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把大学生培养成财富
2502400000021

第21章 觉悟——远离失败 (4)

无论是“生而知之”,还是“学而知之”,都不如遭受了挫折和失败之后更能让人明白一些很简单的道理。“困而知之”是人悟道的最有效途径!也就是说,人类的真知大多来自苦难、挫折和失败!

·百余年屈辱的历史让我们明白“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于是富国强兵成为立国之本。

·看到了旧体制下国有企业生产效率低、竞争力差,于是我们痛下决心,实施现代企业制度建设等一系列改革措施。

·初恋时不懂爱情,登记时不知道什么叫婚姻的人,离婚后才明白什么样的女人能娶来做老婆。

……

人生最大的风险就是没遭受过足够多的、有质量的挫折与失败。

不败不悟!小败小悟,大败大悟!

2.不舍不得——修身的奥妙在于舍而后得。

(1)你的脑子里装了什么,你就是什么!

除了从失败与挫折中获得教训和真知以外,还有没有什么更好的、损失更小的途径能够让我们悟道呢?几乎没有!

为什么正确的观念和思想就是跑不到你脑子里去呢?因为你的脑子已经“装满”了。

这其实正好符合空杯原理所揭示的道理。

空杯原理:杯子倒空了才能装进东西。

你的脑子里装了什么,你就是什么!一个守着头脑里原有东西的人,他拥有的只能是与此相对应的生存状态。

·为什么绝大多数人的第一次创业都会以赔钱而告终?如果你还能找到自己当年的创业计划书的话,你一定会发现那时的想法是多么的幼稚可笑。

·有些企业老板和经理只知道推销而不懂营销,结果要么是产品开发、生产出来后堆在仓库里没人要,要么是累得浑身是病也说服不了顾客掏钱。

……

装满水的杯子是什么也盛不下的

其实失败就是这么容易,因为你头脑中装了太多太多无助于创造财富的观念、信息,以及知识;反过来讲,成功就是这么难,因为你偏偏不愿意把那些没用的东西统统倒掉好腾出空间装正确的和有用的东西。

(2)舍得才是修身的根本。

舍、得之间的奥妙在上一章中已被毫无保留地揭示出来了,即要想自己成功,你就必须先付出,要先让别人成功,然后你才能成功。

舍与得之间其实还有另外一层意思,那就是:

不舍不得!为了能有所收获,你要舍得抛弃自己头脑中原有的东西,比如观念、知识、技巧、习惯等。

悟透舍得之道,这才是修身的根本。

尽管知识在不断地被发现、被总结,甚至是被创造出来,但现代人并没有比古人聪明多少。因为随着头脑中知识的不断充实,现代人非但没有开悟,反而导致自我意识不断加强,人们总是坚信自己的判断是对的、自己的选择是对的。因此自我反省、自我批评、自我否定的精神越来越少了。

究竟是谁让人们一次次迷失了方向直至沦为困境中的囚徒?是他自己——因为他头脑里那些没用的知识、信息,乃至技能占据了太多的空间。进而,错误的观念在引导他兢兢业业、义无反顾地步入歧途。遗憾的是人们对此没有丝毫的察觉,不能有意识地去挣脱错误观念、认识及无用知识、技能对自己的束缚。

仅举“修身”这个行为本身来说就很有代表性。

自古以来,国人格外崇尚修身,幻想着只要修好己身自然会“齐家、治国、平天下”。

修身是应该的,修身也一定有方法、有途径。但修身前必须首先正心!也就是必须解决好那个根本问题——为谁修身?人有利己的初衷和动机并不奇怪,但如果你老是想修成一个“自我实现”、“自我发展”、“我一定要成功”之类的身,那你恐怕是修不成的。因为和古人一样,你早已迷失在了出发点!

反之,当你把心正到“利他”上时,你才算是苦海回头找对了靠岸的方向。

当你愿意放弃去修那个利己之身,而是抱着“为他人利而修己身”的目的去修身时,当你把关注点放在致力于“如何能够更好地帮助别人成功”时,才算是开心见性、立地成佛了!

