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公版南华真经注疏
25102700000027

第27章

〔疏〕旦,日新也。宅#27者,神之舍也。以形之故變為宅舍之日新#28,利其性靈凝淡,終無死生之異#29也。

孟孫氏特覺,人哭亦哭,是自其所以宜也#30。

〔注〕夫常覺者,無往而有逆也,故人哭亦哭,正自是其所宜也。

〔疏〕孟孫冥同生死,獨居覺悟,應於內外,不乖人理。人哭亦哭,自是順物之宜者也。

且也相與吾之耳矣,

〔注〕夫死生變化,吾皆吾之。既皆是吾,吾何失哉。未始失吾,吾何憂哉。無逆,故人哭亦哭;無憂,故哭而不哀。

〔疏〕吾生吾死,相與皆吾,未始非吾,吾何所失。若以係吾為意,何適非吾。

庸詛知吾所謂吾之乎?

〔注)靡所不吾也,故玄同外內,彌貫古今,與化日新,豈知吾之所在也。

〔疏〕庸,常也。凡常之人,識見淺狹,詛知吾之所謂無處非吾。假令千變萬化,而吾常在,新吾故吾,何欣何惡也。

且汝夢為烏而厲乎天,夢為魚而沒於淵。

〔注〕言無往而不自得也。

不識今之言者,其覺者乎,其夢者乎?

〔注〕夢之時自以為覺,則焉知今者之非夢邪,亦焉知其非覺邪?覺夢之化,無往而不可,則死生之變,無時而足惜也。

〔疏〕厲,至也。且為魚為烏,任性逍遺,處死處生,居然自得。而魚烏既無優劣,死生亦何勝負而係之哉。孟孫妙達斯源,所以未嘗介意。又不知今之所論魚鳥者,為是覺中而辮,為是夢中而說乎?夫人夢中,自以為覺,今之覺者,何坊夢中。是知覺夢生死,未可定也。

造適不及笑,獻笑不及排,

〔注〕所造皆適,則忘適矣,故不及笑也。排者,推移之謂也。夫禮哭鈴哀,獻笑鈴樂,哀樂存懷,則不能與適推移矣。今孟孫常適,故哭而不哀,與化俱往也。

〔疏〕造,至也。獻,善也。排,推移也。夫所至皆適,斯亦適也,其常適何及歡笑然後樂哉。若待善事感己而後適者,此則不能隨變任化,與物推移也。今孟孫常適,故哭而不哀也。

安排而去化,乃入於寥天一。

〔注〕安於推移而與化俱去,故乃入於寂寥而與天為一也。自此以上,至于子祀,其致一也。所執之喪異,故歌哭不同。

〔疏〕所在皆適,故安任推移,未始非吾,而與化俱去。如此之人,乃能入於寥廓之妙門,自然之一道。

意而子見許由。許由曰:堯何以資汝?

〔注〕資者,給濟之謂。

〔疏〕意而,古之賢人。資給濟之謂。意而先謁帝堯,後見仲武。問云:帝堯大聖,道德甚高,汝既謁見,有何教授資濟之衛,幸請陳說耳。

意而子曰:堯謂我,汝必躬服仁義而明言是非。

〔疏〕躬,身也。仁則恩慈育物,義則斷割裁非,是則明賞其善,非則明懲其惡。此之四者,人倫所貴,汝鈴須己身報行,亦須明言示物。此言意而迷堯教語之辭也。

許由曰:而奚來為朝?

〔疏〕而,汝也。奚,何也。軏,語助也。堯將教進刑害於汝,瘡痕已大,何為更來矣?

夫堯既已鯨汝以仁義,而劓汝以是非矣,汝將何以遊夫遙蕩恣睢轉徙之塗乎?

〔注〕言其將以形教自虧殘,而不能復遊夫自得之場,無係之塗也。

〔疏〕鯨,鑿額也。劓,割鼻也。恣睢,縱任也。轉徙,變化也。塗,道也。夫仁義是非,損傷真性,其為殘害,譬之刑殘。汝既被堯鯨劓,拘束性情,如何復能遨遊自得,逍遙放蕩,從容自適於變化之道乎?言其不復能如是。

意而子曰:雖然,吾願遊於其藩。

〔注〕不敢復來涉中道也,且願遊其藩傍而已。

〔疏〕我雖遭此虧殘,而庶幾之心靡替,不復敢當心路,願涉道之藩傍也。

許由曰:不然。夫盲者無以與乎眉目顏色之好,瞽者無以與乎青黃齡敝之觀。

〔疏〕盲者,有眼睛而不見物;瞽者,眼無映縫如鼓皮也。作斧形謂之齡,兩己相背謂之敝,而盲瞽之人,眼睛已敗,既不能觀文彩青黃,亦不愛好眉目顏色。譬意而遭堯鯨劓,情智已傷,豈能愛慕深玄,觀覽眾妙耶。

