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社会主义的历史命运
24897600000017

第17章 斯大林在社会主义实践中的功过是非

社会主义的苏联模式是和斯大林的名字连在一起的,因为它是在斯大林执政时期(20世纪20年代中期到50年代初期),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独特的社会发展模式,或当时苏联社会主义实践形式,所以也叫“斯大林模式”“苏联社会主义模式”。不管怎样说,这种模式是由斯大林亲自缔造的,它打上了当时时代特征和斯大林的个性烙印,这是无可争议的。所以在谈及和评价这个模式时,必然要涉及到斯大林本人。如何评价斯大林的功过是非,这是长期以来在理论界存有争议的一个大的理论难题,但是,有一点是必须坚持的,即既不能全盘否定,也不能全盘肯定,必须辩证地、历史地去分析历史人物,这是我们必须坚持的方法论原则。过分夸大斯大林的天才、夸大斯大林的力量、夸大斯大林的英明伟大是不正确的;同样片面地夸大斯大林的错误,企图从斯大林的某些错误来极力诋毁斯大林的人格,同样是不可取的,同样是违背历史的辩证法的。斯大林作为历史人物及其模式、理论,都是特定历史时代的产物,是特定历史发展的结果。

首先必须承认,斯大林是对人类历史的发展产生过重大影响的历史人物。他在列宁病重和逝世以后,担任苏联党和国家的领导人达31年之久。他领导苏联人民经过艰苦卓绝的斗争,在帝国主义封锁和包围的严酷环境中建立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制度,是继列宁之后社会主义国家的又一位奠基人。斯大林的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既有开拓道路的功绩,又有严重的失误,都对当今世界社会主义的生存与发展产生过巨大的影响。所以,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客观公正地评价斯大林个人的历史作用,全面地、辩证地对待斯大林的理论与实践,是我们永远要坚持的科学态度和唯一正确的原则。

由于本书不是专门评价斯大林的,所以,这里仅从斯大林对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的贡献、创新和主要错误等方面作概括阐述。

必须肯定,斯大林是一位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是一名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理论家。他从青年时代起,就不遗余力地宣传和传播马克思主义,并对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在许多方面展开了艰苦卓越的理论探索,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思想宝库。

斯大林的理论研究所涉及的领域非常广泛,基本涵盖了哲学、政治、经济、军事、民族、宗教、语言、文化以及其他一些领域。但是,它们所围绕的主题始终是一个,即怎样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理论,来指导苏联的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实践,指导和解决苏联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中所面临的各种艰难复杂的实际问题。这在他的《无政府主义还是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和民族问题》《论列宁主义基础》《论列宁主义的几个问题》《关于苏联宪法草案》以及《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等著作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这些文章和论著,从总体上看,它们基本上反映了斯大林对社会主义的认识和理解,体现了斯大林社会主义观的全貌。这就是:

(1)关于社会主义在“一国建成”的理论。这主要包括斯大林早期对社会主义标准问题;以及发生在“新经济政策”问题上的党内争论和斯大林对列宁理论遗产的领悟;对一国建成社会主义的基本条件及理论依据的理论阐释和关于“一个国家内的共产主义”等问题的论述。

(2)关于社会主义工业化战略问题。其中主要包括:关于工业化等问题的争论;对社会主义工业化发展战略的理论论证;对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和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个平行市场”的理论阐释等。

(3)关于农业集体化的理论。其主要内容包括:对农民和土地问题的基本认识,以及关于农业集体化的基本主张等。

(4)关于阶级和阶级斗争的理论。其中主要包括:“和谐一致”与社会主义矛盾问题;社会主义条件下的阶级斗争状况;以及关于阶级矛盾尖锐化和关于通过强化阶级斗争消灭阶级的理论等。

(5)关于社会主义民族和民族问题的理论。其中主要包括:关于民族的定义和对民族共同体的认识;对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与阶级关系的理解;正确解决社会主义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与方针等。

(6)晚年对社会主义问题的探索。其主要包括:对社会主义的商品和商品生产的认识;社会主义条件下的价值规律的问题;以及关于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等。

以上六个方面,共同构成了斯大林对社会主义认识的理论和思想体系的基本框架。综观这一理论体系的基本框架,我们可以清楚地发现:斯大林的社会主义观既有对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基本内容、基本原则的忠实坚持,也存在着对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教条式的理解和搬用;既在某些方面创造性地运用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也存在着某些方面严重地曲解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和立场。它们共同构成了斯大林社会主义观的最基本的特征。

主要表现为:

(1)斯大林提出了一国建成社会主义的理论,体现了对列宁遗产的忠实继承,巩固了十月革命的成果。但是,他在指导俄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上,过早地消灭城乡资本主义,过早地结束新经济政策,过早地宣布建成社会主义,其实质是忽视了建成社会主义的长期性和复杂性,降低了建成社会主义的基本标准,对苏联社会主义建设造成了严重的损失。

(2)斯大林坚持了马克思、恩格斯关于社会主义基本经济特征的思想,并有所发展,基本建立了社会主义的经济制度,提出了社会主义两种公有制的概念,肯定了集体所有制的社会主义性质;但是又存在着严重的教条主义倾向,把单一的、高度集中的、强制性的指令性计划经济当作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根本特征,忽视经济规律的客观性。在晚年他已开始意识到这些认识的不足,初步地认识到商品和价值规律的作用,提出了社会主义的基本经济规律。但是他对商品和价值规律的认识仅仅限制在消费资料和流通领域内,仍然没有改变他对生产资料和生产领域内不存在商品和不属于价值规律调节范围的理解。

(3)斯大林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无产阶级****理论,基本建立了社会主义的政治制度。但是忽视了社会主义民主建设,忽视了无产阶级****还存在着对人民实行民主的另一个方面的重要内容。他在理论上提出的社会主义时期阶级斗争尖锐化观点和在实践中犯了肃反扩大化的严重错误,损害了无产阶级****的形象,破坏了社会主义的声誉,给苏联乃至世界社会主义事业带来了严重损失。

此外,斯大林在他的关于社会主义民族和社会主义民族问题的理论、党的建设和外交工作的理论等诸多方面,也存在着既有继承、创新,又有错误的矛盾结合。

总之,斯大林曲折的人生经历,既反映了他的世界观、人生观转变的艰难历程,也蕴含着他在马列主义的认识和理解上的一些偏差与失误。他在领导苏联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的各种探索和实践,既包括那些建立在成功探索和实践基础上的正确的理论成果,也包括那些建立在主观臆断和错误实践基础上的错误结论。斯大林在带领苏联人民奔向社会主义的道路上,既创造过许多辉煌的人间奇迹,同时也留下了许多历史的悲壮。尽管如此,斯大林的历史功绩是不可磨灭的,斯大林的历史地位也是不可动摇的。

历史没有如果,但历史可以总结。研究斯大林特别是斯大林对社会主义的贡献和失误,可以吸取许多有益的经验和教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