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公版皇朝经世文续编_3
25218700000114

第114章 禮政十四正俗(2)

二事。故和碩禮親王諱昭槤嘗教鞏祚曰。史例隨代變遷。因時而刱。 國朝滿洲人名。易同難避。其以 國語為名者。如那丹珠穆克登布瑚圖禮扎拉芬色卜星額福珠靈阿之類。相襲以萬計。其以漢語為名者。則取諸福德吉祥之字。不過數十字而止。其相襲以十萬計。賢不肖智愚貴賤顯晦。後世疑不能明。此讀 國史一難也。宜刱一例。使各附其始祖之傳。合為一篇。則漢書楚元王傳例也。而可以代魏書官氏志。可以代唐書宰相世系表。兼古史之眾長。亦因亦刱。為此語時。禮部尚書侯恭阿拉訃至。王云。即如此公。鈕祜祿氏也。宜在額宜都傳下矣。鞏祚怖服。王於天聰崇德以降。瑣事巨事。皆說其年月不誤。每一事。輒言其原流正變分合。作數十重問答不囗。鞏祚所交賢不賢識掌故者。自程大理同文而外。莫如王也。王沒矣。無以報王。報事在史館。謹述緒言。代王質之報事。

三事。前辱問 國朝名臣奏議。 國朝奏議。私家敢當鈔。不敢當選。其體裁大略。則固知之。嘗役鈔故也。大抵 國朝奏議。自雍正以後。始和平謹質。得臣子之體矣。自乾隆三十年以後。始圓美。得臣子之例矣。追而上之。頗猶粗悍。或分披扶疏。沿明臣習。甚矣風氣之變之必以漸也。鞏祚所鈔康熙以前。一冊不足儲百一。雍正至乾隆三十年。一冊不足儲五十分之一。近今六十年。尚未動手。若役心力蒐羅。益非私家所能任。何不上書乞開館選定。

四事。   聖  聖相承皆有故事。此次  恩詔條款。皆依嘉慶元年條款。推恩如故事。惟嘉慶元年有賢良後裔一款。大略云。凡入祀賢良祠大臣後裔。倘本支無在仕版者。著各督撫據家譜咨禮部。禮部奏請 賞給舉人一名。此條情文斐亹。實  聖朝之美談。此次  詔書遺漏此事。故家中落。 賜書之不保。似所宜言。

五事。今世科場之文萬喙相因。詞可獵而取。貌可擬而肖。坊閒刻本。如山如海。四書文祿士五百年矣。士祿於四書文數萬輩矣。既窮既極。閣下何不及今  天子大有為之初。上書乞改功令以收真才。餘不儩。

是篇編次苦無類可囗。原編正俗一門。亦頗錯雜。姑援論志史明鑑諸書之例。列入於此。

導俗

王柏心

俗之薄。由讓道之不達。儉德之不昭也。古者君讓善於天。臣讓善於君。子讓善於親。士之應選舉也有讓。受爵位也有讓。下及觴酒豆肉。道路州巷之閒。不期而讓道達焉。古者天子卑宮菲食。諸侯制節謹度。群臣大法小廉。以逮庶民食時用禮。不期而儉德昭焉。何俗之厚也。導源於上。而民皆敦勸於下也。今自一介之士。其視祿位。皆憪然有欲得之心。居之不辭。營之無已。百金之子。靡衣媮食。與貲累鉅萬者等。朝廷教化非不行也。法度非不具也。而俗以浸薄。則士大夫所以倡率之者過也。讓不達。斯爭競起矣。忠信衰矣。儉不昭。斯品制隳矣。財用匱矣。此蠹化傷教之大。虧法敗度之深。而有位君子。不急圖所以矯之。靡靡之貸。日甚一日。不知其何所終極也。夫所謂讓。非虛崇美節也。必有好善之實。有知人審己之明。所謂儉。非苟為孅嗇也。必內檢其縱佚。外酌其品式。惟士大夫始能深求而力行之。彼愚民何知。視其表而隨其流。斯翕然從之已耳。且是二者。囂陵之隄防。驕僭之銜勒也。決川瀆於平原。無隄防以禦之。則橫流彌野矣。騁駟馬於交衢。無銜勒以制之。則奔軼僨轅矣。俗之澆漓固無形也。然較有形之患為尤切。士大夫任風化之責。既恬不為慮。又不躬行儉讓以先之。欲俗之歸復於厚。安可得也。