意而子曰:夫無莊之失其美,據梁之失其力,黃帝之亡其知,皆在鑪錘#31之問耳。

〔注〕言天下之物,未鈴皆自成也,自然之理,亦有須冶煆而為器者耳。故此之三人,亦皆聞道而後亡其所務也。此皆寄言,以遣云為之累。

〔疏〕無莊,古之美人,為聞道故,不復莊飾,而自忘其美色也。據梁,古之多力人,為聞道守雌,故不勇其力也。黃帝,軒轅也,有聖知,亦為聞道,故能忘遣其知也。鑪,電也。錘,級也。以上三人,皆因聞道,然後忘其所務以契其真,猶如世問器物,假於鑪冶打垠以成其用者耳。今何妨自然之理,今夫子教示於我,以成其道耶?故知自然造物,在鑪冶之問,則是有修學冶級之義。

庸詛知夫造物者之不息我鯨而補我劓,使我乘成以隨先生耶?

〔注〕夫率然直往者,自然也;往而傷性,性傷而能改者,亦自然也。庸詛知我#32之自然當不息鯨補劓,而乘可成之道以隨夫子邪?而欲棄而勿告,恐非造物之至。

〔疏〕造物,猶造化也。我雖遭仁義是非殘傷情性,焉知造化之內,不補劓息鯨,令我改過自新,乘可成之道,隨夫子以請益邪?乃欲棄而不教,恐乖造物者也。

許由曰:噫。未可知也。我為汝言其大略。

〔疏〕噫,嘆聲也。至道深玄,絕言於象,不可以心慮測,故欺云未可知.也。既請益慇戀,亦無容杜默,雖復不可言盡,為汝梗巢陳也。

吾師乎。吾師乎,整萬物而不為義,澤及萬世而不為仁,

〔注〕皆自爾耳,亦無愛為於其問也,安所寄其仁義。

〔疏〕吾師乎者,至道也。然至道不可心知為汝略言其要,即吾師是也。聖,碎也。至如素秋霜降,碎落萬物,豈有情斷割而為義哉?青春和氣,生育萬物,豈有情恩愛而為仁哉?蓋不然而然也。而許由師於至道,至道既其如是,汝何得躬服仁義耶?此略為意而說息鯨補劓之方也。

長於上古而不為老,

〔注〕日新也。

覆載天地刻彫眾形而不為巧。

〔注〕自然,故非巧也。

〔疏〕萬象之前,先有此道,智德具足,故義說為長而實無長也。長既無矣,老豈有邪。欲明不長而長,老而不老,故長於上古而不為老也。雖復天覆地載,而以道為源,眾形刻彫#33,咸#34資造化,同稟自然,故巧名斯滅。既其無老無巧,無是無非,汝何所明言耶。

此所遊已。

〔注〕遊於不為而師於無師也。

〔疏〕吾師之所遊心,止如此說而已。此則總結以前吾師之義是也。

顏回曰:回益矣。

〔注〕以損之為益也。

〔疏〕顏子稟教孔氏,服膺問道,覺己進益,呈解於師。損有益空,故以損為益也。

仲尼曰:何謂也?

〔疏〕既言益矣,有何意謂?

曰:回忘仁義矣。

〔疏〕忘兼愛之仁,遣裁非之義,所言益者,此之謂乎。

曰:可矣,猶未也。

〔注〕仁者,兼愛之述;義者,成物之功。愛之非仁,仁迸行焉;成之非義,義功見焉。存夫弁義,不足以知愛利之由無心,故忘之可也。但忘功述,故猶未玄達。

〔疏〕弁義已忘,於理漸可;解心尚淺,所以猶未。

他日,復見,曰:回益矣。

〔疏〕他日,猶異日也。空解日新,時更復見。所言進益,列在下文。

曰:何謂也?

〔疏〕所言益者,是何意謂?

曰:回忘禮樂矣。

〔疏〕禮者,荒亂之首,樂者,****之具,為累更重,次忘之也。

曰:可矣,猶未也。

〔注〕禮者,形體之用,樂者,樂生之具。忘其具,未若忘其所以具也。

〔疏〕虛忘漸可,猶未至極#35。

他日。復見,曰:回益矣。曰:何謂也?

〔疏〕並不異前解也。

曰:回坐忘矣。

〔疏〕虛心無著,故能端坐而忘。坐忘之義,具列下文。

仲尼蹴然曰:何謂坐忘?

〔注〕蹴然,驚悚貌也,忘遣既深,故悚然驚欺。坐忘之謂,厥義云何也?

