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公版净心诫观法发真钞
25187700000015

第15章

弘誓即四弘誓也律禁通収有漏無漏律儀也大涅槃即諸佛常樂我淨之樂諸波羅蜜通収六度以六度即是菩薩正行之本故法華云為求菩薩道者說應六波羅蜜問上舉闡提而得此樂何故經文多明闡提不得作佛及云無有善根等答正因之性其熟無也況復涅槃自云一切眾生及一闡提悉有佛性或云闡提無佛性者蓋無修善耳故經云改惡修善乃可得道故今師特舉闡提以破斯執。

【科】法喻並顯汝宜知之。

【科】比丘破戒墮三惡道沈溺苦海者皆由無善知識方便勸導又不修習四念處法五停觀法等汝可依戒順此教授煩惱魔賊不能得便是故守心禁勒根門幻惑塵賊莫令前入繫意觀空離我我所如是修行名為淨心。

煩惱魔賊者見思等惑能劫已善因中能破此賊則果上受殺賊之名也六塵外入害已故通喻狂賊又惑之猛盛者在貪愛塵故厚者在聲色故次句偏舉復次妄情內起馳騖故喻惡馬禪定能禦故喻轡勒經云亦如惡馬不以轡制將當牽人墜於坑陷。

【科】偈曰。

【科】

六塵如狂賊  貪塵聲與色  妄情同惡馬  牢加禪轡勒  欲入佛法海  堅修戒定德  當住三空門  心淨樂靜默

欲入下佛法廣大喻海必假戒定為帆檣智慧為順風方能遊於佛法之大海矣三空即人空法空人法俱空若戒疏釋三空即三解脫門也故智度論云於三界中智慧亦不著一切三界轉為空無相無作解脫門若能住此其心清淨得無為樂不為惑業役動落於生死故曰靜默也。

【科】誡觀世諦第一義諦法第二十四

二十四釋二諦篇既防塵賊劫德寶以無由須省法源了真俗而有詣故立此位以次前篇謂有覆壞者名之為世出過相有號第一義審實非虗同名為諦也諦者護法釋云世謂隱覆可毀壞義亦名俗諦俗謂顯現隨世流義此諦應名隱顯諦隱覆空理有相顯現如結巾為兔隱本巾狀兔相顯現此亦如是梵云三佛栗底以義釋名隱顯諦諦者實義有如實有無如實無有無不虗名之為諦。

【科】世諦者恃怙宗望公卿爵祿籍曹婚姻文武伎藝墓陵碑績爭勳競封取着空名或為財色不惜軀命輕身為惡更相殺戮譽歎弓馬驕勇前鋒自謂丈夫猛略身手或侵妻奪軄傷殺於人枉法受求苦毒非理噉食生命耳貪絲竹晝夜放蕩不避親疎飲酒醉亂闘打惡罵迭相是非或大怨讎或逐財色不慮艱阻喜著色衣食無時節愛養臰穢膿血之身不覺剎那念念生滅老病既至身壞命終膖脹臰爛虫出獸噉神魂受報生三惡道百千萬劫無解脫時是名世諦。

