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毛泽东教我们学交往
24908000000027

第27章 “朱毛不可分”革命一条心

******与朱德的交往与友谊,亦长达半个世纪,曾经历了血和水、胜利和失败、曲折与辉煌的严峻考验。“****”、“****”,这是特定的中国革命历史年代所形成的一个伟大称谓,它也是象征******与朱德同志情感与战友情谊的历史见证。“****不可分”,这是******说他和朱德的友谊关系时说过的话。的确,“****”是不可分的。井冈山斗争时期,“****”二字在******中就写成了一个字;长征路上,面对张国焘要挟朱德反对******的恐吓,朱德义正辞严地反驳斥道:“你可以把我劈成两半,但却割不断我和******的关系。”至晚年,******仍时时提到“****”的称呼。他对朱德说,你是朱,我是毛,没有朱,哪有毛,****,****,朱在先嘛。******称赞朱德“度量大如海,意志坚如钢”,是“人民的光荣”。即使在“****”的****年代,******还严厉斥责****一伙迫害朱德的恶行。有一次,******问朱德:你究竟是黑司令还是红司令?朱德回答说:“人家说是黑司令。”******听后,说:“这就很怪。你当总司令,我当党代表,你是黑司令,我是什么?我开始说你是红司令,中间说你是红司令,现在还说你是红司令。”(朱敏:《回忆我的父亲朱德委员长》,第35页。)战友情深,日久弥坚。

****会师井冈,这是人所共知的历史佳话。1927年9月,******发动湘赣边界秋收起义后,率队伍进军井冈山。12月,当革命的“家”安在茨坪不久,就派何长工前往长沙,要他与湖南省委取得联络,同时,相机寻找南昌起义军朱德余部。当朱德听说******率部在井冈山建立根据地后,便派毛泽覃到井冈山与******联系。这样在1927年底两支革命队伍就发生了联系。1928年4月,湘南暴动失败后,朱德即率部到井冈山与******会合。4月24日,在宁冈的龙江书院,****相会了。两人见面,格外兴奋,这次相会,也从此开始了长达半个世纪的亲密合作生涯。5月4日,两支队伍在市召开会师大会。陈毅在会上宣布将两支队伍合编为工农革命军第四军,******任党代表、朱德任军长,王尔琢任参谋长,会场一时掌声雷动。井冈山会师,将******与朱德的名字紧紧联在一起,并从此开始了中国工农红军武装斗争的新篇章。****结合,的确成了一个伟大的结合。

****会师井冈后,部队迅速粉碎了敌人对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第二次“进剿”。5月下旬,部队改称为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在粉碎国民党军队的“进剿”的战争中,朱、毛总结了游击战的基本战术原则,即“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的“十六字诀”。在随后国民党军队发动的对井冈山革命根据地进行再次“进剿”的斗争中,朱德与******联系抵制执行“左”倾错误政策的湖南省委的命令,在与国民党军队作战中,既打击了敌人,也减少了红军所受的损失,恢复与巩固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斗争中,****团结得更紧密了。

1930年11月,******调集20万兵力,组织对红军和苏区“围剿”,声言要在三至六个月内消灭红军。朱德和******清醒地分析敌情,采用“诱敌深入”的作战方针,最终取得了粉碎******第一次“围剿”根据地的胜利。这一次可以说是两人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独立的、不受干扰的指挥的作战。在第二次、第三次反“围剿”斗争中,******、朱德顶住“左”倾教条主义者的压力,拒不执行错误的军事战略战术,仍根据敌情的实际情况,采取机动灵活的游击战的原则,集中优势兵力,各个击破,而取得了胜利。斗争的胜利,更坚定了两人对革命必胜的信念,同时,也更加增强了坚持在实战中形成的正确的作战原则的信心。

正当中央苏区形势在向好的方向发展之时,以王明为代表的“左”倾冒险主义的错误路线却推行到了苏区。“左”倾教条主义者不从实际出发,违背苏区与红军作战的实际情况,对******与朱德在实践中所总结的一整套行之有效的路线、方针与作战原则加以彻底否定。他们将******的正确主张批判为“狭隘的经验论”,是代表“富农路线”,“一贯****机会主义”,并将******排挤出红军的领导岗位。对“左”倾教条主义者的错误做法,朱德表示坚决反对,在参加的宁都会议上,他多次表态:“******同志离开军职,我是举手不赞成的。”由于朱德维护******的正确主张,也受到了“左”倾教条主义者的排挤,处境十分艰难。******也深知这一点,他曾对康克清说:“他(指朱德),也难哪!请你转告总司令,他要保重啊!”

