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公版皇朝经世文编_3
25181400000042

第42章 兵政六保甲下(5)

訛言

惠士奇

周禮八刑。造言居一。及其衰也。訛言莫懲。降自奏漢。妖言者死。三者起於妖。成於造。傳於訛也。憑諸物。假諸靈。一夫說。萬夫騰。無翼而飛。無趾而行。疑鬼疑神。使民無故而相驚。縱而弗問耶。則恐因是而為亂也。從而治之。則窈冥不見蹤跡。君子鎮以靜。繩以法。何謂鎮以靜。漢建始三年。京師民傳言大水至。奔走相蹂躪。老弱號呼。長安大亂。成帝召公卿議。大將軍王鳳以為太后與上。及後宮可御船。令吏民上城以避水。臣皆從鳳議。左將軍王商獨曰。自古無道之國。水猶不冒城郭。今政治和平。何因有大水一日暴至。此必訛言也。不宜令上城。重驚百姓。上迺止。有頃問之。果訛言也。唐開成初。京師妄言大兵至。讙走塵起。百官或而騎。臺省吏稍稍遁去。宰相鄭覃將出。同列李石曰。事未可知。宜坐須其定。宰相走。則亂矣。若變出不虞。逃將安適。人之所瞻。不可忽也。益治簿書。沛然如平時。京師無賴。望南關。陰持兵俟變。金吾大將軍陳君賞率眾立望仙門。內使趣闔門。君賞不從。良久問之。乃中人自邊還。走馬入金光門也。水至不避。兵至不動。此之謂鎮以靜。何謂繩以法。宋太宗時。益州民訛言有白頭翁。午後食人兒女。一郡囂然。至暮路無行人。知州張詠得造訛者戮之。民遂帖息。哲宗時。鄆州民欲為變。揭幟城隅。民皆恐。俄而草場白晝火。蓋所揭一事也。民益恐。或請大索城中。知州杜紘笑曰。妖言惑眾。乘吾膠擾而發。奈何墮其術。彼無能為也。居無何。獲盜。果姦民為妖。如所揣。遂按誅之。又潞州有謀亂者。為書期日揭道上。部使者聞之懼。檄索姦甚急。知州李琮置不問。以是日置酒高會。訖無他。孝宗時。溫州樂清縣倡言方臘變且復起。縣令捕數人歸於州。知州樓鑰曰。罪之則無可坐。縱之則惑民。編隸其為首者。而驅其徒出境。民言乃已。或戮之。或配之。所以輕重其典。或置之。或縱之。所以撫定其民。此之謂繩以法。蓋不靜則昏。昏則其法紊。靜則明。明則其法平。未有不鎮以靜。而能繩以法者。抑又聞之。妖則有形。訛則有聲。妖訛相仍。姦宄其興。鄭之亂也以蛇。秦之亡也以狐鳴。誰得禁之。又誰得誅之。是以君子不恃法而修德存之。誠行之信。誠信立。妖訛息。彼造言者。何恃而為亂哉。

編查漁船保甲疏雍正六年

湖廣總督邁柱

一沿江沿海小船。宜挨編字號。設連環保結也。查楚省江河渡駁江划小船。與茅蓬船隻。此等船戶。皆窮苦無賴之徒。或係沿江沿湖附近村莊。或係四處混聚。未知來歷。亦無牙埠約束。黃昏深夜。巧以捕魚為名。乘空即將過客行舟。逞志截劫。塘汛地方。因其捕魚。不便拏緝。甚有竊劫鄉村。盜已獲而無窩家。借船以為巢穴。如臣屬江夏縣之八吉堡地方。素稱盜藪。其故皆由附近村莊多以捕魚為業。家設划船茅蓬。借名為匪。礙難查緝。臣因飭行將八吉堡一切小船。編聯字號。兩傍烙印。取五船互結。一船為匪。四船同罪。每晚點查明白。方許放行。現在行之兩月。頗覺有效。臣因推廣其法。請將南北兩省。沿江近湖地方。一切小船。逐一清查。各歸就近堤岸。彼此認保。每十船具一連環保結。挨次編號。遇晚令其務在本埠一處灣泊。其有別埠別號混入者。即行查逐。每船船戶。不得過二人。取魚器具。止許帶罾網等類。其叉魚鐵鋼叉打魚之棍棒等物。概行查禁。均責令就近典史巡檢塘汛兵丁。不時清查。併令每十號船內。自行首報匪類免罪。如平日已經認保。及後為匪又通同徇隱不行首出。一船犯事。十船連坐。如此。則所有小船。彼此自相察覺。似弭盜之一法也。

湖濱備禦事宜

張海珊

吾里北枕太湖。南則諸漾環繞。葦茭叢雜。水道錯互。素為逋逃之藪。而西北四安廣德長興諸山。綿亙數百里。每當天下多故。則飢民嘯聚。尤易藏姦。如明季赤腳張三等。沿湖被害尤劇。 國家承平日久。意外之事。似非所慮。然民貧賦重。十室九空。旱澇疊至。石米五兩。窮山密箐。保無嘯聚之事。況蘇湖內雖空匱。外似饒裕。吾里又兩郡分界。人煙稠集。甲於東西漊港。尤盜賊所覬覦也。豫備不虞。古之善政。有志之士。政當講求捍禦。以分郡縣大夫之憂。以造鄉里之福。如以為出位之思。非我敢聞。

