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教研感悟
24994700000040

第40章 农村学校在实施素质教育中应解决的几个问题

素质教育是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动精神、开发人的智力潜能、注重形成健全人格为根本特征的教育。要实施素质教育,农村学校在教学管理中应切实解决如下问题。

一、思想认识问题

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是基础教育的一场深刻变革,而应试教育的弊端何在,素质教育的特点是什么,应试教育应如何向素质教育转轨,这些最根本的问题,有些教师甚至学校领导还没有搞清楚,有的甚至产生了素质教育、义务教育都是“扫盲教育”的错误认识。因此,必须使教师明确:应试教育使基础教育成为面向少数人的教育,为了少数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甚至牺牲多数。实施素质教育,就是要淡化选拔意识,特别在义务教育阶段,应强化普及意识。因此,义务教育必须要大力实施素质教育。而义务教育的重点和难点在农村,农村学校在教育教学中更应全面提高学生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他们升学或走向社会打好基础。党中央提出,要在20世纪末普及九年义务教育,这为广大教育工作者提出了光荣而艰巨的任务,广大农村教师必须转变观念,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

二、学科管理问题

根据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在小学设置了思想品德、语文、数学、音乐、体育、美术、自然、社会、劳动等课程。笔者调查了解到,各校的课程表虽然安排了上述课程,但从实际教学来看,仍存在一些问题。一是相当一部分学校,由于书费上涨,农村学生家庭贫困,学校只能征订语文、数学、思想品德等部分课本或教材,有些学科学生手中无书,自然形成了重语文、数学教学,轻其他学科教学的现象。二是备课、讲课问题。由于学校教师、学生轻视德育、体育、美育,虽然课表上列全了科目,但教学中并没有很好地实施课程计划、开全开足课程。有些科任教师把所教的学科当作“副科”,既不制订教学计划,也没有精心备课、讲课,期末时教师随意给学生打一个分数了事。这些“副科”被束之高阁,成了可有可无的东西。三是重视知识的传授,而轻视能力的培养。自然、社会、科技、文体活动等课程,都是培养学生认识自然、改造自然、了解社会,培养学生自主能力的重要课程,是实施素质教育不可缺少的内容,因主观因素和客观条件的制约,这些课程的教学较之音、体、美教学显得更为薄弱。上述情况互为因果,并形成一个“链环”,死死地套着学生,使学生的知识潜能、健全的个性和自主精神没有得到应有的发挥,这既背离了党的教育方针,又没有使素质教育落到实处。从某种意义上说,这种教育,仍然是应该抛弃的应试教育。以教育督导作后盾,打破这个“链环”,设齐开足上好课程计划中的全部课程,才是真正落实素质教育。

三、学校管理问题

长期以来,由于受传统的应试教育的影响,学校对统考科目均制定了一些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质量指标、考核细则和奖惩措施。这些制度和措施,在一定时期内对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产生了一定的作用,但对德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却重视不够,要求不严。在教学管理上,只重视语文和数学教师的管理,对其他学科的教师,只重视计划的制订而不注重过程的管理。对待学生也只重视尖子生的培养不管后进生的转化等等。这样的管理明显滞后于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

要想转轨,思想观念的转变应先行,管理措施应紧随其后,做到全面管理,科学育人,否则学校教育只能是打着素质教育的幌子而行应试教育之实。

四、教师素质问题

既然素质教育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那么,提高全体教师的素质也就成为我们的工作任务之一。因为现在有些小学教师,还存在着只能教低年级段不能教高年级段,只能教语文不能教数学,只胜任一科教学而不能胜任多科教学的现象。目前,通过“世行”贷款等一些项目的援助,山区办学条件得到大幅度改善,硬件建设上去了,但是“软件”建设仍是不容忽视的问题,如教音乐课的教师不会伴奏,教自然课的教师不会使用或不会制作教具,上体育课的教师一学期全是跑步和做操。教师素质的提高与实施素质教育有直接关系,因此,抓教师素质的提高这项工作只能加强,不能削弱。

检查一所学校的质量,不仅要看语文数学课的教学质量,更要看德、智、体、美、劳诸方面的实施过程和实施效果,从而判断一所学校的办学方向和水平,只有这样,素质教育才能真正落到实处。

(本文登于《宁夏教育》1997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