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做强小公司胜于做大大公司
24900500000131

第131章 遇到发展瓶颈,多请教学者、专家

能用众力,则无敌于天下矣;能用众智,则无畏于圣人也。

——《三国志》

知识经济时代呼唤“学习型组织”公司,善用“外脑”是公司搏击新经济浪潮的利器,借助各行业精英的智慧,特别是遇到发展瓶颈时多请教学者、专家,已经成为许多公司领导者的共识。

通常,“外脑”不在此山中,看问题更加科学,而给出的建议也更具有客观性。善用“外脑”,就好比在面前放一面镜子,看清楚“庐山真面目”,不至于误入“藕花深处”。此外,学者、专家掌握着大量科学知识,善于从实践中总结经验教训、发现规律性的东西,因此能够为公司经理人提供理论上的指导。

一般来说,总经理一般在下列情况下需要“外脑”:

[1]组织需要加强进入市场能力时。

[2]组织需要作管理上的局部改善时。

[3]总经理自身的素质需“外脑”优化时。

[4]管理的科学化需“外脑”协助规范时。

[5]发展的关键时刻需“外脑”把关时。

[6]防止决策主观片面需“外脑”平衡时。

[7]面对激烈的竞争,公司可能有潜在风险时。

[8]总经理决心通过管理提高品质和改善服务时。

[9]组织需要进行综合诊断,以系统化地明确存在的问题时。

[10]市场的变化增加了总经理决策的难度,需“外脑”助力时。

■总经理需要对整个组织进行“再造”和改善各项职能时。

■组织需要整体改善公司文化与管理制度结合以形成强大动力时。

■组织膨胀,对大型组织或集团组织的管理不能再用传统型经验方法领导时。

“外脑”包括经济学家、有经验的公司家、行业的专家、教授等。凡是有大成就的公司家必然是善于利用“外脑”的行家。

比如,善用科技专家就是浙江公司的一大优势。浙江区域经济特色明显,但浙江却欠缺科技这个引擎。为改变这一不足,公司纷纷结合纺织、化工、医药等区域经济发达的地域特点,主动联系相关科研机构和专家合力攻关,并和当地科研机构共同设计实施了现代纺织技术与装备、绿色化工、生物医药、音视频、制造业信息化、半导体照明等重大科技专项。这些做法极大地提升了公司的竞争力,使公司获得了持续的发展动力。

当公司遇到发展瓶颈时,经理人不妨多请教学者、专家,向他们求解经营的良方。而在利用“外脑”时,还要注意下面三点:

[1]对“外脑”要有清醒地认识,不要把“外脑”时而捧上天,时而贬得一文不值。对外来的先进方法和技术,坚持取其精华、弃其糟粕的原则,这样公司才可以在正确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2]决定借用“外脑”后,还要懂得辨析外脑,要对症下药,什么时候需要什么样的“外脑”学问很大。内科病不要到外科就医,战略上的问题需要“兵法”高手而不是精于剑术的人。有的经理人对“外脑”存在误解,或期望过高,或找错了“医生”,最终导致合作半途而废,或者不欢而散。

[3]不要等问题无法挽回时再聘请“外脑”。发现问题之后,先靠公司内部力量解决,不行再外聘专家解决,这是比较盛行的做法。于是就涌现了一大批咨询管理公司协助公司解决问题。但咨询公司不可能对公司的情况马上了解,从诊断到给出解决方案往往需要一段时间,容易耽误时机,于是就有公司埋怨咨询公司只会收钱不会做事。但是出了问题才找上咨询公司,公司大多已经病入膏肓,华佗再世也难以妙手回春。

华人首富李嘉诚就是善于借助“外脑”,进而创建财富帝国的榜样。在他的公司里,既有中国人,也有外国人的身影;既有高级律师、会计师,也有管理等领域的精英。这些人才有的是他的“员工”,有的则是为公司提供服务的“外脑”。李嘉诚中西结合、洋为中用的做法值得所有经理人借鉴。

公司发展壮大以后,公司的高层会以为自己无所不能,自己实力雄厚,人才济济,不需要外界的补充。或者这是对的,但是偶尔出现的集体“弱智”也是很要命的,如果有一些不受公司控制的力量说出不同的声音,对公司而言,反而是一种福气。大象无形,有一个站在岸上的人导航,就更容易避开险阻,走向大成。

一位著名的经济学家在谈及公司如何在现代竞争中脱颖而出时,提到了五个关注:关注外部、关注外人、关注“外脑”、关注外行、关注外地。其中,关注“外脑”已经成为许多公司持续发展的关键。利用“外脑”除了要与公司外部的专家建立合作外,还需要努力做到“中西结合”、“洋为中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