一禦盜之法。莫如保甲。近日 朝廷頒行十家牌。蓋用陽明先生南贛之法。其法每家各置一牌。備寫門戶籍貫。及丁中多寡之數。有無居住暫宿之人。揭於各家門首。仍編十家為一牌。開列各戶姓名。日輪一家。沿門按牌審察動靜。但有面目生疏之人。蹤跡可疑之事。即行報官究理。當時如揭陽縣。於編寫外兼加義勇之名。陽明雖以為生事擾眾。然他日又有建樓擊鼓之諭。謂各隨才力為之。不在牌列之內。且云此法一行。則不待調發畜養。而家家皆兵。人人皆兵。誠有如所云寓兵法於保甲中也。無如十家牌法。雖經官司申飭。而上下仍以虛文了事。今亦不必別求捍禦。即遵此法而意為變通可也。

一吾里桑麻被野。村逕百岐。苟守備一嚴。則寇盜無所措足。法宜家各置一鉦。一家聞警。十家齊起。倘有不行救應。同族族長責之。異姓牌長責之。且以粟米布帛為罰。再於水陸塘橋去處樹柵為守。日輪三人看護。每村各劃地段。用更夫二名。曉夜巡視。皆於十家中輪值。用私錢雇者聽。

一私習器械。律有明禁。然荊公保甲法。置弓箭。習技勇。且使番上訓練。近日楚蜀教匪之亂。鄉勇俱習弓刀。則有事講武。 朝廷未嘗禁。即使置備良難。而鋤耰棘矜。銛於鉤戟。制梃以撻秦楚者有矣。況寇盜之烏合者乎。

一寇盜之來。拒之岸則難為功。拒之湖則易為力。翠微北征錄所載禁涉法不一。曲鐵為。曳之以索。謂之聚鉤。則所觸無不傷。直鐵為針。透之於木。謂之涉針。則所過無不創。編竹為索。紐篾為刺。謂之水毛蝟。以錐涉者之肌膚。斷木為軸。釘鐵為錐。謂之水蒺藜。以刺水兵之脛股。以上四法。宜於淺灘。若中湖深闊之處。則擊索網以絆其棹。立刀口木曲膝錐以鑿其舟。賊安能登吾岸哉。然使賊不能來。我亦不能出。非計也。宜於聚涉針所不施之處。插柳條。編漁滬。暗記其曲折往復之路。庶于出入有便。

一守禦之器。莫良于火。顧鎗非民間所有。製造尤艱。茅氏止生志中。載有竹將軍一器。似尤便用。用貓竹圓厚者長四尺許。將圓鑿通其節。止頭節作底。節後一尺四五寸。用一木柄。柄頭照竹節凹凸之形。直扺竹節處。周圍用四肥釘。犬牙樣釘之。以苧麻作辮。或三比繩。自柄至口。緊緊縛固。傍節底光。置潤黃泥二寸。以一分厚彀筒大鐵錢一個蓋泥上。傍錢上開一藥線眼。先將雙藥線引入四五寸。直透上為妙。方入藥一觔。看竹之大小增減。已入藥。用木桿輕輕築實。少用紙團。或乾土實之。又將一分厚彀筒口大鐵錢一個。鑽眼如蓮房式置藥上。方以彀筒口大圓石彈一個置錢上。或再加碎生鐵小鉛子於錢上更妙。外以麤柴徑寸二根長三尺許。縛加權架之。此器之妙。費廉工省。且隨地刻時可造。身輕可負及遠。一村中若得數百具。便不患外寇矣。又志中所載糞罐法。白雲神水法。水箭法。弩箭藥法。似皆省便可用。以方雜不錄。

一兵法以堅忍為上。孫子曰。以治待亂。以靜待譁。此治心者也。太公曰。事莫大於必克。重莫大於元默。東吳朱伺善戰。或問之曰。兩敵共對。惟當忍之。彼不能忍。我能忍。是以勝耳。朱子曰。只就腔子裏呼吸間。便可以弱為強。變怯為勇。今如歲首訛言。一夫夜呼。而奔竄者數十里。則不能忍之故也。倘有寇盜。如入無人之境矣。須知室家田廬皆在于此。去此將奚之乎。我能往。寇亦能往。平時宜常以此意為鄉人解說。則臨時庶不至倉皇。

一一鄉之中。有一等強梁不逞之徒。承平時為民蠹。有事時即為亂首。然亦未嘗無用也。宜結之以恩。處之以誠。待之以大度。制之以嚴威。勿拘拘小節。當其得用。或反勝于善良。使貪使詐。有何不可。

一吾里室鮮蓋藏。即殷戶亦無數百石之蓄。戶三千。計口不下萬餘。通計老幼。以人日八合約之。當日食米八十石。除殷戶自給外。皆須於平望楓橋等處採買。倘諸處閉糴。道路疏虞。終有流離之患。遑言保障。故積穀之策。平時不可不講。惟此一。最為難處。綢繆未雨。所望於有力之仁人君子。

