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艺术观赏石鉴赏与收藏
25021300000009

第9章 当代赏石文化

随着中国经济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人们的文化需求日益增强,赏石收藏与鉴赏也逐渐回归,人数逐步增多,理念在传承的同时又不断创新,呈现出当代赏石文化的时代特色。

◇赏石文化组织的建立与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风景园林协会、中国收藏家协会、中国宝玉石协会、中国文化信息协会等全国组织,先后设立观赏石分会或赏石专业委员会,积极举办各种赏石展览会、研讨会等活动。全国各省、市、地、县也都先后成立观赏石协会,对赏石文化的推动与推广,起到重要作用。

2005年,经业务主管部门国土资源部和审批部门民政部的批准,中国观赏石协会成立,这标志着中国赏石文化的组织日益健全,中国赏石文化进入新时期。中国观赏石协会成立后,制订了“十一五”发展规划。五年以来,与赏石收藏朋友们密切相关的时事,有以下几件:

一、出版发行中国观赏石协会月刊《宝藏》杂志,全面反映中国的赏石文化状态。

二、制订《观赏石鉴评标准》,将观赏石分为造型石类、图纹石类、矿物石类、化石类、特种石类共五大类。列出观赏石形态、质地、色泽、纹理、意韵、命题、配座七大要素,并根据鉴评标准分出等级。

三、制订《观赏石鉴评师资格评审办法》,迄今为止,共举办观赏石鉴评师培训班12期,有近900名石友参加培训,产生一级、二级鉴评师200余人,组建起中国观赏石鉴评师队伍。

四、完成了《中国观赏石资源分布图》的编辑工作,全面反映了中国观赏石资源的分布及赋存状况。

根据中国观赏石协会“十二五”工作规划,今后五年内,将完成《当代中国观赏石石谱》、《观赏石价值评估体系》等重大课题,为当代赏石文化的发展做出贡献。

◇当代赏石文化的状态

赏石人群庞大。当代赏石是大众的收藏活动,包括的人群有石农、商贩、市民、官员、企业家、收藏家、文化人等各阶层人员。据统计,全国与赏石文化有关的组织600多个,从事赏石活动的人员达数百万人,而且还在快速增加。

各地赏石展和赏石文化节风起云涌。目前每年全国有规模的赏石展超过200多个。其中影响较大的石展有:柳州赏石文化节、宿州灵璧石文化节、中国赏石展、石家庄观赏石展、阿拉善观赏石展、天津宝成观赏石展、江源松花石文化节、深圳龙园观赏石文化节、新疆观赏石玉石展、山西太原黎氏阁赏石展、云南昆明珠宝玉石文化节等。展会一般有赏石展览、销售、研讨、鉴评、文化研讨、参观等活动,对赏石文化的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全国各地赏石市场发展迅速。全国各地大都建有观赏石市场,一地多个赏石市场也不在少数,众多的赏石市场数以千计,有相当规模的市场不少于百个。其中产地市场有:柳州观赏石市场、渔沟灵璧石市场、阿拉善戈壁石市场、乌鲁木齐玉石交易中心、哈密戈壁石市场、吉林通化、江源松花石市场等。赏石收藏的综合市场一般在经济、文化发达的大城市,如北京观赏石交易市场、上海赏石市场、天津赏石市场、石家庄赏石市场、广东赏石市场、南宁赏石市场、山东临朐赏石市场等。这些遍布全国各地的市场,为赏石的流通与文化交流,提供了基础和便利。

精致赏石藏品的升值潜力巨大。观赏石产出于江湖、滩涂、戈壁、山涧等自然环境之中。20世纪80年代,中国的改革开放刚刚起步,经济尚欠发达,人们的收藏意识也才从禁锢中复苏,加之石源充沛,奇石取得成本很低,市场上奇石的价格很低。笔者曾于20世纪80年代末,在福建漳州早期石友家中,挑选了3件小巧精致的九龙璧奇石,只付了10元。十几年后,有人每件出价到万元。当时漳州没有大型石,最精美的标准石要价也不过几十元。

当代赏石20多年来的市场培养,精致赏石价格已有相当大的提升,但是还远没有到位,今后还会有更大的升值潜力,其中原因如下:

