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公版皇朝经世文续编_4
25222300000175

第175章 工政六河防五(3)

其變遷最大者。千乘一徙。而自禹以來之故道廢。橫隴一徙。而自漢以來之故道廢。徙而合於淮。極南之勢。而自宋迄明。清桃豐沛。河流淤澱。兩岸俱高。自明迄今。曹單儀蘭。河決沙停。兩隄俱仰。南地淤塞。北徙之勢已成。豐工之役。就使告成。河亦不能不舍淮而去。黃河復來。必無之勢。即或遷移日久。黃淮再合。而藉清刷沙。潘靳兩公成規具在。本無礙於河防。實可資於水利。此浮言之可靖者四也。或謂雲梯關外。淤澱漸遙。未築長隄。防險無自。不知營稱葦蕩。本淮水瀦蓄之區。秋冬水涸二十餘丈。河渠足資宣洩。設當伏汛橫流散漫。潮汐瀠洄之地。海濱遠闊之區。何妨任其游衍。古人所謂不與水爭地是也。此浮言之可靖者五也。或又謂民生日匱。猶議勸捐。 國用不充。猶請籌款。殊非當務之急。不知利之在一二日者。苟艱難即可緩圖。利之在千萬世者。雖竭蹶亦當補救。即如今歲夏秋清水潭一決。劉老囗常開。而 國課之暗虧者數百萬。民財之立耗者數千萬。今為之興大利。除大害。而大憲籌一年之款。小民費一歲之捐。卒能千百世永享其安。數千里咸蒙其福。孰省孰費。孰急孰緩。必有能辨之者。況襲舊則歲修不少虛糜。災區終難徵稅。復故則關稅即可增色。湖灘並可升科。此其利鈍損益。更有難悉數者矣。此浮言之可靖者六也。總之堵三河。闢清口。濬淮渠。開雲梯關尾閭。四項工程。缺一不可。而或艱於經費。小為補救。僅堵三河而不大開引河。則上游之水無由洩。潁鳳之害不能除。僅開引河而不大挑清口。則洪湖之水不暢出。盱泗之害不能除。僅挑清口而不寬濬淮渠大闢雲梯關尾閭。則水不注海。楊莊王營一帶。必憂漫溢。安東阜甯。水行地上。設經汛漲。易於潰決。清桃安阜之害不能除。抑又思之。非常之舉。非其人不能成也。有其人不獲其時不能成也。今諸大憲經緯天地。底定乾坤。舉行禹功。易於反掌。且疏濬隄防。未有易於此時者也。向時淮為黃奪。濁沙排空。開闢尾閭。河臣束手。是以淮揚省鄉先達高郵孫濩孫雖有再闢利津海口分為兩渠之奏。寶應朱澤雲雖有開濬漁溝大河讓淮故道之策。山陽徐越雖有請開黃家嘴支河分黃導淮之疏。議終不行。蓋時不可為也。今則天心厭亂。黃河遠遷。千載一時。會逢其適。乘此施功。事逸功半。而黃河遠徙。僅踰十年。禦黃舊隄。稍加修葺。擇其險要處。幫做隄工。屯瀦淮水。即足相容。不乘此時而為之。設或再逾十年。黃河兩隄。全歸剷削。雖欲再議復淮故道。萬萬不能。齊人有言曰。雖有智慧。不如乘勢。雖有鎡基。不如待時。今則治法治人。民望如歲。而又處不可待之時。誠能於今歲冬季。設法挪款。大開引河。將舊黃河稍加挑濬。庶來歲盛漲之時。洪湖有所分洩。即運隄不致憑陵。新做隄工可期保護。裏河埽壩可冀緩開。其堵三河。濬清口。挑淮河。闢雲梯關尾閭。幫兩隄柴埽大工。定於來歲冬季舉行。亦於來歲秋收徵費。則千百世之害於此去。即數千里之利於此興。豈不懿哉。

