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湖畔随笔:怀念一棵树
25001200000042

第42章 校园情思

春末的夜,难得的幽静。

我走进你的怀抱——校园,漫步在你那芳草萋萋的小径上,尽情享受着苦读一天后片刻清闲的惬意,心潮一阵激荡……

记得第一次接到入学通知书时,夜阑,久久难以入睡。岁月已流去的中学生活又在眼前若隐若现,那已远去的老同学,月光下谈论人生的朋友,可依稀欢然的笑声犹在耳旁,依稀有打着漂亮弧线的足球,阅览室里通明的灯光,还有期末匆匆的步履,考场上庄严的表情,那是怎样的一种情怀啊!

我健步迈进你巍巍的图书馆那精致的阅览室,走到书架前,轻轻取出我久已渴望读到的书籍。哦,一种幸福的感觉油然而生。

记得清楚,刚师范学校毕业,被分配到远离家乡百里外的山沟沟里教书。这里信息闭塞,交通不便,结婚两年却一直做着牛郎织女,除了节假日,是没有时间回家的。家里人口不多,父母年迈且常年患病,要人照顾;孩子幼小,十多亩地,还有牛呀猪呀鸡呀,里里外外的事情,像两扇大磨绕着妻不停地转呀转,但无奈。现在好,考上了省教育学院,百里变成了千里。

起风了,细腻腻的风丝像一泓清溪从窗口流泻进来。那么清爽,那么温馨。

眼前,一张张沉思、专注、喷着青春气息的面庞,一双双眼里都闪烁着追索的光芒。四周一片沙沙的走笔声,像春雨滋润着泥土?像春蚕贪食桑叶?

哦,蚕,人们对它总是一往颂词呢。

对面一个年纪约莫三十岁的学员,带着嘴角的一缕甜笑醉入了书中,右手抚着胸前的校徽,那么庄重,那么谨慎。

我忽然明白了,对面的那位学员或许也有同样的经历而在时时警醒自己不忘校徽的压力吧。

但愿如此,然而……

那是入学的第一天,迎新晚会作自我介绍时,有一位学员就直言不讳地全盘托出了自己的想法:“本人来这里,并未有什么鸿鹄之志,只是想混张文凭呗!”

我记起了村里有这样一位养鱼致富者,他为了村里的光屁股娃娃都能念上书,把自己积攒的几千元,悄悄地捐献给了当地修建学校,他对山民深情地说:“现在我们国家还穷,我们光不能向国家伸手。”听了这席肺腑之言,颇骇然,真想把他带到学校去。

“你为什么还进修,学那么多有啥用?”一个朋友曾真诚地对我说。我笑了,“我贫乏,我还缺营养啊!”

世界已进入电子时代,而我们的山民竟还是二牛抬杠,山旮旯里还未通上电。我还告诉朋友:在山里,一个很受人尊敬的老人因触犯法律而被惩处时还不知什么是法律;一个勤劳憨厚的汉子因目不识丁而错撒一次农药致使全年颗粒无收;一个健壮的小伙子因交不起苛刻的彩礼而眼睁睁地看着自己心爱的姑娘被人买走;一个村民因信奉巫婆而延误了孩子的生命……

朋友哭了,泪水涟涟。是啊,山里还穷,山里正在呼唤时代的号角,等待文明的曙光。铃响了,我步出了梦幻,那幢幢刚才还灯光四溢的教学楼,也渐渐只剩下几只夜莺的眼睛。

风儿轻轻吹着,吹着我悠长的思绪。圆月的清辉洒在教学楼前雕塑的女教师像上,轮廓分外庄严、肃穆,仿佛身上每一部分都能入诗、入画、入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