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自然了解环境:环境现状介绍
24909400000009

第9章 耕地、土地状况

1 基本国情是“地大物博”与“地少物稀”

1.1 耕地仅为世界人均数的1/4

我国国土总面积960万平方公里,约占世界陆地面积的1/15,居世界第三位。但由于人口多,人均占有国土面积不到世界人均数的1/3。而在我国国土总面积中,难以利用的沙漠、冰川、戈壁与高寒荒漠又占去相当大一部分。据统计,我国目前共有耕地14.3亿亩,仅为世界人均数的1/4。在历史上我国人均耕地远远高于现在,如汉代人均9.6亩,唐代、明代人均12.6亩。在全世界26个人口在5000万以上的国家中,我国人均耕地仅高于日本和孟加拉国,居第24位,相当于美国的1/9,泰国的1/4,印度、巴基斯坦的1/2。我国耕地后备资源不足,现有宜耕荒地5亿亩,其中可开垦为耕地的1.7亿亩,说我国地大物博并不假,但从人均占有量来说,我国土地资源相对贫乏也是事实。“地大物博”的国土资源被12亿多人分配,变得“地少物稀”。

从我们现有的开发复垦的能力看,今后15年可开发8000万亩耕地。而我国在1986年至1995年间,因各项建设占用、农业结构调整等造成耕地减少10266万亩,开发复垦耕地7368万亩,增减相抵后,耕地净减少2900万亩。

我国现有耕地还不能满足粮食需求。1991~1995年,我国人口增加近6800万,总人口达12.1亿,粮食年需求为5200亿干克,而1997年来,粮食产量为4900亿千克,与需求相差300亿千克。据统计,1986~1995年,我国粮食净进口4165万吨,年均416.5万吨。按照中央确定的到2010年,我国粮食总产量要达到5200亿~5600亿千克的目标,因此,我们的耕地总量只能增,不能减。

1.2 我们只能走资源节约型的发展道路

我们想问题、办事情都不能离开人多地少这个基本国情。根据我国人口多、人均资源少、耕地不足的基本国情,我们既不能走西方高消耗资源之路,更不能浪费现有的资源,我们只能走资源节约型发展道路。

1995年3月13日,中国科学院院长周光召在答《中国科学报》记者问时指出:(1)根据我国人口众多、人均资源少、耕地不足的基本国情,我们既不能走西方高消耗资源之路,更不能浪费现有资源,我们只能走资源节约型的发展道路;(2)中国的吃饭问题只能靠自己解决,“一靠政策,二靠科技,三靠投入”,依靠科技解决农业问题才有出路;(3)在加快经济发展的同时,要采取强有力的措施,搞好环境保护,防止环境污染,而绝不允许牺牲环境来换取发展,宁可把发展速度放慢一点,也要搞好环境保护工作;(4)我国的工业抉择,必须从国情出发,找到一条促进中国社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道路;(5)我们必须对青年人进行艰苦奋斗的教育,要崇尚勤检,艰苦朴素。爱国主义和艰苦奋斗永远是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强大精神力量。

2 乱占滥用土地

我国耕地面积大幅度减少,人为占用是一个重要原因。据粗略统计,1992年各项建设、农业内部结构调整和设立开发区等占用耕地高达1000多万亩。一般说来,在国民经济高速增长时期,由于建设规模的扩大、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占用耕地也难以避免。但如此大幅度地占用,在任何国家都不能容许,在我们这样人多地少的国家尤其无法承受,更何况有相当一部分是属于乱占滥用。1987年曾搞过一次全国性非农业用地清查,查出违法占地案件1000多万件,违法占地达816万亩。1993年全国清理开发区,查出在新设立2804个各级各类开发区中,有78%属于滥设,涉及土地面积高达1143万亩。

