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大学生就业指导
24909800000006

第6章 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的任务

大学生就业指导课是在中学就业指导课的基础上,向更深入的层次迈进,担负着帮助大学生了解社会和认识自己的双重任务。它要系统地解决思想观念问题、知识能力问题和提高素质的方法问题,是任何其他课程所不能替代的。具体说就业指导课要帮助大学生解决以下相互联系的六类问题。

一、了解社会及其职业

职业活动是社会得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然而任何职业都受到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职业结构、职业岗位及其职业活动的内容要受到社会制度、经济发展水平的限制。个人的职业愿望不可能脱离社会需要这个前提。显然,我们不能选择那些社会不需要或根本不存在的职业。在我国现代化建设过程中,职业结构在不断地变化,不同地区经济发展也不平衡,要科学地选择职业和顺利地适应职业,就必须对包括职业在内的社会现状、发展趋势、就业政策和与就业有关的其他问题有比较清楚的了解。这部分内容目的是帮助大学生理解社会需求及职业的基本概念对自身发展的重要意义。

第一,要了解社会对农科大学生的需求情况。社会对农科人才的需求包括了对人才数量的需求和对人才结构的需求。影响社会需求的因素很多,如国家经济发展状况及发展战略的变化、产业结构的调整、经营形式的改革、科学技术的应用、劳动力人口的数量和质量等与就业的地区、行业、可提供的职业的数量和规格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并直接关系到就业的难易程度和职业愿望的满足程度。作为农业院校的大学生要了解农科就业的主要职业领域,密切关注社会对农科大学毕业生需求结构的变化。

第二,要了解用人单位和职业岗位对人的要求。包括对从业者知识、能力、兴趣、性格、道德品质等方面的要求,一般认为现代社会欢迎那些知识面广,具有开拓能力和实干精神并具有一技之长的人。只有懂得了用人单位喜欢什么样的人,不喜欢什么样的人,才能有针对性地培养自己的某些品质和改变那些不适合职业需要的品质。

第三,要了解职业的特点。包括职业的地域特点、职业的行业特点和职业的岗位特点,它影响着从业者对职业的适应程度。同时要了解职业的类型及其相互间的关系、职业的活动内容、工作环境、工作关系,特别要注意了解职业对从业人员素质的要求,我们把职业对从业人员素质的要求分为生理素质、心理素质、科学文化素质、思想观念素质和职业能力素质等五个方面,这是有针对性地准备职业的基础,也是就业指导的重要内容。

第四,要了解国家在就业方面的方针、政策。由于地区之间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从事同一职业其收入水平、福利待遇、工作条件以及个人的发展机会存在很大差异,在这种情况下,人才的自发流动往往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为了保证各地区和各行业的平衡发展,保护劳动者和企业的合法权益,国家要制定一系列的劳动就业政策、法律法规和采取必要的行政措施以规范就业市场,促进入才的合理流动。人才的合理流动有质和量的规定性,社会的职业空位决定着流动量的大小,不超越这些空位的流动就是合理的流动。填补职业空位的政策和途径则决定着人才流动的质的合理性。除了人才流动的政策,国家对大学毕业生的就业还有许多特殊的政策,大学生必须在了解国家法律、政策的基础上,才能根据自己的意愿正确地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

二、认识自己

职业差异和个体差异是就业指导的两个基本依据。两千多年前,我国兵家概括了“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的名言,长期以来人们不仅把它看作是作战的规律,也把它当成处世格言,它同样是我们正确选择职业的前提。一个人如果对职业需要和职业环境一无所知,一旦面临职业选择,就会凭自己的感觉选择。同样,一个人如果不了解自己的素质和职业适应性,面对职业选择就容易受他人的影响,随波逐流。这两种情况都会造成择业的失误。科学的职业选择应建立在对职业全面地了解和对自己深刻地认识的基础上。所谓认识自己,就是认识自身与众不同的个性特点。我们每个人都知道自己的姓名、性别、年龄和籍贯,也知道自己的文化程度和家庭出身,但对“自己”的认识远远不只这几项。你是什么样的人?你能为他人和社会做什么?你的兴趣、爱好、气质、性格以及能力优势是什么?你最适合干什么工作?诸如此类的问题,并不是每个人都清楚。许多人并不了解自己,有些人自以为了解,而实际上并不了解,这正是为什么在许多情况下人们做出错误选择的原因。

