菱形和三角形。这些图形还能变成2个或3个。在连续的几昼夜里,这些具有规则几何形状的发光体围绕着同一艘船进行扑朔迷离的表演。然而,在这些令人眼花缭乱的神奇火光的下方,还隐匿着某种巨大的不明潜水物。
这难道是偶然的奇遇和幻觉吗?不!这是真真切切的事实。1976年,保加利亚航海家尤利亚和顿丘驾驶他们的8米长的小舟完成一次环球旅行。1976年4月底的一天,在北纬1°南纬5°之间,东经110°~130°之间赤道附近的南太平洋海区,午夜时分,海中突然出现几个大光圈,它们一个接一个地连续从船旁滑过。它们像是从海洋深处某个地方冒出来的,犹如一盏聚光灯从海底向水面照射,这一现象持续了很长时间。多少年来,人们对大海深处的光点已司空见惯,这些光点恰恰是从船底下冒出来的,它们以极高的速度接近水面。航海家心想:这难道是鲸鱼或巨大的章鱼?这些光点离他们越来越近,他们越加觉得这些光点像是水下“帆船”上的“执帆人”,甚至能看见这些“帆船”的甲板上站着几个身穿古怪装束的人形生物,不,这不是“帆船”,是不是来自水下文明的“军舰”?
海底人迹
在世界许多沿海民族的传说和神话中,同样能找到对海底人踪迹的描述。第一个发现苏美尔城的英国考古学家利昂纳尔多写道:“苏美尔城居民——苏美尔人对陶瓷技艺和轮式运输工具十分精通,此外,他们还是最优秀的冶金工艺师和建筑师。几乎所有的苏美尔男人都能读善写——这些都已是公元前5000至4000年前的事了。”
另一位研究苏美尔人的科学家雅阔逊认为,美索不达米亚文明似乎是一夜之间崛起的。在苏美尔人的传说中也有类似的描述:大海中曾生活着一种半鱼半人的水下怪人族,这些鱼人在一个叫欧安的首领的带领下从波斯湾水域游上岸来,在苏美尔城登陆驻扎下来。这些鱼人教会陆地人写字、种田和金属加工技术。
传说对这个鱼人族首领欧安有过一段描述:鱼人族首领欧安的整个身子长得跟鱼一样。在他脑袋稍低一点儿的下方还长着另一个脑袋,在身体的下部长着一根鱼尾状的尾巴,他的双腿长得跟人一样。他讲的话语和说话的声音使人易懂。这个鱼人生物只是在白天同我们打交道,但他们不吃我们的食物。白天,鱼人教我们陆地人建造房屋和庙宇殿堂,还教人总结和记载一些规律。鱼人还向人讲解几何学是怎样创始的。太阳落山时,鱼人再潜入海底返回他们的水下故乡。因为他们是水陆两栖生物。
海底里的外星人
1825年的一天夜里,一艘轮船上的全体船员都成为下述事件的目击者:一个巨大的发光体以7度的倾角从海中腾空而起直击云天,后来,这一现象又复现一次。这一巨大发光体像一颗烧得通红的弹丸。20世纪,类似的怪异现象曾发生过多起。1972年,北约在大西洋水域曾举行一次海军军事演习。当时,参加演习的一艘破冰船正处在大西洋北部水域。一天晚上,船员们亲眼目睹一场奇观:突然从冰封的大海中冒出一个弹丸形银灰色怪物,它撞碎了3米多厚的冰层后便一下消失在云天中。被抛向空中的巨大冰块落入封冻的海面,将冰层撞击出几个大窟窿。俄罗斯著名超自然现象专家基泽利在研究和总结20世纪70年代中期的UFO现象时强调指出,曾发现和记录下飞碟从海中钻出水面,然后又飞回大海深处的事件。他认为,对UFO的来源有以下三种推断:一是来自深山;二是来自深海;三是来自太空。而且很可能,这三种来源同时并存——要知道,世界其大无比,海洋又如此广漠浩瀚,宇宙更是无际无垠。因此,可以说,哪里出现生命,哪里就不可避免地会出现演化——出现智能生物。
19世纪出版的《宇宙与人类》一书中,曾有过对“海底人”和“海姑娘”的种种描述:这些海底人长着一个略长的大脑袋,一副人脸,鼻子却很小,没有下巴和耳朵,四肢较短,每只手上长着4个指头,指间带蹼。这种海底人不仅在印度能遇见,在非洲、菲律宾、印尼的马鲁古岛、巴西和北海都能遇到。
1972年,美国科学家桑德逊在他所著的《大洋深处的土著人》一书中提出一种耸人听闻的思想:我们地球上存在一个水下文明。俄罗斯学者鲁德尼茨基也不约而同地认为,世界大洋深处存在一个水下文明,该文明的智能生物在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得到很大发展,而且目前仍在继续发展中。毋庸置疑,水下文明中的智能生物很早就试图同居住在大陆的人类建立联系。即便是今天,这种努力一刻也没有间断过。或许有一天我们将与其他文明——太空文明、地下文明、水下文明或“平行世界”首次建立接触。至关重要的是,要想让我们的“智慧兄弟”给人们带来善良和智慧,友好、善待他们是必不可少的。
无阳光世界的深海生命
人们常说万物生长靠太阳。因为植物靠阳光进行光合作用形成有机体,而动物又靠植物维持生命,所以,如果没有阳光,地球上的万物就不会生长。但是,美国深潜艇“阿尔文”号所作的深海考察,却向这条千古不变的定律提出了挑战,证明没有阳光,生命也可以生长。
1977年2月,“阿尔文”号上的科学家在东太平洋加拉帕戈斯群岛附近几千米深的海底热泉处,发现了一个生命繁衍的海底沃洲,那里生活着许多蛤、贝、白蚌、蟹和红冠蠕虫等形状奇特的生物。这一发现,使科学家深感惊奇:在没有阳光,没有食物,压力又很大的海底,从哪里来的这么多生物?它们又是靠什么东西生存的呢?
