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來出現品
何故名為如來出現品。為從第二會普光明殿設十信心。以不動智佛為初信首。從十信中。信進修行。不離根本智。不動智體。起大悲願行。修差別智。成大慈悲。至此位滿。名為如來出現品。明前初會菩提場中出現始成正覺者。是毗盧遮那佛出現。此品中出現。是菩薩進修五位行解智悲位滿出現。故名出現品。大意明文殊普賢。是成就佛果理智行門。還令說佛出現之法。佛是根本智。自體無言。凡是有言皆是差別智。如是文殊普賢。是古今諸佛之共法。若初發心者。從初發信心已來。皆悉遊履此文殊普賢二行。至此方滿故。如是進修。皆不離初信中不動智佛十智之體故。以明時不動。智不動行不動。能徧遊十方不動。一入多不動。多入一不動。小入大不動。以此五位昇進或昇天表法。或身徧十方。終不離普光明殿本智之體一剎那際。是故此自果已終之法。還不離說信心之處普光明殿說。還如善財至慈氏如來。還見文殊信心初友。入普賢身相似。恐後學者迷法。一一以善財將行表之。令易解故。至此如來出現品。明經五位加行進修功熟。方論流通付囑。若論根本法界。性自不迷性自不悟。無出無沒。不成不壞。無流無通也。此付囑流通意。從凡夫未悟。令加行功終處說故。如法界品。直論一切諸佛功終之果。是自流通。不須付囑。如此如來出現品。明信心者。五位加行功終之力。方始純實。創登功畢。二行圓周。便說付囑流通。明果初滿故。方入常道法界。非古今始末之量也。流通此法。名曰流通。即法界品。是喻如來出現。身心智慧十無量事境界。皆是非喻為喻。略而少分。是心智路絕。任不思議無性無作無限自在之功用。非言量譬喻所表及故。如此品付囑流通中。此法門不入餘眾生手者。樂學二乘三乘聲聞緣覺。樂空無我。願生淨土者。是餘眾生。以未迴心。住變易生死。是餘眾生故。若有大心凡夫及三乘有迴心者。佛所付囑。名曰流通。設令於此法聖位菩薩自所演說。無凡夫樂學。不名付囑不名流通又舉輪王太子具足王相者王命終後所有七寶不散滅喻。便以此子能治王正位故。若無此子。王命終後。此諸寶等。七日中悉皆散滅。佛子。此經珍寶亦復如是。不入一切餘眾生手。唯除如來法王真子生如來家種如來相諸善根者。若無此等佛之真子。如是法門不久散滅。明知但令凡夫發心悟入。設有聖者常說。無凡夫樂修悟入。其法自滅。言無凡夫修行言滅。法無生滅。經云。種如來相諸善根者。明如來以解脫智慧為家。如一念無念身心諸見已亡。便生如來無性妙理正智慧家。如來見一切法。無性為性。無相為相。不壞相而無相。明智境相自真故。名種如來相。明自心智境界。非生住滅。是如來相。明自心智慧。等一切諸佛。及以一切眾生智慧。皆一性無性。一相無相。如虗空界。能隨眾生****樂。現如影身。生無來處。滅無去處。達心境如幻。是如來相。達如斯法者。是生在佛家。種如來相。如是凡夫聞此法已。修學如來如是真智慧種。名為佛種不斷。名曰付囑流通。
離世間品
此第九會在普光明殿說。
如來出現品。明自己覺行圓滿。故十方諸佛。同號普賢。以明十住十行十迴向中。但一分覺心。能治一切煩惱中一分麤惑。行得一分慈悲。雖踐普賢一分行跡。然未全具普賢行滿。故隨位佛果。但同號為月為眼為妙。至如來出現品。明覺行齊圓故。是以不可說佛剎微塵數佛。同號普賢佛。是以初會。所說法門。皆令普賢說法。以體從用。第二會以普賢智用從體。直至十地。皆是以用從體。且令成其根本智使圓明。然後十地終。捨三昧涅槃樂。如稠林煩惱具普賢大用。始得稱周設教。於生死中自在。發心之士。深須得意。方堪修道。作前後多生尋求。便不相應也。
法界品
此第十會在給孤獨園說。
此品何故名為入法界。明信樂者。從迷創達。名之為入。身心境界。性自無依。名之為法。一多通徹。真假是非障亡。名之為界。又達無明識種。純為智用。是無依智之境界。名為法界。又以一好音。徧聞利海。以一纖毫。量等無方。以大小見亡。物我同體。識謝情滅。智通無礙。名為入法界。問何故前餘會之首。皆云不離菩提之場普光明殿。又三會同居普光明殿。此之法界一會。何故直言爾時世尊在室羅筏國逝多林給孤獨園者。答曰。重敘三會同在普光明殿者。明信進五位修行已終。不移普光明根本不動智體。此法界會。直言在室羅筏國逝多林園。明自己成佛果滿度眾生行。故在人間國邑園林。化二乘聲聞緣覺及淨土菩薩。純以自在法界為體。無五位菩提行可修。亦無差別智普賢願行可學。總徧十方利眾生法。不須和會也。以此直言逝多園。如眾流入海諸河名亡。但以法界為名。
入法界品
