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家居绿色生活手册
24892000000289

第289章 放生与护生

所有的生物都应被爱,所有的生命都应被尊重。怜悯众生是人类优秀的品质之一,对众生充满慈悲和宽恕,是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是佛教文化的精粹。佛教的宗旨是:“救苦救难、超度众生地狱未空,誓不成佛;众生度尽,方证菩提”。佛教为护生命,主张勇猛精进的自我奉献精神、自我牺牲精神。《贤愚经》中记载了如来佛祖为追求佛法,将自己身上的肉割下来喂鹰以换取鸽子的生命的故事。“一身施虎”一节记载佛在未得道时,外游时碰到一只饿得奄奄一息的母老虎和两只幼虎,佛用自己的肉体喂养它们,使母老虎及虎仔得救。

佛教慈悲放生与我们今天保护野生动物的作法是多么的相似,可见,人类的良知是历尽千年而不变的!野生动物是自然历史的遗产,是人类亲密的朋友。人类的祖先就是依靠野生动植物的养育才得以生存和繁衍的。

令人痛心的是,许多野生动植物正以惊人的速度离开地球舞台。大量事实证明,人类已经成了野生动植物的最大“天敌”。盲目的毁林垦荒、乱砍乱伐,日益加据的环境污染,愚昧的狩猎旧习,使野生动物的数量急剧减少。据报道,在恐龙灭绝的那个年代,地球上平均每1000年有1种生物绝迹。到了17世纪,平均每4年有1种生物灭绝。进入20世纪以后,每1年就有1种生物陷入灭顶之灾。尤其是近10年来,每4个小时就有1种生物在我们的星球上消失。近年,世界野生动物基金会提出了警告:在未来的40年内,亚洲象、华南虎、黑长臂猿、东北虎、扬子鳄和黑颈鹤等,可能会在中国大陆上消失。据科学家估计,在我国大约3万种高等植物中,至少有3000种的生存已受到威胁,甚至陷入濒危的绝境。大量事实证明,人类已经成了野生动植物的最大“天敌”。

1.植树造林招引鸟类

怎样招引鸟类呢?山青水秀、环境幽雅,才能让更多的鸟繁衍生息。植树造林,扩大城市绿化面积,在不同的环境里种植不同树种,营造结构不同的人工林,对招引农林益鸟来说,是最有效的方法。①植树造林,扩大城市绿化面积,对鸟类资源的增加有着相当大的作用。②在造林树种选择上,既要适地适树又要配植一些结果量大、富有营养成分的乔灌木,如桑、椿、柿、侧柏、山丁子等。这些乔灌木的果实、种子,都分别含有或多或少的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是鸟类不可缺少的食物。在搭配上还应考虑种实成熟的先后和季节性。③营造不同林种,因地制宜配植一些结实丰富的植物。如水源涵养林多营造在丘陵、山区和地瘠土薄的地方,根据地理气候特点,配植一些适应性强,而又结实量大的乔木或藤本植物,如酸枣、山杏、山葡萄、杜梨等。由于混交林生境复杂,可以形成较为合理的人工生态系,便于鸟类栖息,加之食料丰富,能招引种类和数量远较单纯林多的鸟类栖居。④大面积造林前不要彻底清场,从生态学角度看,保留一部分灌木,不仅有利于招引益鸟,更为重要的是对形成森林的多样性有利。⑤在干旱地区的林间空地和林缘设置水源,可招引益鸟入林,也可设置猛禽栖止杆,招引猛禽来栖止,以便捕食鼠类和昆虫。

2.国际生物圈保护区

生物圈保护区的概念,来源于1971年人与生物圈国际协调委员会一项主要议题的决议。生物圈保护区的特点有:首先,它是受保护的典型环境地区,其保护价值需被国内、国际承认。它可以提供科学知识、技能及人类对维持它持续发展的价值;其次,各保护区组成一个全球性网络,共同享用生态系统保护和管理的研究资料;第三,保护区既包括一些受到严格保护的“核心区”,还包括其外围可供研究、环境教育、人才培训和娱乐活动的“缓冲区”以及外层的“过渡区”或“开放区”。开放区可供研究者、经营者和当地人之间密切合作,以确保这个区域自然资源的合理开发。

我国1972年参加了人与生物圈计划国际协调理事会,并于1978年成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人与生物圈”国家委员会。目前,我国的卧龙、长白山、鼎湖山、梵净山、武夷山、锡林郭勒、博格达峰、神农架和盐城9个自然保护区已加入国际生物圈保护区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