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女性常见病怎么吃怎么养
25021200000005

第5章 月经不调

月经不调是泛指各种原因引起的月经改变,包括初潮年龄的提前、延后,周期、经期与经量的变化,是妇科病最常见的症状之一。月经不调的病因较复杂,其表现形式也不一样。但总括起来,月经不调的表现有:月经过多、月经过少、月经频发、稀发月经、早发月经、迟发月经、月经不顺等。

月经不调的原因

引起月经不调的原因有两大类:

神经内分泌功能失调:主要是下丘脑垂体卵巢轴的功能不稳定或有缺陷。

器质性病变或药物刺激:包括生殖器官局部的炎症、肿瘤及发育异常、营养不良、颅内疾患、其他内分泌功能失调,如甲状腺、肾上腺皮质功能异常,糖尿病、席汉病等以及肝脏疾患、血液疾患等。使用治疗精神病的药物,内分泌制剂或采取宫内节育器避孕者均可能发生月经不调。某些职业如长跑运动员容易出现闭经。此外,某些妊娠期异常出血也往往被误认为是月经不调。

月经过多的原因

由于卵巢雌激素分泌过多,或较长期刺激子宫内膜使其增生超过正常厚度,因而脱落时出血量增多。如某些无排卵型功能性子宫出血在一段时间闭经后,继之即会有阴道大出血。

在月经过多的女性中,有不少是由于妇科器质性疾病所引起的。常见的疾病有子宫肌瘤,特别是黏膜下子宫肌瘤、子宫内膜息肉等。

全身性疾病如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严重贫血等血液病,还有肝病、高血压等。

精神因素、劳累、产后、放环等亦可出现月经过多的现象。

有少数女性自初潮后月经量一直较多,但并无其他异常,可能由于其子宫内膜螺旋小动脉血管较丰富,或血管脆性增加,易破裂或不易修复,以致出血量多。

月经过多自我调节

适寒温。要根据气候环境变化,适当增减衣被,不要过冷过凉,以免招致外邪,损伤血气,引起月经疾病。

节饮食。要注意饮食应定时定量,不宜暴饮暴食或过食肥甘油腻、生冷寒凉、辛辣香燥之品以免损伤脾胃而至生化不足,或聚湿生痰或凉血、灼血引起月经不调。

月经过少的原因

由于垂体功能低下,卵巢分泌雌激素不足,因而子宫内膜增生不足,内膜较薄,脱落时出血量少。长期服用避孕药,由于对垂体功能抑制,某些患者也可出现月经过少。

子宫本身病变,如子宫内膜发育不良、结核性病变破坏了部分子宫内膜,或多次粗暴刮宫损伤了子宫内膜等。

少数妇女初潮后一直月经少,但其排卵生育功能均正常,可能系个体差异所致。

某些患者偶然出现月经少,或在正常月经周期,或在经间出现,尚需排除外先兆流产、宫外孕等因子宫内膜脱落而引起的不规则出血或有排卵型功能性子宫出血。

如何预防月经过少

月经过少无特效的治疗方法。若为某些妇科疾病引起,则应以预防为主。预防措施有三点:

1.预防结核感染,一旦感染应及时治疗。

2.尽量少做人工流产,以减少对子宫内膜的损伤。

3.避孕药应与其他避孕措施交替应用,以避免对垂体功能过度抑制。

月经过频的原因

本病多见于有排卵型功能性子宫出血。月经周期中有卵泡发育及排卵,但黄体发育不全,黄体期持续时间较短。子宫内膜由于黄体功能不全,孕激素分泌减少,以致子宫内膜分泌反应不足。由于黄体期缩短,月经提前来潮,因此月经频发,以致不易受孕或易于孕早期流产。妇科检查生殖器官在正常范围内。基础体温双相型,但排卵后体温上升缓慢,升高时间仅维持9~10日即下降。