人们对文化的追求。赏石是中华诸多文化的载体,赏石活动本身就是一种文化现象。人们疏离文化已经太久,找到文化回归的载体是文化的具相,赏石文化就是一种最为亲近自然的选择。

存世量的稀缺。自然界的石头俯拾皆是,而能够登堂入室的精致赏石,却为数不多。这种需求与存量的矛盾,也正是赏石收藏的取向。

风险相对较小。随着古玩市场的繁荣,造假手段也日趋高明,辨别真伪的难度加大,上当者时有所闻,收藏者望而生畏。而赏石行业尚能甄别,保真可能较大。争得更多收藏需求,也是赏石升值的保证。

艺术品市场繁荣的带动。自2010年以来,中国艺术品市场已进入亿元时代,而观赏石价格还只在百万元水平。随着当代赏石文化的定位、价值评估体系的健全而融入艺术品大市场之中,赏石价值将会有更大的提升。

◇当代赏石理念的创新

中国古典赏石的瘦、皱、漏、透、丑等相石观念,是赏石形态的表述,承载着古人精神和情感的依托,是中国文化的宝贵财富。新时期以来,红水河天峨石、大化石、彩陶石、来宾石出水;阿拉善沙漠漆、葡萄玛瑙、大滩玛瑙、碧玉,哈密泥石、蛋白石、天山玛瑙、戈壁石等奇石先后被发现,全国各地新石种层出不穷,其中有些石种甚至成为当代主打石种,加之当今人们收藏赏玩心态的更新,赏石理念发生重大变化。在广大石友共同努力下,2007年,中国国土资源部颁布了《观赏石鉴评标准》,人们开始熟悉赏石形、质、色、纹、韵的内涵,以及赏石的命题与配座。这里所探讨的观赏石,主要为造型石和纹理石,体量以适宜家庭收藏为准。

赏石的形态

赏石的形态以造型石为主,纹理石也有形的要求。观赏石形态的整体要求,石形要饱满、整齐、端正、圆融。即使峰峦奇石,峰头与峰脊也不能扎手,也要求有岁月遗存的圆融,大形与局部都要兼顾。奇石亦要轴心中正、底盘稳重。赏石的形态,分为具象石、意象石和抽象石三大类。由于景观石类别的特殊性,这里单独列出论述。

景观石

古今造型石中,景观石是重要的大类。景观石为自然山水的浓缩,大致可以分为峰石、岭石、悬崖石(遮雨石)、段石(退台石)、瀑布石等类别。

景观石从观感上来看,又有近景与远景之分。近景包括峰石、独石,即使是连山形,也呈现岭高幅窄,视野有如近山而观的感觉。远景主要是岭石,大多呈现岭低面阔的状态。苏轼所说:“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就是这种感觉。郭熙说:“山有三远,自山下而仰山巅谓之高远,自山前而窥山后谓之深远,自近山而望远山谓之平远。”我们平常玩赏的远景,大都为远景,郭熙又说“无平远则近”,平远是远景重要的诠释。从以上论述可以看出,远景要高度小、宽度广和深度纵。要分出比例与层次,才能尽显意境。

景观石的峰石与悬崖石等,都要有奇特之态,但重心一定要稳。山石、岭石等要四面落地,边缘趋缓。瀑布石贵在瀑源隐蔽、瀑水直通到底,如有多条细流汇于一瀑,则更为完美。

具象石

具象石是人们喜闻乐见的类别,常见的有人物石、动物石、植物石、食物石、器物石、屋形石等。此类奇石仿真程度越高,价值也就越大。如果以赏石形态中的某些突出特点,反射出赏石的内在特质,传递出非同一般的精气神,我们称为传神。这种具象石,就有较高的收藏价值。例如人物石中的僧侣、仙道形象,静动之中,能显示出修持者清净持重、飘逸通灵、慈悲普济的神态,也就有了传神的感觉。传神为超然物外的感悟。顾恺之说:“凡画,人最难、次山水、次狗马。”人物石玩出神韵,水平自然提高,上海陈老二的组合石“纪晓岚”,就是抓住了影视中“纪大烟袋”歪头、跷腿的特点,以形传神,赢得好评。所以“形、神”兼备,才是玩石至理。

意象石

意象是虚实相生、情景交融的高级艺术形态。这种形态就是揭示出赏石的内涵。苏轼评论王维诗:“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意象石就是展现出赏石中的诗情画意。

