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美德·君子·风俗
24988700000031

第31章 君子(19)

注释:

(1)《白虎通义》,卷一,号。

(2)《诗经·小雅·小旻》。

(3)《论语·学而篇》。

(4)《论语·学而篇》。

(5)《论语·尧曰篇》。

(6)《论语·颜渊篇》。

(7)《论语·颜渊篇》。

(8)《论语·卫灵公篇》。

(9)《汉书》,卷五十六,董仲舒传第二十六。

(10)“除非一个集团中人数很少,或者除非存在强制或其他某些特殊手段以使个人按照他们的共同利益行事,有理性的、寻求自我利益的个人不会采取行动以实现他们共同的或集团的利益”([美]曼瑟尔·奥尔森著:《集体行动的逻辑》,陈郁等译,格致出版社1995年版,第2页)。

(11)《论语·为政篇》: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12)An Appeal From the New to the Old Whigs.in Edmund Burke.Further Reflections on the Revolution in France.ed.by Daniel E.Ritchie.Liberty Fund,1992,p.167.而孔子也说过与最后一句类似的话,《论语·子路篇》:子贡问曰:“乡人皆好之,何如?”子曰:“未可也。”“乡人皆恶之,何如?”子曰:“未可也。不如乡人之善者好之,其不善者恶之。”

(13)Thomas Jefferson to John Adams,Monticello,October 28,1813.in The Works of Thomas Jefferson,Federal Edition,vol.11: Correspondence and Papers 1808-1816.New York and London,G.P.Putnam's Sons,1905.

(14)原刊《读书》,2010年第12期。

(15)[英]霍布斯著:《论公民》,应星、冯克利译,贵州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致读者的前言”,第9页。

(16)[英]弗兰西斯·哈奇森著:《论激情和感情的本性与表现,以及对道德感官的阐明》,戴茂堂等译,浙江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19页。

(17)[英]弗兰西斯·哈奇森著:《逻辑学、形而上学和人类的社会本性》,强以华译,浙江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第223页。

(18)《逻辑学、形而上学和人类的社会本性》,第224页。

(19)《逻辑学、形而上学和人类的社会本性》,第229页。

(20)《逻辑学、形而上学和人类的社会本性》,第218页。

(21)[英]霍布斯著:《利维坦》,黎思复、黎廷弼译,商务印书馆1995年版,第96页。

(22)《逻辑学、形而上学和人类的社会本性》,第216页。

(23)《逻辑学、形而上学和人类的社会本性》,第217页

(24)《孟子·告子上》。

(25)《孟子·告子上》。

(26)《孟子·尽心上》。

(27)[英]弗兰西斯·哈奇森著:《道德哲学体系》(上卷),江畅、舒红跃、宋伟译,浙江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第57-58页。

(28)《人性论》(下册),商务印书馆1995年版,第453页。

(29)《论激情和感情的本性与表现,以及对道德感官的阐明》,第118页。

(30)《论激情和感情的本性与表现,以及对道德感官的阐明》,第144页。

(31)《孟子·离娄下》。

(32)《论激情和感情的本性与表现,以及对道德感官的阐明》,第29页。

(33)《论激情和感情的本性与表现,以及对道德感官的阐明》,第104页

(34)The Federalists,No.1.

(35)The Federalists,No.1.

(36)《道德哲学体系》(下卷),第201页。

(37)《道德哲学体系》(下卷),第204页。

(38)《道德哲学体系》(下卷),第202页。

(39)《道德哲学体系》(下卷),第203页

(40)《孟子·公孙丑上》。

(41)《道德哲学体系》(下卷),第201页

(42)《论激情和感情的本性与表现,以及对道德感官的阐明》,第66页。

(43)2009年5月12日在北京大学法学社的演讲词。关于这个问题的详尽讨论,可参见拙著《现代中国的立国之道》(第一卷),《以张君劢为中心》,法律出版社2010年版,第一章“现代国家的构建规划与进路”。

(44)参见[英]迈克尔·博兰尼著:《自由的逻辑》,冯银江、李雪茹译,吉林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45)《论语·里仁篇》。

(46)关于唐代传统士族与新兴进士科士人社会地位、心智之不同及其所引发之政治斗争,参看陈寅恪先生之名著《唐代政治史述论稿》中篇《政治革命及党派分野》。

(47)2011年7月13日上午在立人大学的演讲词,地点:湖北省蕲春县青石中学多媒体教室。这个讲话的视频可见http://v.youku.com/v_show/id_XMjkxMTI3MTMy.html。

