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常德传印象
24905900000030

第30章 成功之本——青岛港务局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纪事

尹品端

(一)

“常德传接过奖牌和鲜花,看着兴奋、激动、热烈的职工代表,听着经久不息的掌声,心潮澎湃。此时此刻,他已无法用言语表达自己对职工的深情厚谊,便深深地向代表们鞠了一躬,以表达他对广大职工给予他的信任、理解、支持的感激之情。”

“代表们的掌声更加热烈。这掌声中饱含着16000名职工对自己局长的爱戴之情,对局长为青岛港建设发展作出的巨大贡献的崇敬之情,对局长六年间兢兢业业、造福职工的感激之情,对局长高风亮节、虚怀若谷的赞扬之情。”

以上是1995年1月5日的《青岛港报》,对青岛港务局职代会上向局长常德传赠送奖牌的一段报道。

在青岛港务局,几乎处处都可听到各级干部说:“职工的事再小也是大事,再难也要办好。”“对职工要有感情,没有感情就没有企业。”

与此同时,也到处可以听到工人说:“企业的事再小也是大事,再难我们也要办好。”“企业给职工一份爱,职工还企业十分情。”

正是这种领导与职工之间心与心的交流,情与情的汇合,显示了青岛港务局思想政治工作的鲜明特色,同时也显示了这种情感力量的强大威力和旺盛的生命力。

青岛港是我国的百年老港之一。青岛港务局是国家大型一类企业,现有职工16000人,是我国沿海对外开放重要港口之一。去年全港吞吐量完成5102万吨,集装箱达到60.3万标准箱,港口总收入完成7.21亿元,分别比1994年增长21%、40%、20%。该港连续三年被评为“全国质量效益先进企业”,连续两年保持“全国用户满意企业”的荣誉称号,1995年被评为沿海港口唯一“全国用户满意服务企业”,还连续两年荣获山东省工交系统经济效益排头兵、青岛市突出贡献单位称号。今年又荣获全国十佳优秀企业金马奖。局长常德传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和全国优秀企业家。

去年7月,交通部号召,在全国交通系统企事业单位深入开展学青岛港的活动。

(二)

在青岛港务局,局长、书记、工会主席等局级领导8年没有更换过小汽车,他们没有专车司机、没有私人秘书,十几年没有装修过办公室;局领导和二级班子的领导,全部没有“大哥大”……

青岛港务局的领导把钱省下来干什么了?常言道:民以居为安。青岛港务局领导在这方面不惜花巨资。1990年,青岛市政府要求全市三年内全部解决住房特困户。青岛港务局不到一年,就让129户住房使用面积人均不到一平方米的特困户,搬进了人均达到7至10平方米的崭新的楼房;并按标准解决了岗位工龄满20年以上、住房使用面积人均6平方米以下的装卸一线工人和机械司机共200户的住房;204户离退休老干部的住房也按标准全部落实解决。一年“三个全部解决”,在十里海港乃至青岛全市,引起了强烈反响。青岛港务局的领导,为了解决全局的住房问题,在1990年以来运输市场不景气、资金十分困难的情况下,克服种种困难,想方设法筹措资金,1990年、1991年分别以714万元、2200万元的投资额,加快解决职工住房的步伐,使全局人均住房达到13.7平方米。如今,这里的职工家庭里,三口之家、四口之家都是两房一厅或三房一厅,家家现代化的装修,户户时新的家具,人们笑逐颜开,喜气洋洋。

在全局安居乐业的时候,青岛港务局的职工不会忘记,这中间局领导经受了多少艰辛,付出了多么深的情、多么厚的爱。

1991年,青岛港务局从某房产公司订购了三栋楼房,1992年6月30日竣工,可到1993年6月港务局尚未拿到钥匙。原因是房价涨了,房产公司想要现价。等待搬家的职工,对此意见纷纷。常德传得知此事后,在一个下着瓢泼大雨的晚上,赶到工地。他招呼工会主席、党委副书记孙清安和行政处处长王绍云冒雨从家赶来。然后他们电话联系市法院民事庭的领导来和他们一起解决问题。不巧,法院民事庭的领导不在家,他们便在屋檐下等候。一直等到半夜12点30分,民事庭长和一位法官匆匆冒雨来到工地。几家联合现场办公,次日凌晨,终于把拖了一年多的问题解决了。那位庭长望着淋得浑身透湿的几位港务局领导,感叹地说:“我当庭长时间也不短,半夜12点半办案还从来没有过,我真佩服你们!”

青岛港务局的职工也不会忘记,在全局职工住房“俱欢颜”的时候,他们的局长常德传的住房并未“到位”。1988年,当时任港务局党委书记的常德传,六口三代住两间无厅的房,局里分给他青岛海滨别墅里一套四室一厅的房子,他没有要,却把它让给了老红军田平。他现在的住房在高坡上,楼层较高,用水高峰时自来水上不去,因此,在他那不到两平方米的厕所顶端,还自制了一个铁皮水箱,半夜起来储水,以备白天之用……

这样的局长,谁不钦佩!继去年1月职代会给局长送匾后,去年7月的职代会一致通过:要为局长换房!

