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社会主义的历史命运
24897600000014

第14章 列宁的《帝国主义论》和“一国胜利”学说

资本主义由自由竞争阶段发展到垄断阶段即帝国主义阶段,资本主义社会所固有的各种矛盾尖锐化,社会主义从理论变为实践,成为指导世界各国工人阶级和广大被压迫群众进行阶级斗争和社会革命的有力武器。科学社会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开始了社会主义由理论到社会运动的实践,特别是在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指导下,1917年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取得胜利,建立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主义便由理想变成了现实。随后,社会主义又扩展到更多国家,这是继社会主义由空想发展为科学以后,人们对社会主义思想认识上的第二次巨大的历史飞跃。

社会主义理论与运动兴起于最先发展资本主义的西欧,作为一种社会制度在一个国家确立并对世界产生广泛影响,却是资本主义发展不足的、横跨东欧中亚的苏联模式的社会主义。这种社会主义模式是科学社会主义在苏联具体国情条件下的特定产物,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列宁为社会主义革命在俄国的胜利以及落后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问题上作出了艰苦的探索和重大贡献,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斯大林在创建社会主义苏联模式,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方面,也有不少建树,同时也有一些错误,使苏联模式在发挥巨大效应的同时,也存在着严重弊端,在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史上,产生了一定负面效应。******这位中国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把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际相结合,使中国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并在领导中国共产党人摆脱苏联模式,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方面作出了不懈努力。然而他晚年犯了“左”的错误,使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出现波折和重大失误。事实证明,社会主义作为人类历史上的新生事物,它的发展并不是一帆风顺,而是在艰难曲折的坎坷道路上前进与发展的。

自由竞争的资本主义在19世纪60-70年代发展到了顶点。1873年的经济危机,标志着资本主义制度开始由自由竞争向垄断过渡。19世纪与20世纪之交,在第二次科技革命的推动下,以电力的发明和使用为主导,引起了资本主义社会一系列新兴的重工业、化工业的兴起,促进了工业生产的快速增长,使资本主义所固有的生产社会化同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进一步加深,经济危机的频繁和剧烈爆发,加速了中小企业的破产,加剧了企业兼并,激化了企业竞争,进一步推动了生产和资本的集中。同时,企业规模的扩大,需要的资本也越来越多,从而推动了股份公司的大发展,也加速了生产和资本集中的趋势,最终加速了资本走向垄断的步伐。随着生产社会化程度不断提高,垄断组织大量出现,资本主义在20世纪初完成了从自由竞争向垄断的过渡,发展到了帝国主义阶段。

伴随着帝国主义时代的到来,出现了许多新的历史现象。对此,迫切需要作出理论说明。首先,由于生产力的发展和垄断组织的出现,使资本主义固有的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的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暂时得到缓解,资本主义经济出现了新的繁荣和快速增长,工人阶级的生活条件也得到相应改善。其次,在19世纪70-90年代资本主义和平发展的时期,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合法”斗争取得了很大胜利。而在和平年代,被帝国主义超额利润收买的工人阶级中的上层分子,蜕变为工人贵族,丧失了革命斗志,维护资本主义,成为资本主义的“社会支柱”。这些便都成为机会主义的思潮产生的温床。

资产阶级思想家、政治家竭力赞颂资本主义的新阶段,为资本主义的侵略扩张进行辩护,把帝国主义描绘成永世长存的人间天堂。

机会主义、修正主义者尾随在资产阶级后面为帝国主义歌功颂德,修改马克思主义关于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和无产阶级革命的理论,充当垄断资本主义的辩护士。

在新的历史关头,简单重复马克思原有的结论,是不能捍卫马克思主义的。必须根据社会的发展变化回答时代的焦点问题,把科学社会主义向前推进。这一历史任务落在了列宁肩上。列宁以大无畏的理论创新精神,进行了一系列艰苦的理论工作,在历史上第一次用马克思主义观点分析了帝国主义的经济实质和发展规律,创立了完备的、科学的帝国主义理论。

列宁直面时代的变化,从19世纪末20世纪初就开始关注帝国主义问题,并先后撰写了《社会主义与战争》《论欧洲联邦口号》《社会主义革命和民族自决权提纲》《帝国主义和社会主义运动中的分裂》等一系列文章和著作。其中,1916年7月发表的《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一书,系统而深刻地阐述了帝国主义问题。它总结了《资本论》问世半个世纪以来资本主义发展的进程,揭示了帝国主义的形成、发展和灭亡的客观规律,提出了帝国主义是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前夜的理论。列宁的这一论断具有重要意义。

(1)列宁揭示了帝国主义的本质和特性。指出,垄断是帝国主义的本质,帝国主义就是资本主义的垄断阶段。帝国主义在经济方面具有五个基本特征:生产和资本的集中发展到这样的程度,以致造成了在经济生活中起决定作用的垄断组织;银行资本和工业资本已经融合起来,在金融资本的基础上形成了金融寡头;资本输出和以往的商品输出大为不同,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瓜分世界的资本国际垄断同盟已经形成;资本主义大国已经把世界上的领土瓜分完毕。列宁认为,垄断组织的产生和发展并不能消除生产社会化同生产资料的私人占有这一基本矛盾,反而会使这一矛盾进一步激化,并引发其他各种社会矛盾。经济上的垄断必然引起政治上的反动,产生帝国主义的典型现象,即国内对人民的压迫和国外的侵略扩张。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发展的垄断的、寄生的和腐朽的阶段。