恃負也怙賴也宗望祖宗名望也公者周官立太師太傅太保為三公應劭云太師天子所師也太傅謂傅相天子於德義太保謂保安天子相德義舊說以司馬司徒司空為三公周以司馬司徒司空司冠冢宰宗伯為六卿遂以師傅保為三公書云為茲三公論道經那是也卿釋名云漢置十二卿正卿有九禮云天子三公一公三卿故有九卿一卿三大夫故有二十七大夫每大夫有三士故有八十一元士爵稱也白虎通云天子者爵稱也又貪久嘉曰殷爵三等周爵五等各有宜也白虎通曰三等法三光五等法五行也又曰爵盡也量其軄盡其才也祿俸也籍曹籍即圖籍曹即諸曹秦官也漢因之置列曹尚書四員通掌圖書章奏之事各有其任光武分為六曹曹局也婚姻禮記云合二姓之好上以事宗廟下以繼後世也爾雅云壻之父母曰姻婦之父母曰婚又釋名云婚者昏時行禮凡姻者女媒也文武文即文章孔子曰煥乎其有文章武即威武又止戈為武即恃文章威武之勢也伎藝莊子云能有所藝藝者伎也已上恃生前之勢墓下恃沒後之勢墓曲禮云適墓不登壠鄭玄注云墓塋域也陵大阜也劉熈云陵者崇也體崇高也今墳陵是也碑文選注云碑披也披載其功美也釋名曰本莾時所設臣子追述君父之功以書其上績功業也勳功熏也封亦爵也言爵有大小故封亦然斯並世間浮幻虗假之名而不了此妄生恃怙譽歎下此約讚譽兵陣之具也老聃云兵者不祥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故不應譽也又是安危之物故不可毀也僧祇云若入王家不得毀譽軍陣射術驍(古堯反)勇急捷也色衣者五方正間色出家者非著用故律云五大色衣不成受持大師云莫非隨事節心捨於俗習如世朱紫非榮達則無以服之異等例也不正壞色唯釋門所懷別邪正也故九十六種外道其徒不倫或裸或衣或素或染莫有定者釋門不爾俱服染衣色非純上純於奢靡今反著者則背聖範而循世諦也膖脹正作胖(匹絳反)智者云若觀死屍胖脹如韋囊盛風也臭爛以屍壞膿流則有蟲出又外遭鳥烏狐狗之所咀嚼神魂即識性也以人死報謝識生不亡故隨業受愆墜於三惡此之果報由前因致因果俱非出世故結世諦。

【科】第一義諦者非貪上來虗妄等事隨順菩提至無為道不同世間生死出沒待對緣修非色至識非眼至意非念工夫見聞覺知非名句味清淨平等猶如虗空湛然凝寂是名第一義諦。

無為道者即究竟解脫果也此道真實非四相之所遷非識智之所度也不同下反顯第一義諦真實平等無變無遷體非對待也如生則對死出則對沒又世諦事皆是因緣修造以成今並非此非色至識等生若約根塵應云非色至法非眼至意通略中間四種根塵故例言至也言第一義非屬根塵能所取相究竟無為也非念下謂非心念所攝非工夫力致非見聞覺知覩對非名句言語等相也清淨下示其體貌如發菩提心經云菩薩應當親近修習第一義諦所謂實相一相無相也今言清淨平等即一相也猶如虗空等即無相也。

【科】能觀世諦如幻化諂誑癡凡無有實性畢竟於真常道中作此解脫故名為淨心。

能觀下謂若能觀世諦如幻師幻諸物像諂誑無智本無實性者則不為世諦之所縛也又若能究竟達了真常理性清淨平等即名解脫又是淨心。

【科】偈曰。

世法誑癡人  謂實起貪瞋  若知無自性  慧性入童真  凡夫歷生死  因愛取諸塵  若覺根塵空  性本是法身

世法即上世諦童真者即十住中第八名童真住此住斷界內塵沙伏界外塵沙今既達俗諦自性本空慧性明了故位入童真也凡夫下二句舉迷若覺下二句顯悟由迷故受俗諦生死若悟故即趣真諦法身故曰性本等。

【科】

貪愛名世諦  輪迴十二因緣  除貪即出世  此句佛親宣

貪愛名世諦者以貪為三毒之首眾惑之根今雖舉本可攝未也十二緣者無明至老死也除貪下欲除枝末要先除根故偏舉之此理非虗故指佛說法華亦云以貪愛自蔽盲眼無所見所言平等牒前清淨平等文既曰猶如虗空當知平等亦假名耳故般若經云如是法界真如實際都無自性皆不可得今且寄此平等清淨堪然凝寂之名以表顯於真諦既有表顯故經教生焉則無相中假名相說也經云牟尼世尊興出於世於空法中說有文字又涅槃云隨順眾生說有二諦。