3 北方十年开垦 竟有一半撂荒

全国农业区划办公室利用卫星遥感技术,对黑龙江省三江平原9个县(市)、内蒙古自治区24个旗(市)、甘肃河西走廊17个县(市)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哈密地区3个县(市),共53个县级单位的1986年和1996年卫星遥感图像进行判读比较,发现北方四省区10年来毁地毁林现象,严重开垦后的土地近兰撂荒,加速恶化了北方原本十分脆弱的生态系统,与现代化农牧业可持续发展要求背道而驰。

调查结果表明,北方4省区10年来新增耕地1392万亩,新增园地87.4万亩,而同期被开垦的草地面积为1758万亩,荒地1154万亩。开垦总面积为2912万亩,而保留耕地总面积则为1479.4万亩,占开垦总面积50.8%,10年中开垦后撂荒近一半。在北方地区,撂荒的原因就是沙化。驱车草原,时常可看到开垦后撂荒沙化的土地,甘肃省民勤县耕地撂荒面积占耕地减少总数79.5%。由于经济利益驱动,不少人打着解决粮食问题的幌子,对草原、森林进行掠夺式开荒。当地群众心痛地说:“一年开草场,二年打点粮,三年五年变沙梁。”

4 我国实行耕地总量预敬制度

土地是我们的衣食之源,是我们的生存之本,无论什么时候,如果土地出了大问题,不仅当代人要吃苦头,我们的子孙后代都要跟着倒霉。为此,我们要十分珍惜和台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

为了确保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目标的实现,国土资源部决定在全国实行土地资源动态监测和耕地总量预警制度。1998年7月3日,国土资源部副部长李元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我国将建立国家、省和县三级土地监测体系,运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对土地特别是耕地变化和城镇建设用地规模扩展状况进行定期监测,并向社会发布公告。同时,建立预警预报制度,对人均耕地面积降低到临界点的地区,拟宣布为耕地资源紧急区或危急区,原则上不准再占用耕地。

5 中国耕地现状

据国家环境保护总局2002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

2002年全国主要地类面积为:耕地12 593万公顷,人均耕地面积约0.10公顷,不足世界人均耕地面积的一半。2002年全国建设占用耕地19.65万公顷,灾毁减少耕地5.64万公顷,同期全国土地整理复垦开发补充耕地26.08万公顷,增减相抵增加耕地0.79万公顷。同期生态退耕减少耕地142.55万公顷,农业结构调整减少耕地34.90万公顷,2002年全国耕地比上年净减少168.62万公顷。

全国水土流失总面积356万平方公里,其中水蚀165万平方公里,风蚀191万平方公里。在水蚀和风蚀面积中,水蚀风蚀交错区土壤侵蚀面积为26万平方公里。按流失强度分,全国轻度水土流失面积为162万平方公里,中度为80万平方公里,强度为43万平方公里,极强度为33万平方公里,剧烈为38万平方公里。

全国水土流失总面积由20世纪80年代末的367万平方公里减少到90年代末的356万平方公里,10年间减少了11万平方公里,其中水蚀减少了14万平方公里,风蚀增加了3万平方公里。

6 措施与行动

全国普遍开展了划定基本农田保护区工作,有2100多个县级单位完成了划定任务,70%以上的耕地得到了有效保护。建立了耕地损失补偿制度,按照“占多少,垦多少”的原则,力争耕地总量不减少。国土整治得到加强,已经治理水土流失面积6932.1万公顷,占水土流失面积的38%;治理盐碱化面积551.3万公顷,占盐碱化面积的71.4%;治理沙化面积375.9万公顷。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建立生态农业试点县160个,建立全国生态示范区105个。2001年国土资源部进一步加强土地管理法制建设,围绕《土地管理法》的实施,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条文,对于强化土地管理,保护耕地,提供了有力的法规保障。国土资源系统进一步加大土地违法案件的查处力度,2001年共处理此类案件12.5万件,罚没款6.16亿元。

2002年,严重水土流失地区的水土保持重点治理进一步加强。全国开展水土保持重点治理的县区达到700多个,完成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面积5.5万平方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