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做强小公司胜于做大大公司
24900500000034

第34章 核心竞争力是公司生存之本

提升小公司的核心竞争力

在竞争激烈的商战中,为什么有的小公司脱颖而出,有的却昙花一现?答案可能不止一个,但最关键的是,成功的小公司都具备了核心竞争力。

不可否认,做生意、办公司要讲技巧,然而一味地讲技巧就成了投机取巧,最终落个聪明反被聪明误的下场。公司之间的竞争,最终还要归结为竞争力的较量,这也是公司独一无二的优势。

核心竞争力可以表现为信息优势、成本优势、创新能力、高新技术、经营特色……总经理只有多在这些方面下工夫,才能真正把小公司做强。

核心竞争力是在某一组织内部经过了整合的知识和技能,是公司在经营过程中形成的不易被竞争对手效仿的、能带来超额利润的、独特的能力。

——普拉哈拉德

核心竞争力理论是当代经济学和管理学相互交融的最新、最高成就之一,“核心竞争力”这一术语首次出现在1990年,由美国经济学家普拉哈拉德和哈默在《哈佛商业评论》上发表的文章中提出,它的出现,揭示了现代公司存在的意义,反映了市场竞争的本质。

对一个公司来说,失去了核心竞争力,就失去了前进的力量,预示着它将会在市场上消亡。美国A.C.吉尔伯特公司的破产,就很好地说明了这一点。

美国A.C.吉尔伯特公司创立于1909年,早期成为美国优质玩具的象征。20世纪50年代,A.C.吉尔伯特公司一直稳居美国玩具制造业的前10名,销售额超过1700万美元。

然而,进入20世纪60年代以后,A.C.吉尔伯特公司开始笼罩上阴云。当时,玩具业的销售环境发生了变化:电视这一新的手段正日益取代产品目录和橱窗陈列的方式,显示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传统的玩具商店、趣味商店和百货商店正为自选式的超级市场和廉价商店所替代;受新的经销商青睐的主要是那些包装美观、定价低廉并且做过大量广告的玩具。

面对上述变化,A.C.吉尔伯特公司的领导没有真正认识到问题的紧迫性,到了1961年,公司只获得了两万多美元的利润。这表明,公司正面临着严重的危机,已经丧失了原有的市场竞争力。

为了应对不妙的局面,A.C.吉尔伯特公司匆忙制订出一套计划,试图通过增加新的“热门产品”把销售额提高到2000万美元。为此,公司花费了很大的精力来增加产品的花色品种。同时,公司还采取更为积极主动的推销活动,并与零售商进行更频繁的接触。然而,这一切努力都是徒劳无功的。1962年,公司的销售额下降到1090万美元,亏损了20多万美元。1963年的销售额仍在继续下跌,仅有1070万美元,大约亏损了570万美元。

此后,A.C.吉尔伯特公司又多次进行了各种尝试和努力,但是都没有起色。到了1967年2月,曾经叱咤一时的A.C.吉尔伯特公司终于宣布破产。一个强势公司倒下,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是最根本的一条就是丧失了核心竞争力,从而使公司失去了生存之本。

核心竞争力已经成为当今市场竞争成败的关键因素,更是公司能否控制未来、掌握未来市场竞争主动权的根本。具体来说,它是长期形成的蕴涵于公司内质中的,公司独具的,支撑公司过去、现在和未来的竞争优势,并使公司长期在竞争环境中能取得主动权的核心能力。

不同的公司,在不同行业、不同发展阶段,会有不同的核心竞争力,但是,能够在市场中生存和发展,遇到市场变化能够应对,这应该是公司核心竞争力的重要评价标准。对小公司来说,要想在市场中立足,就必须有自己的看家本领,否则就不要奢望在激烈竞争的市场中存活下去,也不要奢望做强做大了。

我们知道,当今的社会是一个竞争激烈的社会,一个公司要想在经济大潮中站稳脚跟,就必须有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小公司想要在弱肉强食、优胜劣汰的商业世界中立足,必须建立、保持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否则只能走向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