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女性常见病怎么吃怎么养
25021200000008

第8章 慢性盆腔炎

盆腔炎是指女性盆腔生殖器官炎症及周围结缔组织和盆腔腹膜发生炎症反应的统称,包括子宫体炎、输卵管卵巢炎、盆腔结缔组织炎及盆腔膜炎等,为妇科常见病之一。盆腔炎常见的发病原因为分娩及流产后的感染,性生活、经期性交等均可导致病原体的侵入而引起炎症。盆腔炎可分为急、慢性盆腔炎。

慢性盆腔炎有哪些症状

全身症状多不明显,有时可有低热,易感疲劳。病程时间较长,部分患者可有神经衰弱症状。慢性炎症形成的瘢痕粘连以及盆腔充血,可引起下腹部坠胀、疼痛及腰骶部酸痛,常在劳累、性交、月经前后加剧。由于盆腔瘀血,患者可产生月经增多,卵巢功能损害可有月经失调,输卵管粘连阻塞时可致不孕。

如何治疗慢性盆腔炎

慢性盆腔炎的疗程比较长,因此治疗起来要比急性盆腔炎更复杂,通常在就医治疗的同时可采用中药综合疗法进行治疗,中药综合疗法包括中药口服、中药静脉点滴、中药灌肠、针灸治疗,另外还可以配合中药的热敷和离子导入。

