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突围中的农村
25002200000032

第32章 非农业时代的农业问题

(2008年8月)

就整个中国而言,农业时代已经离我们而去,这是现在很多不发达地区官员思考问题的起点,似乎我们只有追赶工业化的步伐才是明智之举。殊不知,就世界而言,工业化时代也正悄悄离去,顺着这个思维定势我们不知道应该干些什么了。不过这只是一个推理。有一个真理,任何时候,人类都是朝着利好的方向运动。这是任何组织和个人都无法阻挡的。所以用不着担心没有事干。

不发达地区财源匮乏,而工业的财税贡献率高,抓工业理所当然。不发达地区财政拮据,而扩大城市最直接的收益是实现土地的增值,其间接收益,包括投资拉动的税收以及就业等,其功效大焉。在中央与地方分灶以后,工业化和城市化就是地方各级紧抓不放的命运之剑,对于不发达地区而言,尽管推行两化的进程十分缓慢,但谁能放弃,一个县就如一个家庭,家长们不好好算计,很多人的生计就会没有着落。所以抓两化无可指责。问题是这种抓法,注入了一种特别的利益机益,其导向直指干部使用的方向,以GTP大小论政绩,以工业项目多寡论英雄,以城市化进程快慢论变化,以财政收入增幅取舍干部,这就让各级领导干部不顾一切了,在我国中西部广大国土,人们听到最多的官方词汇就是招商,就是争资,就是项目。

农业在哪里?当工业发展需要的时候,当城市发展需要的时候,农业就被毫不犹豫地牺牲掉。所以就有了农业的主人农民出来维权了,什么征地标准太低,什么拆迁标准太低,什么工业污染水源,什么城市垃圾下乡了,什么失地了生活没有保障了,等等,在不发达地区这些声音伴随着工业发展和城市发展的进程,使不发达地区总也化不起来,近年来很多典型的群体性事件,一大半与征地拆迁有关。

农业在哪里?农业在领导的报告里,在哪些今年讲明年讲年年都讲的词燥里,当然也在涉农部门的心里,在乡镇一小摄小人物的脚板下,在农村一大批传声洞的嘴巴上。如今的时代大人物抓工业和城市,小人物抓农业,最优的资源向城市集中,最多的资金向城市汇聚,最多的干部用在城市,农民在等待,等待工业文明和城市文明的花絮飘向农村,等待公共财政的阳光在满足城市之后洒向农村,等待哪些小人物在夸夸其谈中真有一天能撬动地球。

农业在哪里?农业的资源在招商的巨浪下嫁给了城市资本,农村的土地被工业化的烟囱和城市化的大楼吞咽,还有农村人自己的无知不知珍惜所毁灭,农村的环境不是因为农民的日子好过而美了,而是因为农民的自私更加的杂乱,农业的基础设施建了又坏,谁来管理?农民打工赚了钱投资农业,可弄来弄去,又在农业产业区域化布局不合理的分工中灰灰烟灭。

农业是活命的产业。不管是什么时代农业都是活命的产业。先是让农民自己活,最后是让城市里的人活。城里人可能不理解,饭是用钱买来的,只要世上还有农民,只要有钱就什么都不在话下了。历史上只听说工人罢工,谁听说农民罢种。工人罢工是因为资本家给的工资少,农民是个体私有者,它能罢种吗?城里人为什么就不担心,有朝一日农民种田亏本,也要改行呢?

农业是立国的产业。在中国这样的人口大国,什么样的时代农业都是第一位的产业,是立国的产业,中国人一天消耗的大米够一个1000万人口的小国吃半年,小国断炊尚且麻烦,何况大国乎?还有蔬菜,还有猪肉,还有禽蛋,都得靠农业,农业不稳,天下不安,让十几亿人口活下去,农业就是第一位的贡献。

农业是养国的产业。没有农业,山川不美,没有农业,河流干枯,没有农业,空气凝固,没有农业,拿什么装点城市?没有农业,拿什么实现可持续?没有农业,哪来的文明和进步?农业时代过去了,是指农业文明主导的世界被另一种文明所取代,并不能说明农业本身的消失,在工业文明主导下的农业孕育着新的文化的火花,这种火花绽放在工业文明的天空中一样灿烂。

