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老子的智慧
24897300000023

第23章 借力发力,顺势者昌

第一节 借人之长,补己之短

成功不能只靠自己的强大。成功需要依靠别人,运用更多人的能力。借力发力不费力,还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原文

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不与;善用人者,为之下。是谓不争之德,是谓用人之力,是谓配天古之极。

译文

善于带兵打仗的将帅,不逞其勇武;善于打仗的人,不轻易激怒;善于胜敌的人,不与敌人正面冲突;善于用人的人,对人表示谦下。这叫做不与人争的品德,这叫做运用别人的能力,这叫做符合自然的道理。

蒲公英没有飞翔的动力,却凭借风的吹拂,将种子撒向了山川大地;紫藤萝没有挺拔的躯干,却凭借枯树的攀依,向世人展示了自己的美丽;三峡本是封闭的群山,却凭借水流的冲击,造就了今天的奇伟瑰丽;月亮本无耀眼的光芒,却凭借反射太阳的光芒,赢得了世人的无限赞誉……平凡的事物因为借了他物的长处才有了不平凡的成功,要想补己之短,只有巧借他物。

宋朝诗人卢梅坡的《梅》诗写道:“梅争,未肯降,骚人搁笔费评章。梅须雪逊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梅争,究竟哪个美?其实是无法加以评论的。纷纷扬扬、自天而降的雪花是那样洁白无瑕,“凌寒独自开”的梅却给人以淡雅的清香,它们以各自的特长共同装点了冬季。世界上各种事物都是这样,从不同的角度看,各有所长,又各有其短,唯有互相取长补短,才会相得益彰,各显千秋。

有这样一则寓言故事:猴子和大象都想吃到河对岸树上的果子。猴子苦于无法过河,大象则苦于无法摘果。双方协商后想出了个办法:大象驮猴子过河,过河后,猴子上树摘果。结果它们都吃到了果子。这就是彼此取长补短所取得的效益。丹麦天文学者第谷有出色的观察能力,花了很长时间观测行星的位置,遗憾的是不擅长理论研究,结果得出了许多错误的结论。后来,第谷请了德国天文学家开普勒做助手,开普勒观察技术不如第谷,但很有理论研究才华。结果开普勒在第谷精密观察的基础上,通过自己深入的理论研究,终于发明了行星运动的三定律。显然,离开了开普勒,第谷的观察材料或许派不上用场;离开了第谷,开普勒也不会有这样伟大的发现。正是这两位学者结合在一起,互相取长补短,才在天文学领域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猴子和大象的结合吃到了树上的果子,两位学者的结合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梅和雪的结合构成了冬令美景。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只有善于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才能使我们不断进步,并取得更大的成绩。

《吕氏春秋》上记载:“物固莫不有长,莫不有短。人亦然。故蒃学者,假人之长以补己短。故假人者遂有天下。”没有礁石,大海便没有了激昂澎湃的浪花;没有沙粒,河蚌便没有了光亮美丽的珍珠;没有绿叶,红花便没有了婀娜多姿的娇艳……万物之美丽,都要借助于他物的支持或衬托;万物之精华,无不是自己与他物精美绝伦的结合。因此,我们不得不说:借人精华,以铸辉煌。

上帝是公平的,他在造物的时候会给予每个人同等的东西,但每个人都不一样。这就需要我们学会借鉴,借人之精华,融己之智慧与美丽,以铸造人生的成功与辉煌。

俗话说:“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叶子,因此,即使一个再怎么完美的人,也不可能掌握了世界上所有的知识和技能,一个人再无知,也有自己的长处,因此,做人要学会尊重别人,善于学习别人的长处,借别人的智慧为己所用,弥补自己的不足。

“借人之长,补己之短”。现代社会,是一个互相学习的社会。任何人要想取得更大的成功,都离不开汲取他人优点。同样,一个企业若想取得成功,也需要借人之长。

湖南省某市一大型建筑企业,从公司总部派一位部门负责人到一个下属分公司任经理,到任时可以说他是个门外汉,来之前是部队转业干部,对建筑技术、预算等一窍不通。可他却很会借用下属的力量,除在宏观上对事情过问和把关外,其余诸多工作他都把权力下放给下属。同时公司高薪聘请了工程技术和预算方面的高手做副经理。由于该领导很会借力,借他人的才智及管理才能完善自己,弥补自己的不足,使得他领导的班子凝聚力不断增强。

