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公版皇朝经世文编_2
25181500000009

第9章 戶政十六荒政一(2)

一曰立義倉。貧民富民。多不相得。富者欺貧。貧者忌富。一迫饑饉。初猶搶米。再之富。再之公然嘯聚為賊。富民目前受貧民之害。貧民日後受官府之刑。真貧富兩不得益也。所以朱子修舉社倉。不特救一時餓殍。實所以保富全貧。護人身家。養人廉恥。為法至善。今師其意而少損益之。凡每坊設立義倉。不必分派若干家。若干人。隨其相附近處。擇便為之。聽民自議自行。先集父老士民。懇切開諭以義倉之利。身先捐俸。以勸富室。然後出示遠近。令十日內報命。凡報命者。合坊具連名呈一紙。舉值事者一正二副。某人。造冊二本。一丁冊。一義穀出入冊。凡丁冊。不論男婦貧富貴賤皆載之。官皆用印。旋給本坊收掌。其官所助穀若干。照各坊丁數多少。派貯倉內。其富豪慳吝不肯助義者。許本坊呈官。視所應出者加罰三等。所舉值事之人。有不法不公者。本坊呈官重罰。公舉他人代之。其呈仍用印付還。或坊中事繁。三人不能理。許值事人隨簽幾人佐之。本坊俱要酌處公費。以酬其勞。至義穀出入之數。官府不預。只於當發糶時。先期出示。令各坊清覈丁數。定於某日糶米。官府時行巡訪。於當收糴之時。先期出示。以某日起糴穀至某日報完。踰期不完者。以欠穀多少議罰。凡坊內與糴者。設簽寫戶首姓名。下注幾口。糴米時。左設一人散簽。右設二三人量米。來糴者。先將名下應糴米錢若干。來左人領簽。即將簽投右人。照簽領米。散米已完。右人繳簽。交左人收明。日如之。富室及僮婢皆許與糴。凡糶米。如原價每升一分。今價三分。則取分六釐。二分則取分四釐。分半則取分二釐。分二釐則取一分。升一分則不出陳矣。酌取餘息。以供耗折。及修倉雜用諸費也。凡石斛升斗之類。皆一聽官造。日久棄壞。許如法私造。仍送官驗押。以賞罰之權歸於官。則人知所畏。以出入之數歸於民。則官無可私。所謂官民相制。其法無弊者也。○造倉之法。如係五間。只以四間貯穀。空閒一間以便搬移倉穀。防整倉及新穀發熱等事。法詳治譜。可按而行之。

湯念平先生勸積義穀序曰。民窮日甚。借貸無門。一有災荒。坐而待斃。昔朱文公社倉一法。最為盡善。然時詘舉贏。實為難事。宜師其意而力行之。為積義穀法。每坊造一木櫃。置本坊神廟。每月朔望。謁廟者各持義穀少許。或一角。或半升。或一升。至小斗而止。勿得過多。不願助者聽。隨其意而因其力。不相強也。數少而不欲多者。相形則意沮。力輕則可久也。共推一端謹者司登記。雖一角半升。必紀其名。以彰好義。推一稍有恒產而素行忠信者司出入。每朔望迄晚。即將貯櫃者登倉。次年春夏。推陳出新。因數多寡。貸與農人。息取加二。小荒則以貸諸貧人。而減其息。必公議而酌行之。若大荒則盡捐以賑困窮。必計眾而均分之。先其老弱之無告。及孝子節婦之貧者。是舉也。專以備荒而利農。他雖公事急需。不得輕移。以致耗散。有恃強而索者。眾共持之。不聽則控諸官。庶幾可久行而不廢。夫為數甚少。則人皆樂助。日月積之。歲歲行之。斯可無大饑之患矣。噫。省目前宴飲之費。即可甦異日數人之命。減一月雞鵝之粟。即可救他年同類之生。獨何憚而不為哉。○又募義穀疏云。里中親友壽誕稱觴。當共計其費出義穀。欲為人稱觴者。亦計其費出之。或宴會有不可已者。則薄其費而以義穀補之。夫省酒食之浮費。以利濟饑貧。此祝壽之上術也。又有疾病及一切祈求。亦於神廟發願出義穀若干。夫省齋醮之虛文。以利濟饑貧。此祈神之上術也。天地鬼神。原以愛人為心。能愛人者。則彼亦愛之。以此祝壽壽必永。以此祈福病必愈。以此祈名利子息。名利子息必得矣。○按二條法最簡妙。能濟義倉之窮。故備記之。

