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古代言情彼岸轻魂
2508700000133

第133章

已经是十一月,深秋将过寒冬将临,焫隆从马车上下来的时候感受到那扑面而来的寒意,毕竟马车之内非常舒适,还放置了暖炉,所以焫隆并不知道车外竟然已经这么冷了,又或者这条小村庄离官道也有点距离,在焫隆眼中已经是“荒山野岭”了,所以才会那么冷吧。

虽然一个大队伍已经在村子的门口停下来,可是似乎并没有惊动这小村子所有的人,因为来这条村子是突然决定的,所以在前路负责打探开路的人还没有来得及在这小村子里安排好一切,所以即使焫隆已经下了马车,还是可以看见有不少小村童三五成群的在玩耍,口里依然唱着童谣。

“菊花开,霜来啦。采菊花,泡甜茶。花落下,龙升天。求天公,渡苦难。天不仁,月如霞……”

焫隆本是平静的神色在听见那些小村童口中所吟唱的童谣以后顿时脸色大变,他紧紧地握住了拳头,死死的盯着那在村间奔跑的村童。

或许旁人并不知道焫隆为什么突然变了脸色,可是那站在焫隆身后的李公公却心里明白,正因为他知道焫隆变了脸色的原意,所以他心下一惊,虽然想说些什么,可是却无从出口,因为他知道,这首歌纵然只是一首普通的民间童谣,可是绝对不能在焫隆的面前唱!

焫隆的母亲是菊妃,然而焫隆是金龙,是天子!这首歌表面上并没有对焫隆有什么不敬的地方,可是却大有指桑骂槐之意,首先焫隆因为心痛生母,在皇宫上下所以人都知道要禁止喝菊花茶,禁止一切有采菊花、折菊花之意的东西,因为这一切在焫隆看来仿佛是在侮辱他的母亲一般。再说这首童谣甚至有什么“龙升天”,“天不仁”的字眼,岂不是在暗示焫隆为帝不仁?

就算这首童谣已经在民间流传多年,更不是本朝所作,可是说者无心,听者有意啊!

焫隆还没有进一步的反应,那在后面的如意却得到了轻魂的同意,满心欢喜的跑向了村子,甚至没有发现焫隆已经从马车下来。因为焫隆一言不发,所有也没有人去责怪如意什么,只是任由如意跑进了村子去。

焫隆冷着一张俊脸不知道在想什么,然后站在一旁的李公公却忍不住回过头去看那在后面一辆马车的轻魂,轻魂并没有从马车上下来,可是却让自己的近身宫女跑进村子里去,也不知道她在按什么心思……

焫隆并没有说什么,负责在前头打点的侍卫在如意的帮助之下找来了村长,村子里的人得知过路的大队竟然是皇帝回宫的队伍,甚至皇帝已经来到了村口,于是便召集了全村子的人一起到村子口去跪迎圣驾,整一个动作也花不到一盏茶的时间,皇帝的威严在民间也是可见一斑的。

看着转眼的功夫,村子里已经听不到村童的歌声了,这条村子上上下下一百来人已经全部整齐的跪拜在村子口,跪拜在焫隆的面前。村长是一个白发苍苍的老人,他看见焫隆冷着一张脸,连大气都不喘多口,生怕因为他们迎驾来迟,会让焫隆生气。

“皇上是否打算在这里歇息呢?”瞟了一眼那跪在村子身旁的如意,李公公便在心里猜想这里应该是如意的家乡,只不过轻魂为何要来这里他就不清楚的,因为他并不觉得轻魂是为了让如意回家乡而来的,因为焫隆也在这里,为了一个小宫女而改变皇帝的行程,这简直就是笑话,可是如果轻魂并不是想让如意回家,那么就是……借刀杀人!

不留痕迹的看了一眼轻魂所在的马车,李公公然后便向焫隆恭恭敬敬的弯下腰去。

焫隆并没有深究轻魂为何要来这条小村子,然而那个小宫女又是谁,他的脑海里只是回响着刚才那些小村童所唱的童谣,他甚至没有理会李公公,而是朗声说道:“都平身吧。”

“谢皇上!”

村民们都站了起来,不少村童躲在父母的身后好奇的大量着面前衣衫华丽的皇帝,这是皇帝啊,他遥远得就如神话传说之中的仙人一般。

“刚才你们所唱的童谣是否可以再唱一次?”焫隆看着那些小村童,如此轻声说道。

村民们并不知道焫隆为何对这些民间童谣有兴趣,可是这是让自己的孩儿在皇帝的面前献艺的大好机会,说不定以后很有可能平步青云呢?所以村民们都把自己的小孩子推到了皇帝的面前去。十来个年纪大小不一的村童们站成了一排,却没有一个人敢开口唱歌。

村童们多少也有点怕生,更何况面前的是皇帝?一旁的如意也害怕这些村童闭口不唱会惹怒皇帝,如是她便上前对那些村童轻声说道:“你们唱吧,唱完以后姐姐给你们买冰糖葫芦。”

村童们一听,便有一个胆子大点的开始唱了,有了第一个人便有第二个人,然后所有的村童都开始唱了。

“菊花开,霜来啦。采菊花,泡甜茶。花落下,龙升天。求天公,渡苦难。天不仁,月如霞。日安生,天晴啦。善恶报,总有啊。虎狼逃,国如家……”

“够了。”焫隆淡淡的开口,打断了村童所唱的童谣,他的脸色似乎并不如刚才那么苍白,以致旁人猜想不出他接下来会说这样的话,“谁教你们唱这首童谣的?”

村童们你看我我看你,却没有一个人可以回答焫隆的话。

“回皇上,这首童谣已经在民间流传多年,奴婢也会唱。”如意轻声地回答道。

瞟了一眼如意,焫隆的视线却落在那位老村长的身上:“你作为村长,岂可知道这首歌到底来自于何处?”

村长犹豫了一下,然后连忙行了一礼,毕恭毕敬地回答:“回皇上,草民隐约记得这首童谣是多年以前一位公子路过本村的时候教了我们的,听说这首童谣已经在民间流传多年,甚至在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唱法。以前也有不少旅人路过本村是投宿,他们之中知道这首童谣的人更不在少数。草民认为这应该是前朝已经开始流传的……”

“如果是前朝,这岂不是一个预言?”焫隆冷笑,打断了村长的话。

村长连忙低头,他并不是文人雅士,也不懂童谣中有什么冒犯了皇帝的地方,只是他觉得皇帝并不会就此息事宁人。

“你还记当日教你们唱这首童谣的那个人叫什么,长得怎么样吗?”焫隆如此问道。

“回皇上,年隔多时,草民不记得……”村长吞了吞唾沫,恭敬地回答。

“那么之后会唱这首童谣的人,你还记不记得是哪些人?”

“除了本村的人,草民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