(48)这里所用的中译本是董果良译:《论美国的民主》,商务印书馆2002年版,上下两卷。

(49)《论美国的民主》(上卷),第1页。

(50)为此,笔者提出“第二次思考”概念,参看拙著《中国变革之道:当代中国的治理秩序及其变革方略》,法律出版社2012年版,第414页及以后。

(51)参看[美]亚历山大·M.比克尔著:《最小危险部门——政治法庭上的最高法院》,姚中秋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25-30页。

(52)参看《论美国的民主》,上卷,第95-108页。

(53)论《美国的民主》(上卷),第302-311页。

(54)原刊《同舟共进》2009年7月号,收入本书时有所补充。

(55)[美]哈罗德·J.伯尔曼著:《法律与革命》(第二卷),《新教革命对西方法律传统的影响》,袁瑜琤、苗文龙译,法律出版社2008年版,第29页。

(56)本章原刊《文化纵横》,2008年第2期。

(57)关于共治体制的简单论述,可参看拙著《华夏治理秩序史》(第一卷),《天下》,上册,海南出版社2012年版,第78-83页。

(58)参看费孝通著:《乡土中国》,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7年版,第91-123页。

(59)[古罗马]西塞罗著:《论共和国》,王焕生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75页。

(60)本篇原刊《南方周末》,2008年4月10日。

(61)本篇原刊《中国图书评论》,2008年第3期。

(62)[英]弗里德里希·A.哈耶克著:《科学的反革命——理性滥用之研究》,冯克利译,译林出版社2003年版,第4-5页。

(63)参看林毓生著:《中国意识的危机:“五四”时期激烈的反传统主义》,穆善培译,贵州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

(64)参看殷海光著:《中国文化的展望》,中国和平出版社1988年版,第277页及第528页。

(65)Jeffrey Sikkenga.History of American Political Thought.Bryan-Paul Frost.Lexington Books,2003.

(66)参考[法]托克维尔著:《旧制度与大革命》,冯棠译,商务印书馆1996年版,第174-183页。

(67)不过,到今天,笔者也发现,公共知识分子的启蒙心态同样相当严重。

(68)本节原刊《东方早报》,2010年10月14日。

(69)《论语注疏》,卷十六,季氏第十六。

(70)《论语集注》,季氏第十六。

(71)[古罗马]查士丁尼著:《法学总论》,张企泰译,商务印书馆1997年版,第5页。

(72)Adam Smith.An Inquiry into the Nature and Causes of the Wealth of Nations.edited with an Introduction.Notes,Marginal Summary and an Enlarged Index by Edwin Cannan.Liberty Classics,1981,vol.1,p.428.

(73)An Inquiry into the Nature and Causes of the Wealth of Nations,vol.2,p.819.

(74)《论语·为政篇》。

(75)这是为《法意阑珊处——20世纪中国法律人自述》(陈夏红编,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所写的书评,刊于2009年7月28日之《中国图书商报》。

(76)Sir John Fortescue.On the Laws and Governance of England.edited by Shelly Lockwood,影印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21页。

(77)这是为《政法往事:你可能不知道的人和事》(陈夏红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所写的书评,原刊2011年2月26日之《新京报》。

(78)实际上,这句话似乎并未出现在培根的著作,参看维基百科Scientia potentia est条,http://en.wikipedia.orgwikiScientia_potentia_est。

(79)收入[英]培根著:《论古人的智慧》,李春长译,华夏出版社2006年版。

(80)这是韦伯一直十分关注的问题,比如可参看[德]马克斯·韦伯著:《德国重建后的议会与政府》,作为附录二收入《经济与社会》(第二卷),下册,阎克文译,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10年版,第1548页及以后。

(81)原刊《财经文摘》,2009年第12期,收入本书时有所补充。

(82)原刊《中国新闻周刊》,2009年10月26日。

(83)原刊《中国新闻周刊》,2009年9月7日。

(84)原刊《南方周末》,2007年1月28日。

(85)原刊《新京报》,2010年9月9日。

(86)原刊《21世纪经济报道》,2009年5月25日。

(87)原刊《中国新闻周刊》,2011年9月5日。

(88)原刊《南方都市报》,2012年3月15日。

(89)关于周人戒酒及“敬”的含义,可参看拙著《华夏治理秩序史》(第一卷),《天下》,下册,海南出版社2012年版,第十一章“周公立教”。

(90)原刊《南方都市报》,2011年12月6日。

(91)《论语·为政篇》。

(92)《论语·颜渊篇》。

(93)原刊《南方都市报》,2011年11月16日。

(94)顾炎武的论述见《日知录》卷十三“两汉风俗”、“宋世风俗”诸条,梁启超先生之论述见《新民说》之《论私德》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