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自然发明巨匠
24905100000014

第14章 皇帝亲封的爆竹祖师李畋

李畋,621年生于江南西道袁州府富里镇麻石村,今属湖南省醴陵市。因发明了纸质鞭炮,推动了我国烟花爆竹业的发展,被誉为中国花炮祖师。

现在花炮主产区的湖南浏阳、醴陵,江西的上栗、万载均对其进行祭祀缅怀。

唐代爆竹的燃放,已经发展为人们将一支长竹竿点燃,或将一串串竹节挂在长竹竿上燃爆。据《通俗编排优》记载:“古时爆竹。皆以真竹着火爆之,故唐人诗亦称爆竿。”

唐代诗人来鹄在《早春》中写道:“新历才将半纸开,小庭犹聚爆竿灰。”史料记载了唐代爆竹盛况,其实爆竹的发明者就是当时的李畋。

燃放鞭炮,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包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爆竹,又名爆仗、炮仗,称鞭炮是宋以后的事。从《诗经·小雅·庭燎》中,我们可读到这样的诗句:“庭燎晰晰,君子至止。”庭燎,是古人将竹子、草或麻杆,捆绑在一起燃放使夜晚耀如白昼,有照明和驱邪的作用。

这可能是我国燃放爆竹的雏形,距今已2000多年以前了。随着纸的发明与广泛使用,加上炼丹家逐渐发现硝、硫黄与炭是易燃物质,爆竹有了进一步发展。火药发明于隋唐时期,自从火药出现,人们将硝石、硫黄和木炭等填充在竹筒内燃烧,产生了“爆仗”。

被称为“药王”的唐代孙思邈在《千金方》中最早记叙了把硝石、硫黄、含碳物质混合在一起创造火药的“硫黄伏火法”。火药用于爆竹也就逐渐开始了。

李畋自幼随父锻炼身体,他天资聪慧,逐渐练就了一身武艺,曾被多处聘为武术教习。父母去世后,他搬至狮形山半岭上,与猎友一起打猎,采药。一天,两人上山采药、狩猎,偶遇风雨,回家后,猎友一病不起。

乡人言称为山魈邪气作怪,将危害一方。李畋十分焦急,突想到父亲曾说燃竹可壮气驱邪,就用来一试。虽然颇具声色,但爆力不足,他便大胆地在竹节上钻一小孔,将硝药填入,用松油封口引爆,效果极佳。

乡邻效仿这一做法,一时间山中爆声四起,清香扑鼻,瘴气消散,猎友病愈。

据说有一次,唐大宗李世民被山鬼迷缠,久治无效,遂诏书全国求医。李畋看到皇榜,遂应诏揭榜。他借鉴打猎用的****原理,采用竹筒装入硝,爆驱逐山魈邪气,使皇上龙体康复,遂封李畋为“爆竹祖师”。

李畋发现这种竹爆携带不便,且不安全,于是,他又加紧研制新品种。为了制作爆竹,李畋历尽艰辛,手足多次伤损,住屋亦毁于硝火,且未能按时婚娶,直至中年才与一唐姓贫女结为夫妻。此后,他继续从事爆竹制作和硝药提炼。

传说李畋曾师从孙思邈采药炼丹,用火药做成了花炮,在炼丹时引爆了。他将此方传授给当地花炮工人。他又逐步改进爆竹,由竹筒改为纸筒,火药由黑药而为白药,并由单一爆竹产品发展为各种烟花礼炮。

经反复试验,纸代竹鞭炮声如炸雷,光气四射。后来,这种爆竹除用于驱除瘴气,还用于婚丧喜庆。

李畋发明的爆竹受到各方好评。但当时因缺少资金等原因,爆竹生产一时未能发展起来,直至后来的宋代,才建有作坊、爆庄进行规模化生产。

李畋为爱民富乡,造福桑梓,他将此方传授给乡邻,逐步改进爆竹制作工艺,推动了烟花爆竹业的发展。

李畋造的鞭炮,是萍乡、浏阳、醴陵三市鞭炮产业的最初起源。《中国实业》有言:“湘省爆竹之制造,始于唐,盛于宋,发源于浏阳”。

如今浏阳花炮在国际上享有盛名。浏阳人没有忘记始祖李畋。在李畋病逝后,乡邻亲友就为他在半岭建庙,在他故居建阁,还将李畋的生日,即每年农历四月十八日定为爆竹节。

宋时,爆竹业得到较大发展,又在县城田家巷建李畋庙一座,并将李畋故居改为李畋阁,将他的墓由东峰界迁至阁后重葬。

清初,在浏阳县城畀冲观侧重建李畋庙,湘赣边界的麻石、大瑶、大栗、金刚、文家市、桐木、白免潭等地群众成群结队自发前来祭祀纪念,一直沿袭至今。

[旁注]

来鹄 即来鹏。生于唐时豫章,即今江西南昌市。唐朝诗人,相传来鹏家宅在南昌东湖徐孺子亭边,家贫,工诗,曾自称“乡校小臣”,隐居山泽。福建观察使韦岫召入幕府,爱其才,欲纳为婿,未成。

山魈邪气 山魈邪气是一种不科学的叫法,其实就是瘴气。瘴气是热带原始森林里动植物腐烂后生成的毒气。中医中的瘴,指南方山林中湿热蒸郁能致人疾病的有毒气体,多指是热带原始森林里动植物腐烂后生成的毒气。

炼丹 道教主要道术之一。为炼制外丹与内丹的统称。外丹术源于先秦神仙方术,是在丹炉中烧炼矿物以制造“仙丹”。其后将人体拟作炉鼎,用以习炼精气神,称为内丹术。

唐大宗李世民(599年~649年),陇西成纪人。唐朝第二位皇帝,在位23年,谥号“文武大圣大广孝皇帝”,庙号太宗。杰出的军事家、政治家、战略家,书法家和诗人。开创了我国历史著名的“贞观之治”,使社会出现了国泰民安的局面。

浏阳花炮 浏阳花炮是湖南省浏阳市特产,我国地理标志产品。浏阳制作烟花爆竹,久负盛名,素有“鞭炮之乡”誉称。浏阳花炮的品种名目繁多,品质优良。浏阳花炮,曾获法国摩纳哥世界焰火大赛第一名,为我国驰名商标、世界知名品牌。

[阅读链接]

唐朝的开国大将李靖奉命讨伐岭南,正好遇到瘴气。部队无法继续南进,只好驻扎在醴陵西山一带。当时的醴陵属于南蛮之地,古木参天,瘴气弥漫,而且朝廷军队人生地不熟,得不到群众的支持。

李靖想到了候补知县李畋,就招来咨询地方事宜。李畋不但很好的协调了部队和地方的关系,还利用爆竹来吓跑山魈,即驱散瘴气。鞭炮燃放时,释放出浓烈的硫黄香味,具有驱散瘴气的作用,大大缓解了部队在南方地区瘟疫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