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知行合力:宁夏电力公司职工文化创新成果集
24999300000006

第6章 凝心聚力为工区 甘于奉献写辉煌

邓凯

团队是什么?在《辞海》里这样解释:团队,是指在工作中紧密协作并相互负责的一小群人。在送电工区就有这么一小群人,为吴忠地区长达2241.596公里的35-330kV输电线路忙碌着,从白天到黑夜,从春夏到秋冬,以团结负责奉献的精神,为输电事业的发展书写了一曲奉献之歌。他们就是吴忠供电局送电工区生技股团队。

集个人所长,组黄金团队

送电工区生技股现有人员4人,每人都有不同的特点。股长兼工会主席方俊杰1979年参加工作至今,将毕生精力奉献在了输电线路上。大家习惯亲切地叫他“方sir”,方sir善“直”,因为他敢于直言不讳,时刻为职工利益考虑,无论检修消缺还是组塔施工,方sir首先考虑的是工作安全和队员的身体状态。安全员兼检修专责马学荣善“谋”,凭借着多年在线路上摸爬滚打的工作经验,对各种检修施工中出现的各种“疑难杂症”总能出谋划策,找出解决办法,大家称他为“马师傅”。股里的运行专责是徐天山,以前当过班长,所以一直称呼为“班长”,他的特点是善“断”,在处理输电线路各种外力破坏、交跨不足等“牛皮癣”问题,善于沟通,把握机会当机立断,解决了不少线路多年遗留难以处理的问题。最年轻的是邓凯,善“细”,担负着工区大修技经工作,细致入微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使工区大修工作走在了全局的前列,因为年轻,都叫他“小邓”。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因为每个人不同的特点,他们在工作中大展才华;因为保输电线路安全运行的目标,他们互相协作。一根筷子轻轻被折断,十双筷子牢牢抱成团。精诚合作让送电工区生技股成为了黄金团队。

促工区发展,现团队力量

2007年,西北网公司“站际竞赛”活动,生技股的同志每天加班到深夜,提出了“建立标杆线段”的思路,对线路重点集中整治,有的放矢,工区受到了西北网公司的表彰。2008年,宁夏电力公司和西北网公司组织“安康杯”输电线路技能比武大赛,工区抽调了数名精英进行培训,生技股面对人员力量不足的情况,巧妙安排工作,让“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困境成功化解,不仅比武取得了好成绩,线路跳闸次数也降低至全年最低。2009年,状态检修开始,生技股合理安排工作,从管理、技术、运维等方面建立输电线路“八大体系”工程,一举使工区状态检修工作成为国网公司“楷模”。2010年,在生技股带来指导下,工区QC成果遍地开花,先后有两个班组被中华全国总工会等五部委授予“全国质量信得过”班组。输电线路微风振动、杆塔倾斜治理、垂直双分裂跳线防磨、防风偏装置应用等成果有效预防了线路跳闸,并先后被吴忠局和宁夏电力公司推广。2011年,生技股结合公司“两个转变”,建设智能电网工程,利用科技项目研制了输电线路巡线机器人,编制了《35-330kV输电线路检修现场工作标准》等,梳理了工区运行、检修工作流程,实现了“一卡一表一书”标准管理模式。

善攻者动于九天之上,善守者遁于九地之下。在实践中应用,在应用中创新,送电工区生技股团队用平凡敬业的工作态度,实现了奉献合作创新共赢的目标,为工区发展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应两个转变,显铁汉真情

铮铮铁汉的背后也是辛酸。作为黄金的“领头羊”,股长方sir的内心并不轻松,甚至有些酸楚,儿子工作问题,因为自己的忙碌让家人默默承受着;班长、马师傅、小邓的孩子从小和父亲是见少离多,总是在孩子睡着后才回家,孩子醒来前离开家门。逢线路跳闸,总是第一个到达工区,组织抢修工作。面对这些,他们从来不提,为完成自己作为生技股一分子的使命而努力,为集体荣誉而不懈奋斗,体现出“送电铁军”招之即来、来则能战、战之必胜的优良作风。2012年伊始,公司“两会”明确提出了“三集五大”体系建设。生技股顺应体制变革精神,转变工作思路,及时调整工作重心,用预防线路跳闸思路合理安排检修、运行工作。先后对24条线路1968基杆塔重点区段进行有针对性的预防检修工作,确保了线路安全运行,再一次彰显了生技股团队的力量。

万夫一力,天下无敌。在送电工区,每人都是精英。然而,所有的成绩,只有团队才能发挥得淋漓尽致,只有生技股不计较个人得失,顾全大局的团队,才能彰显“铁汉本色”。

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只有凝聚集体的力量,平凡的团队才能在实践中百炼成钢。当用生技股解释“团队”这个词的时候,竟然发现他是如此的亲切。每个人的特点是如此鲜明,他们组合的力量确实如此的强大。生技股的每个人都把青春和热情抛洒在输电线路上,不跟随,敢创新;不盲目,敢突破;不张扬,敢奋进。这就是送电工区生技股的团队,用责任诠释着成绩,用汗水书写着辉煌。必将继续在大检修建设中承担历史责任,让领导放心,谱写安全生产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