月经过频的治疗

发生在青春期、生育期应给予诱发排卵药物,以诱发排卵或改善黄体功能。

若因月经过频以致出现贫血症状,应采取补血措施纠正贫血。

在经期不要吃生冷、酸辣等刺激性食物,并注意保暖避寒。

患有全身疾病的患者,在治疗原发病期间,要注意增加营养,多休息。

饮食宜忌

宜吃清淡、易消化、无刺激性的食物;多吃胡萝卜、豆芽、番茄、瘦肉、动物肝脏等富含维生素A、维生素C和蛋白质的食物,经常喝些绿茶(经期勿饮茶)。

月经紊乱、宜多吃疏肝养肝之物,如山楂、佛手、小麦、豆芽、猪肝等;月经早来宜多吃青菜,少吃辛辣香料,少吃肉,少吃葱、洋葱、青椒等;月经早来且气虚患者,宜多吃清补之物,如大米、小麦、绿豆、豆腐、银耳、莲子、桑椹、蜂蜜、龟、鳖、蚌、鸭、鹅等;月经迟来,宜少吃冷食,多吃肉。经期第一、二天最好吃姜炒鸡肝或猪肝,多服用补血的食品。

寒凝气滞血瘀者,月经后期量少,宜食温经、理气、活血之物,多食些能减缓心理压力作用的菜肴,如香蕉、番茄等;月经前烦躁不安、腰痛者,宜大量摄食促进肠蠕动及代谢之物,如青菜、豆腐等;月经来潮中,为促进子宫收缩,可摄食动物肝脏,以维持体内热量。

经期忌吃生冷和难以消化的食物,如冰凉饮料、冰冻物(布丁、果冻等),这些食物会导致经血运行不畅,经血过少,甚至痛经、闭经。

忌吃油性食物及生冷食物、刺激性强的辛辣食物。经期不能吸烟、喝酒。

食疗妙方

仙灵脾炖羊肉

原料:羊肉250克,仙灵脾15克,仙茅、桂圆肉各10克,盐3克。

做法:将羊肉洗净,仙灵脾、仙茅、桂圆肉用纱布包裹,与羊肉一同放入砂锅,加适量清水;大火煮沸后,小火炖煮3小时,去药包,加盐调味即可。

功用解析:适合月经不调患者食用。

西洋参炖乌鸡

原料:西洋参、生姜片、葱段各10克,乌鸡1只,料酒、盐、味精各适量。

做法:将西洋参润透,切薄片;乌鸡处理、洗净;姜洗净拍松,葱洗净切段;将西洋参、乌鸡、姜片、葱段、料酒同放炖蛊内,加适量清水,置大火上烧沸,再用小火炖至肉熟烂,加入盐、味精调味即可。

功用解析:本品补气生津,调理月经不调。

益母草煮鸡蛋

原料:鸡蛋2个、益母草30克。

做法:将鸡蛋洗净,与益母草一起加水炖煮,蛋熟后去壳,再煮20分钟即可。

功用解析:本品适宜于瘀血阻滞所致的月经过少、月经后延等。

乌鸡归芪汤

原料:乌鸡1只,黄芪15克,当归、茯苓各10克,盐、味精各适量。

做法:将乌鸡处理、洗净;黄芪、当归、茯苓放入鸡腹内;再将鸡放在砂锅内,加适量水,大火煮沸,小火煮至肉烂熟;去药渣,加盐、味精调味,吃肉喝汤。

功用解析:补益气血。黄芪补中益气,体质虚弱、崩漏带下者宜食;当归补血活血;茯苓健脾利湿;乌鸡补虚损,活血脉,为补虚之佳品。

益母草汤

原料:红糖60克、益母草30克。

做法:取益母草加300毫升水,煎煮20分钟;取汁加红糖即可。

功用解析:活血化瘀、止血。益母草有活血祛瘀、利尿消肿功效,常用于妇女血脉阻滞之月经不调、经行不畅、小腹胀痛等的治疗。

核桃莲子粥

原料:核桃仁60克、莲子30克、大米100克。

做法:将核桃仁、莲子、大米淘洗干净;将三味放在锅内,加适量清水,中火煮成粥即可。

功用解析:本品补肝肾、健脾安神。

红花通经益肤粥

原料:红花3克、当归10克、丹参15克、糯米100克、红糖30克。

做法:糯米洗净,用清水浸泡1小时;将红花、当归、丹参一起放入砂锅中,用水煎2次,取药汁备用;糯米置于砂锅中,加药汁与适量清水,大火煮沸转小火煨粥,粥成时加入红糖拌匀即可。