善財童子。徧求善知識五十三人。以表五位三種因果。法身中根本智。普賢差別智中行。於此二中。無所住智。名之為佛。此佛文殊師利普賢菩薩。與五十箇善知識。行而作因果。而自無因果。為自佛果位中。無所修。無所行故。俱與五位中修行者。作治染淨二障習氣生熟處說名因果。然法身理智萬行。自無因果。但以五位中加行治惑習氣。而立如來因果之名。問曰。何故但云求菩薩道。不云學菩薩心。答曰。為菩提無所得。無所修。無所學。無所行。是故但求菩薩道。學菩薩行。大意初發心住。以無念無作三昧。加行方便。助顯菩提。以菩提無體無性。與一切諸行。作無住之緣。以此求菩薩諸行。以諸行即菩提無體性故。若於行外別修菩提。即聲聞緣覺及空觀菩薩菩提。非一乘文殊普賢理智萬行悲願自在菩提。以是如來對權教菩薩。說諸行無常是生滅法。以權教菩薩。修析法明空觀。破三界有。未明三界諸有即菩提用故。以此一乘實教菩薩。但求菩薩道。行菩薩行。即體用總該。不別求也。若也別求菩提。即體用各別。二見恒存不名乘不思議乘故。是故但求菩薩道。無別菩提也。以明菩提無求。無發心。無所行。無處所。無問無答。無得無證。行一切行。具普賢道。是菩提大用圓滿故。頌云若有諸菩薩。不厭生死苦。則具普賢道。一切無能壞。明以生死苦為菩提。即無所壞。若離生死苦。修菩提行。發菩提心。即有所壞。何以故。即有生死涅槃染淨二障所壞。即有是非二見斷常所壞。自佛果外。一向別緣身外他佛而求真者。本非修道見道人也。若自行位果及者。諸佛自相應也。以自佛果相應故。設強求而得見者。是暫化現也。非自行所及故。此五位十地位內佛果。一一約修行智慈所及所行所到處。施設佛名。不可如情要期立志暫見佛化身也。一生者。無生中生也。非三世前後生故。從此摩耶夫人。表十一地初門。已後九箇善知識。總明從大慈悲為母體。皆從母行。以智幻生悲智。徧周十方。隨俗徧周。非如十地已前滯障不達。此之十一地。但顯修行十一地行。滿此普賢十一地位。顯德徧周。行備塵俗。無求出世。自天主光已去。總是同世凡流不摽神相異狀。與世人一種。表自出世道滿。無更求解脫離染離淨之心。但以乘法性船。張大慈悲帆。以大智為船師。順本願風。吹諸波羅蜜網。常遊生死海。漉一切眾生有著之魚。安置無依普光明之智岸。常住一切幻住萬行功德法界無礙寶堂。如下慈氏所居樓閣是。又令觀身觀心如夢如影者。令達其相。達性達相如影。通同無二。便入智幻生門。是見摩耶夫人也。如善財童子。問摩耶夫人。得此解脫其已久如。摩耶答言。善男子。乃往古世。過不可思議非最後身菩薩神通道眼所知者。唯佛能知故。意明不可以時分知。不可以劫數度也。要須以佛智印冥同。古今量盡。始末見亡者。能知其發心得法之久近。若立始終之見者。設將無盡剎微塵。比之成數。無由可悉。設使展轉無盡無盡剎塵。比之成數。亦不可悉。數亡計盡智現方知。即無以數法算其遠近。若以算法。盡無盡劫。算毛孔中虗空量。了無得其邊際故。以虗空無壽量故。以此無量為得時也。有一惡魔。名金色光。與其眷屬無量眾。俱至菩薩所。彼大威德轉輪王。已得菩薩神通自在。化作兵眾。其數倍多。圍遶道場。諸魔惶怖。悉自奔散。意明惡魔名金色光者。法身智境。真假一相一向離垢。菩薩未明心境平等。要假一切智王。明觀心境。理徹無二。心境如幻。一切境界。幻智幻生。即於境不迷。妄想心魔。總唯法界。皆為佛事。名為奔散。善財童子。合掌恭敬已下。至卷末。明善財申己已發大菩提心。慈氏為讚菩提心善根功力不思議分意。明一切神通道力菩薩萬行。皆以菩提心為根本。滅生死。截苦流。淨八萬四千煩惱門。顯成一切智海。皆以菩提心為根本。以菩提心。無依無住。無有體性生滅可得。菩提心無依故。智亦無依。智無依故。一切所作。皆無作者依住可得。以此生死業亡。唯智自在。大悲萬行。從智而生。智體無依。萬行如化。利生如幻。神通道力。如空中月普現眾水。智體不去。眾生心水不來。隨自業淨與智同體。隨淨淺深現智各異。非此非彼。若欲見十方諸佛如來智海。但自淨十二有支業緣。佛智自現。但求他勝境。自法便隱。慈氏菩薩彈指出聲。其門即開者。明塵亡執去。法門自開。善財入已。其門還閉者。以智無內外中間。無出無入。無迷無證。名為還閉。經云。菩提心是菩薩生處。般若為生母。方便以為父。檀度為乳母。持戒為養母。忍辱為莊嚴。精進為養育。禪定為浣濯。善友為教授師。菩提為伴侶。眾善為眷屬。菩薩為兄弟。以如是等是菩薩生處。
弟子董廣[目*署]捐資募鋟華嚴合論四卷奉薦先考龍山府君 先妣茅宜人夙障消隕即生淨土三寶證明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