在1935年1月的遵义会议上,早已对“左”倾错误心存怨恨的朱德在会上积极发言,表态明确地支持******。他的“这次发言时却声色俱厉地追究临时中央的错误,谴责他们排斥了******同志,依靠外国人李德弄得丢掉根据地,牺牲了多少人命!他说:‘如果继续这样的领导,我们就不能再跟着走下去了!’”(伍修权:《******沧桑》,第113—114页。)朱德还说:“我从井冈山开始,就是跟着******同志革命的,今后我永远跟着******同志革命到底。”朱德后来还在回忆中说:“到遵义会议时,我才彻底地树立起这个思想,因为无数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证明毛主席的路线是正确的,领导是高明的,毛主席的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的,是最适合中国革命实际的指导思想。因此,我就下定决心,一心一意跟着******干革命。拜毛主席为老师,拥护他担任我们的领袖。”(《回忆朱德,第255页。》)。遵义会议,对******与朱德交往的关系来说,的确是一个日臻完美的里程碑。

1935年6月,朱德、******领导的中央红军经万苦千辛,在川西懋功与张国焘率领的红四方面军会合。两军会师,朱、毛感到由衷的高兴。然而,未曾料到的是,两人却面临一场坚决反对张国焘的分裂红军的活动,而使两人经受斗争的严峻考验。1935年8月,中央军委决定红一、四方面军混合编队,分为左、右两路军北上。左路军由时任红军总司令的朱德与红军总政委的张国焘率领,右路军则由******与******率领,分别从卓克基和毛儿盖北上,经过草地北上。8月下旬,左路军过草地,抵达黄河上游的噶曲,队伍很快即可与右路军会师。但此时张国焘却以噶曲河水上涨为由,令左路军南返阿坝。对张国焘的错误决定,朱德与刘伯承等表示坚决反对。因此,他们与张国焘之间发生了激烈争执。张国焘见说服不了朱德,便采取行动,带着特务营软禁了朱德,而朱德毫不畏惧,当面斥责张国焘说:“******同志的领导是正确的,北上抗日是中央的决议,我是举手赞成的,我不能反对它!”“你可以把我劈成两半,但你却割不断我和******同志的关系。****朱毛,外国人都以为****是一个人。哪有朱反对毛的!”张国焘对朱德的正确意见不予采纳,相反,却一意孤行,加紧分裂红军的活动。9月中旬,在阿坝,张国焘主持召开的川康省委扩大会议上,他攻击中央和******的北上方针是错误的,并煽动别人围攻朱德,硬逼朱德在会上表态,朱德正气凛然地说:“中央北上抗日的决定,我是赞成并举了手的。我绝不能反对自己亲自参加作出的决定,如果硬要我发表声明,那我就声明一下:我是拥护党中央北上抗日的决定的。”

会后,张国焘采取阴谋手段加害于朱德等人。他把朱德与刘伯承调离司令部分开行军,把朱德安排到前线部队,跟着军部行军、宿营,实际上已撤了朱、刘的职务。尽管如此,跟着红四方面军南下的朱德与刘伯承并未停止斗争。他们一再劝说红四方面军指战员要顾大局,讲团结,北上抗日。在张国焘南下计划遭挫以后,朱德在左路军中的处境有了明显改善。中央作出的《关于张国焘同志成立第二“中央”的决定》,对朱德来说,更增强了斗争的信心。1936年6月,贺龙等率领的红二、六军团长征抵达甘孜,与红四方面军会师。会师后,根据中央电令,红二、六等团改编为红二方面军。朱德与贺龙、刘伯承、任弼时、关向应等共同努力,终于迫使张国焘同意北上。7月上旬,红二、四方面军分为左中右三路纵队北上,10月抵达甘肃会宁,与红一方面军胜利会师。11月底,朱德与******在****中央所在地陕北保安会面。经患难后的战友相逢,心情都很激动。******对朱德同张国焘的斗争给予高度评价,说:你斗争得有理有节,“临大节而不辱,度量大如海,意志坚如钢。”(鲁杰:《******与朱德》,第234页。)事后,******在回想这段历史时,他还对陈毅说过以下这段话,高度赞扬朱德为长征胜利所做出的重大贡献。他说:“总司令当时是‘临大节而不辱’。这种伟大的人格与高尚的革命品质,是我们每个同志提高修养的标准。在革命形势顺利发展下面做一个英雄好汉是容易的,但到了革命遭受挫折和严重失败的关头,能不能坚持?当党内发生严重分歧时,能不能站在党的立场坚持党的路线,领导全党来挽救革命?就很难讲了。但我们在总司令身上可以找到这种常人难得的高贵品质。”(《回忆朱德》,第29页。)

在八年艰苦抗战中,以及埋葬蒋家王朝的解放战争时期,******与朱德并肩战斗,如在边区遭受严重困难之际,两人都是大生产运动和根据地经济建设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又是大生产运动的参与者。在延安整风运动中,朱德点名批评王明,协助******抓好整风运动,坚决拥护******的领袖地位。在党的“七大”,两人同时选进****书记处,成为****第一代领导集体的核心成员。到******赴重庆谈判时,朱德留在延安,为配合******的谈判,指挥等队与国民党展开较量,从而有力地支持******的谈判斗争。在辽沈、淮海、平津********中,******认真听取朱德的意见,“打大歼灭战”,共同组织与国民党军队的军事大决战,最终赢来了中国革命的辉煌胜利。

新中国建立后,******与朱德为了国家的建设与人民的富强而呕心沥血,共同奋斗,两人在人民心中树起了两座不朽的丰碑。

斯人已逝,然******与朱德两位历史巨人为中国革命与建设所做出的巨大贡献,将为人民永远铭记。******与朱德在50年的共事中,两人休戚与共,艰苦共尝,一个是军长,一个是党代表,一个是总司令,一个是政治委员,一个是中央与国家主席,一个是委员长,两人相互尊重,精诚合作,生死与共,的确为后人提供了共同效力于自己的国家与人民的光辉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