人类对于自我的超越之所以难,就在于我们的自我意识实在是太强了,强到如俗话所说的“不到黄河不死心,不见棺材不掉泪”。

我们总是执迷于已有的观念、认识、知识、技巧,乃至于习惯,不到万不得已或走投无路,我们怎肯轻易否定过去的自我?可你总应该反过来想一想:要是你原来都是对的,你不早就天遂人愿、心想事成了?

失败不会必然地成为成功之母,除非你经过反思后痛下决心否定过去的自我。

在处理自己与他人的关系上,舍就是得!小舍小得,大舍大得,不舍不得!

在处理自己与自己的关系上也不例外:舍才能得!小舍小得,大舍大得,不舍不得!

3.做到才能得到!

就像开卷考试一样,成功的法则已经摆在那里了,如何获取高薪和财富的标准答案也都是公开的。人们会照着这些标准答案去书写人生的考卷吗?恐怕绝大多数人是不会的。

为什么呢?

(1)知而不行不是真知——人之大患在于不知、不悟。

古人认为“知易行难”,其实不然。

“行”之所以难,实际上还是因为“不知”,知而不行的人说明他根本就没有真懂,不过是半梦半醒、似懂非懂而已。所以说,“知难、行易”。

“知”有两层含义:第一层含义是指别人将某个观念告诉了一个人,于是这个人听到了这个观念,即从先前根本不曾听说到现在有所耳闻,这个叫“知道”;另一层含义是指这个人真正明白了别人到底在跟他说些什么,彻底领悟了其中的意思,这个叫“理解”。

·要做诚实的乖孩子,考试不能作弊。

·不要痴迷于上网,网上交友要格外小心。

·你怎么老是不好好工作呢?你难道仅仅是为我工作吗?业绩好了你不是能多拿奖金吗?不是能获得提升的机会吗?

·要注意锻炼身体、要吃早餐、减肥不能光靠节食、不要熬夜……

·不得超载,不得酒后驾车……

……

以上这些道理现代人谁会没有听说过?从小到大,家长、老师、领导、医生,甚至警察不停地在念叨,要命的是很多人没有理解!

“理解”就是佛教中所说的“悟”——光知道是远远不够的,对于某种观点,只有理解了才能接受它,只有接受了它才能在行动上有所反映。在佛门高僧大德眼里,寺庙里的晨钟暮鼓不正是为了唤醒沉迷中的众生么?

那么,到底是什么迷惑了我们的心智,让我们就是开不了窍呢?难道仅仅是因为我们存有侥幸心理吗?

不!根源并不在这里。

(2)顿悟靠什么?

①顿悟何其难也?因为在短期内你见不到什么好处。

利己没有错,错在急功近利,错在投机。

比如在如何获得成功的问题上,极少人有耐心等到量变之后的质变。我们往往不考虑自己“为别人所付出的是否够多”?尤其是对于那些我们希望能来施惠于我们的人,我们不思考:“我是否先施了足够多的恩惠给他们,并使那些人由衷地感到我是无可替代的?”

反之,我们总是在担心、在盘算:“假如我先带给别人好处,先帮别人成功了,可万一他忘恩负义没有来报答我,使我没有得到应有的利益和好处,那我岂不就吃亏了?”

其实自古以来,我们一直就是彻底而坚定的实用主义信徒,但十分不幸的是,在追求财富与个人成功的道路上,我们已经偏离了正确的航向。急功近利的实用主义思想加上希望获得即时享受的急迫心情把我们引向深渊——我们不惜牺牲自己的健康、信誉,甚至是友情、亲情,去追逐一切能够满足眼前短期利益和获得即时享受的东西。

于是,只要一种观念、一个建议在短期内没有让人们得到显而易见的好处,人们很快便会动摇。本来对真知就似懂非懂、将信将疑的人们会依然故我地走回到老路上去,找出各种借口停下本已迈向成功的脚步,最终因浅尝辄止而导致半途而废。

存在决定意识。还没有尝到甜头的你,怎么肯顿悟呢?

