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家居绿色生活手册
24892000000334

第334章 风力发电:取之不尽的能源

风能,作为一种无污染、可再生、投资少、见效快、分布广、潜力大、适应性强的新能源,应受到高度重视。在运行过程中不消耗资源、不污染环境,是风电最大的优势,这也是风电的长期效益所在。

1.世界风力发电方兴未艾

近几年,风力发电成为各种能源当中增长最快的一部分。当今,欧洲是全球风轮机最热的市场,而德国又是这市场的领头羊。德国拥有成千上万台银色闪亮的风轮机。这些风轮机分布在德国萨克森平原及其沿海地区,这主要是因为政府慷慨的税务贷款和颁布的《电力供给法》,提出了使用可更新能源的要求。英国近年来有更多的电力来自风力发电。英国现有的29座风力发电站,拥有495台风力发电机,总装机容量达到195兆瓦。风力发电项目吸引了大量的投资商,到目前为止,在各风力发电项目上,民间投资已达2.8亿英镑。1994年末,总部设在美国休斯敦的Enro公司宣布,准备在中国、印度和美国的沙漠地区投资建设风能和太阳能发电网。丹麦、荷兰和西班牙等国不甘落后,纷纷投资开发风力发电。风能在未来10年内将成为欧洲的主要电力能源。

2.中国风能资源的分布及其利用

我国的风能资源,由于受地理位置、季风、地形等因素的影响,具有4个特点:北部地区较南部地区强;沿海风力强,向内地迅速减弱,内陆又增强;平原地区较丘陵、山地强;冬春两季较夏秋两季强。

试验表明,一般使风力机风轮转动的“起动风速”为3米/秒,风力机的工作上限风速为20米/秒。如果以3~20米/秒的风速计算的风能为有效风能,我国的风能资源可划分为4个大区:

(1)最大风能区。福建台山列岛、平潭、浙江南几山列岛、大陈岛、溁泗列岛等东南沿海一带及其岛屿,全年有效风能为7000~8000小时,平均有效风能密度为200~300瓦/平方米,是风能利用最理想区。

(2)次大风能区。内蒙古及甘肃北部一带,全年有效风能为7000小时左右,平均有效风能密度为200~300瓦/平方米。

(3)较大风能区。黑龙江、吉林东部及辽东、山东半岛沿海地区,全年有效风能为5000~7000小时,平均有效风能密度为200瓦/平方米。

(4)较小风能区。西藏西北部、青海东部、黑龙江中部,东南沿海和内蒙古北部向内陆延伸以及内蒙古呼伦贝尔盟一带,全年有效风能为4000~5000小时,平均有效风能密度为150~200瓦/平方米。尽管这一地区的风能资源不太丰富,但在无水力资源、无矿物燃料的地方,并不失其开发利用的价值。

此外,广东南部,华北、华东大部,黑龙江北部以及长江中下游的九江一安庆一铜陵的狭长地带,全年有效风能为2000~4000小时,但平均有效风能密度仅为50~150瓦/平方米,属季节性可利用区。

据电力部介绍,我国风能广泛分布于东南沿海,山东、辽宁沿海和内蒙古、甘肃、新疆北部以及松花江下游等地,可利用风能资源总量为2.53亿千瓦,相当于现在全国发电能力的1.2倍,现阶段急需国家政策扶持。

3.风能给内蒙古带来了光明和温暧

内蒙古风能总储量2.7亿千瓦小时,占全国总储量的1/5,居全国首位。全区年平均风速3.7米/秒,大部地区年平均有效风能功率密度为150~200瓦/平方米。面对丰富的自然资源,自治区制定了“以小型为主,生活用能为主,民办为主,国家适当扶持”的方针。十多年来,在风力发电、风力提水、太阳能采暖及其他热利用系统以及风光、风柴、多能互补系统等方面取得重大成果。十几年来,全区在59个旗县安装运行的小型风力发电机达12.5万台,占全国总量的90%;安装运行太阳能电池总功率100多万千瓦,解决了12万多户牧民的基本生活用电。在农牧民中普及单机单户小型风力发电机和太阳能电池方面居全国首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