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心理卫生
24907200000006

第6章 如何区别心理正常与异常?

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有正反两个方面,人的心理也是如此。心理异常是与心理正常相对的一个概念,异常即为不正常、失常,心理异常就是指个体偏离了正常的心理、丧失了正常功能的心理活动。由于人的心理活动非常复杂,因此找到正常心理与异常心理之间的绝对分界线几乎是不可能的。但是,心理学家经过多年研究发现,一般可以通过以下四种方法区别心理正常与异常:①运用各种心理测验,如记忆测验、智力测验、人格测验等,看受测者是否处于心理正常的范围内;②正常人的行为都符合社会的准则,能根据社会要求和道德规范行事,如果个体不能按照社会认可的方式行事,其行为后果对本人或社会明显不适应的时候,可认为此人心理异常;③根据精神疾病诊断标准来进行判断,符合标准规定症状的心理和行为表现的个体,肯定属于心理异常;④自己认为有心理问题并主动求助的一般都不严重,自己认为没有心理问题,专业人员通过各种表现判断有心理问题的,一般很可能是心理异常。

在临床上判断心理是否异常,一般则依据以下三个原则:

(1)统一性原则。一个人的心理活动,与其所处的社会环境、自然环境是否统一,是决定其心理是否健康的重要指标。也就是说当一个人说话办事能被常人理解,不感到离奇、出格时,其心理一般是正常的。如果他看到了、听到了实际上不存在的内容,主观、客观不一致,那么心理肯定是不正常的。

(2)协调性原则。一个人应是一个完整的统一体,思维、情感、意志和行为是相互配合、整体协调的,如遇到值得高兴的事就伴有愉快的情绪体验,表现出愉快的表情和行为举止。如果失去这种协调性,心理活动与行为表现就会出现矛盾,如失去亲人时,反而兴高采烈、手舞足蹈,就表明这个人心理有异常。

(3)稳定性原则。一个人在长期的生活经历过程中形成了独特的个性心理特征,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也就是俗话所说的“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如果一个人的心理活动稳定性被打破,例如一个本来乐观开朗的人变得沉默寡言,或者一个情绪稳定的人突然变得脆弱,一点轻微的刺激就让他号啕大哭,都预示着心理可能出现了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