“阿尔文”号上浮后,科学家们打开从深海带上来的海水取样器,立即有一股臭蛋味的硫化氢气体冲出来,这使他们得到了启示,并且提出了一种假说。
科学家们认为,当海水从地壳裂缝渗入地下时,在高温和高压作用下,水里所含的硫酸盐便变成为硫化氢。而这种含有臭味的化合物就隐藏着深海生物生存的秘密:某种细菌借硫化氢进行代谢变化,吸收温泉热能而得以繁殖。一些小动物则以过滤这种细菌而生存;大的生物又以它们为食饵。这样,就构成了一个新的“食物链”。它们的特点是依靠阳光以外的一种能量——来自地球内部的热能,维持一系列生命。这种程序叫“化学合成”,这是生物科学史上的第一次发现,具有深远的意义。它给人类寻求地球以外的生命开辟了新路,并告诉人们,即使在那些没有阳光即热量和其他条件下,也可能有生命。
进一步的研究表明,这种细菌有奇特的耐高温本领,能在250℃的环境下生存。这使科学家们大开眼界,因为通常只要大于40℃,大部分植物和动物就难于生存;大于65℃,大部分细菌也活不了,而这种耐高温的细菌在250℃的高温和高压下却繁衍很快,必定有其奥秘。奥秘在哪里呢?目前还不知道。但这个发现却使人们想起了在高温和高压下的金星或其他星球上也有生物存在的可能。这更扩大了探索地球外生命的路子。
这些深海生物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一簇簇的红冠蠕虫,大的长达2米~3米,它的白色外套管固定在岩石上,保护着自己柔软的身躯。它既没有嘴,也没有眼,甚至消化系统也不存在,仅靠伸出套管顶端的身体过滤海水中的食物,它们的血格外鲜红,因为里面充满了富含铁质的血红蛋白。如今生物学家还弄不清它属哪个门类,也不知道它是怎样繁殖后代的。
有一种一英尺长的巨蛤,靠过滤水中的颗粒食物过日子,它属哪一门类?哪一个种族?人们毫无所知。一种毛绒绒的深海白蚌,很像陆地上的蒲公英,似乎同僧帽水母有一定的亲缘关系,但又有许多不同。它是什么种属呢?还有一种像虾一样的动物,格外引起了科学家的兴趣,这种动物眼睛的柱柄的末端长着肉冠,用它在岩石上刮取食物。一种深海蟹与它在淡水中的亲朋有点儿相似,但它们不属于同一种族。还有一种长着长腿的小蜘蛛,更加使生物学家迷惑不解。
这千奇百怪的深海生物,无论是其生理结构还是种属关系,无论是其生活习性,还是食物基础,对科学家们来说都是一个谜。
全世界海洋里的地壳裂缝共有70000多公里长,那里到底布着多少温泉和热泉的喷口呢?其中又有多少生物在那里生成呢?它们除了使我们对深海里的生命有新的认识之外,还能为我们人类提供丰富的食物资源吗?这些问题有待于今后的继续调查和海洋开发技术的进展才能解答。
喀纳斯湖中的巨鱼
喀纳斯湖位于阿尔泰山原始森林的喀纳斯自然保护区内,是我国惟一属北冰洋水系的内陆湖泊。
相传喀纳斯湖湖面常有一种怪现象:突起的巨浪腾空翻腾。有时在阳光的照射下还会呈现一片刺眼的红光,湖边的牛、马,也时常莫名其妙的失踪。据当地的居民讲,早在20世纪30年代时,人们曾在湖中捕到过一条巨鱼,仅鱼头就犹如一口大锅。因而,人们推断,喀纳斯湖的怪现象是巨鱼在兴风作浪。
那么这种巨鱼究竟是什么鱼呢?它又到底有多大呢?为了弄清真相,新疆大学的教师曾用2个直径约20厘米的大钓钩以羊腿、活鸭等为饵料,希望巨鱼能上钩。然而他们只看到一条足有浮标3倍长的巨鱼从浮标旁游过,却未能捉住它。
