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文学作品中的黄飞鸿
由20世纪的30年代一直到20世纪末,在近70年的时间里,黄飞鸿几乎成了香港所有文学艺术表现形式中取之不尽、绵延不绝的题材宝藏。
没有早年在珠江三角洲一带的流离卖武,也没有现实世界里的亡妻丧子,在以黄飞鸿为题材的艺术创作中,黄飞鸿更多时候是以一个超脱的英雄,或是侠客的身份出现。在早期的小说以及日后的电影里,无论是行侠仗义、扶危济困的慈父严师,还是表现出民族气节、自强自立的青年侠客,在历史的累积中,黄飞鸿已成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化身。一系列有关黄飞鸿的电影,更成了港产功夫片的一个著名标记。
在早年写作黄飞鸿的作家中,有像朱愚斋、马云的弟子门人,也有像“念佛山人”等佛山乡亲,动机或多或少都有着表扬师门和褒誉乡贤的意义在内。“黄飞鸿”形象的成功塑造,在一定程度上,也带动了海外武术的发展。
现就不同形式载体中出现的黄飞鸿,略述如下:
以黄飞鸿为题材的文艺作品从来就有不少。邓羽公可说是第一位前辈了。
邓羽公,广东佛山人,生卒年月不详,有广东报坛“怪杰”之称,早年曾创办《羽公报》和《广州民报》。抗战后期移居香港,再办《石山报》和《公平报》。他的笔名颇多,如“佛山人”“凌霄阁主”“天涯浪客”等,而以“忠义乡人”最为著名。从1931年起,邓氏即据清末小说《圣朝鼎盛万年青》中的人物故事,为“南少林”平反冤情,陆续撰写《至善三游南越记》《少林英雄血战记》及《黄飞鸿正传》等书,成为香港武侠小说界的开山祖师。
邓氏所用的文体为浅近的文言文,不夹杂广州方言。受他影响的有朱愚斋(斋公)、王香琴、许凯如(念佛山人)、杨大名等人。其中朱愚斋曾从岭南著名武术家林世荣学艺,为黄飞鸿之嫡传徒孙,他所撰写的《黄飞鸿别传》是继邓羽公的《黄飞鸿正传》后的新作,内容信实,非一般道听途说的可比(斋公后来撰写了《黄飞鸿江湖别纪》,又名《黄飞鸿行脚真录》,可惜资料在今天已不易搜寻)。
到了高小峰(戴昭宇)时,他袭用了邓羽公的“忠义乡人”笔名,于1938年首次将粤语方言掺入了《黄飞鸿》一书,壮其声色,借以吸引广东籍的读者,开创了“广派”的武侠小说。
在今天所能看到关于黄飞鸿的记载中,以朱愚斋写的《黄飞鸿别传》为最早。朱氏为南海人,别名斋公,世居广州羊城,跟林世荣习武,甚得师傅的赏识。朱愚斋终生刻苦学习,著述颇丰。在黄飞鸿去世后,朱愚斋便开始整理有关的资料,并于1933年开始,在《工商晚报》连载这部“事皆纪实”“据其平生所历”的《黄飞鸿别传》。书中详尽介绍了黄飞鸿传奇的一生,突出了他精湛的武技和行侠仗义的豪迈气概,同时,还介绍了黄飞鸿的父亲黄麒英,师傅林福成,徒弟梁宽、林世荣以及多位武术名家的事迹。《黄飞鸿别传》开创了以黄飞鸿为题材的艺术创作先河。此后,还分别有“忠义乡人”“我是山人”“禅山人”等小说家出版了以黄飞鸿为题材的小说,在20世纪的40年代最为鼎盛,影响也最大。“忠义乡人”的《黄飞鸿再传》,自1947年5月1日起在《成报》连载4年,共1300集,是今天所见最长的一部黄飞鸿小说。
由黄飞鸿第十子黄汉熙口述的《黄飞鸿师傅传》,自1957年起在“香港商报”连载,亦深受广大读者的欢迎。
时至今天,已至少有十多位小说家发表了共二十多部以黄飞鸿为题材的小说。在这些小说家中,有佛山人氏,也有黄飞鸿的门人。像朱愚斋的徒弟马云,本身是香港的资深作家,亦先后在1970年出版了《花地歼恶霸》和《大闹丁家庄》两本以黄飞鸿为题材的小说。
以黄飞鸿为题材的小说创作一直绵延。至1988年,佛山的本地作家任流先生出版了一部反映黄飞鸿少年时期在佛山经历的长篇小说《少年黄飞鸿》。1996年南海作家冯植先生也写了一部短篇小说《南海黄飞鸿》。不久前又有新书面世,韩春萌的小说《武林奇侠黄飞鸿正传》,于2005年8月1日由湖北人民出版社出版,可见“黄飞鸿”历久不衰。
这些作品的内容多为反映黄飞鸿及门下弟子除暴安良、匡扶正义、儆恶惩奸及为民除害等等事迹。小说行销香港、台湾、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以及欧洲和美洲等地。