同样的,清朝的重要人物曾国藩也特别注重“借人之才为才,用人之力为力”。他说,知道古今人们的著述非常丰富,而自己的见识非常浅陋,那么就不敢以一己之见而自喜,应当择善而从;知道自己所办的事情非常少,那么就不敢以功名自居,应当思考推举贤才一起去完成伟大的功业。曾国藩自认为自己属于“中材”或接近于“笨”的一类,因而注意吸取他人之长,以补一己之短。他的幕府就像一个智囊团,曾国藩常以各种形式征求幕僚们的意见。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许多的企业家推崇“抢人之先,先发制人”。力争抢占市场制高点之术。而松下公司则不然,众所周知,录像技术是索尼公司最先发明的,该公司的“贝塔马克思”录像机在市场上十分走俏。而善于“后发制人”的松下公司,本着“宁愿不争第一,但要更加完善”的经营原则,专门研究竞争对手的新产品,找出其中的不足,并加以改进,推出功能更加完美、令消费者一见倾心的乐声和RCA两个品牌的录像机,一经投放市场,迅速压倒对方,赢得了“半壁”录像机市场的江山。

善于借脑的人往往能够集众人智慧于一身,办众人无法办成之事。

俗话说:“三人行,必有我师”,“三个臭皮匠,顶得一个诸葛亮”。一个人再聪明毕竟是有限的,借他人智慧为我所用,以人之长补己之短,是成功制胜的一大法宝。

如果你是一条没有桨的船,没关系,扬起帆,让风送你一程。如果你遇上了难题,没关系,去借人之长、补己之短。

第二节 借力而行,终成大事

古人云:“智者,当借力而行”。意思是说聪明的人或组织,应当借助外力寻求发展。

荀子说:“借助于车马的人,并非有利于双脚,但是可以到达千里之外;借助于舟楫的人,并非不善于游泳,但是可以渡过长江大河;有才能的人,并非生来与常人有什么不同,只不过善于借助外物罢了!”

成功属于善“借”之人。

俗话说得好:借力发力不费力。懂得借力发力的人,就能够以小搏大,以弱胜强,以柔克刚,就能够四两拨千斤。

一个小男孩在他的玩具沙箱里玩耍。沙箱里有他的一些玩具小汽车、敞篷货车、塑料水桶和一把亮闪闪的塑料铲子。在松软的沙堆上修筑公路和隧道时,他在沙箱的中部发现一块巨大的岩石。小家伙开始挖掘岩石周围的沙子,企图把它从沙箱中弄出去。他是个年龄很小的孩子,而岩石却相当巨大。他手脚并用,结果没有费太大的力气,岩石便被他连推带滚弄到了沙箱的边缘。但这时他才发现,他无法把岩石翻过沙箱的边墙。

小男孩下定决心,手推、肩挤、左摇右晃,一次又一次地向着岩石发起冲击。可是,每当他刚刚觉得取得了一些进展的时候,岩石便滑落了,重新掉进沙箱。最后,他伤心地哭了起来。这整个过程,男孩的父亲在起居室的窗户里看得一清二楚。当泪珠滚过孩子的脸庞时,父亲来到了他面前。

父亲的话温和而坚定:“儿子,你为什么不用上所有的力量呢?”垂头丧气的小男孩抽泣道:“但是我已经用尽全力了,爸爸,我已经尽力了!我用尽了我所有的力量!”“不对,儿子,”父亲温和地纠正道,“你并没有用尽你所有的力量,你还没有请求我的帮助。”父亲弯下腰,轻松地将岩石搬出了沙箱。

古人说:“下君之策尽己之力,中君之策尽人之力,上君之策尽人之智。”在成功学上,奥格尔维法则可进一步引申为“借力法则”。“借力使力不费力”,人类之所以成为万物之灵,完全在于会运用“借力使力”的本领。简单来说,就是利用其他对象的力量来完成想要的达到的目标。