1985年7月,新疆大学生物系向礼阪副教授带领的保护区考察队,又在喀纳斯湖发现了巨鱼,最大的鱼头几乎有小汽车那样大。同月24日,新疆环境保护科学研究所的一支考察队,在湖面上发现了几个红褐色的黑点,起初以为是浮生植物,后用望远镜观看,发现竟是巨大的鱼头浮在水面,还露出一点儿背脊。据目测,最大的鱼头近1米宽,鱼体大约有10米,所有大鱼的总数近100条。
后来有人根据鱼的形态和特征判断巨鱼很可能是哲罗鱼。然而也有人提出异议,认为哲罗鱼一般身长只有2米多,已捉到的哲罗鱼最重也不过50多公斤。尽管喀纳斯湖水面宽阔,湖水幽深,且有丰富的饵料,但也无法使哲罗鱼长到人们所见的巨鱼那样大。
1986年,考察队又派出直升飞机,对鱼群进行低空跟踪拍摄,获得了大量的珍贵资料。经专家论证,认为这种大红巨鱼可能是大型哲罗蛙,它系鱼纲、蛙形目,哲罗蛙属北方山地冷水性淡水鱼类,鱼体长度约12米~15米,头部宽1.5米,估计重量在2吨~3吨。它是凶猛的食肉性鱼类,幼鱼以食小鱼为主,大的则觅食水面浮游的雁、野鸭等野生水禽,也吃湖中的大水鼠、水獭等,甚至吞食比自己体型小的同类。然而哲罗蛙是早已被人们认为绝迹了的鱼种,它为何会在喀纳斯湖生存繁衍下来,这还是一个有待探寻的谜。
另外,由于至今没有捉到一条喀纳斯湖中的巨鱼,因而有人认为,目前为巨鱼定性还为时过早。
神秘的海牛
国外有“海神”的传说。据说海神长着牛脑袋,颇像中国神话中的“牛头马面”中的牛头。世界上究竟有没有这种动物呢?
根据一幅插图断言,世界上的确有过这种动物。例如前苏联出版的科普读物《我想知道一切》的插图画着一堆牛骨,背景是一个古瓶式的石碑,上面写着“1741-1768”字样。
据称“1741”代表人类第一次发现“海神”的年号。这一年,俄国“彼得大帝”号考察船曾在白令海中的一个小岛附近遇上了海怪,它身长9米多,浑身褐红,头上长着弯弯的一对牛犄角,在海崖中跃上潜下,威风凛凛。船上的水手发现,这只海怪尾随船只却毫无伤人之意。有几个水手坐上小船慢慢接近了它,甚至有人用手摸它,奇怪的是它丝毫不加反抗。
考察人员妄图捕获这一珍兽。他们用伏钩群起而攻之,不料此兽的外皮刀枪不入。水手们束手无措、惊恐万分。“海神”却摇摇头,遗憾地游走了。
这一消息使世界科学家为之哗然。各国竞相派船考察,一心盼望得到一个活标本,但都没有这种福分。此后考察热就寂然自灭了。另一个证据是,前苏联白令海沿岸曾不断发现海牛残骸。而且,当地渔民说,他们的父辈确曾捕过海牛,并传说它的肉味佳,而它的脂肪能被阳光晒熔,熔化后发出的气味香如杏仁。据说,前苏联的科学档案中有不少有关海牛的资料,其中记载着1803年~1806年自然学家季列齐乌斯和克鲁森施滕几次发现海牛的情况。
实际上早在1854年,俄国一家报纸就报道过发现海牛的新闻。诺登舍尔茨所率领的考察团曾在白令岛发现了海牛,所描绘的海牛的模样和“彼得大帝”号所叙述的大体相同。
据记载,1910年,丘库半岛南端曾有一只死海牛被冲上了岸,可惜缺乏科学知识的居民一涌而上把它瓜分了。
据报道,1962年在白令海中,一艘军舰还发现过海牛。另外,前苏联一位学员,曾把自己发现的海牛残骸交给了国家。经鉴定,这些残骸不足200年,因此可证明海牛并没有在1768年绝迹。
近年来,俄罗斯生物学家再次掀起了一股海牛考察热。他们采取深入民间的方式,向白令海岸居民征询海牛的传说。尽管有人自称亲眼目睹过海牛,并绘声绘色地叙说这种怪物的特点,但至今在科学上也没有更大的突破。海牛的有无仍是一个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