【科】

第一義諦者  離相絕音聲  所言平等者  假名平等名  寄言以表諦  故說一切經  方知陰法空  對治滅心形

方知下經云如五陰和合稱言某甲凡夫眾生隨其所稱名世俗諦解陰無有某甲名字離陰亦無某甲名字若然則形心何在出世之人能如是解名第一義諦又般若經五百三十一云善現白佛言若色乃至有為無為不異法界真如實際云何世尊施設黑業(三塗)白業(人天)非黑非白業(預流乃至無上菩提)佛告善現我依世俗施設如是因果差別不依勝義以勝義諦不可說有因果差別所以者何勝義諦中諸法性相不可分別無說無示云何當有因果差別善現當知勝義諦中色蘊乃至有為無為無生無滅無染無淨以畢竟空際空故。

【科】誡觀晚出家人心行法第二十五

二十五釋心行篇棄世入真既以明於二諦依師附道要早入於空門故立茲位以次前篇謂染世既長暮年入道曰晚出家人內韞外施率多無範故標心行。

【科】夫晚出家者有十種罪過。

【科】一者健闘世言竭斗俗氣成性我心自在意凌徒眾不受呵責二者喜見他短自謂精誠所作事業未必合道短知短見未解作解言說常多綺語所攝三者見師僧過起嫌恨心燒滅功德修三惡道四者輕慢他人自謂丈夫身心剛強不從折伏五者舉動造次威儀不整高語大笑無所畏忌六者喜好瓶鉢衣服鮮華心無實德貪求利養七者心想散亂憶俗時事增長煩惱不能如法對治八者笑他破戒自謂清淨拘着相貌不達真理專愚執見諍論取勝未具五德畜養沙彌唯貪其力無心教授九者不攝諸根身疲神倦放縱睡眠不念明相夜數惡夢諸天不護十者剏入佛法莫沾道味憂慮疑惑情思還俗嫌薄三寶反懷悔恨既自還俗憎出家人輕賤行者成闡提業。

健闘者以出家既長多事麤獷健與人闘也不受呵責者律有呵責法若復持於強暴者須加惡馬默擯二治自謂下自言已行精確而誠實也綺語即無義語也成論云餘三口業或合或離綺語一種必不相離故多在綺語也師信三師七僧等然世中人免過者鮮矣至於顏子則不貳過又復有師外雖麤惡而內蘊大解或內雖晦暗而外表可觀或墻壍於時或紀綱於眾者彼都不知便以小瑕而見嫌恨斯亦火從內起先燒已善既喪善招過斯成自墜矣丈夫大戴禮云丈者長也夫者扶也言長扶制萬物也古者冠而成人通名丈夫大師云丈夫者必以建心慕遠清節不羣卓然風霜不改其操鏗然憂喜未違其心便謂丈夫之貌今無此操而自謂有之無所畏忌者不畏上中下座及諸賢聖也好瓶鉢無心持麤舊者律云畜鉢減五綴不漏更求新者提鮮華鮮潔華美也律制新衣壞色今並不知憶俗時事反念俗時驩狎歌讌妻子之[女*芙]也抱著相貌者但取外相為美不擇內德精麤也大師云僧中亦不可識事似俗闕機意則殊之而以俗情驗道意實非易今晚年入道既無深識何能別之且天龍鬼神具有他心天眼而護助眾僧者非僧無過以尅終照遠耳未具五德者毗尼增一云不具持二百五十戒不多聞不能教弟子增戒弟子有疑不能如法解釋不能決斷諍事反上成德具應授人大戒應與他依止應畜沙彌應教授比丘尼諸根者通標身疲収眼等五根如百視色久時困耳聽聲多則勞神倦屬意根睡眠者心神昏昏為睡六識暗塞四支倚放為眠馬鳴云身悶重故於中起睡眠有三種初從食起二從時節起三從心起若從食起及時節起者阿羅漢眠以彼不從心生無所蓋故凡夫具三種起也不念下律云若亂意睡眠有五過一者惡夢二諸天不護三心不入法四不思明相五喜出精今五中略第三第五又五分得五吉羅剏初也憂慮下以無法喜禪悅故憂慮以無信向趣入故疑惑。

