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常德传印象
24905900000007

第7章 职工心中的好兄弟

王瑞良山佳

在青岛港,职工把他们的董事局主席、总裁常德传,视为领航的舵手和心中的太阳。因为他像舵手一样,带领着青岛港劈波斩浪,扬帆远航,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辉煌;他像太阳一样,给每一个职工都带来温暖和希望。

一位职工充满感情地对记者说:“我希望常主席、总裁身体永远健康,至少干到80岁再退休。只要有他在,我们的港口就会越来越繁荣。只要有他在,我们的日子就会越来越好!”

一位普通职工对他们的领导能有这样的爱戴之情,在当今社会不少企业当权者受到职工种种非议甚至谩骂的今天,确实令人感到惊讶。

另一位职工的话不仅道出了常德传让职工们敬仰的地方,也让记者对青岛港职工的素质刮目相看。这位职工是青岛港机关车队的一位司机,名叫王德龙。他对记者说:“常主席、总裁最让职工服气的地方有两条,一是他决策果断英明,关键时刻能抓住机遇;二是他当官一身正气,做什么都能以身作则,率先垂范。”

接着,王德龙给记者讲了两件事。1995年1月17日,一场突如其来的大地震使身为国际中转大港的日本神户港陷于瘫痪。而此时受损最大的是拥有大量国际货源的中国远洋运输集团。神户港是中远的一个重要国际中转站。常德传敏锐地意识到:此时中远一定急于寻找新的中转港,青岛港的机会来了!

正在生病的他毅然拔下吊瓶,拖着病体,连夜坐火车赶往北京中远总部。到达中远时,中远高层们正在召开紧急会议,常德传就在会议室外面等。会议一直开到午夜12点半,他就在外面等了4个多小时。对方被其这种执著追求的精神深深打动,很快就与青岛港正式签署转运协议。而等第二天,北方另一港口再向中远商谈此事时,青岛港已经捷足先登。青岛港就此一举成为国内第一家国际集装箱中转港。

1988年,时任青岛港务局党委书记的常德传,六口三代住的是两室无厅的房子。而市里分给他青岛海滨别墅楼里一套四室一厅的房子,他却让给了老红军田平。他的住房由于坐落在高坡上,楼层高,自来水常常上不去,只好在不到两平方米的厕所顶端自制了一个铁皮水箱,每天等到半夜用水高峰过后把水储满,以备白天不时之需。职代会多次通过决议要给他调整住房,都被他“一票否决”。他给自己立了一条规矩:“港务局职工的住房没有全部解决,我就不参与分房。”

在职工代表年复一年的期待中,204户离休干部住房达标了,129名特困户职工住房解决了,200名困难户、280名“团结户”、440多名港内临时住户以及结婚无房户都欢天喜地迁入了新居,一直到2000年青岛港总共为职工群众解决了7000套住房,青岛港人人有其房的梦想成为现实,职工代表们才了却了让常局长住上新房的心愿。

在许多国有大企业,普通职工很难见到他们的领导。青岛港的情况却大不相同:每个星期天上午,职工们都可以直接找到局长,因为这一天是“局长接待日”。从1996年10月实施以来,它已成为全港职工参政议政的“绿色通道”。这个“绿色通道”,大大拉近了职工与经营者的距离,成为职工与经营者之间传递信息与建议、推心置腹地交流感情的无障碍通道。

在青岛港,职工们常常看到,无论是白天还是晚上,工作日还是节假日,也无论是在作业现场还是在边边角角的港区,经常会有一群人边走边看边研究,这就是青岛港领导在现场办公。为了加快生产和港区改造,班子经常深入现场,集中解决一些亟待解决的实际问题。

常德传时常用自己的“11号”(双腿)转遍港区各个角落。一次,他整整行走一天后,晚上左脚面肿得像个馒头,第二天只好穿起一大一小的鞋继续现场办公。来到码头上,熟悉的老工人提醒他:“局长,看您忙得连鞋都穿错了。”

常德传经常说:“青岛港是个大家庭,我是这个大家庭的长子,离退休老同志就是我们的长辈,广大干部职工就是我们的兄弟姊妹,幼儿园的孩子就是港口的后代,孝敬老人、照顾好兄弟姊妹、培养好后代是我们的责任。”在他的倡导下,十几年来青岛港以建成充满亲情、人气旺盛的大家庭为目标,坚持做决策、办事情都要以“职工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为出发点和归宿。青岛港有16000名职工,职工最盼望工作稳定,最怕下岗、失业,于是青岛港承诺“只要愿意干、好好干、尽职尽责地干,就决不撒手不管,决不推向社会。”在大批国有企业职工下岗、就业困难的情况下,青岛港十几年来没有把一名职工推向社会,而是通过自身发展使富余下来的近万名职工都得到稳定的工作岗位。常德传有一个朴素的想法:“我是工人家庭出身的孩子,受过穷、吃过苦、受过累,所以不能再让我们的职工吃苦,不能再让他们受穷。”

2001年,参加全国质量管理奖大会的常德传等获奖人员享受到了一项“特殊”礼遇:可以住宿钓鱼台国宾馆。可事后人们发现,获奖的五家企业当中唯有青岛港的领导人没有去住。原来,常德传住的是青岛港在北京的办事处,和随行人员一起挤在一个屋里睡“大通铺”,吃“方便面”。

对此,曾经有位记者不解地对常德传说:“钓鱼台国宾馆可不是花钱就能住的地方啊!”他却笑着说:“青岛港一年收入几十亿元,十几年我们精忠报国、服务社会、造福职工,我们要的不是面子,讲的不是排场,我们强调的是全港上下必须要有一个好的风气,特别是领导干部一定要带头弘扬正气,带头艰苦创业,给职工作出个好样子。”

这就是常德传!不管是企业发展的宏观决策,还是工作生活中的点滴小事,他的心里想着的永远都是港口和职工。

这就是常德传!正是在他为首的领导班子的带动和影响下,青岛港在中国经济社会转型过程中形成了一种积极向上的港口风气,保证了青岛港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攻无不克、战无不胜,使得青岛港能够在短短十几年的时间内迅速崛起,接二连三地创造了世界港口发展史上的奇迹,被誉为“21世纪的希望之港”!

(2006年12月20日《山东工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