意象石在造型石与图文石中都有体现,如“风雨归舟”、“独钓寒江雪”、“飞流直下三千尺”等赏石内涵,都是“象”中取意的经典。

抽象石

抽象石常呈现几何图形,比如“禅石”就是圆润、饱满的形态,体味佛家“静虑”的本源。美石置之案头,闲暇时香茗清冽,以手轻抚,闭目养神,常能气舒神定,心无旁骛。抽象石也多以线条形成优美飘逸的曲线,形成观赏的对象。红水河产出的云波摩尔石,就是其中的代表。抽象石亦为心象石,是以心灵体验非写实形态赏石的内在美,这种感悟,需要更多的艺术修养。

赏石的质地、色泽与纹理

赏石重在“赏”字,如何去欣赏这些天然造化的奇石,除了赏石的形状之外,赏石的质地、色泽、纹理这三方面也是很重要的。

古代赏石中的形、质、色、纹

古典赏石,由于赏石理念注重精神的寄托,所以重形态而忽略质、色。因为受玉文化的影响,唐代也偶见奇石质、色的描述。唐代牛僧孺、刘禹锡、白居易,曾为太湖石赋诗唱和。牛僧孺有诗句“轻敲碎玉鸣”,刘禹锡和诗“铿锵玉韵聆”,白居易奉和“苍然玉一堆”。以玉的温润,来展现太湖石的优良质地,一则当时上乘西洞庭山水太湖质地确实优秀,二则质地精良的奇石也让人喜爱。

宋代苏轼贬黄州作《怪石供》:“今齐安江上,往往得美石,与玉无辨,多红黄白色,其文(纹)如人指上螺,精明可爱,虽巧者以意绘画有不能及。”古人遇到非传统的卵石,形、质、色、纹的描述具备。

民国张轮远在《灵岩石(雨花石)总论》中说:“就灵岩石之为物论之,不外石之形、石之质、石之色、石之文(纹),四者而已。……然此四者,亦自有其先后,如质为本体,当属重要。”张轮远对新石种的研究,颠覆了古典赏石的理念,为当代赏石理念的形成,打下了全面的基础。

当代赏石的质地

当代的赏石的功能,比之古代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赏玩、收藏、投资已成为赏石的目的。利于把玩,便于陈列,观感良好的赏石成为首选,赏石质地变成最重要的元素。另外,随着戈壁石、水种石等石种的不断发现,并逐渐成为主要石种,传统的相石法已无法给予鉴评,新方法的运用,质的重要性则突显出来。

观赏石质地的反映,一般包括密度、硬度、光泽、质感等因素。密度与硬度都是当代赏石中与地质有关的因素。密度大,比重就大,硬度也高。硬度较低的赏石,石肌粗糙、光泽暗淡,手感、观感差。硬度过高的赏石,光泽过强而丧失柔和、幽玄的气质;也无法形成人为的包浆,而缺乏亲和力。观赏石摩氏硬度4~6较为适宜,可以遗存岁月的留痕和盘养的包浆。柔和、养目的光泽和细腻、温润的质感,由内而外的释发,观赏达到极致。戈壁石的硬度,大多超过摩氏7,经过风沙的历练和雪水的浸染,形成千奇百怪的造型和美妙的沙漠漆皮壳,这类奇石,质地与玉石相近,而形态变化又如此神奇,从赏石角度而观,似玉而胜于玉。

当代赏石的色泽

中国古代的传统文化,讲究大朴苍古,中和而内敛。色泽以自然单纯,含蓄素雅为追求。如同水墨画长卷,贯通古今。虽有变化,也在“墨分五彩”之中。随着社会的发展,文化的交流,自清代、民国以来这种审美取向已有很大改变,赏石文化也不例外。

中国古代的色彩理念,至今仍在某些传统赏石中体现,散发着淡雅的魅力。而新的观念的融入,宝玉石色彩的类比,尤其是戈壁的沙漠漆,红水河的大化、彩陶,贵州的马场红等赏石强烈的色彩冲击,展现出五彩缤纷的世界,赏石色彩迎来多元化的时代。

