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毛泽东教我们学交往
24908000000069

第69章 “请长老赐教”

******向人民群众学习、请教,与他们交心、谈心,确实是不论时间、地点,也不管对象是谁。寺庙里的僧人,******也将其作为自己考察、学习的对象。他的谦虚、好学,他善待僧人,平易近人,给僧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赢得了僧人对他的敬重。

为了广泛地接触下层群众,了解社会,谋求解救国家与人民的正确道路,******从青年时期起就注重读“无字之书”,开展深入的社会调查研究。1917年暑假,他和好友萧子升采取“游学”方式考察社会民情。他们到了宁乡县沩山密印寺,特意拜访了寺中老方丈。在寺里,******翻阅了所藏的各种佛经,并向老方丈请教一些佛经问题。据萧子升写的《我和******的一段曲折经历》一书中介绍:两人在寺庄里住了两天,了解了寺院僧人学经书与生活情况。两人还向方丈询问了全国佛教的基本状况。******问方丈:“有什么佛教方面的书籍出版?”方丈告诉他,上海、南京和杭州就是佛教经典出版的中心。方丈还说像沩山寺这样的讲经中心,全国至少有100处,如果算上规模较小的,约有千处左右。临别时,他们表示,想访问一些大寺院,希望方丈能写几封介绍信。方丈说,那是不必的,你们不需要任何介绍信,因为无论走到哪个庙里,你们都会受到像在这里同样的欢迎。

******后来在革命战争年代与建国后的建设的岁月中,他也曾几次到寺庙,拜见道长、僧人,与他们探讨宗教与人生等各种问题。1947年秋,在转战陕北时,他在佳县白云山庙看庙会,并到庙里见了道长,看了庙里的宗教仪式。

1948年3月由陕北率中央机关经晋西北、晋东北转战河北平山县西柏坡时,******顺道到了山西五台山。在山上过夜,还参观了塔院寺,并与寺里的僧人进行了亲切交谈。

******与******、任弼时等一行进塔院寺方丈院后,当夜就住宿此处。在院里,******向方丈详细询问了五台山诗庙的建筑史,而且还饶有兴味地向方丈打听当年鲁智深和杨五郎在哪个寺庙里当和尚。方丈一一作答,并邀请******于次日观赏五台胜景,他自愿当向导。******对方丈的热情好客,表示感谢。

次日吃过早饭,******一行就由老方丈、小和尚作向导,游览参观寺里各院落。

******边参观边发表自己的观感。当他从塔院寺东口出来,见对面东门墙上贴着一副对联:“劝君莫打三春鸟,子在巢中盼母归。”******默念这首对联,颇为赏识,他问老方丈,“这对联是谁写的?”老方丈忙答话:“是老衲所写。”******沉思片刻,便对老方丈说:“这副对联应广为宣传。我们不是和尚,虽不从佛家慈悲放生的立场出发,但应知道自然界中的三春鸟捕捉害虫,是保护农作物和树木的益鸟。”

在参观中,******无意中看到“四大天王”神像背后被人掏了个大洞,看一细看有几个“弥勒”佛缺少了脑袋。他感到纳闷,问身边的老方丈:“这是怎么回事?”老方丈痛心地说:“五台山数僧为掩护抗日军民,曾遭日寇屠戮,寺庙亦被破坏。”听到这些话,******气愤地说:“等全国解放了,我们一定要保护好寺庙和文物,绝不能让祖国的文化遗产受到破坏。”接着,******又详细地询问了寺院的修缮工作和僧人的生活情况,并当即指示陪同的几位地方干部要加紧寺院的修复和管理和保护。

在交谈中,******还和方丈谈到了宗教信仰的问题。******对方丈说:“信仰自由嘛。你们可以信佛教,我们信马列主义;你们讲修行,我们讲革命,讲造反,用枪杆子推翻旧世界,创造一个新世界。”

******在钟楼上细细品读着巨钟上铸刻的经文,他对方丈,及身旁的******等人说:“佛教文化传入中国近两千年,它和儒、道学说相融,成为了中华民族灿烂的文化遗产,我们要加以保护和研究。”******同意******的观点,说:“是啊,历史是不断向前发展的。今人成就是在前人的基础上取得的。我们信仰马列主义,也是在历史发展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接着说:“几千年来,佛教在哲学、建筑、美术、音乐上取得的成就是不可忽视的,这是全人类也是中华民族文明和灿烂文化的重要部分。”(杨庆旺:《******和他的平民朋友》,第243页。)任弼时听到******的这番话,笑着发表自己的感慨:“佛学的教义从根本上讲,也是一种献身于拯救民众的精神,佛教的创始人释迦牟尼就是看到人世间百姓遭受生离死别、病患贫困、自然灾害的痛苦,才下决心抛弃荣华富贵、儿女情长献身于佛教事业,舍生取义嘛!”******点点头,说:“对呀!共产党就是信仰马列主义这个‘佛’,高举无产阶级革命的旗帜,拯救天下穷人脱离苦海,团结起来闹革命,求解放,当家作主人。”

******曾这样说过:我赞成有些共产主义者研究各种教的经典,研究佛教、******教、耶稣教等等的经典。因为这是个群众问题,群众有那么多人信教。我们要做群众工作,我们却不懂得宗教,只红不专。50年代,******在接见一个******国家的共产党领袖时,他又强调了自己的这一观点:既然人民群众还去教堂。为了接近、团结群众,我们也应该进教堂。显然,******作为党和国家的领袖,他进寺庙,与僧人打交道,目的在于做好群众工作,宣传党的宗教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