据数十年前出版的《黄飞鸿正传》里有一个简单的序文:“黄飞鸿真有其人,自然是无疑问。但其生前仅以威盛,不大以名传。省、港、澳知者不少,但南洋,南北美洲不知其人者多。其后声名大著,多得南派武侠小说家的生花妙笔。加上制片家‘生意眼光’独到,遂造成今日妇孺皆知的局面。”
正是由于这些小说的成功,才使得“黄飞鸿”能够开始超越寻常的视界,以更为世人所喜见乐闻的形式,在粤剧、电影、广播、电视以至漫画、动画当中出现,黄飞鸿开始成为了一位远近闻名的武林人物。
2.舞台上的黄飞鸿
上个世纪三四十年代的香港,粤剧大行其道,大大小小的戏院遍布港九,观众层面极广。1944年,在粤剧界声名极隆的杰出编剧家唐涤生先生,开始着手把黄飞鸿的故事编写为《黄飞鸿正传》,一共三集,交给了自己的夫人郑孟霞女士以及著名的粤剧表演艺术家罗品超先生担纲的香港超华剧团进行演出。罗品超先生成了第一个在粤剧中扮演黄飞鸿的艺人。
1951年,艺名“新靓就”的关德兴先生,把电影“黄飞鸿传”搬上了粤剧的舞台,同时把南派武打以及精彩的狮艺表演糅入其中,演活了黄飞鸿,在马来西亚的吉隆坡、柬埔寨的金边以及美国的三藩市等多个城市巡回演出时,广受当地的华人以及侨胞的欢迎。同台演出的还有广州粤剧武生梁荫棠先生。这个剧本后来也被佛山和广州当地的粤剧艺人采纳而演出。
3.媒体上的黄飞鸿
(1)电影
将“黄飞鸿”带入电影的人是关德兴先生。从13岁就开始学习粤剧表演艺术的广东开平人关德兴,于1949年,在香港主演了由胡鹏导演的第一部黄飞鸿电影《黄飞鸿传·上集》大获成功。以后陆续开拍,至八九十年代,香港的一些导演开始为黄飞鸿的电影加入了更多新元素,比如“醉拳”中逼真的“虎鹤双形拳”,加上惹笑鬼马的场面,以及后来在徐克执导的黄飞鸿电影系列里,就出现了现代化的故事情节、服式和爱情元素等。
自1949年开拍黄飞鸿电影以至20世纪末的40~50年间,共拍摄了100多部有关的电影,成为健力士世界大全的纪录。单就关德兴一人,就主演了77部黄飞鸿电影。其余的23部,便有谷峰、白玉棠、史仲田、洪金宝、梁家仁、刘家辉、成龙、谭咏麟、李连杰、钱家乐、邱建国、季天笙、曾思敏、元彪、甄子丹、赵文卓等扮演过黄飞鸿这个人物。不少著名的演员,因为饰演黄飞鸿更加闻名于世,亦有些无名的新晋演员,因为饰演黄飞鸿后而广为人知,足见一代岭南武术大师巨大的影响力。
(2)电台广播剧
1950年,香港的“播音皇帝”钟伟明曾经在“丽的呼声”电台里讲述黄飞鸿的故事,节目开场白“话说黄飞鸿”成了当时的流行语。听众反应十分热烈,节目风靡一时。
1998年,佛山演员吴元标,在佛山广播了作家任流的长篇小说《少年黄飞鸿》,也很受听众欢迎。
(3)电视剧
20世纪70年代,电视机在香港得到普遍的使用,电视文化渗透了千家万户,黄飞鸿的事迹于1976年也首度被香港“无线电视”编成故事搬上荧光幕。此后20多年,香港、广州以及台湾等地共出品了8部,总计173集以黄飞鸿为题材的电视剧。此外,还有一部36集的动画连续剧。最近的一部电视剧集,是2004年由香港“无线电视”拍摄的《我师傅系黄飞鸿》。故事的基本内容虽然虚构,但少部分的内容亦取材自黄飞鸿与莫桂兰的轶事。2004年,广东电视体育台摄制了40集的《武林探秘》,重点介绍了全中国南北内外的武功和门派,亦用了3集来推介黄飞鸿的武术活动。
(4)漫画、动画
20世纪90年代,在香港以黄飞鸿为题的漫画和动画也不少。漫画《广东十虎第一辑黄飞鸿全集之武学之巅》及动画片《新少年黄飞鸿》等,同样以花样百出取胜,吸引着万千的青少年读者。
黄飞鸿的生平故事,不论是写实的或是虚构的,都透过不同种类的传播媒体向外辐射,跨越了时间和空间。黄飞鸿也终于成了一位家喻户晓、名扬天下的一代英雄人物。
参考/节录资料:
1.黄端:《黄飞鸿的真实世界》
2.叶洪生:《中国武侠小说史论》
3.网上:《黄飞鸿电影的源流》
4.香港电影资料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