一个人不同于他人之处表现在许多地方,这就决定了对自己认识的内容的丰富性和方法的复杂性。在内容上,我们认为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对自己生理特点的认识。生理特点是指个体所具备的某些解剖和生理特点。主要指神经系统、脑的特性以及感官、运动器官的特性,诸如身高、体重、视力、肺活量、爆发力、速度、耐力、反应的敏捷性、动作的协调性等。生理素质是人们从事职业活动的基础,并制约着其他素质的形成与发展。许多职业都对生理素质有特定的要求,显然色盲者不能从事绘画工作,也不能从事生物、化学、印染等工作;有严重口吃的人不能从事教师、导游、翻译、解说员等工作。

第二,对心理特点的认识。心理特点指表现在感知、记忆、思维、想象、意志、情感、态度、兴趣、爱好、世界观、价值观、气质、性格等方面的特点。其内容非常丰富,几乎涵盖了人的所有稳定的特点,是制约职业适应性的主要因素。

第三,对自身科学文化知识的认识。任何职业对从业者的知识水平和知识结构都有特定的要求,掌握现代知识是适应现代职业不可缺少的条件。只有根据职业的要求认识自己在知识结构和水平方面的优势和差异,才能做到有针对性地积累知识和改善自己的知识结构。

第四,对自身思想道德观念的认识。这里的思想道德观念首先是指职业理想、职业观念和就业观念,职业观念是影响择业行为的重要因素,正确、高尚的职业观念会推动个体去选择那些最能发挥自身特长,最能为社会作贡献的职业;而落后、保守的职业观念则会限制自身的发展。选择职业的过程也是认识和提高自身职业观念的过程。其次是指与职业要求相适应的职业道德品质、团结协作的精神、事业心、责任感、竞争意识、时间观念、效率观念等现代观念,这些都是从事现代职业不可缺少品质。随着市场经济的逐渐确立,用人单位越来越重视从业者的思想道德素质。如因为缺乏这些品质的人,即使有再多的知识和再高的技能也不能在职业岗位上发挥应有的作用。

对自我的认识,特别是对心理特点的分析,人们创造了许多方法。可以采用“自省法”,通过自我意识来省察自己的个性特点,判断自己所适合的职业范围;也可以通过“对比法”,在与他人比较后发现自己的特长和不足;当然,也可以通过他人的评价来了解自己。常言道“旁观者清”,有时别人的评价可能比自己的判断更准确。目前就业指导上广泛采用职业心理测验的方法来确定个人的心理特点。如各种职业兴趣测验、气质测验、性格测验、能力倾向测验等都可作为自我评价的手段。但需要指出的是,各种心理测验都是依据一定的心理学理论提出来的,有其特定的使用范围,所测定的结果只能说明某一方面的问题,并不能代表个体全面的心理特点。因为人的心理现象是十分复杂的,与职业的关系也是多方面的,所以就业指导不把职业心理测验的结果作为大学生择业的惟一根据。

三、职业准备

职业准备是大学生就业指导的核心内容,完整的职业准备应包括生理素质的准备、心理素质的准备、科学文化知识的准备和思想观念的准备,缺少任何一个方面都是不完善的。就业指导的任务在于根据现代职业的要求,分析职业素质的结构,并指出提高素质的途径和方法。

生理素质的提高主要通过平衡饮食营养和体育锻炼来获得,体育锻炼可以使人的心脏肌肉发达、肥厚、收缩有力,从而提高心脏功能。体育锻炼还可以改善神经系统的功能,使大脑神经细胞的工作能力提高,反应灵活、迅速、准确、协调。体育锻炼还可以促进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功能的改善。

心理素质的准备除了职业兴趣的培养、意志品质的锻炼、良好性格的塑造以及记忆、思维品质和能力的训练外,还要注意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实践证明做到以下几点对维护和保持心理健康是有益的。一是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二是确立合适的职业目标,三是不盲目与他人攀比,四是通过扩大交往沟通思想和促进感情的交流。

