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智者的洞察:心理学经典名言的智慧
24905800000052

第52章 真正没有时间的人,绝不说他没有时间

世界上最公平的财富是时间,只看你怎样去用它。生命的代言人是时间,浪费时间就是浪费生命。一个不珍惜时间的人,相当于把宝贵的生命随便交给别人,看到挂在时光老人脸上的那颗泪珠吗?那就是这个人。许多人成天活着,最终也不知道自己想干什么,能干什么。花在无聊的事情方面的时间,大大超过对实现自己人生价值事情方面的时间,难道不觉得这是本末倒置吗?

生命即时间,时间即生命,而实践是时间和生命的过程。如果想拥有比别人多的时间,就需要我们在一切事情的过程中,运用自我智慧。

陆机在《短歌行》中曰:“人寿几何?逝如朝霜。时无重至,华不再扬。”人生短短几十秋,说起来也是弹指一挥间。无论你干什么事情都要珍惜时间,切不可慨叹人生苦短,让时间白白地从身边流逝。庄子曰:“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之过隙,忽然而已。”有人正是认为短短的人生若不及时行乐,岂不枉来人世一遭?他们抱着“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来明日愁”的态度,把时间都在嬉戏中度过,像寄生虫一般。而有人深深懂得“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于是痛感“时不我待”,整天埋头于工作和学习中,使生命的分分秒秒都在充实,都在发光发热,这也正体现了爱迪生的一句话:“人生太短,要干的事情太多,我要争分夺秒”。

当然时间也会公正地给这两种人以不同的结果:第一种,终日碌碌无为,落得两手空空,只留下无穷的悔恨;第二种,艰辛的劳作换来的是累累硕果,他们用自己的勤劳和智慧,为国家做出巨大的贡献,社会肯定他们的人生价值,他们也会以此自豪。

至此,谁又能说时间不是一笔巨大的财富呢?珍惜时间会让你做时间的主人;珍惜时间会让你的人生变得绚丽多彩。

朱自清在他的《匆匆》一文中说过:“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我觉察他去的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时,他又从遮挽着的手边过去,天黑时,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伶俐俐地从我身上跨过,从我脚边飞去了。”

鲁迅先生也曾经说过:“节省时间,也就是使一个人的有限的生命,更加有效,而也即等于延长了人的生命。”

珍惜时间,让自己把握生活的每分每秒,这才是真实的生活。

珍惜青春,不停留在幻想之中,也不被一点点困难所吓倒,接受现实的考验,过真实的生活吧。

【故事佐证】

有个老木匠准备退休,他告诉老板,说要离开建筑行业,回家与妻子儿女享受天伦之乐。

老板舍不得他的好工人走,问他是否能帮忙再建一座房子,老木匠说可以。但是大家后来都看得出来,他的心已不在工作上,他用的是软料,出的是粗活。房子建好的时候,老板把大门的钥匙递给他。

“这是你的房子,”他说,“我送给你的礼物。”

他震惊得目瞪口呆,羞愧得无地自容。如果他早知道是在给自己建房子,他怎么会这样呢?现在他得住在一幢粗制滥造的房子里!

我们又何尝不是这样。我们漫不经心地“建造”自己的生活,不是积极行动,而是消极应付,凡事不肯精益求精,在关键时刻不能尽最大努力。等我们惊觉自己的处境,早已深困在自己建造的“房子”里了。把你当成那个木匠吧,想想你的房子,每天你敲进去一颗钉,加上去一块板,或者竖起一面墙,用你的智慧好好建造吧!你的生活是你一生唯一的创造,不能抹平重建,即使只有一天可活,那一天也要活得优美、高贵,因为墙上的铭牌上写着:“生活是自己创造的。”

张拥军从兰州大学毕业20年,在校是学生会主席,毕业时,一个宿舍5个人4个都去了北京,唯独他放弃机会,留在兰州南北两山的绿化指挥部工作。“别人笑我愣头青,但西部让我更好地做事和做人。20年了,我始终做着梦想的事业,而西部人的豪迈、激情,也渐渐融入血液,成为我骨子里的东西。”

从给荒山穿上绿衣,到敦煌研究院做了8年文物保护工作,后来又去种植彩棉,致力环保事业,张拥军如一匹不知疲累的骆驼,在沙漠寻找人生的绿洲。

在敦煌期间,由于资金短缺,文物缺乏有力的保护措施,张拥军四处奔走呼告,和同事把电脑带到敦煌,建立了相关数据库。此后,他们和美日等文物保护专家达成协议,引进高科技仪器。在张拥军的大力周旋下,1993年“丝绸之路古遗址保护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敦煌召开,到会专家来自20多个国家,反响热烈。

为了减少环境污染,张拥军又异想天开地去种彩棉,想到即做。他请来各路相关专家研讨,到实验基地昼夜守候,一切反对的声音都置之不理。4年里度过多少不眠夜晚?又被烈日晒伤过多少次?张拥军不记得了,只记得1998年秋天,绿、棕两色的棉花,终于在大片田地里翻滚出彩色波浪。

