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湖畔随笔:怀念一棵树
25001200000044

第44章 土豆情结

我的童年是在农村度过的。也就是从那时起,我喜欢上了土豆,它并成为我生命能量补充的重要元素。也就是从那时起,我与土豆结下了深厚的情结。

我的家乡地处宁南山区的“西海固”。这里山大沟深,土地瘠薄,粮食产量很低。在那物质匮乏的贫穷年代,乡亲们就靠种植土豆度过了饥饿而漫长的岁月。《植物志》载:土豆属一年生草本,块茎繁殖,开白色和紫色的花,果实兼作蔬菜和粮食,又是淀粉和酒精的原料。此种食用植物据说始初南美洲,后又传播到亚洲、北美洲、非洲南部和澳大利亚等地。传入我国也只有一百多年的历史,据说是华侨从东南亚一带引进的,主要在我国东北和西北大面积种植。

************时期,土豆却成了我们的“救命蛋”。我的童年是在贫穷中挺过来的。那年月,肚子经常处于饥饿状态。全家十几口人全靠父母的辛勤劳作来养家糊口,即使父母起鸡叫,睡半夜,披星戴月,苦死累活,一年到头也吃不上几顿饱饭。由于过度的劳累,父亲瘦弱的身子开始佝偻,又加之在******的年月里,因修水库,落下个风湿性关节炎,走起路来一拐一瘸大不灵便了。母亲承受着艰辛的生活重负,她除了坚持出满勤、挣工分,还要操持繁杂的家务。记得有一次,我饿得实在难以忍受,便趁看田的不在,偷偷溜进生产队的田里,不大一会儿,贴身的肚兜里便被土豆塞得鼓囊囊的。这时却被看田的发现逮了个正着。看着他们气势汹汹的样子,我早已吓得瑟瑟抖动着身子像猫爪下的小鼠,只好等待他们发落。他们见我年纪还小,不忍打我的屁股,便把我狠狠地训斥了一顿,并威胁我要告老师,吓得我几天没有敢去学校上课。不久,生产队召开批判会,父亲因我惹了祸而挨批斗。

后来我上了初中。那年月,吃粮靠回销,贫困靠救济。因家里成分高,吃“回销粮”没钱,救济更是沾不上边,其生活之艰辛可想而知。村子里多数人家仅靠土豆和野菜充饥。老乡编了一个顺口溜:“早晨出工麻乎乎,晚上收工黑乎乎,回到家里喝糊糊。”其实汤里的面食是很少的,如果没有了土豆,就成纯粹的野菜羹了。当时我读书的乡镇中学刚由小学改建而成,校舍都是60年代所建,学生住的是用旧教室改造的宿舍,没有木床,就在地上铺一层麦草当床铺,也没有学生灶。每周母亲用苦苣菜和点麸皮做几个窝窝头,再装几个土豆,算是一周的伙食了。饥饿像一条伏在水中的小鱼,时不时探出头来吐几个气泡。尤其寒冷的冬天,下了晚自习,总感觉黑夜格外漫长,我们便回到宿舍围着炉子,用小刀将土豆切成片,在炉盖上烤着吃。每次至多烤上五六片,许多双眼睛便盯住那土豆片,似乎那土里土气的土豆片此时生辉,魅力无穷。等查夜的老师来了,我们便在黑暗中屏住呼吸,但视线却始终停留在那冒着丝丝热气、散发着香味的土豆片上。听着老师的脚步远去,我们便笑成一团。就那些普普通通的土豆陪我们走过那么多清贫但又富足的日子,伴随我们走过了那么多漫长而温暖的夜晚。

包产到户后,人们都被缺粮的历史吓怕了,家乡人便在自己的“责任田”大面积种植土豆了。土豆既是蔬菜,也是粮食,而且是“救命的粮食”。家中劳力多的,每年要种六七亩。秋天是土豆收获的季节,不管是大人还是小孩,都投身于紧张的抢收当中,那欢乐的笑声夹杂着泥土的清香在空气里流散,看看那堆成小山似的土豆,心中的那份踏实与满足溢于言表。除了卖掉部分以补回光阴的匮缺外,剩余的全部下了窖,既可防冻,又可保持水分,随吃随取,非常方便。从收获时一直吃到第二年新菜下来,土豆就成了家乡人的主粮。

这几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悄然之间,这土里土气的“乡巴佬”被请进了大城市,成为高档酒店餐桌上的一道独特美味。前段日子我在一本杂志上看到,土豆的蛋白质储量比大米高出1.2倍,维C的储量比苹果高出3~10倍,另外它的铁、磷、钙等各种元素及矿物质的含量丰富,不但益于减肥,而且对预防疾病、治疗高血压都有一定的功效。土豆食品已成为目前的一种消费时尚。家乡也因这其貌不扬的土豆而被国家誉为“中国马铃薯之乡”。土豆已乘着现代化的专列远嫁千里之外,甚至漂洋过海,走出国门。

很普通的土豆,因着家乡独特的烹调工艺而吃法各异。

最原始的吃法,就是在劳动间歇,煮一锅新刨来的土豆,再捞一碟苦苣酸菜,调上盐,放点辣椒油,酸菜呷土豆,那种味道用家乡人的话说,真是“老汉吃麻子——绝(嚼)了”。最时尚的烹调方法是炖、炒、熘、炝等。炖是将牛肉切成小块,炖个半熟,将咖喱粉放碗中加水加葱花调成糊,再给锅里倒少许油烧开,将糊状咖喱倒入油中,然后放入牛肉翻炒透后,加入土豆块和牛肉汤,盖上锅盖,小火慢炖,这种菜虽然土豆多,牛肉少,但因粘了肉味,十分可口。炒是将土豆切成火柴梗一般细,放盆中加冷水浸泡数分钟,捞出沥干,然后在锅中放适量的油烧热后再放少许花椒,倒入土豆丝翻炒,半生不熟时加盐,出锅前撒点葱花,其色、香、味俱全。熘的工序跟炒基本相同,只要是把握住火候,出锅后的土豆片和土豆丁外脆内软,酥嫩相宜。炝是把土豆切成丝,用油一炝,陈醋一激,其味酸甜辣脆。

试想,我们的餐桌如果没有土豆,那该多么单调乏味啊!

如今,家乡也早已不是一日三餐吃土豆了,可我对它魂牵梦绕,难以忘怀。因为对我而言,土豆不再是一种单纯的菜肴,而是代表着我的一段不堪回首的童年苦难生活,凝聚着我的一段与土豆今生今世解不开的结。我常告诫自己不能忘记土豆,因为在那缺粮的年代里,它哺育了我,也帮助乡亲们度过了恓惶的岁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