赏石的色泽或如凝脂般朦胧,或似水墨般淡雅,或仿青铜般苍古,或像油彩般争奇斗艳,藏石者都能各取所爱。总体来讲,赏石色泽以纯净、明快、清澈、沉稳、协调为上,色泽要与赏石整体的审美一致,以期达到赏心悦目、提高收藏价值的目的。

赏石的纹理

赏石的纹理,是一个变幻莫测、色彩诡秘、形态丰富的世界。纹理分内在(平)纹和外在(凹凸)纹两大类。来宾纹石和白马纹石,是外在纹石的经典。外在纹在灵璧石等景观石中,如同绘画中的皴法,为景观石平添许多意韵。内在纹是赏石本体的花纹,常见于玛瑙与水石中。赏石的纹理以曼妙、优雅、流畅为最高等级。如山间溪水、指中韶乐般使人心荡。

图文石是纹理石的大类,形成的画面常能反映出某些特指的主题,展现出相关联的意境。纹理石中的文字石也非常珍贵,有的如中国书法,也有如整篇诗文,更有不可破解的天书,让人拍案称奇。

石闻追踪

天价奇石“小鸡出壳”与“岁月”的奇迹

内蒙古阿拉善出产的玛瑙石“小鸡出壳”,被地矿专家估价为人民币1.3亿元,成为轰动一时的天价奇石。而后又有阿拉善产戈壁石“岁月”,被地矿专家估价为人民币9600万元,又一枚天价奇石诞生。

2001年《北京日报》以“万件大漠奇石落户京城北京接收张靖先生四十年收藏”为题,报道了北京朝阳区政府接收了张先生收藏的1066方精品石及531箱戈壁石。

《北京日报》报导说,1989年,张先生在所收集的玛瑙石中首次发现了“小鸡出壳”一石。1996年,张先生在北京举办了大漠奇石展,引起关注。张先生提出将收藏的大漠石交给国家,经北京市有关领导指示,由朝阳区人民政府接收。朝阳区批准拨款数百万元,作为对张先生债务的补偿和接收费。“小鸡出壳”一石重91.2克,长数厘米。

“岁月”一石由赵先生收藏,重1千克左右,长15厘米。2002年,被宝玉石专家估价为9600万元。2004年在北京展出引起更大的关注。

赏石的意韵

赏石形态、画面或组合所展示的文化内涵,就是意境,融入远致的神韵,合称为意韵。在中国古典美学思想中,意境、神韵有着重要地位。

“境”的大量使用并与“意”联系起来,是唐人的功劳。诗僧皎然《诗式》中有:“取境之时,须至难至险,始见奇句。”可见“境”并不易得。王昌龄《诗格》中说:“诗有三境,一曰物境……二曰情境……三曰意境。”“境”有象、景的意思,在表达形象层面上已进入艺术之境,但还偏重客体方面。而“意”包括心、情的内涵,组成“意境”一词,超越物的现实而完全进入艺术境界。所以意境是虚实相生,情景交融的高级艺术形态。

神韵多指以形传神、飘逸灵动、韵味深远、天然化成的境界。况周颐《蕙风词话》中说:“凝重里有神韵,去成就不远矣。所谓神韵,即事外远致也。”神韵与意境都重视超然物外的感悟,而神韵更偏重由形而生的风采与气度。东晋顾恺之绘画的“飘逸高古”,唐代吴道子绘画的“吴带当风”,敦煌莫高窟飞天壁画的“轻灵风动”等神采,都是神韵的体现,而赏石的意韵正是对赏石内涵超然物外的感悟。

专题

观赏石鉴评标准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观赏石的分类、观赏石的鉴评要素、观赏石的鉴评标准、观赏石的等级分类及观赏石的鉴评原则等。

本标准适用于各级组织的观赏石鉴评活动。

术语的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标准。

观赏石:view stone

观赏石有广义、狭义之分。本标准指狭义的观赏石,即在自然界形成且可以采集的,具有观赏价值、收藏价值、科学价值和经济价值的石质艺术品。它蕴涵了自然奥秘和人文积淀,并以天然的美观性、奇特性和稀有性为其特点。