谈到大学生支援西部,他说:“10年前毕业的学生可以拖地擦窗,从最底层悠着往上走。现代大学生,创新意识强,应当更有魄力和信心,毕业就敢创业。尤其在西部,客观创业空间很大,尽可以大施拳脚。”

“因种种原因,西部当地人才也在外流,现在号召东部的人才去西部——人们也许在疑惑,他们究竟能给西部带来什么?至少可以带动经济发展!张大千去敦煌之前,朋友笑言他不会待过3天,结果他待了3年,并且因此成为名噪一时的大家。有人走、有人留,西部空间的确很大,就看你能否找到那个点并钻下去,实现人生最大价值。”

选择大城市,张拥军可能西装革履、波澜不惊地坐在办公室当研究员;留在西部,他天马行空,自由创业,去保护敦煌的彩塑和壁画,在坦荡的大地上种植彩棉,每一个日子都苦甜夹杂,激情燃烧。

不幸的人生各有理由,但成功的人生都离不开胆识、魄力和坚韧。张拥军将自己的青春年华贡献给了大西北,他直面艰苦的生存环境,挑战现实条件,同样西北的土地也给了他丰厚的回馈。

重庆交通大学财经学院的特困生刘宏做起了收购旧货、开网上商店的生意,他已经销售旧图书和工具书上万本,毛收入4万元,纯利润9000元。

他在大学校区的宣传栏上张贴了多张收售旧货的广告——“大量收购废旧书籍、生活用品和电脑!”。刘宏贴出的这些海报,让重庆工商大学、重庆教育学院的毕业生,再不愁废旧书籍、生活用品卖不出去了。

“大四毕业生将旧书当废纸卖掉太可惜了!”据刘宏讲,他将收购来的书籍进行分类整理,像图书馆一样分架存放,并按类别将信息放到网上去,供同学们参考和购买。

自重庆部分大学实行教材由学生自行购买的政策后,低年级的同学对旧教材的需求强烈,刘宏的生意就有了市场。据刘宏的老师介绍,他来自黔江,家境贫寒,但是脑子灵活、做事踏实,通过办网上商店,不但解决了学费,而且财经学院市场营销专业的大学生还经常到他那里去“取经”。目前,刘宏打算在学校租门面开图书售借室,兼顾经营旧商品,店名就叫小宏旧货店,他还准备在重庆高校做连锁店。刘宏让我们看到青年创业的可能,这就是青春的最好例证。

一个农民,初中只读了两年,家里就没钱继续供他上学了。他辍学回家,帮父亲耕种三亩薄田。在他19岁时,父亲去世了,家庭的重担全部压在了他的肩上。他要照顾身体不好的母亲,还有一位瘫痪在床的祖母。20世纪80年代,农田承包到户。他把一块水洼挖成池塘,想养鱼。但乡里的干部告诉他,水田不能养鱼,只能种庄稼,他只好又把水塘填平。这件事成了一个笑话,在别人的眼里,他是一个想发财而又非常愚蠢的人。听说养鸡能赚钱,他向亲戚借了500元钱,养起了鸡。但是一场洪水后,鸡得了鸡瘟,几天内全部死光。500元对别人来说可能不算什么,对一个只靠三亩薄田生活的家庭而言,不啻天文数字。他的母亲受不了这个刺激,竟然忧郁而死。

他后来酿过酒,捕过鱼,甚至还在石矿的悬崖上帮人打过炮眼……可都没有赚到钱。

35岁的时候,他还没有娶到媳妇,即使是离异的有孩子的女人也看不上他,因为他只有一间土屋,随时有可能在一场大雨后倒塌。娶不上老婆的男人,在农村是没有人看得起的。但他还想搏一搏,就四处借钱买了一辆手扶拖拉机。不料,上路不到半个月,这辆拖拉机就载着他冲入一条河里,他断了一条腿,成了瘸子。而那辆拖拉机,被人捞起来,已经支离破碎,他只能拆开它,当做废铁卖。几乎所有的人都说他这辈子完了。

但是后来他却成了一座城市里的一家公司的老总,手中有两亿元的资产。后来许多人都知道他苦难的过去和富有传奇色彩的创业经历。许多媒体采访过他,许多报告文学描述过他。

其中有记者问他:“在苦难的日子里,你凭什么一次又一次毫不退缩?”

他坐在宽大豪华的老板台后面,喝完了手里的一杯水。然后,他把玻璃杯子握在手里,反问记者:“如果我松手,这只杯子会怎样?”

记者说:“摔在地上,碎了。”

“那我们试试看。”他说。

他手一松,杯子掉到地上发出清脆的声音,但并没有破碎,而是完好无损。他说:“即使有10个人在场,他们都会认为这只杯子必碎无疑。但是,这只杯子不是普通的玻璃杯,而是用玻璃钢制作的。”

这段经典绝妙的对话告诉我们,这样的人,即使只有一口气,他也会努力去拉住成功的手,除非上苍剥夺了他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