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委教育工委
为了全面加强我国公民道德建设,促进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中央于2001年10月印发了《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我省教育系统按照《纲要》精神,根据省委制定的《陕西省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细则》要求,在对广大教师和青少年学生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方面做了大量工作,进行了积极探索:一是以抓好学习《纲要》为前提,掀起深入学习宣传《纲要》的热潮。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要求,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把学习《纲要》作为党员组织生活的重要内容,组织广大党员干部和师生员工在学深学透、深刻领会《纲要》精神实质上下工夫。同时,各基层学校注意发挥课堂教学在青少年道德建设中的主阵地和主渠道作用,结合大、中、小学思想品德课程教学,把《纲要》的基本要求分层次、有针对性地融入到课程教学之中,二是以开展系列教育活动为手段,形成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的良好氛围。按照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要求,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通过报告会、读书会、专题讲座、演讲比赛、知识竞赛、征文、诗歌朗诵、文艺演出等方式,组织广大师生开展了生动活泼、丰富多彩的道德教育活动。在各地各学校开展系列活动的基础上,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还与省文明办共同举办了全省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电视知识辩论赛。最近,又组织举办了全省中学生公民道德教育电视知识竞赛,11个市(区)全部参加,两次活动的决赛实况均通过省电台、电视台对外播放,在学校和社会上产生了很好的反响。三是以制度建设为保证,努力建立师生思想道德教育新机制。在加强思想道德教育过程中,各地各高校既注意发挥道德教育的优良传统,又注意从机制、制度建设入手,积极进行师生思想道德教育方面的创新和探索。一些地市把思想道德教育与学校各项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做到相互渗透、有机融合;一些学校根据《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精神,重新修订了《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和《中小学生行为规范》,不少高校在建立健全师生思想道德管理体系的基础上,普遍把师生的思想道德考评与学校对教师的岗位聘任、津贴分配、职称晋升、出国留学和对学生的评定“三好”、奖学金发放、推荐上研等直接挂钩,并实行“一票否决制”。我们还针对高校校园网普及和大学生喜欢上网的实际,进一步加快了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进网络的工作步伐,切实开展网上思想道德教育。
总之,通过学习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精神,对加强我省教育系统思想道德建设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广大师生精神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但是,就我省教育系统思想道德建设现状来看,仍然存在不少问题,思想道德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主动性不强;思想道德教育的内容、形式、方法和管理与当前不断变化的学生思想实际不相适应;思想道德的评价手段单一和导向性不强,以及教育管理规范性差等,其具体表现形式为:一是思想道德教育内容不够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内容过于理论化和原则化,远远不能适应客观形势的要求,实践教育相当薄弱。二是思想道德教育方法以“说教为主”和“形式主义”现象严重,情感培养少,缺乏方法手段的多样性和有效性。三是学校教育环境污染,存在着道德教育资源稀缺现象。不少道德教育者仅停留于任务式工作水平,事业感、责任感不强,不努力提高教学水平,有的专业课教师只教书不育人,甚至与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工作走两条线,学校行政与后勤人员服务意识淡薄,更有甚者,一些教师在人格塑造上流于平庸而失去了师德尊严,失去了学生的尊重,等等。这些,对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造成了不良影响。四是思想道德教育研究上问题意识不浓,关注实践不够,表面文章做得多,真正转化成实践并起指导作用的理论成果不高。五是思想道德教育创新意识不强,改革力度不够。对新时期青少年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不仅要沿用说教感化的传统方式,更要根据其特点采取目标激励的方式,实现独立性向渗透融合性发展。以上这些问题的存在,决定了思想道德建设面临的任务还很重,决非一朝一夕所能完成的,只有持之以恒,坚持不懈,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贯彻落实《纲要》为己任,以实现“两个文明”为目标,把教育系统思想道德建设不断提升到一个新水平,其具体应做好以下工作:
第一,进一步转变观念,开拓思想道德教育工作新局面。通过贯彻学习《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进一步完善以党组织为核心、党政工团齐抓共管的思想道德教育工作体系,进一步营造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良好氛围,形成全方位的思想道德教育新格局。不但要针对师生道德建设中的热点和难点,围绕“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主题,举办各种讲座、形势报告会以及各种有益的社会实践活动,而且还要根据******理论和江总书记“三个代表”、“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的精神,加大“两课”改革力度,提高“两课”教学效果,充分发挥“两课”作为学校思想道德教育的主阵地和主渠道作用,并围绕当前社会热点和师生普遍关心的问题,进行积极探索。
