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口才的艺术
24888500000066

第66章 运用比喻的技巧

比喻,是一种常用的修辞方法。所谓比喻,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打比方”。它是根据两类不同事物之间的相似点,用乙事物来说明或描摹甲事物。运用比喻可以把人们感到陌生的东西变为熟悉的东西;把深奥抽象的道理表达得浅显具体;把平淡无奇的事物描绘得生动形象。有时候,人们要不用比喻,简直不知道怎样把事情说明白。

比喻有以下两个特点:

(1)比喻包含着三个基本要素,即被比喻物、比喻物和相似点。被比喻物和比喻物必须是两个本质不同的事物。

(2)被比喻物和比喻物之间不仅要在某一点上相似,有时还要用“像”、“是”“仿佛”等比喻词来连接。

根据被比喻物、比喻物和比喻词出现的不同情况,可把比喻分为三种基本类型:明喻、暗喻、借喻。

明喻。

就是明显地直接地打比方,因此又叫直喻。在明喻中,被比喻物、比喻物都出现,中间用“像、如、似、仿佛、犹如”等比喻词联系,表明两者的相似关系。它的基本格式是“甲像乙”。请看毛泽东同志1939年5月20日在延安在职干部教育动员大会上讲话中所运用的比喻:

过去学的本领只有一点点,今天用一些,明天用一些,渐渐告罄了。好像一个铺子,本来东西不多,一卖就完,空空如也,再开下去就不成了,再开就一定要进货。我们干部的“进货”,就是学习本领,这是我们许多干部所迫切需要的。

毛泽东的这段话,用的便是明喻的修辞方法。“好像”是比喻词。

暗喻。

这是一种不明显的比方,它直接把被比喻物说成比喻物,因此,又称“隐喻”。在暗喻中,被比喻物和比喻物都出现,中间用“是、成、当、做、变成、成为”等喻词连接。它的基本格式是“甲是乙”。

1920年6月7日,毛泽东从北京到上海后,给在北京从事教育工作的黎锦熙写了一封信,信中先叙叙自京一别以来20多天在路途游览的情况,而后大量的篇幅是谈求学做学问的看法和自己的打算。他在信中说自己希望凭自己的兴趣去研究学问,认为自由研究,只要有规律,有方法,未必全不可能。在讲到学习外语时,他说:“外国语真是一张门户,不可不将他打通,现在每天读一点英语,要是能够有恒,总可稍有所得。”

“外国语真是一张门户”,就是用的暗喻这种修辞方式。毛泽东用这种修辞方式说明了外语在做学问当中的重要性。

借喻。

借比喻物来代替被比喻物的比喻,叫借喻。在借喻中,被比喻物和比喻词都不出现,直接借比喻物来代替被比喻物,它的基本格式是:“乙代甲”。例如:

1906年秋天,少年毛泽东转到井弯里毛宇居先生的私塾读书。一次,毛泽东因对私塾的陈规陋习和古板教学方法不满而受到先生的斥责,先生还罚他作一首赞美天井的诗。毛泽东围着天井转了两圈,便高声诵道:

“天井四四方,周围是高墙,清清见卵石,小鱼囿中央,只喝井里水,永远养不长。”

同学们听了都拍手叫好,先生却弄得很尴尬。

这首《赞天井》诗,用的就是借喻的手法,将私塾封闭式的教学方法比作周围是高墙的天井,把束缚其中的学生比作小鱼。“只喝井里水,永远养不长”,比喻用这种死扳的教学方式永远也培养不出有用的人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