(2)列宁分析了帝国主义对外扩张的过程,指出帝国主义是现代战争的根源。垄断并不能消除竞争,而是在更大的范围内加剧了竞争。垄断资产阶级为了攫取高额利润,必然要在世界上争夺投资场所、原料产地和销售市场。因此,在经济和政治上分割世界,争夺世界霸权,就成了帝国主义对外政策的主要内容,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帝国主义争霸是以实力为后盾的,而各国间的实力对比总是随着各国经济、政治的发展不断发生着变化,这就会导致实力与势力范围之间的不相适应。要重新划分势力范围、瓜分世界,就不可避免地会引起战争。同时,少数帝国主义大国总是通过各种方式把一些民族国家变成其原料产地、投资和商品市场,因此,被压迫、掠夺的国家,必然会为自己的解放而进行反对帝国主义的斗争。

(3)列宁阐述了帝国主义是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前夜的理论。帝国主义的垄断统治,使生产走向最全面的社会化,但生产资料却迅速集中于少数人手里,这就大大加深了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私有经济关系和私有制关系已经变成与内容不相适应的外壳了”。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加深,使资本主义的其他矛盾,如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和广大群众的矛盾、帝国主义同殖民地附属国人民的矛盾、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也更加尖锐化,这必然会加速革命的到来。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列宁指出,帝国主义“是垂死的资本主义”“是无产阶级社会革命的前夜”。在帝国主义时代,无产阶级革命不再仅仅是理论问题,而且已成为直接的实践问题。同时,列宁又指出,不能把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看成是一件简单的事情,而应该把它看成是一个历史过程。因为帝国主义的死亡是许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目前,帝国主义是腐朽的但还没有完全腐朽的资本主义,是垂死的但还没有死亡的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往往是趋势和时机的结合,没有固定的程式,列宁正是看到了资本主义的发展趋势和帝国主义时代的种种危机,才得出了无产阶级革命时机到来的结论。至于社会主义在整体上代替资本主义还必须有一个过程,甚至漫长的过程。

列宁在深入研究和分析资本主义发展进入帝国主义阶段的基础上,对无产阶级革命的发展提出了自己的新论断――关于社会主义革命可能在不发达国家首先胜利的理论。这也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列宁的“一国胜利”学说。

列宁没有拘泥于马克思、恩格斯关于社会主义革命“同时发生”和“共同胜利”的结论。在全面研究帝国主义问题时,列宁发现了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规律,他说:“经济和政治发展的不平衡是资本主义的绝对规律。由此就应得出结论:社会主义可能首先在少数或者甚至在单独一个资本主义国家内获得胜利。”后来,列宁把这种可能性变成了明确的“一国胜利”论。在1916年9月列宁所写的《无产阶级革命的军事纲领》一文中,他说:“资本主义的发展在各个国家是极不平衡的。而且在商品生产下也只能是这样,由此得出一个必然的结论:社会主义不能在所有国家内同时获得胜利。它将首先在一个或几个国家内获得胜利,而其余的国家在一段时期内仍然是资产阶级的或者资产阶级以前的国家。”后来通过对帝国主义的进一步研究,列宁继续发挥了这一思想。列宁论述的重点是社会主义革命首先在像俄国这样的落后国家取得胜利的可能性。

列宁分析了社会主义可以在经济落后国家首先胜利的条件。这些条件主要是:其一,帝国主义时代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进一步加剧,各国在竞争中往往以军事冲突和战争的方式重新瓜分世界,帝国主义内部矛盾冲突的加深,造成了资本主义统治链条上的薄弱环节。其二,帝国主义战争的严重破坏,使一些经济不发达国家的社会矛盾尖锐化,这些国家的人民除了起来革命之外没有别的出路。其三,不发达国家由于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封建势力存在,造成这些国家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动摇性、甚至叛卖性,因而不可能成为革命的领导阶级,通过民族民主革命把这些国家引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其四,这些国家的无产阶级人数虽少,但革命性强,有农民作同盟军,有经过长期革命斗争锻炼的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如果这些条件汇合起来,就可以形成一种直接的革命形势。列宁关于社会主义革命可能在不发达国家首先胜利的理论是列宁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

列宁“一国胜利”理论的提出,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当时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交战国中,俄国是较为落后的国家,在世界资本主义浪潮的冲击下,沙皇俄国被迫于1861年自上而下废除农奴制,加速国内资本主义的发展,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完成了向帝国主义的过渡,并对外进行军事扩张。然而封建地主所有制和沙皇****制度的统治依然存在。大俄罗斯主义势力残酷压迫剥削少数民族,实际上对他们进行殖民统治,列宁称沙俄是“军事封建帝国主义”,是“民族大监狱”。可见当时俄国除了帝国主义的三大矛盾之外,还有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的矛盾,****制度与人民大众的矛盾。可以说,当时俄国已经成为各种社会矛盾的集中点,革命形势一触即发。列宁的革命理论就是在这一历史背景下提出来的。

19世纪80年代,俄国出现现代工人运动。1898年建立的工人阶级政党俄国社会民主工党遭到取缔后,于1903年重新建立,党内因主张革命路线和改良路线的意见分歧而分为布尔什维克(多数)和孟什维克(少数)两派。1905年第一次资产阶级民主革命遭到失败后,1917年2月又爆发第二次民主革命,终于推翻沙皇****政府,出现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和工兵代表苏维埃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临时政府依然进行世界大战,屡战屡败,引起人民群众的反抗,他们要把帝国主义大战变为国内革命战争。这时帝国主义两大军事集团正在忙于世界大战,国内和国际形势已经使俄国成为世界帝国主义链条上的最薄弱环节。为了将俄国革命进行到底,列宁凭借非凡的智慧和气概,抓住时机,激励布尔什维克党人成功地发动了1917年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建立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工人阶级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使社会主义变为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