科学文化知识的准备要通过学习和实践来获得。根据现代职业对从业者的要求,作为新型的劳动者,首先,基础知识要宽厚,不仅要有自然科学的知识,还要有社会科学和管理方面的知识,这样才能有广泛的适应性。其次,专业知识要精深,要具备一技之长,这是为社会作贡献的资本。再次,要多参加社会实践,只有积累感性认识和实践经验,才有利于知识的理解、掌握和应用。

思想素质是指职业对从业人员的职业理想、职业道德、职业价值观、思想观念、工作作风等方面要求的总称,是一个人的精神面貌在职业活动中的体现,其中事业心、责任感以及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是职业活动顺利进行的重要的心理保证,也是一个人在职业活动中有所建树的重要条件。特别需要指出的是,现代职业要求从业者具有现代的思想观念,如时间观念、效率观念、竞争观念、协作观念等,而不仅仅从智力因素来考虑。因为一个人的工作效率和成就不仅取决于知识和能力,也取决于他的精神、信念和意志品质。因此,培养和训练学生良好的思想素质也是就业指导的重要内容之一。

四、选择职业

所谓选择职业是在了解职业特性和认识自己特点的基础上,根据一定的客观条件,依照一定的目的、原则和方法对自己所适合的职业方向和职业范围做出决定的过程。众所周知,一个人对社会贡献的大小,收入水平的高低以及社会地位、生活方式等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从事什么样的职业及其在职业活动中的表现。职业的重要性,决定了职业选择的严肃性。就业指导除了帮助学生掌握选择职业的方法、程序和注意的问题外,还要培养学生的现代择业观念,具体说我们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认识职业选择:

第一,从自立的角度认识职业选择。职业选择是自己把握自己命运的开始,多年来在计划经济条件下,人们很少考虑自己的职业问题,而是习惯于等待国家分配给一个“铁饭碗”。选择机制则要求人们树立自立的精神,以主动者的身分对待职业选择。实践证明,只有这样才能获得较高的职业满意感,进而提高事业的成功率。

第二,从竞争的角度认识双向选择。选择必然要竞争,以个人才能为基础的竞争,是公平选择实现的条件。选择是双向的,当你按照自己的意愿选择职业的同时,用人单位也在按照职业的要求选择你。一个人如果不具备职业所要求的素质,必然在竞争中失败。大学生只有树立市场意识和竞争意识,不断地调整和充实自己,才能增强自身的竞争能力。

第三,从创造和发展的角度认识职业选择。选择并不是为我们提供享受的机会,而是为我们提供了把知识转化为物质财富的广阔道路。这就要求学生树立发展的择业观,以创造为动力,以在职业活动中为社会做出更大贡献为目的,适时地调整自身与周围环境的关系,使个人的潜力得到最大的发挥。

五、获得职业

获得职业的过程就是寻找工作并实现就业的过程,它是由一系列的求职行为组成的。职业专家们研究认为,一个人获得工作和胜任工作并不总是吻合的,能胜任工作的人不一定能得到它,而得到某一工作岗位的人却不一定能胜任,因为在求职过程中还有许多技巧问题。从这种意义上说,获得职业是一种艺术。就业指导在这方面的内容有职业信息的收集、求职信及其他求职文件的撰写、面谈的技巧及求职行为的训练等问题。求职艺术和技巧不是在就业时突然产生的,更不是指大学生面临就业时去从报刊杂志上获取的一些求职就业方面的雕虫小技。求职艺术是一种能力,是自身素质的组成部分,同样需要在长期的实践中去培养,因此,本质上也属于职业素质准备的范畴。

六、适应职业

就业,使我们从单纯宁静的校园踏入纷繁复杂的社会,在心理上难免有这样或那样的不适应,轻则影响我们的情绪和工作效率,重则会产生心理障碍甚至导致就业的失败。因此,帮助大学生尽快适应职业是就业指导课的一个重要内容。属于这方面的内容有如何开拓工作局面,给人以良好的第一印象,怎样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怎样根据工作的需要调整自己的知识和能力结构,以及怎样培养自己的事业心和敬业精神等。此外,大学生就业指导课还包括了职业转换的有关问题,如引起职业转换的原因,在职业转换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等。引导大学生珍惜工作岗位,正确地对待职业转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