擬復淮水故道章程十五條。附列於後。

一成子河東擬閒段跌塘也。欲使淮泗兩水盡從故道入海。必先審明去路。大籌宣洩之方。而自成子河以迄海口。約四百餘里。遽欲大加開闢。不獨工程難就。且亦經費不敷。擬濬廢黃河時。仿溝工溝線之法。其法每十里挖一跌塘。每十里之中。河頭濬寬十二丈。以次遞減。河尾以六丈為準。底俱半之。深以過水四五尺為度。於此即挖一跌塘。每跌塘長約十丈。寬約七十丈。深約二丈三丈不等。蓋河槽板沙。非有激浪。勢難衝刷。一往奔騰。不十餘里。其勢即緩。能十里挖一跌塘。則水勢將緩之時。復由跌塘束入河槽。自寬而仄。其浪必激。激則挾沙而行。衝刷甚易。不三四年。廢黃河可刷寬七十丈。深二丈三丈以外。河工所謂逆跌法也。惟海口跌塘。河身尤須寬深。以人力補天工。施功無多。而收效甚捷。近日黃河之中。水塘極多。開河之時。或逢灣取直。或以水塘為跌塘。或不及十里。或稍過十里。則又在督斯役者。隨時相機而行耳。

一洪湖引河擬因勢開濬也。洪湖南趨已久。不設法開闢。未易挽而之東。查束清壩外。舊有引河五道。今大半湮塞。惟張福口引河。尚有涓涓細流。天然引河。尚有河形。擬因勢開闢。其天然引河。由七堡口入涸黃河。其張福口引河。由順清河楊莊入涸黃河。兩引河俱仿黃河跌塘之法。每五里挖一跌塘。每跌塘長約十丈。寬約二十四丈。深約一丈六七八尺為準。其引河河槽。一例開寬八丈。底半之。深以過水四五尺為度。節節跌塘。則衝刷甚速。不二三年。兩引河俱可刷寬二十餘丈。深一丈六七尺矣。此外再由成子河犀開黃隄。以為第一道引河。庶洪湖之水。分道入黃。全淮俱奔騰東注。自不致肆虐於南。以高寶湖為壑。而桃宿睢甯。亦弭漫溢之患。此條除張福口加挑外。擬即將成子河黃隄犀開。以為第一道引河。其天然引河。俟冬季再議籌辦。

一山盱石工擬大加修補也。高堰湖灘。已經淤高。其石工不難修補。且濬張福口引河。即以河心之土。全運東灘。夯硪堅實。可為湖濱越隄。自足以資障禦。惟山盱石工。坍卸大半。亟宜設法修補。並將坦坡一律培築堅厚。河兵向例挖隄打隄。新者未必堅固。而舊者已即傾危。其弊必須嚴禁。擬寬給夫價。責令離隄十五丈取土。以弭後患。

一成子河西擬堵築蓋隄也。蘭儀以東之水。俱由故道歸海。不將此處堵塞。則盛漲之時。上游之水。仍然直灌。似此處未便任其敞口。擬相度地勢。堵築蓋隄。庶西來之水。藉以障禦。

一頭壩之地擬略加收束也。裏河來源。由頭壩之地分水濟運。舊有壩制九道。層層收束。是以盛漲之時。不憂漫決。今諸壩俱廢。頭壩之地。口寬數十丈。若不設法收束。伏秋盛汛。天妃閘外不免危險。擬於其地設立草壩數座。每座照準舊制。且蓋壩尤須接長。庶清淮可資保障。

一遙隄險工擬幫做柴埽也。自黃河北徙以來。兩岸隄工。日漸坍卸。安阜兩邑境臨黃之隄。各處埽工。皆為貧民挖取。盡成空穴。其隄上水痕浪窩。隨在皆是。近年中河水由禦黃壩入舊黃河。駭浪驚濤。隄工岌岌可危。緣條黃兩隄。每年耕種一番。則每年坍卸一次。兼因各處圩寨。皆犀隄以切深濠。又因隄溝積水。每有挖隄以放水者。所以各處隄工。毫無足恃。淮水復故。擬先將黃隄修築完固。設有隄勢窄狹之處。即以河心之土。培築堅厚。安阜庶資保障。

一河渠出土擬寓濬於築也。兩灘出土。堆積太近。勢必易於塌卸。況三河既堵。引河全開。則全湖之水。并由廢黃河入海。出土不遠。其未遽刷寬之時。一經盛漲。水勢囗高。濬起泥沙。浮沈水底。勢必致大溜直偪遙隄。山安海阜附近黃隄居民。又不免危險。擬藉河心之土。分積兩灘。離河渠各在六十丈外。高準八尺。層層夯硪。以為水勢出槽縷隄。接連河心扯算。口面約寬一百三十餘丈。秋冬水涸。溜自歸槽。即非常異漲。大溜出槽。縷隄口面一百餘丈。自足浮送入海。外有大隄以為屏藩。中有縷隄以為管鑰。即水勢奔騰。大溜俱在縷隄之中。並不侵偪遙隄。附黃居民。斷無意外之變。