剌奢

湯鵬

浮邱子曰。山之不茂。斧斤壞之。川之不澄。風濤壞之。世之不古。奢壞之。是故奢者。性行之斧斤。俗尚之風濤也。今欲復古。則必去奢。今欲去奢。則必破其十美。發其九召。謹其七儗。秩其五導。教其四本。挈其一要。十美維何。服美傷度。邪正之門。食美傷味。通滯之門。室美傷材。枯菀之門。器美傷神。敬翫之門。男美傷老。生死之門。女美傷順。成敗之門。爵美傷功。短長之門。祿美傷德。純駮之門。交美傷賄。清濁之門。族美傷燄。毀譽之門。九召維何。貪天以飽其欲。時則召日星之變。非時以伐其性。時則召寒燠之愆。席威以抗其勢。時則召旱乾之厲。柔心以溺其情。時則召水潦之淫。昧己以封其私。時則召鬼神之毒。即事以倍其償。時則召道路之謠。朘民以竭其膏。時則召疫癘之慘。露財以啟其爭。時則召寇盜之警。盈福以肥其奉。時則召滅亡之禍。七儗維何。臣子之養儗朝廷。是為踰等。踰等者僭。士族之養儗卿相。是為陵節。陵節者狂。商賈之養儗官府。是為滑心。滑心者賤。畎畝之養儗市井。是為囗狀。囗狀者澆。婦寺之養儗丈夫。是為恃寵。恃寵者妒。俳倡之養儗善良。是為喪實。喪實者竊。貧寠之養儗富室。是為囗命。囗命者蠢。五導維何。祖宗不唱奢始。於以導其子孫。樸如也。君王不唱奢始。於以導其臣下。樸如也。公輔不唱奢始。於以導其僚屬。樸如也。官吏不唱奢始。於以導其士民。樸如也。士族不唱奢始。於以導其顓愚。樸如也。四本維何。本之忠信故知誠。知誠故鉏偽。鉏偽故毋奢。本之廉恥故知簡。知簡故芟囗。芟囗故毋奢。本之敬戒故知憂。知憂故節樂。節樂故毋奢。本之甯謐故知靜。知靜故馭動。馭動故毋奢。一要維何。曰其儉乎。十美毋萌。鎮以儉也。九召毋賊。塞以儉也。七儗毋囗。裁以儉也。五導毋怍。風以儉也。四本毋匱。成以儉也。書曰。克勤于邦。克儉于家。春秋傳曰。儉。德之共也。侈。惡之大也。是故言乎君道。儉而神者帝。儉而理者王。儉而力者霸。儉而謀者彊。不儉而驕者亡。言乎臣道。儉而泰者聖人。儉而詳者賢人。儉而勉彊者豪傑。不儉而污者雜人。言乎國勢民風。儉而敦龐者為太古。儉而絜白者為中古。儉不儉戰勝於上下之交者為下古。廢儉為奢濡染亡極者為不古。

儉解

陸心源

孟子曰。恭者不侮人。儉者不奪人。又曰自古賢君必恭儉禮下取於民有制。然則儉者。不奪人之謂也。數十年來。士大夫習於奢侈。有一二敝衣履甘蔬菜者。則囗然許之曰儉。退而考其生平。則嗜利如恐不及。是則古之人以不奪人言儉。今之人以奪人不與人言儉也。嗚乎。奪人以與人。固不得謂儉。奪人而不與人。反得謂之儉哉。作儉解。

