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家居绿色生活手册
24892000000311

第311章 利用生物技术发展“无废物农业”

我国年产5亿多吨的作物秸秆,如将其中20%进行微生物发酵处理,可获得相当于400亿公斤饲料粮的饲料,接近目前饲料用量的一半。如利用能广泛分解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和淀粉等有机物质的耐热放线菌生产单细胞蛋白,一座年产单细胞蛋白10万吨(蛋白质含量100%)的工厂,其投资为7500万美元,生产成本为每吨368美元,经济上可行。据估算,从20万吨完全转化的秸杆中可得到5万吨乙醇和2.2万吨糠醛,或7万吨左右的单细胞蛋白。未来30%的石油化工产品,可通过纤维素的生物转化获得。可见生物技术在为人类解决粮食、能源等问题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大量的作物秸杆可用来生产沼气、乙醇,部分代替石油。研究证明,利用基因操作技术改变微生物特性,把农作物秸杆分解为葡萄糖、木糖、苯酚、苯及燃料是可行的。如已开发的高压水蒸汽预处理秸杆和木屑以及大幅度提高水解率的技术已进入工业化实用阶段。国内开发的水蒸汽连续蒸煮技术已进入中试阶段。据测算,我国如果利用生物技术将农作物秸杆加工合成化工原料,每年可生产无水乙醇7256万吨、糠醛4136万吨、苯1792万吨、苯酚2560万吨、燃料油气5000万吨。通过农工全面结合,建立资源回收加工产业群体,实现生物资源无废弃利用,发展“无废物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