上趙觀察論粵俗書

姚延啟

伏觀粵東民情有異於他省者四。逐利輕生。一也。頑獷無恥。二也。健無理。三也。好貪惡廉。四也。天下之民。莫不好利矣。然畏死之情。猶愈於利。未聞以二三十金賣其首者也。而粵有之。天下之民。固難言有恥矣。然巨室士人。猶顧名義。自非大姦猾。未有通盜侔利者也。而粵有之且眾。天下之民。悍於者。可以曲直解之。惟粵民專以富強相凌。不以曲直為理。天下之民。於地方官吏。莫不喜廉潔而惡貪墨。惟粵民則喜貪墨。而以廉潔為不便。此四者皆大反乎人情。而不可以常理格者也。而惠潮尤甚。間嘗推原其故。則以粵地邊海。民素食於洋。巨室大賈。惟視洋舶之大小。利則有百萬之息。不利則人舶俱漂。此逐利輕生。風俗所由成也。其貧無貲者。既不能為此矣。又惰不事事。惟行劫以食。而官吏莫可如何。宜盜賊之紛紛也。粵民聚族而居。大或萬丁。小者千戶。自明以來。其祖業甚殷。常以鉅萬之金。無所事用。惟以供訐訟之費。聚族而居。故易以動眾。兼挾重貲。故易以為姦。一事睚。即千百為。戈戟相撞。乃行賂於吏。使無究正兇。吏既業以眾莫辨誰何矣。亦即賴以成讞。每曲從之。此潮郡積年之惡習也。嗟乎。其獷狠悍戾之徒。手刃殺人者不除。惟執無罪餓夫。以為殺人之賊。此與捕盜不得渠魁。而購小竊以邀功者。二弊實粵東根本之憂。仁人君子所為深歎也。夫閭里宴安。則尚鎮靜之化。時事衝決。則思強毅之臣。西漢時三輔多盜。黃霸雖賢而不治。廣漢以刻而治之。北宋時西邊多事。范忠宣帥之而望輕。文正帥之而望重。自古當繁劇之任。未有不以威斷而能濟事者也。粵中十餘年來。民輕官吏矣。夫邊鄙之地尤重國威。前者洋盜縱橫。蹂躪內河。敗軍戕民。慘毒尤甚。已喪大將二人。僅乃就撫。賊首復得爵賞。此全粵士民所喋指而痛心者也。降人數萬。一時散歸田里。其狠心故智。曷嘗一日忘。是以外洋暫甯。而內河土匪益眾。夫土匪者非他。即前日之洋盜也。昔之患在外者。今悉近內。而巨室豪強。復為之囊橐。其人散歸本族。有即挺身以為其雄。而姦民抗租。亦倚之以欺官吏。故州縣催徵。往往有格拒之變也。長吏拘於考成。不盡上聞。無敢輕議懲創者。夫極眾力未集之時。不設策誅戢之。猶坐損威重如此。萬一癰疽再潰。其禍可勝言哉。誠欲弭亂於未形。防患於先事。謀畫甚鉅。舉動匪輕。是宜咨請大府。深計而熟商之。結之以信。震之以威。平之以情。持之以法。破庸人之見。求補劑之宜。灼見可行。即宜成斷。遠為百年之計。無狃旦夕之安。書云。威克厥愛。允濟。又曰刑亂國。用重典。揆之於今。適有相類。昔王陽明以理學大儒。親討藤峽諸賊。威振一時。民以甯謐。吾師素以實用自許。致此豈其難乎。若昌黎當日守潮。其時勢民情。固與今異。殆不可同日語矣。

請懲械主持之人疏雍正六年

浙閩總督高其倬

查福建泉漳二府。大族強橫。此風相延不息。皆因泉漳之地。每一大族之多事者。其中必有姦惡有力之人。暗提線索。眾人聽其指揮。彼乃置身事外。別尋一愚悍無賴之人。率眾出。即如此案。其大族率人械者係李邦。固是一兇頑慣盜。然臣細訪此族中平日為之主持暗提線索者。乃係李衷。是原任參將李若驥之兄。捐納貢生。一切爭。皆伊主持。一切訟盜。皆伊護庇。若止據外面情節。懲處李邦。不處李衷。仍不足以警戒姦頑。臣之愚見。嗣後凡泉漳生事之大族。必細訪察。其如此暗提線索之人。及敢於率眾打者。重則杖斃。稍輕則充發遠省。使眾人知警。不敢為主張倡率之人。庶其風可以漸息。而遠發之人。地遠勢孤。亦必不能倡和為非。再泉漳二府。向因防海寇。家家有刀鎗器械自守。遂沿為積習。以為故然。今應因此格查收。但地方守令。及營汛員弁。若不善於辦理。稍假手胥役目兵。不但滋擾。而所收仍不能清楚。臣先揀最緊要之處。擇能辦之文武各員。即行查收料理。其餘以次料理。此懲戒為首之人。及查收鎗械。臣必竭力辦理。期有成效。斷不因循遲緩。謹一并奏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