一曰設砦堡。義倉之法。仍當勸諭鄉落行之。或一鄉自建一所。或數鄉共建一所。其事聽之鄉人。而官府第頒式勸成而已。但鄉落中無城郭足恃。或有兵寇騷擾。則義穀蕩耗。斷難復聚。當令各鄉於附近之山。有險足恃者。因以為砦。無砦者為堡。而置義倉其中。有急則并婦女牲畜衣服器用。徒居之。砦堡之設可以固生聚。可以保義倉。可以行清野之法以困敵。所謂一舉而三善備者也。

一曰酌遠糶之禁。本地產穀。有足支數年者。以遠方糴運過多。遂致產穀之地。頓成餓殍。然禁遠糶。則一方粟死。一方金死。交困之道也。當於收成時。出示諭民。凡收穀者。自計兩年口食以外。每穀十石。糶五石支用。存五石備荒。又為酌視時價貴賤。以為啟閉。如僅滿地方常價。聽其搬糶。過常價三分之一外。則不得糶遠。違者籍穀入官。分給義倉。至新穀收成已完。則舊穀任糶矣。

一曰嚴游民之禁。百姓不謀生業者。宜置常罰。令鄉耆里。時簡舉之。游手好閒之人。如米中蠹蟲。饑饉之時。死亡尤甚。多至為盜賊者。若督令務生。則自可生財。有養身之具矣。然欲耆里簡舉而不實心行鄉約保甲之法未易辦也。

一曰制穀贖罪。凡有罪犯情理可原者。一照買穀備賑銀數輸穀。不令輸銀。其穀分寄各坊義倉。值事者具領狀交官。俟賑糶時。如數取出。以施最窮苦無告之人。或米或粥。視米多少可也。義倉雖以周貧。然須有糴米本錢。則鰥寡孤獨。一文不辦者。盡餓死矣。但施米仍當責成各坊值事。每早糶米。飯後施米。仍效義倉領簽例。令各來報名。每人寫一票給之為據。但不須交錢耳。事歸一人。則坊人姓名已熟。虛實盡知。自不至於混領。若以事歸官府。另簽胥吏行之。為弊不可勝言。

一曰豫糴。凡地方遇有水旱。便當實稽境內人丁。核境內穀粟。扣筭缺少若干。則多方籌畫。遺富商豫往穀多處買之。有水旱。則必有饑荒。若臨饑方議他糴。便難措手。且米價亦必踊貴也。

一曰教別種。地方遇有水旱。種植必不得時。即須先察地利。如水多害禾。則急以不忌水者種之。旱久害禾。則急以不畏旱者種之。失彼得此。尚可支持其半。大抵以先時急備為勝著也。

當事之策

一曰留請上供之米。地方大饑。或有本地應解糧米。及他處經過米船。不妨權留賑濟。然後申報。秋熟即行糴償。在朝廷不過緩數月之糧。在百姓即活數十萬人之命。雖以****賈罪。又何傷哉。

