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家居绿色生活手册
24892000000278

第278章 司机开夜车三注意

因开车睡觉造成的交通事故多发生在清晨4时。研究证实:天亮之前人的警觉性差,黎明时人体的血液循环、肺活量减少,血液饱和量降低,这些都影响脑神经对外界事物反应的灵敏度和判断力。应从膳食、睡眠、运动三方面互相配合,调节生物钟。

1.合理调整膳食。对上夜班的人来说,如果是前半夜工作,晚餐可少吃一些,因为上夜班后不久还要吃夜餐。另外,要适当增加维生素A的摄入量,它能提高人体对昏暗光线的适应能力。夜班人员的眼睛容易疲劳,要多吃些富含维生素八和胡萝卜素的食物。

2.睡眠要充足。夜班人员的睡眠,尽可能安排在宁静、舒适、空气流通、比较幽暗的环境。如果是前半夜班,午后应充分休息;若是后半夜班,晚上应尽量早睡,早晨下班后,也要抓紧时间睡觉。同时,临睡前应停止繁重的体力劳动和紧张的脑力劳动。据研究,蛋白质中的色氨酸能促进大脑神经细胞分泌一种能使人昏昏欲睡的血清素。食物中的牛奶、面包、小米的色氨酸含量较高,因此在临睡前吃些小米粥或牛奶,可帮助人发困、入睡。

3.重视体育锻炼。运动不但可促进营养吸收和废物排泄,还可提高大脑功能。对于经常伏案工作的脑力劳动者,每日参加耐力锻炼半小时至1小时,在其余23小时里,心脏、大脑就能得到更好的休息和保养。肌肉的操练实际上是心脏、神经系统的操练。运动还可使大脑的血流量增加,提高人体对“昼夜节律”变化的适应能力,提高夜班人员的工作效率。对于黎明即起的驾驶员,切不可起床后即行车,应在洗漱后,作些简易运动,为人体的运动、循环、呼吸、消化、神经等系统从睡眠初醒状态过渡到白天的“动态”作充分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