顏回曰:填肢體,黜聰明,

〔疏〕廖,毀廢也。黜,退除也。雖聽屬於耳,明關於目,而聽明之用,本乎心靈。既悟一身非有,萬境皆空,故能毀廢四肢百體,屏黜聰明心智者也。

離形去知,同於大通,此謂坐忘。

〔注〕夫坐忘者,奚所不志哉。既忘其迸,又忘其所以述者,內不覺其一身,外不識有天地,然後曠然與變化為體而無不通也。

〔疏〕大通,猶大道也。道能通生萬物,故謂道為大通也。外則離析於形體,一一虛假,此解寨朋體也。內則除去心識,愧然無知,此解黜聰明也。既而枯木死,灰冥同大道,如此之益,謂之坐忘也。

仲尼曰:同則無好也,

〔注〕無物不同,則未嘗不適,未嘗不適,何好何惡哉。

化則無常也。

〔注〕同於化者,唯化所適,故無常也。

〔疏〕既同於大道,則無是非好惡;冥於變化,故不執滯守常也。

而果其賢乎。丘也請從而後也。

〔疏〕果,次也。而,汝也。忘遣如此,定是大賢。丘雖汝師,遂落汝後。從而學之,是丘所願。擁謙退己,以進顏回者也。

子輿與子桑友,而淋#36雨十日。子輿曰:子桑殆疾矣。裹飯而往食之。

〔注〕此二人相為於無相為者也。今裹飯而相食者,乃任之天理而自爾,非相為而後往也。

〔疏〕雨經三日已上為霖。殆,近也。子桑家貧,屬斯霖雨,近於餓病。此事不疑於方外之交,任理而往,雖復裹飯,非有相為之情者也。

至子桑之門,則若歌若哭,鼓琴曰:父邪。母邪。天乎。人乎。有不任其聲而趨舉其詩焉。

〔疏〕任,堪也。趨,卒疾也。子桑既遭飢餒,故發琴聲,問此飢貧從誰而得,為關父母二為是人夫,此則歌哭之詞也。不堪此聲,又率爾詩詠也。

子輿入,曰:子之歌詩,何故若是?

〔注〕嫌其有情,所以趨出遠理。

〔疏〕一於死生,忘於哀樂,相與#37於無相與,方外之交。今子歌詩,似有怨望,故入門驚怪,問其所由矣。

曰:吾思夫使我至此極者而弗得也。父母豈欲吾貧賤哉?天無私覆,地無私載,天地豈私貧我哉?求其為之者而不得也。然而至此極者,命也夫。

〔注〕言物皆自然,無為之者也。

〔疏〕夫父母慈造,不欲飢凍,天地無私,豈獨貧我。思量主宰,皆是自然,尋求來由,竟無兆朕。而使我至此窮極者,皆我之賦命也;亦何惜之有哉。

#1趙本無『道』字。

#2郭慶藩引文改『有』作『其』字。

#3郭慶藩引文『運新運新』四字作『運運新新』。

#4《闕誤》引江南古藏本『殺』上有『故』字。

#5依郭慶藩引文和正文當補『既死』二字。

#6郭慶藩引文『救』作『惠」。

#7郭慶藩引文『脩』作『循』。

#8郭慶藩引文『也』作『而』。

#9原作『一』依郭慶藩引文及上下文改作『二』。

#10郭慶藩引文『雖』作『離』。

#11郭慶藩引文『齊』作『臍』。

#12原作『問』,今依郭慶藩引文及上下文改作『閒』。

#13依世德堂本『之』字當刪,浙江書局本無『之』字。

#14世德堂本『變』作『而』。

#15趙本無『夫』字『者』字。

#16世德堂本、浙江書局本『官』均作『管』。

#17依四庫本、浙江書局本『有』當改作『友』。

#18趙本上『弘』字和下『弘』字俱作『冥』,四庫本上『弘』字和下『弘』字俱作『私』。

#19王孝魚依世德堂本改『揮』作『見』。

#20郭慶藩引文無『之者』二字。

#21浙江書局本、世德堂本『極』作『及』。

#22原作『若』四庫本、浙江書局本俱作『共』,故改。

#23趙本『大』作『人』。

#24郭慶藩引文『拖』作『沱』。

#25四庫本、浙江書局本『壹』俱作『一』。

#26世德堂本『往』作『生』。

#27原作『旦』,今依郭慶藩引文及正文改正。

#28郭慶藩引文『新』下有『耳』字而無『利』字。

#29郭慶藩引文【異』作『累者』二字。

#30四庫本、浙江書局本『宜也』二字作『乃』字。

#31四庫本、浙江書局本『錘』俱作『捶』。

#32世德堂本【知我』作『我知』。

#33郭慶藩引文『刻彫』二字倒置。

#34原『或』疑『咸』之誤,依郭慶藩引文及文意改。

#35郭慶藩引文『極』下有『也』字。

#36四庫本、浙江書局本『淋』俱作『霖』字。

#37『相與』二字,依郭慶藩引文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