功用解析:本品可养血润燥,活血调经,去瘀生新,调理月经不调。

家庭理疗妙方

按揉血海穴

位置:膝盖骨内侧上缘往上约3横指宽处。

按摩方法:取坐位,按摩者双手拇指分别放在被按摩者两侧血海穴上,用力按揉2分钟,以局部感觉到酸胀为度。

理疗功效:治疗月经不调、痛经、闭经、低血压、气血不足、贫血、头晕眼花、皮肤粗糙、皮肤瘙痒、膝关节疼痛等。

按揉三阴交穴

位置:小腿内侧,胫骨后缘内踝尖直上4横指,胫骨后缘处。

按摩方法:取坐位,小腿放于对侧大腿上,用拇指按于三阴交穴,顺时针方向按揉约2分钟,以局部有酸胀感为佳。

理疗功效:治疗月经不调、痛经、失眠、心悸、心慌、高血压等。

按揉肾俞穴

位置:腰部,第2腰椎突起下旁开2横指宽处,左右各一穴。

按摩方法:双手中指分别按于两侧肾俞穴上,用力按揉30~50次;或握拳用食指掌指关节突按揉穴位;或握空拳揉擦穴位30~50次,擦至局部有热感效佳。

理疗功效:治疗月经不调、全身疲劳、腰酸腿痛、腰肌劳损、腰椎间盘突出、下肢肿胀等。

灸三阴交穴

位置:位于小腿内侧,内踝尖直上3寸、胫骨内侧缘后方,左右腿各有一穴。

施灸方法:宜采用温和灸。取坐位,手执点燃的艾条,对准穴位,距皮肤1.5~3厘米,以感到施灸处温热、舒适为度。

施灸时间:经期或经后施灸,每日灸1次,每次灸3~15分钟,灸至皮肤产生红晕为止。

理疗功效:可调理气血,改善月经不调。

灸血海穴

位置:在大腿内侧,膝盖骨内侧边缘往端上2寸、股四头肌内侧头的隆起处。

施灸方法:采用温和灸的方法。取坐位,手执点燃的艾条,对准穴位,距皮肤1.5~3厘米处施灸,以感到施灸处温热、舒适为度。

施灸时间:经期或经后施灸,每日灸1~2次,每次灸20分钟。

理疗功效:养血润燥,治疗月经不调。

灸肾俞穴

位置:位于第2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

施灸方法:宜采用温和灸。被施灸者取俯卧位,施灸者手执点燃的艾条,对准穴位,距皮肤1.5~3厘米,以施灸处感觉舒适为度。

施灸时间:经期或经后施灸,每日或隔日灸1次,每次灸15分钟。

理疗功效:调和气血,调理月经不调。

灸涌泉穴

位置:涌泉穴位于足底前部凹陷处,第2、第3趾趾缝纹前端与足跟连线的前1/3处。

施灸方法:采用温和灸的方法。取坐姿,手执点燃的艾条,对准穴位,距皮肤1.5~3厘米,以感到施灸处温热、舒适为度。

施灸时间:经期或经后施灸,每日灸1次,每次灸3~15分钟。

理疗功效:温阳益气,通络活血,调理月经。

灸气海穴

位置:气海穴位于肚脐以下正下方1.5寸处。

施灸方法:采用温和灸。被施灸者取仰卧位,施灸者手执点燃的艾条,对准穴位,距皮肤约2厘米处施灸,以施灸处温热、舒适为度。

施灸时间:经期或经后施灸,每日灸1次,每次灸3~15分钟,灸至皮肤产生红晕为止。

理疗功效:温阳益气,扶正固本。

灸肝俞穴

位置:背部,第9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

施灸方法:宜采用温和灸。被施灸者取坐位或俯卧位,施灸者手持点燃的艾条,对准穴位,距皮肤1.5~3厘米处施灸,以被施灸者感到施灸处温热、舒适为度。

施灸时间:每日或隔日灸1次,每次灸15~30分钟。

理疗功效:促进血液循环,改善月经不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