請崇儉禁奢疏咸豐元年

羅惇衍

奏為風俗侈靡。民生日困。請  旨崇儉禁奢。以蓄物力事。臣聞楊綰作相。德可移風。賈誼獻書。憂深亡等。是知尚儉固賴在位者以為倡。而好奢尤屬有心人所同慮也。況天地止有此數。用之者節。則物力裕而可以流通。耗之者多。則物力窮而無從滋息。此固民生盛衰之大原。而實 國家贏絀之大計。惟能以禮為節。則趨向端而泯棼靖。臣訪耆舊之談。咸謂嘉慶人心簡樸。俗尚儉質。父老麤糲是甘。子弟皆儉勤服教。大吏廉素相尚。屬僚亦悃愊無華。當時物力豐亨。而好義急公者不乏。蓋人知奢靡為無益。故好尚正而異物不能遷。得以其所有餘。而濟其所不足。臣生嘉慶之季。洎道光初年。則八九歲矣。目閭巷之閒。尚多儉約自持者。今則汰侈是從。恬不為怪。遇有婚嫁喪葬等事。動輒費千餘金。或數百金。無者多方稱貸以取辦集。祗圖苟悅耳目。免人嗤笑。問其度日之資。往往朝不謀夕。豈不愚冥可憫。又京外各官。尋常宴會。動至一席費五六金。外官款宴上司。竟有一日而費百金者。此類糜耗。不一而足。三十年中。日甚一日。以至十室九空。公私交困。勢所必然。重以外國奇技淫巧。日蕩民志。而用之無藝。遂至錢價益賤。銀價益昂。州縣實受其累。然議者見財用不足。專事補苴。而不思所以節之。臣謂此尚未探其本也。誠令人人務儉嗇。家家服勤苦。則浪費之患。將不待禁而漸除。往者原任大學士富俊。曾奏官民服用奢靡踰制。請嚴加禁遏。而遵行不力。徒屬具文。臣伏思  皇上代天理物。天道之大。不過消息盈虛而已。易曰。天地節而四時成。今官民之不節甚矣。乃至婢妾幼。亦復被華采而飾珠玉。豈惟暴殄。尤屬僭踰。又其甚者。患婚嫁之費而至於溺女不舉。是不慈也。因窀穸之費而至於停棺不葬。是不孝也。不慈不孝。豈非人心風俗之大害乎。伏願  皇上咸與維新。既躬行節儉以倡之。又從而督勸之務。令京外官民。於一切吉凶事宜。悉遵典禮。以逮服食器用。概歸省約。其有奢侈違制者。上司必戒飭屬吏。官吏必戒飭子民。庶冀人心知警。共還質樸。數年之間。物力自裕。人事修而天心亦必默轉。水旱盜賊。且當自此而消。謹案 大清會典及事例圖說。為書一千一百三十二卷。成於嘉慶二十三年。 大清通禮。為書五十四卷。成於道光四年。  皇朝典禮。備載二書。第卷帙浩繁。非民間所能備有。雖道光八年。曾 命內外各衙門。將民閒應用服飾。及婚喪儀制。查照會典。刊刻簡明規條。使百姓知所恪守。乃有司未能奉行。故凡典禮之切於日用倫常者。皆無以率循不越。相應請  旨敕下禮部。就會典通禮二書。撮其簡約常行者。以為條教之式。俾海內臣庶。皆可家喻戶曉。必期於革奢而反儉。是誠今日救時之急務也。不然。官民無所法守。則習俗相沿。奢侈益甚。賢者且不能免。而況庸近無識者乎。譬若川流。滔滔日下。良可慨已。臣愚昧之見。是否有當。伏乞  皇上聖鑒。