观赏石鉴评原则

观赏石的鉴评工作必须坚持“公正、公平、公开”的基本原则,不得弄虚作假,鉴评专家必须严守职业道德,增强责任感,对鉴评工作负责。

观赏石分类

中国地域辽阔,地质条件复杂,地貌类型多样,观赏石资源十分丰富,种类繁多。根据观赏石产出的地质背景、形态特征,以及观赏者的人文意识和审美取向,将观赏石分为以下五种基本类型:

造型石类

造型石以各种奇特造型为主要特征,具有立体形态美,大多是在各种外力地质作用下形成的。由于产出地质背景的不同,造型石往往表现出鲜明的地域特色。

图纹石类

图纹石以具有清晰、美丽的各种纹理、层理、斑块等为其主要特征。常在石面上构成艺术图案。它的形成主要与岩石本身的特性有关。

矿物类

矿物是由地质作用所形成的天然单质或化合物,具有相对确定的化学组成和内部结构,是组成岩石的基本单元。矿物类观赏石主要为矿物晶体,也包括一些非晶质矿物。它以自发长成的几何多面体外形、丰富的色彩和各异的光泽为特征。

化石类

化石是指在地质历史时期形成并保存于地层中的生物遗体、遗迹、遗物等。按其保存类型有实体、模铸、印痕等化石。化石以其特有的珍稀性和观赏性为人们收藏和观赏。

特种石类

特种石类是指与人文或历史有关的石体,具有特殊纪念意义的石体,地质成因极为特殊的石体,以及前四类涵盖不了的其他具有收藏和观赏价值的石体。

观赏石鉴评要素

鉴评要素应以能体现观赏石的完整性、美观性、生动性、神韵性为总的原则,具体分为基本要素和辅助要素。

基本要素:形态、质地、色泽、纹理、意韵。

辅助要素:命题、配座。

观赏石鉴评标准

造型石

a)形态(50分):造型奇特优美,婀娜多姿,观赏视角好,能以形传神;

b)意韵(10分):文化内涵丰厚,意境深远,含蓄回味;

c)质地(10分):韧性大,石肤好或差异性强;

d)色泽(10分):总体柔顺协调,或构成不同部位的颜色对比度好;

e)纹理(10分):自然流畅,曲折变化与整体造型相匹配;

f)命题(5分):立意新颖,贴切生动,富有文化内涵,具有较强的科学性和文化内涵;

g)配座(5分):材质优良,工艺精美,烘托主题,造型雅致。

图纹石

a)图像(40分):图像清晰,画面完整,有整体感;

b)纹理(10分):清晰自然,曲折有序,花纹别致;

c)意韵(20分):文化内涵丰厚,意境深远,形神兼备,情景交融;

d)质地(10分):韧性大,石肤好,光洁细润;

e)色泽(10分):色泽艳美,协调性好;

f)命题(5分):立意新颖,贴切生动,富有文化内涵;

g)配座(5分):材质优良,工艺精美,烘托主题,雅致协调。

注:个别石种允许切割、打磨、抛光。

矿物晶体

a)形态(40分):晶形发育完好,晶体完整,晶簇等集合体优美奇特;

b)色泽(20分):色泽瑰丽,色调丰富,光泽感强;

c)质地(20分):晶体纯净,透明度高,非晶质矿物致密温润;

d)稀缺(10分):稀缺矿物分值高,包裹体、双晶及连生体仪态万千;

e)组合(10分):共生物组合品种多,层次分明,色彩、造型、围岩相互衬托。

化石

a)形态(40分):体态丰满,保存完整,主次兼顾,造型优美,动感性强;

b)意韵(20分):生态背景和生存活动迹象鲜明,生物组合多样;

c)质地(20分):石化实体致密坚硬,异化后的矿物质特殊,印痕等保留有原生物质者佳;

d)色泽(10分):存有原生物体颜色,或异化后石质颜色美,化石与围岩色彩反差强;e)命题(10分):立意新颖,贴切生动,具有较强科学性和艺术性。

特种石

特种石中同一种类数量较多时,亦可参照上述四类标准进行鉴评。

观赏石等级分类

观赏石的等级分为:

特级:总计评分91~100分。

一级:总计评分81~90分。

二级:总计评分71~80分。

三级:总计评分61~70分。

观赏石鉴评证书的规定

a)统一编号;

b)防伪标识;

c)观赏石协会、主办单位或组委会印章;

d)注明时间、名称、石种、产地、尺寸、鉴评等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