一曰借庫銀轉糴。地方大饑。欲他買又苦無銀。 不妨那借庫中錢糧糴賑。從容設處以償。擇誠實能幹百姓任其事。或仍勸富民自販。開以薄利。使之樂趨。

一曰權折納之宜。時當凶災。擇荒熟相應處。以荒處折納之價。於熟處和糴。則荒處不至太貴。熟處不至太賤。兩利之道也。○凡為守令權不自主者。則申請上司行之。他准此。

一曰捐俸勸賑。地方大饑。有司當以至誠開諭。勸富民賑濟。或減價出糶。或竟行施予。然本官須先捐俸倡義。庶幾不令而行。

一曰重賑穀之勸。饑饉時。有能大出粟以賑者。或聞於朝廷。加以官號。或請於上司。給以冠帶扁額。以示酬勸。

一曰興作利民之務。地方大饑。窮民多無生業。此時或修橋路。或濬水利。種種必不得已之務。當為修理。窮民借力作以資生。而我又因以興利。一舉兩得之道也。

一曰勸富室興士木舉庶禮。地方大饑。宜勸富室營造土木。及一切當行之禮。使貧民得以資生。損富而富實未損。益貧而貧不虛益。勸諭時。當以三利歆動之。一則成吾欲為之事。一則借此賑貧。有大陰德。一則貧民樂業。不至為盜。富室所益更多矣。

一曰均糴。米價既貴。富者得以多糴。則貧者益少。每日市糴。當依每家之丁口為準。人口少者。不得多糴。則米穀均矣。

一曰嚴閉糴之法。富民擁有多粟。除本家口食外。餘至百石以上。閉糴專利者。許人告發。官府盡籍穀賑貧。告虛者反坐。其閉糴者鮮矣。○溫伯芳曰。吾邑荒少。而穀常踊貴。弊不在富戶。而在舖戶。舖戶閉糶而後價忽高。舖戶得高價。富戶之價愈高。總之甯民家無杵臼。皆糴於市。舖戶遂操其重。昔葉令公名向榮金華人處之極善。每早巡行各街。米戶不出糶者。杖數十。於是舖戶欲高其價不得。而富戶知市價如常。各競出糶矣。公稔知此時非有水旱兵凶之災。客歲之入如常。何以來歲之供不足。不過雨暘偶愆。何至舊穀頓盡。至於閉市乎。○按此須實知境內穀多乃可行。不可執為定法。

一曰重強糴之刑。時方大饑。民易生亂。若縱其強糴。則有穀者愈不肯糶。四方客粟。聞風不來。立餓死矣。且強糴不禁。勢必搶奪。搶奪勢必擄殺。當著為令曰。有不依時價強糴一升者。即行梟首。其強糴者鮮矣。○或謂閉糴自百石以上。強糴自一升以上。閉糴者止於籍穀。而強糴者遂至殺身。輕重不太懸乎。曰閉糴之人雖不仁。猶不過專自有之利。強糴則是妄取他人。罪自不同。閉糴者少。強糴者多乎。○彭躬庵曰。此法須不動聲色。使百姓曉然知殺一人乃可以生眾人。始不激變。

一曰不降米穀之價。米方大貴。有司樂於市恩。動降減米價。以博小民一時歡心。不知米價減。則富戶不樂糶。而四方客米亦不來矣。惟當聽民間自消自長。粟貴金賤。人爭趨金。米價不降自減也。○或謂古人有遇饑增米價而米賤者。其法可行乎。曰此非一定可行之法也。萬一我增米價。而客米一時不來。彼貧民能當許久重價乎。大抵地方富饒。所欠止在於食。則不妨增價以招客粟。若地多貧民。此法恐不可行。止一不降米價。尚為穩著。

一曰覈戶口。時當饑荒。須先詳覈戶口若干。扣筭賑糶之穀若干。賑濟之穀若干。每丁應得若干。先有定局。則無不均之患。而設處之方可早謀矣。

一曰無失期。不論賑糶賑施。俱當先期四處張示。的于某時起行。不可遲失期。有辜人心。且虛勞小民奔走。一曰定鄉城分給之法。凡賑糶賑施。每日一給則太煩。而小民易荒生業。至鄉落尤難行矣。當先定為令曰。凡城市每給五日。鄉落三十里內者。每給十日。三十里外者。每給半月。或謂鄉落路遠。當每給兩月。曰每給兩月。為數太多。小民不知遠計。多穀在手。便不撙節。甚至以易酒肉者有之。到甕盡杯乾時。不束手待斃。又邪思生亂矣。○或謂貧民無貲。必待每曰生理。方可得糴。此條只可行於賑施。不可行於賑糶。當酌其無弊可也。

