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水浒黑白绰号谭
24897900000088

第88章 浪里白跳张顺

张顺绰号浪里白跳,是《宣和遗事》宋江三十六人里很有形象思维的一个绰号。龚圣与有赞称:“雪浪如山,汝能白跳,愿随忠魂,来驾怒潮。”生动地描绘了张顺有如弄潮儿,随着潮神伍子胥,在白浪滔滔中跳水稳步行进。

但金圣叹的腰斩七十回本,“浪里白跳”改作“浪里白条”。此中“白条”,有二解:一是称赞张顺在惊涛骇浪里的白条似身材,显得轻捷灵敏;二是把张顺的好身手比作鲦鱼。鲦鱼,即餐鲦,呈银白色,长仅十余厘米,行动极为灵活。《正字通》称,“白鲦,形狭而长,若条然”,即是。按,鲦鱼常见于江南河溪,金圣叹由此浮想连翩,改为“白条”,似更见浪中张顺形象。

张顺绰号的形象化,大概是与作者心目中已有的忠义行为模式相关的。这一模式,就是南宋亡国前夕的忠义军张顺。

见于南宋史事的张顺有四:

一,芜湖寨兵张顺。“马俊或曰进,太平州慈湖寨兵也。绍兴二年,寨军陆德、周青、张顺等据州叛,青为谋主……(俊)伺青上马,斫中颊”,而马俊遇害。后“官军至,德、青遂伏诛”(《宋史·史义传·马俊》)。

二,永兴军路本将张顺。“建炎四年(1230)五月,永兴军路部将姒逵与其徒四百人谋杀将官张顺,不克,亡去,引众犯金州”(《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三十三)。

三,淮东张顺。绍兴四年(1134)五月,“遂以中卫大夫和州防御使淮东宣抚使前军统领张顺,充淮东兵马都监,洪泽镇把隘,用(韩)世忠奏也”(《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七十六)。

四,忠义军头领张顺。宋咸淳八年(1272),襄阳被元军包围已五年,朝廷出重赏募死士赴援,得三千人;求将,得张顺与张贵。五月,发舟百艘,进据团山下。又过二日,进占高头港口,结方阵,各船置火枪、火炮、炽炭、巨斧、劲弩。夜漏下三刻,起碇出江,以红灯为号。时张贵在前,张顺殿后,乘风破浪,径逼重围,至磨洪滩以上。元军舟师布满江面,无隙可入,宋军乘锐击断铁縆攒杙数百处,转战一百二十里。黎明,抵襄阳城下。但收军以后,独不见张顺。“越数日,有浮尸溯流而上”,“视之,顺也,身中四枪六箭,怒气勃勃如生。诸军惊以为神,结冢殓葬,立庙祀之”(《宋史·忠义传·张顺》)。

又,《金史·忠义传》也有张顺,内称,淄州(今山东淄博西南)人张顺在传递信息时,为围城元军所俘,他拒绝说降,不屈而死。

张顺名字可谓多矣,可能还有。其中谁与《宣和遗事》能有牵连的,实难详断。“至于《水浒》所叙张顺死事情形,则又因南宋末年之张顺而附会之者也”(余嘉锡《宋江三十六人考实》)。此忠义军头领张顺,生为人杰死为鬼雄,很容易与死于杭州涌金门的《水浒》张顺混淆为一,他为《水浒》张顺节烈行为提供了生动的形象。

百回《水浒》也穿插制造文化古迹。如武松在杭州六和塔出家,此处也在杭州西湖为张顺建庙,敕封为金华将军。说得神乎其神,其实非也。据宋咸淳《临安志》卷七十三:“金华将军庙,在丰豫门(涌金门)内涌金池前,神姓曹名果,真定人,仕后唐为金华令。时郡兵叛,神以计平之。吴越王嘉其功,就擢婺守。国初,钱氏来朝,委以国事。尝即城隅浚三池,曰涌金。邦人德之,为立祠池上。”《梦粱录》卷十四也有记载。清梁玉绳在《瞥记》也说:“涌金门外金华将军庙,人以为即张顺归正,非是。”可见今日仍存于杭州涌金门内的金华将军庙,所祀神主是五代宋初的曹果,曹曾任金华令,故通称金华将军。与张顺实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