农业需要氛围。农业需要议事的氛围,现在议农的大氛围浓厚,政治高层重视农业、关心农民、建设农村,2008 年召开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了解决三农问题的方针和一揽子办法,令人鼓舞。精英层同情农民,研究三农,成为维护农民利益,推动农村进步的重要力量。社会各层面歧视农民的现象逐步在消除,在农民工就业就医等方面都有空前的进步。农业需要干事的氛围,农村有太多的事需要有人去做,三中全会提出的一揽子办法需要太多的人去落实,现在县以下基层主要的干部抓工业和城市,乡镇党委书记大都在外搞招商,深入农村的时间少之又少,行走乡间的都是搞计划生育和维护稳定的干部。农村的事情在县级层面缺乏强有力的约束,没有形成干事的氛围,最根本的问题仍然是体制和机制的问题,一方面分税制给县级政权造成了巨大的经济压力,另一方面干部使用在方向上偏移了乡镇,一些在乡镇搞出了政绩,受到农民好评的干部得不到重要,一些在乡镇干了大半辈子的干部,得不到正常晋级,而在县一级经济部门,尤其是计划、财政、工业等部门的干部却屡次被提拔,乡镇干部看不到希望。农业需要创新的氛围,农业的发展,农村的进步都必须立足长远,从实际出发,循序渐进,但农村的事情太复杂,一种办法,一个思维解决不了问题,应该倡导一种鼓励探索激励创新的氛围,比如乡村治理的结构问题,农业基础设施维护问题,农村公共资源管理问题,在探索和创新中逐步解决问题。

农业需要呵护。农业的政策需要呵护,现在涉农的政策很好,惠农的政策很多,所有这些政策都需要各级细心呵护,现在中央对各项直接惠农的政策,特别是惠农资金是否到户督查很严,我认为这只是一个方面,重要的是农业的基础地位在各地是否真正确立,关乎农村持续发展的一些基础性工作是否得到落实,中央提出的解决三农的一揽子办法,在各地是否进入办事层面,有没有取得成效。农业的产业需要呵护,农业是弱质产业,自然的因素、市场的作用都会对农业产业构成威胁,如果不加强经常性的预测和防范,一个兴盛的产业很可能因为一个偶然的因素被推毁,作为地方应该加强领导,在产业规划布局上引导农民投入,并在市场培育和农产品品质等诸多环节上作好服务。农业的主人需要呵护,中央对农民就业就医社保以及子女就学等很多方面作出了制度性安排,在扶持农民生产,增加收入等方面作出了部署,关键是落实,关键是依靠县及以下政府实实在在加以逐一落实。农业的设施需要呵护,现在中央对农业基础设施的投入很大,每年都会有一大批农业基础设施竣工并投入使用,这些设施对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农业生产效益有很大作用,但由于农村基础设施管理体制尚未建立,许多设施无人管,破坏极为严重,这些都需要县及以下政府用心解决。还有农业的环境需要呵护,环保的重点在城市,环保的观念在城市已经确立,但农村人还没有很强烈地意识到这些问题,农村环境问题涉及到村庄建设和管理,涉及到绿化美化,涉及到治本与治标等诸多方面,因为缺乏资金支持,农村环境很难走入经常化管理的轨道,正因为如此,农村的事情才需要太多的人去关注去实践。

农业需要耐心。农业的收益是长期的,农业是弱质产业,但也是比较稳的产业,农业没有暴利,农业不可富国也不可富县,但农业却可以稳国稳县,农业抓好了,农民富裕了又可推动工业和城市发展,所以经营农业需要耐心需要恒心。农业的投入也是长期的,提高农业生产力的根本出路在于投入,农业内部的分工越细,农业组织化程度就会越高,产业竞争的能力就会越强,在这个过程中没有捷径,不如工业来得那么快捷,所以需要耐心。农村的环境要一步步改造,农村的政治要一步步推进,农民的改造更是长期而艰巨,农民的观念,农民的文化,农民的素质,农民的习惯,所有这些问题,要想让农民跟进时代,没有耐心不行。

农村有做不完的事,说现在是什么时代都可以,但农村就是农村,农村就是这样的现状,农民不会因为工业时代而消亡,农业也不会因为工业时代而凋零,农村也不会因为工业时代就自自然然改变面貌。在****三中全会的大背景下,我以为处在县一级应该合理使用干部,合理利用资金,合理配臵各种资源,坚持过日子与打基础的发展思路,研究部署县域经济的发展方向,尤其是经济基础较差,工业发展条件不足的地方,更应该力戒浮躁,踏踏实实做一些打基础的事情。我的观点是,与其做靓一座城市不如做美百个村庄,与其农村包围城市不如城市包围农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