一曰多置給米之地。給米須多設處所。泒定某關某處給。某關某處給。則不至捱擠失序。

一曰編戶丁牌。領米最易爭擠。多至混數。若倣義倉領簽。又人多難行。當照戶編牌。如考試例。循次領給。則諸弊俱無矣。其牌每戶止寫丁首一人。

一曰慎擇給米之人。主管給米。最要得人。須平日實訪其人公平廉能者。方可屬事。每處擇一善耆主之。又聽其各擇一二人為副。必不可令衙役與事也。

一曰不時巡訪。任縱得人。未必一一皆當。有司於給米時。當不時出訪。或東或西。或詳或。或隨手取米以驗美惡。或隨喚領米人驗減與否。至於出訪。或輕車。或緩步。不可盛列騶從。使人得為備

一曰別賞罰。不時巡訪。則任事者之賢否見。而賞罰可行矣。有公平廉能者。則重賞之。或優以冠帶。或旌以財帛。隨其功之大小可也。有奸貪私者則重罰之。或加刑。或罰穀。隨其罪之輕重可也。至於無他罪犯。止是才力不濟。不能處分條理者。則無賞無罰。下次不復簽用而已。

一曰暫省衙門役期。時方大饑。衙役工食。多不足贍。此時當減其半役。使之營生。如舊例一月供役十日。今止取五日。

一曰清獄。饑饉時。平民已難治生。獄囚死者八九矣。清獄宜分三等。輕者竟釋之。次者限親鄰保結。俟穀熟時再拘。大罪重犯。囚而少賑之。

一曰禁訟。大荒之時。治生不暇。況治訟乎。凡除人命賊情搶擄外。一切財產婚姻等訟。不準告。已告者。停不行。

一曰弛稅禁。山澤市貨等利。法有禁者。此時宜暫弛稅弛禁。廣其營生之路。至穀熟時復舊。

一曰修街道。街道污穢。易生疾病。荒疫相因。尤不可不慎。故當修潔街道。以防其漸。

一曰收棄子。饑民有棄置子女道路者。許人收養。凡收養者。具呈至官。云某年某月某曰於某處收得子女幾人。歸家撫養。官為用印給之。太平長大。一聽收主照管。本生父母不得爭執。其收主願贖者聽。或能收養自幾人以上者。官府為立賞格勸之。

一曰贖重罪。重罪無贖之理。然能多出穀救荒。則雖枉法以生一人。而實救數千百人之死。亦權道也。○重罪如泛常人命事。則許贖。若殺真賊。及人倫大變之犯。則不可贖。更舊冬以前人命可贖。本年所犯。則不可贖。恐富人乘機報復故也。

一曰收買民間草薪衣服器用。饑荒之時。貧民多賣衣服器用以給食。而富民乘人之急。甚至損價十之九者。此時官府。宜那移錢糧。設人收買。使貧民不至大虧。則謀生之路寬矣。秋冬間仍行發賣。便可補數。至於草薪之類。亦當於此時收買。俟寒雨賣之。仍可得利。此古人已行之效。

一曰多置空所以處流民而嚴其法。大荒之時。有他郡流民走徙就食者。若處之不得其道。則流民立死。且或生亂。有司當擇寺觀公廨。一切空所。分別安插。每處設一人管其事。立法以繩之。諸如臥所有定。出入有時。領米有。若亂法者。初犯三日不給糧。再犯逐出境外。其有休養壯健者。則令執工役之事。或僱募民間。便不許坐食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