請飭議簡嚴條教以敦儉約疏咸豐九年

賀壽慈

奏為民生日困。民用日奢。請 飭議簡嚴條教。以敦儉約而期補救。仰祈  聖鑒事。竊自軍興以來。需用浩繁。圜法壅滯。銀貴錢賤。都中日用貨物。從前易京錢一千文者。此時至易當十大錢十餘千。生計日蹙。艱苦時形。乃財用之匱乏。固較往日為尤難。而風俗之侈靡。轉較昔年為加甚。近見都城內外士商紳富。一切往來酬應。其衣服必錦繡纂組。而以布帛為不足觀。飾物必珠玉金翠。而以銀銅為不足尚。筵席必珍錯修脯。而以雞豚為不足食。即齊民百姓及執業卑賤之家。但度支稍可自贍者。一遇昏嫁喪祭。類皆音樂棚綵。囗美爭妍。輿蓋旌旗。填街塞巷。並各列集賓朋。以飲食徵逐相炫耀。一二日之耗費。可抵數中人之產業。兼之邇年以來。茶坊酒肆。更有加增。每星列碁布於街市之間。一入其中。則糜費皆所不惜。在殷實之人。豪華自喜。固瞢然不悟其非。至於勉強徇俗者。其心有所不願。其力亦有所不能。而昏禮儉。人以為薄於囗戚。喪禮儉。人以為薄於父母。宴會儉。人以為薄於賓客。一家為之。則比鄰共訾。一人為之。則入室交詬。無知之議論。且謂錢直低微。今日用當十大錢十餘千。不過抵用往日制錢一千有餘。不知當十大錢之立意。係以一當十。而非僅以十當一。乃其視之也過輕。則費之也不惜。其用之也易竭。而致之也又甚難。所出者日見多。所入者日見少。民生既困。而民用轉奢。其用愈奢。故其生愈困。此近日京師風俗實在情形。外省如揚州武漢等處。素尚侈靡。屢次被賊。彫敝不堪。克復以後。商賈居民。迄今不過漸次復業。聞風氣之奢華。已如其故。習俗所移。何竟不知返本若是耶。我  皇上御極以來。念切時艱。躬行節儉。采章服物。悉仍舊制。未嘗稍事更張。即有萬不能緩之鉅典。猶且再三審度。遲之又久而後舉行。以期惜民命而紓物力。乃民間日用。當此泉貨艱窘之時。尚啟踵事增華之漸。一旦物產豐盈。其侈靡之習。不知伊於胡底。此誠人心世道之所關。不可不亟為防範者矣。夫古今來足財用之政。不外開源節流兩端。臣謂處今日而欲開財之源。莫要於平賊氛。蓋賊氛平。則天下之田賦可納。商稅可通。民閒財貨不足而自足。然其事尚有待也。則莫若先節乎財之流。而節流之政。必先去奢靡而崇儉樸。應請  旨飭下部臣查照舊例嚴定囗要章程。奏請頒發中外。俾民生日用。易於遵循。而不敢稍有踰越。彼城市鄉曲之閒。老成有識者。尚不乏人。見此逐末忘本之習。平日本不善其所為。而莫可如何。今既明奉 朝廷之禁令。遂得以訓誡其子弟。而勸勉其鄰黨。囗曉然於奢儉之是非。藉可漸返乎敦樸。在今日時勢。似尚為補救民困之一法。迨至物阜財豐。亦可久遠行之無弊者也。臣愚昧之見。是否有當。伏祈  皇上聖鑒。

議奏頒發昏喪冠服典禮規條禮部

光緒元年六月初五日。內閣抄出。奉  上諭。御史陳彝奏縷陳管見各摺不為無見而維持風俗禮教尤宜講求著該部即將會典通禮內有關民閒吉凶禮節者刊布通行以資法守等因欽此。欽遵到部。臣等按易俗移風。禮教為重。謹遵  諭旨。查照會典通禮。詳擇婚喪冠服各事宜之最切於官民者。撮其大要。共十九條。謹繕寫清單。恭呈  御覽。

一會典載。凡有品級官員婚嫁。或用本官執事鼓樂。人不得過十二名。燈不得過六對。無品級人及生監軍民。不得僭用執事鼓樂。人不得過八名。燈不得過四對。一應糜費。概行禁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