第二,发挥校园文化的德育功能,加强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培养。当今世界,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社会多样化日益明显,青少年学生的精神文化需求也不断增长,因此要引导他们牢固树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和追求科学、文明、健康的思想观念,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努力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要高度重视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围绕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的目标,大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积极探索并发挥校园文化在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中的作用,努力把思想道德教育的内容融入校园文化建设的各个方面。实践经验告诉我们,提高青少年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必须适应形势发展的要求,把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与体现时代要求的新的道德观念相融合,即要继承“诚实守信”的时代精神,积极探索新形势下校园道德建设的特点和规律,积极营造“崇尚先进、健康向上”的校园道德氛围,使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迈上一个新台阶。
第三,加强大学生活园区的思想文化建设,实施思想道德教育。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为大学生提供了新的生活场所,大学生活园区的建立,为思想道德建设提供了新的载体。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完全学分制和弹性学制的逐步推行,在从专业管理向课程管理转变的过程中,班级和年级概念正趋于淡化,学生生活园区正在成为大学生生活的主要场所,高校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应积极向“设施一流,管理一流,文明一流”的学生生活园区方向发展,努力形成“思想道德教育为核心,物业管理为基础,学生参与决策、参与管理、参与服务为主体,生活园区文明和文化建设并重”的大学生活园区管理模式,加强生活园区文化设施建设、文化活动开展和文化氛围的营造。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人员要深入生活园区,及时了解掌握学生思想动态,做好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工作。
第四,加强师德建设、树立教师良好的人格形象。教师是人类思想灵魂的工程师,要为人师表,其品德和人格将对学生的成长产生直接的示范影响。所以,要努力提高教育者的德性水平,培育良好的教育环境。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是人与人心灵上的最微妙的相互接触。”教育家加里宁也说:“教师的世界观,他的品行,他的生活,他对每一现象的态度,都这样那样地影响全体学生。”对教师来说,观念更新,知识丰富固然重要,但是,它无法取代榜样的力量。“学博为师,德高为范”,教师的完善人格是任何教科书,任何道德箴言,任何奖罚和奖励制度都不能代替的一种教育力量。因此,要把师德培养纳入师资队伍建设计划,对全体教师进行以加强职业道德、职业精神、思想观念、道德品质为核心的相关教育,建立健全监督机制和奖惩机制,鼓励教师更新思想观念,完善道德修养,使“师德兴则教育兴,教育兴则民族兴”的观念深入到每一位教师心中。
第五,加强思想道德教育理论研究,不断推动成果转化。思想道德教育理论研究直接推动着教育实践的发展。目前,思想道德建设中理论研究存在两大缺陷,一方面,理论研究者关注德育实践不够,没有深入到德育实践的一线中去,缺乏观察、调查与实践环节,而是热衷于脱离现实的空发议论,理论的针对性、操作性不强,而最终归于空泛的大道理。另一方面,思想道德教育一线的工作者们,终日忙于应付繁杂的日常事务,很少对工作实践中经验教训进行总结与理论思考,没有及时地把实践层面的体会提高到理论高度来探讨和研究。这种缺陷导致了理论研究与实际工作没有很好地交叉融合在一起,从而也导致了思想道德教育理论研究成果不少,但真正转化到德育实践中起指导作用的却不多。因此,要做到理论研究与实际工作的融合,一方面要加强对实际工作者德育理论的培训,并安排他们担任“两课”教学;另一方面,要使“两课”教师充分发挥理论联系实际的优良学风,深入学生,熟悉了解学生的思想实际或兼做政工干部。这样,逐步实现“两课”教师和政工干部一身兼两职的角色转换。另外,学校领导和有关部门要大力支持德育科研工作,并加快促进思想道德教育研究成果的转化。
第六,加强网上德育信息管理,主动占领网上阵地。网络时代尤其要注重德育信息传播。首先要建立科学、开放又具有监控程序的管理机制,做到德育信息与传播的决策、管理权力、管理运作、管理策略、管理责任、管理利益一体化。要学习借鉴国外先进的网络信息管理经验,同时要必须尊重德育信息管理客观现实,把民主性管理与法制性管理和政府性管理有机统一起来,使之与网络时代发展相适应。在网上思想道德教育信息管理运作过程中,尤其要注重法制的管理,狠抓落实,责任到位,建立“信息海关”,对所有进入校园网的信息进行严格审滤,最大限度地阻止各类不健康信息与学生接触。学校要注意分析和掌握学生思想脉搏,善于通过网络了解学生的真实思想,抓苗头,抓动向,并针对发现问题,及时开展细致入微的沟通、疏导工作,牢牢把握思想道德教育的主动权,使网络成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新的重要阵地。
总之,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是一项长期而紧迫的任务,教育系统一定要把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放在突出位置,列入重要议程,在我们已下发的学习贯彻意见的基础上,要加强督促检查,狠抓落实,一抓到底。逐步建立领导协调机制、运行激励机制、评估督导机制。形成上下配合齐抓共管的局面,努力构建有中国特色、陕西特点、时代特征的学校公民道德教育实施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