【科】此之十惡過患是地獄畜生餓鬼正因。

是地下結屬三途也。

【科】汝當省察名為淨心。

汝當下不起上十種惡意即名淨心。

【科】偈曰。

【科】

俗氣力方強  三毒至猛盛  年晚始入道  猶守本時性  不解將護他  造次強是正  自謂最精鍊  七支未必淨  喧喧逐講論  不肯修戒定  已說十種過  若犯須除屏

造次者論語云造次必於是馬融注曰造次急遽又王侃云造次急遽倉卒貌也謂造次之間自恃強正七支身三口四也逐講論者或特少解而輙逐講論或事喧喧馳逐他人講論也除屏屏字悞應作摒([(白-日+田)/廾]政切)亦除也。

【科】

身無一德行  沙彌度三兩  有過不肯呵  犯罪不與杖  破齋犯僧前  污戒惡名響  人天漸漸希  三塗轉增長  唯教作福法  無軌令人倣  自身如小兒  況能調剛強  處眾好闘諍  恒懷瞋恨想  四輩不恭敬  眷屬寧欽仰

無一德者前五德中未有一也沙彌此翻為息慈謂息世染之情以慈濟羣生也又云初入佛法多存俗情故須息惡行善也犯罪不與杖者不字悞應是反字謂不依教呵責而反與杖捶耳且大師偏行杖責故下云勿行楚撻又僧網篇云或行杖罰枷禁鉗鏁等皆非聖旨又師資篇云自三世佛教每諸治罰但有呵責折伏本無杖打人法比見大德眾主內無道分可承不思無德攝他專行考楚等將彼校此大師之語豈自子值耶破齊據食後僧前約食初以僧未食而輙先食也人天下以五戒不持人天路絕故稀少也三塗不息則多落惡道故增長也唯教下以出家令修智分在家宜行福分今教彼捨智而作福斯為亂常也若福慧雙運則非此簡倣傚也四輩天人龍鬼也以一切出家人為四輩生善境界今若自失豈生彼敬眷屬者通収內外等族眷顧也屬續也劉熙云恩相連續也。

【科】告慈忍已前二十五篇對治諸垢煩惱業淨汝身心心既淨矣名自利行今更為汝略說大乘利他之行。

告下結前今更下生後告者劉熙釋名云上勑下曰告告覺也使覺悟知己意也。

【科】汝可順菩薩道自他俱利名為淨心自除垢染名真淨心自利利他名廣大淨心。

汝可下先總勸也自除下分優劣也若但自淨屬聲聞行此亦合教故名真也若自利利他則屬菩薩此利非小故曰廣大。

【科】偈曰。

【科】

如鳥欲遊空  長力養毛翅  菩薩欲利他  養德自先利  三慧隨分明  然可授人智  淨心功行立  彼此俱對治

如鳥下智論曰又如鳥子翅未成只得依樹傳枝不能遠去翅翮成就方便飛空自在無礙菩薩下法合凡有三種一者久修梵行菩薩二者初發心凡夫菩薩今即次也要先自修有力方能利他智論云具縛凡夫有大悲心願生生惡世救苦眾生無有是處淨名曰自疾不能救而能救諸疾人又智論云譬如二人各有親眷為水所溺一人情急直人水救無方便故彼此俱沒一人有方便往取船乘之救接悉皆得脫水溺之難新發意菩薩亦復如是三慧聞思修也彼此下自先除垢是此對治勸他離垢是彼對治也。

【科】誡觀對發菩提心法第二十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