纵观古今中外历史,许多成功者都是以借取天下,智者以借谋高官,商人以借赚大钱,不善于借助外力的人,一定是那些平庸一生的人。

善于“借”的人,借他人之花献自身之佛,借亲朋好友之助登上事业之巅,借天时地利人和圆成功之梦。

“借”无时无处不渗透在现实生活中,只不过大多数人没有意识到这一点罢了。从有形的借物、借财、借人、借地,到无形的借势、借机、借力、借智,“借”已经深深烙印在人们的意识里。在我们的一生中,要成就大事,不借助于别人的思想、能力、经验、智慧、资金、人才等各种可借之物,是很难成功的。

战国四君子之一的孟尝君之所以能够为人们所知、被史书记载,就是因为他懂得“借”的道理。他因擅长“借”而救了自己。

孟尝君养了食客3000多人,个个都有特殊的才能。一旦孟尝君遭遇困难,食客们一定全力相助,帮他解决困难。

秦昭襄王一向很仰慕孟尝君的才能,因此就派人请他到秦国做客。孟尝君为了报答秦王的赏识,于是就送上一件名贵的纯白狐裘,作为见面礼。

孟尝君与秦昭襄王一见如故,秦王对于孟尝君的才华也是非常敬佩,因此就想拜他为宰相。但此举引起了秦国大臣的嫉妒,于是有许多大臣就在秦王面前说孟尝君的坏话。起先秦王并不理会,但是大臣们一而再、再而三地向秦王进谗言,最后孟尝君终于被软禁起来了。

孟尝君遭到软禁后,就派人去求秦王的宠妾燕妃帮忙。但是燕妃却说:

“如果孟尝君送我一件和皇上一样的白狐裘,我就替他想办法。”孟尝君听了燕妃的话,不禁暗暗叫苦:

“白狐裘就这么一件,现在要到哪里再去找一件白狐裘呢?”就在这时候,有一位食客自告奋勇地对孟尝君说:

“我有办法,明天以前我一定可以弄回一件白狐裘来。”

晚上,这位食客就偷偷进入皇宫,学着狗叫把卫士引开,顺利地偷回当初献给秦王的那件白狐裘。孟尝君利用白狐裘收买了燕妃,燕妃果然替孟尝君说了不少好话,过了没多久,秦王就释放了孟尝君。

孟尝君害怕秦王反悔,因此一被释放就马上乔装改扮,趁着月黑风高,来到了秦国的边界——函谷关。

只要通过了这道关口,秦王就奈何不了他。可现在还是深夜,城门紧闭,根本没有办法出关。孟尝君一行人内心真是急死了,城门必须等到鸡鸣才会开放,但是如果等到天亮,又怕秦王发现他们逃走,而派人追赶他们,这该如何是好呢?

就在这时候,忽然有位食客拉开嗓子,学着鸡鸣“喔——喔喔——”,一时之间,全城的鸡都跟着一起鸣叫。守城门的将兵一听到这么多公鸡在叫,以为天亮了,于是就按照规定把城门打开了。

孟尝君一行人就这样平安通过了函谷关,离开秦国,回到齐国去了。

孟尝君还有个名叫冯谖的食客。一次,他奉命到孟尝君的封地薛去收债。临行时,他问孟尝君收完债买些什么回来。孟尝君说家里缺什么就买什么。冯谖到薛地后,假借孟尝君的命令,将债契全都烧掉。借债的百姓对孟尝君感激涕零,齐呼万岁。

冯谖回来后,孟尝君问他债收齐了没有,买些什么回来。冯谖说,他见相国家什么都不缺,就缺一个义字,因此以相国的名义将债契全烧了,把“义”买了回来。孟尝君听了不太高兴,但也无可奈何。

一年后,孟尝君相国的职务被齐王免除,只好回到薛地去。离薛地还有100多里路,百姓就扶老携幼前来迎接。孟尝君这才看到了冯谖给他买的珍贵的“义”,非常感谢冯谖。但冯谖对他说:“狡兔有三窟,仅得免其死耳;今君有一窟,未得高枕而卧也,请为君复凿二窟。”于是,孟尝君便派冯谖到魏国去,在魏王面前说孟尝君的好话。魏王马上派使臣携带许多财物和马车去齐国,请孟尝君来魏国当相国。