②顿悟何其易也?变故改变人生。什么样的力量才能让人顿悟呢?是变故,即巨大的利益损失。

2008年6月下旬的一天,一场突如其来的冰雹袭击了北京郊区,造成房山区长阳镇朱岗子村几百户果农集体绝收。

朱岗子村共有果树3000亩,780余户村民全部靠种果树为生。看着只差十几天就可以采摘的果子被鸡蛋大小的冰雹毁于一旦,果农们明白自己这一年算是白干了,那种悔恨交加的心情明白无误地写在每个人脸上。

世世代代靠天吃饭的村民们本来应该了解老天爷的脾气,也并非没有办法逃过这场灾难。可全村780多户果农中只有三四户投保了农业险,当初每亩只须花区区几十元的保费就可以让保险公司承担风险和损失,而如今只好自掏腰包交一回异常昂贵的学费。尤其是村里承包果园最多的那几个农户,他们的种植面积都在100亩以上,损失均超过了20万元。

该村的村支书告诉赶来了解灾情的记者,年初保险公司主动派人到这里来销售农业险,结果在村子里待了三天却乏人问津。村支书意味深长地说道:“明年不用再费劲地挨家挨户宣传了,大家肯定都会买保险的。”

吃尽苦头的你,怎么能不顿悟呢?

顿悟了就好办了,还怕行动上没有改变吗?所以说,“知难、行易”。

③随时准备迎接变故吧!

趋利避害是人类的本能,从某个角度而言,人都是欲望的囚徒,是利益和好处的奴隶。只是非常遗憾,本来并没有多少资本可以用来承受失败与损失的我们却每每因为苟且偷安而偏偏忽视灾难的威胁。

转变往往需要漫长的过程,于是个人的觉悟往往是渐悟。但其实人都是因巨大变故(尤其是打击)的刺激而顿悟的!温水里的青蛙稀里糊涂地被煮熟了,到死也不明白那是为什么——其实就是因为没有猛烈的刺激让它顿悟。

巨大变故(尤其是打击)就是你命运的转机!也就是说:“时势造英雄”中的“时势”指的就是某种变故——要不是因为大雨导致的误期使自己即将无辜丧命,陈胜、吴广怎么会突然明白与其坐以待毙倒不如拼个鱼死网破的道理,从而发出“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呐喊!

所以,为了你的顿悟,准备迎接那次对你来说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伟大变故吧!

(3)做到才能得到。

知道+做到=得到

这就是成功的公式。

“知道”和“做到”是相加的关系,它们缺一不可。当然,这里的“知道”是指彻底领悟、全面理解,而不只是有所耳闻。

浪子回头之所以被视为有“金不换”般的价值,就是因为他在认识上已经幡然悔悟,并在行动上能够痛改前非——于是昨天的浪子会在今天得以脱胎换骨,并在明天获得重生与再造。

全国各地的新华书店每到双休日和节假日都会人满为患。读者在书店里干什么呢?大家其实都在求“道”,即希望通过知“道”,然后有所得到。通过读书来求“道”应该算是一种最经济的投资方式,然而“道”既在书里,又不在书里。

感觉到了的东西,我们不能立刻理解它,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更深刻地感觉它。

——毛泽东《实践论》

人只有突然摔倒后才能感知“道”的存在,于是他便开始有意识地去悟那个“道”。一旦你终于悟出了那个“道”,你就一定要努力做到,因为只有做到才能真正得到!

附录

1.本人确认《把大学生培养成财富》一书所采用图片均从网络上下载获得,本人目前尚不清楚这些图片的合法著作权人是谁。

2.本人将通过在《把大学生培养成财富》一书中发表声明的形式通知相关的图片著作权人。

3.本人感谢这些图片的创作者所付出的劳动,并愿意向拥有相关图片合法著作权的著作权人支付稿酬,稿酬标准为每张图片人民币500元。

4.欢迎相关图片的合法著作权人与作者帅龙联系,领取您的稿酬。

联系电话:13901229141

声明人:帅龙2009年3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