饮食宜忌

气滞血瘀型,宜吃具有活血功效的食物,如红糖、白萝卜、柑橘、山楂、葡萄、白菜、芹菜、韭菜、山药、番茄等。

湿热型,宜吃具有清热祛湿功效的食物,如豆芽、豆腐、蘑菇、木耳、海带、番茄等。

寒湿型,宜吃具有温补散寒功效的食物,如羊肉、狗肉、鸡肉等。

气滞血瘀型,忌食红薯、芋头、蚕豆、栗子、肥肉、奶油、鳗鱼、蟹黄、蛋黄、鱼子、巧克力等食物。

湿热型,忌食煎烤、油腻、辛辣之物。

寒湿型,忌食各种寒凉食物,如黄瓜、苦瓜、柿子、西瓜、香蕉等。

食疗妙方

荔枝核蜜饮

原料:荔枝核30克、蜂蜜20毫升。

做法:荔枝核敲碎,放入砂锅,加入适量清水,浸泡片刻,大火煮沸后转小火煎煮30分钟,去渣取汁,加入适量蜂蜜拌匀即可。

功用解析:该方对治疗慢性盆腔炎有较好的疗效,早晚2次分服。

生地大米粥

原料:大米50克、生地30克。

做法:生地洗净,切片,用适量水煎煮2次,去渣取汁;锅中放适量清水,再放入大米煮粥,待粥八成熟,放入药汁,继续煮至粥成即可。

功用解析:生地清热凉血、益阴生津。该方适用于湿热型慢性盆腔炎。

核桃大米粥

原料:大米60克,核桃仁20克,芡实、莲子各18克、白糖适量。

做法:核桃仁洗净;芡实洗净,用冷水浸泡2小时捞出备用;莲子用冷水泡软,去莲心;所有材料一同放入锅中,再加适量水,煮至粥成即可,食时加白糖调味。

功用解析:该方具有补益脾肾的功效,适用于阳虚寒湿型慢性盆腔炎。

苦菜莱菔汤

原料:青萝卜片200克、苦菜100克、蒲公英25克、金银花20克、盐适量。

做法:青萝卜片煮汤,大火煮沸后加其他原料,再煮沸后转中火煮至萝卜熟透,捞出其他原料不用,加盐调味,吃萝卜喝汤。

功用解析:该方具有清热的功效,适用于湿热型慢性盆腔炎患者食用。

薏米土茯苓汤

原料:薏米、扁豆、茅根各20克,土茯苓、红小豆各30克,木棉花、槐花各15克,冬瓜适量。

做法:将上述所有原料处理干净,放入砂锅中,加水煮沸后,转小火煮30分钟,取汁,酌量饮用。

功用解析:本品用于湿热下注引起的慢性盆腔炎。

金银花冬瓜仁蜜汤

原料:蜂蜜50克,冬瓜子仁、金银花各20克,黄连2克。

做法:在煎药锅中放入金银花,再加入适量的水,煎好去渣取汁;将冬瓜子仁放入煎好的药汁,煎15分钟,加入黄连和适量的蜂蜜即可。

功用解析:适用于湿热型慢性盆腔炎患者。

家庭理疗妙方

按揉关元穴

位置:当脐下中3寸。

按摩方法:按摩者用拇指顺时针方向按揉被按摩者穴位2分钟,再点按半分钟,至局部酸胀。

理疗功效:治疗盆腔炎症、月经不调、痛经、闭经、腹痛、腹泻、腹胀等。

按揉中极穴

位置:把肚脐和耻骨联合连线五等分,耻骨联合上一等分处。

按摩方法:按摩者用拇指放于被按摩者穴位上,顺时针方向按揉2分钟,再点按半分钟,以局部有酸胀感为度。

理疗功效:治疗慢性盆腔炎、阴道炎、带下病、闭经、月经不调、小便不通等。

按揉子宫穴

位置:在下腹部,当脐中下4寸,中极旁开3寸即是。

按摩方法:用双手拇指分别按于两侧子宫穴,先顺时针方向按揉2分钟,再点按半分钟,以局部感到酸胀并向整个腹部放散为好。

理疗功效:治疗盆腔炎、痛经、月经不调、崩漏、不孕、子宫脱垂等妇科病症。

灸足三里穴

位置:足三里位于外膝眼下3寸(4横指宽)、胫骨前肌上,左右腿各有一穴。

施灸方法:温和灸。手执点燃的艾条,对准穴位,距皮肤1.5~3厘米施灸,以感到施灸处温热为度。

施灸时间:每日灸1次,每次灸5~15分钟,灸至皮肤产生红晕为止。

理疗功效:通经活络,治疗盆腔炎。

灸关元穴

位置:关元穴位于肚脐正下方3寸处。

施灸方法:温和灸。被施灸者平卧,施灸者手执点燃的艾条,对准穴位,距皮肤1.5~3厘米施灸,以被施灸者感到施灸处温热、舒适为度。

施灸时间:每日灸1次,每次灸5~15分钟。

理疗功效:理气和血,辅助治疗妇科疾病。

灸三阴交穴

位置:三阴交位于小腿内侧,内踝尖直上3寸、胫骨内侧缘后方,左右腿各有一穴。

施灸方法:温和灸。手执点燃的艾条,对准穴位,距皮肤1.5~3厘米,以感到施灸处温热、舒适为度。

施灸时间:每日灸1次,每次灸5~15分钟,灸至皮肤产生红晕为止。

理疗功效:此穴畅通任脉、督脉、冲脉,养护子宫和卵巢,治疗盆腔炎。

灸肾俞穴

位置:肾俞穴位于第2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2横指宽)处,左右各有一穴。

施灸方法:温和灸。被施灸者俯卧,施灸者手执点燃的艾条,对准穴位,距皮肤1.5~3厘米处施灸,以施灸处温热、舒适为度。

施灸时间:每日灸1次,每次灸5~15分钟。

理疗功效:温经祛寒,治疗慢性盆腔炎。

灸阴陵泉穴

位置:阴陵泉位于小腿内侧,膝下胫骨内侧凹陷中,与阳陵泉相对,左右腿各有一穴。

施灸方法:温和灸。手执点燃的艾条,对准穴位,距皮肤1.5~3厘米处施灸,以感到施灸处温热、舒适为度。

施灸时间:每日灸1次,每次灸5~15分钟,灸至皮肤产生红晕为止。

理疗功效:清利湿热,健脾理气,益肾调经,通经活络,改善盆腔炎。

灸地机穴

位置:地机穴在内踝尖与阴陵泉连线上,阴陵泉下3寸,左右腿各有一穴。

施灸方法:温和灸。手执点燃的艾条,对准穴位,距皮肤1.5~3厘米施灸,以感到施灸处温热、舒适为度。

施灸时间:每日灸1次,每次灸5~15分钟。

理疗功效:调气血,疏通经络,改善盆腔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