冯谖又赶在使臣之前回到薛地,告诫孟尝君不要接受魏国的官位。魏国使者如此往返三次,孟尝君还是拒绝接受。齐王得知后,赶紧恢复了孟尝君相国的职位,并向他谢罪。这样,冯谖为他凿成了第二个窟。

之后,冯谖又建议孟尝君向齐王请求赐给自己先王的祭器,在薛地建造宗宙供奉。这样一来,齐王就会派兵来保护,使薛地不受他国侵袭。齐王答应了。等宗庙建成,冯谖对孟尝君说:“三窟已成,现在您可以高枕为乐了!”

好风凭借力,送你上青云。天下最重要的“借”是什么?不是借钱和借物,而是借力!成大事者并不是生来就与众不同,关键在于他善于借助外力。“借力而行”是为人处世成大事的最高境界,是许多人完成自己使命的有效途径。

但是,借力而行绝不是简单的拿来主义。借力而行是一种领导和管理艺术,借力而行的最高境界是踏雪无痕,润物无声,相滋相补,借力生力。因此,要想成大事,一定要懂得借力的方法,灵活地运用好借力的技巧,在借力时借得妙,借得高,才能够达到预期的目的,成就最终的辉煌。

借力而行,成功更容易

生活中,一提到借,有些人总习惯于借人之长,而未曾设想过借人之短。然而,在企业经营中,借人之短,往往比借人之长更有效、更高明、更能获得超人的成功。

有一家服装商店,借同行经营对手之短,弃大宗标准尺寸服装不卖,专营各类胖体服装,店名也取名为“胖体服装专卖店”,光顾者大多为体态丰满的中老年男女顾客。该店开业之前,作了大量调查,发现体态丰腴的男女顾客越来越多。市面上统统是标准体型尺码的服装,胖人买不到所需的服装,只得自己买面料订做,这不仅麻烦,而且很花费时间。于是,该店老板借人之短,开办了“胖体服装店”,保证那些胖子顾客即买即穿,合身适体。该店开业不久,其美名便一传十、十传百,生意很是红火。

这说明,在市场竞争中,短里蕴含着机遇,善于借短、用短、化短,就能变短为长,取得意想不到的成功。

“好风凭借力,送你上青云”,借名人的名气也是一种很有效的经营方法。来看下面一个案例:

约翰逊创办了一家化妆品公司,公司很小,只有三名员工,总资产不过500美元。按照化妆品市场的一般规律,它是绝对没有出头之日的。然而出乎人们意料之外,短短几年工夫,它便取代了当时最有名气的佛雷公司,成为全美黑人化妆品行业中的领头羊。

他们公司采用的也是“借力法”。他们借用的是佛雷公司的名气。约翰逊生产了一种粉质化妆膏,然后在媒体上打出这样的广告:“当你用过佛雷公司的产品化妆之后,再擦上一层约翰逊的粉质化妆膏,将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开始,有人对这一做法颇有微词——这不是拿自己的钱给别人做广告吗?但很快,大家就明白了,就像一个普通市民和一个耀眼的明星站在一起是一样的道理,人们在认出那个名人的同时,也一定会好奇地打听:站在那个名人旁边的人是谁?事实果然如此。消费者们在看到这条广告之后,只要购买佛雷产品,就必然要同时选购约翰逊公司生产的产品,因此,佛雷公司的信誉成了约翰逊产品的质量担保。

美国营销大师赖兹曾经说过:“很少有人能单凭一己之力,迅速名利双收;真正成功的骑师,通常都是因为他骑的是最好的马,才能成为常胜将军。”

人独行在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上,在追寻成功的路上将面临很多难以言表的困难,想要成功实属不易,借力而行,你就能轻松克服困难,尤其是处在竞争激烈的21世纪中,每个人都应该学会借力,借是一种智慧,真正高明的借者往往善于捕捉转瞬即逝的时机,在风起云涌、错综复杂的局势中,迅速抓住瞬间的机会,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力量,达到理想的效果。借力而行,你就能轻松踏上成功坦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