(三)

在青岛港务局,一线职工是改革开放的最大受益者。无论工资、住房,他们都享受最优厚的待遇,在感情上,他们得到领导的关心和照顾也最多。

自1989年以来,青岛港务局从局长、党委书记到每一个机关干部,每年都在夏天最热的三伏天、冬天最冷的三九天到一线去参加劳动一周,他们称之为“夏练三伏、冬练三九”。劳动中,机关干部抢重活、累活、险活干;劳动中,征求意见,改进工作;劳动中,问寒问暖,和工人建立了亲密的感情。在工人中传颂着“局长尝水”“书记为工人送毛巾”等美谈。冬季来临,工作服薄不薄,工作鞋是否轻便、是否保暖,班车内的空调开没开,都挂在领导的心中。节假日、除夕夜,领导和工人一起就餐,一同欢乐……这些看似小事的事,都装在领导干部的心坎上,温暖在工人的心窝里。在港务局大港公司的一次座谈会上,工人们争先恐后,你一言我一语地讲述了一个感人的故事。

1995年10月,青岛市义务献血。大港公司的领导提出了这样的献血条件:领导优先。一线工人、50岁以上的、非党员、非领导一律不参加献血。

条件公布后,党员、干部争着抢着报名。某科长不在家,副科长报了名。科长回来后,悄悄把副科长的名改成了自己的名字。副科长不同意,科长央求副科长:我是快50岁的人了,下次就没有机会了,你就让我这次献吧。结果到献血那天,两人都去了。因为献血名额有限,有的党员、领导报了名,却没有得到献血的通知。全公司48人去献血,全是科、处一把手。据说献血那天“保密”得很,得“偷偷”地去。有好几个党员和干部知道信息后,赶忙自己“打的”到医院去献血。公司经理、党委书记金志华快50岁的人了,他第一个献血,献完血顾不得休息,站在门口为后来献血的40多个人,每人送上一杯热牛奶……

在港务局北港公司,工人们同样夸他们的领导:每天办公室关灯最晚的、每当刮风下雨之时第一个到达工地现场的,都是他们的经理、党委书记谭果千。在特殊气候下抢救物资时,凡遇到人身安全与货物安全发生冲突时,谭经理总是说:“先保证人身安全,再保证货物安全。”这些暖心话,使工人们干起活来浑身是劲。

青岛港务局的各级领导,像关心一线工人一样关心离退休老干部、老工人。多年来,港务局对离退休干部、工人坚持“冬送温暖,夏送清凉”。夏天,局领导带领机关干部把清凉饮料送到老干部、老工人的家;冬天,除了送燃料之外,还特地组织工作人员到崂山捡松球,用塑料袋装好,送给离退休老同志当引火柴。其心之细,其情之深,使老同志感到这不是一颗颗松球,而是领导干部关心老同志的一颗颗火热的心。局领导还明确提出,燃料要送到老同志家的火炉旁、煤池里,不能放在楼下了事。局长常德传还带头扛着百十斤重的煤,送到家住四五层楼的老同志家,局里开运动会,离退休老同志的方队走在最前面;局里举办艺术节,离退休老同志被安排坐在贵宾席……不少老同志吟诗作文,从心底里喊出:“青岛港务局的老年人是幸福的”,“我们的晚年生活充满阳光”!

(四)

青岛港务局的各级领导,把工人当成国家和企业的主人,自己甘当工人的公仆,在全局形成了强大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干部工人们兴奋地说,过去刮风下雨往家跑,现在全局上下、乃至家属都关心每天的天气预报,只要听到青岛有风雨雷电,每个干部、职工,明知每个岗位都有当班的,但想到局长经常嘱咐的:“不怕一万,就怕万一”,“多一人多一份力量”,都纷纷骑车或“打的”赶到自己的岗位,直等到异常气候过去。

几年前,工人们见了领导不是谈住房困难就是谈其他生活问题,现在工人们见了领导都是提搞好企业的合理化建议。为了调动全局职工参与企业的决策,局领导因势利导在全局开展“我为海港献一计”活动。从去年6月开始,半年之内,收到建议17000多条,创造直接经济效益390多万元。

早在1993年1月的职代会上,“重奖我们的带头人”作为代表的提案正式提出,各公司职工自愿捐资25万元奖励局长及其助手。奖励的理由是:“局领导为了港口建设和发展呕心沥血,操碎了心。他们心中装着港口的今天、明天、装着16000名职工,唯独没有他们自己……”

局长常德传及其助手们的回答是:“青岛港务局取得的成绩应归功于上级领导的支持和广大职工的努力,奖金一分不能要。”

1993年7月的职代会上,代表们坚持原提案,并通过了《关于奖励局长及局领导的决议》。1994年1月的职代会上,代表们责成职代会工资奖金分配委员会尽快提出具体实施方案。常德传再次坚持:“作为一名企业领导者,职工的理解和信任,胜过了对我们的任何奖励。”“职工的真情实意是金子也换不来的。”

几经反复,职代会才决定赠与局长一方荣誉奖牌,这就出现了本文开头的激动人心的场面。

(1996年4月9日《人民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