一淮渠濬寬擬堵塞三河也。廢黃河多係浮沙。必須清流激湍。方能愈刷愈深。愈刷愈寬。今引河雖分道開闢。若不堵塞三河。水勢不能囗高。即不能以清刷沙。勢必致日久河身又淤。擬徐將三河用土埽封塞。障水北行。庶引淮入黃。可以奔騰衝刷。不三四年。廢黃河自能漸次寬深。此條俟淮水滔滔東注。並黃隄柴埽盱堰石工。一律完好。然後再議堵築。

一山盱以南擬酌留口門也。淮水來源本旺。又合七十一道山溪之水。近因三河常洩。皖省恃以為安。今雖分道開濬引河。

一時未遽刷寬。經臨盛漲。宣洩不及。又未免浸鳳泗危堰盱。而啟放閘壩。又復囗延時日。有所限制。擬於舊壩未報廢者。相度地勢。酌留長遠滾水口門三十丈。毋須封土。水一丈則蓄於湖。水一丈以外。則由壩滾入高寶湖。源經六閘。沿江分洩。北有數道引河。南有滾水口門。則宣洩必易。淮水自不壅遏。潁鳳一帶。永弭漫溢。盱堰亦不危險。此因引河廢黃。一時未遽刷寬。慮皖省被淹而設。俟數年全湖東注。此口門即行永閉。

一口門之外擬再修一壩也。非常異漲。亦須有備無患。今引河雖開。廢黃河雖濬。而口面一時未易刷寬。則二三年中桃伏秋汛。水踰誌樁。山盱舊壩。又不能不從權啟放。查五壩中尚有未報廢者。擬修補如式。以備異漲啟開。慎重河防者。祗可設而不用。不可恃而無備。

一淮泗入口擬均劑低昂也。清口之地。係中河洪澤會合之處。惟近來中河地高。洪湖地低。不設法均劑。一經開闢。洪湖之水。不敵中河。勢必至壅遏淮水。不能東注。擬於其閒將全河開寬四十丈。長四里。俾洪澤中河之水。囗力東注此地。口面寬闊。水勢即平。自無壅遏倒漾之患。

一引河濬淤擬借轉輪力也。兩引河頭。爛淤活沙。極難疏濬。舊以南子開合為之。濬淤不多。且費人力。擬以長方船十數隻。自船腰以至船頭。分開兩囗如凹。囗中橫插車盤。一如水車式。離水底數寸。深淺仍可伸縮。船面橫眠轉輪一道。若干人踏之。使車盤轉動。再用活頭大鐵播箕一。裝土數千觔。箕底設車輪兩道。箕口鑲鐵。如耕田之囗。再用鐵索長數丈。一頭繫於車盤。一頭縛於箕口。車輪轉動。則播箕拉近船邊。鐵囗耕過。則沙土捲入箕口。車起播箕。活頭抽動。將沙淤傾入小船。剝往他處。其引河南口之淤。船運山盱隄邊。以桶弔起。拌入乾泥。藉築山盱坦坡。其引河北口之淤。以擔運遠。藉築高堰湖灘越隄。俱一舉兩用。若開闢海口潮汐往來之地。擬亦仿此法。此呂宋疏濬海口法也。載經世文編。其船即永為淘淺濬淤之用。其地如易淘濬。此船即可不造。錄之以備採擇。

一淮河濬寬擬閉劉老囗也。向因黃河高仰。中河之水無由洩。始開劉老囗半路劉。由六塘河歸海。今淮水尾閭開濬深通。則中河之水俱會淮入海。劉老囗半路劉即可永閉。至永濟橋。俟淮渠刷寬時。亦可相度情形。酌量堵閉。庶清海安沭。永弭水患。其鹽河兩岸決口。如北新宮等處。亦須估修如式。以上十二條。擬次第興辦。惟寓濬於築一條。濬廢黃河時。即可隨時施工。

一工程浩大擬分年舉辦也。廢黃河數百里工程。若囗一年舉辦。不獨經費未易籌畫。且民夫亦屬難齊。靳文襄公八疏有曰。治水必始自下流。下流疏通。則上流自不飽漲。此項工程。擬分二年興辦。擬即日將成子河以東尾閭。照依丈尺。開闢寬暢。冬季再將各項工程。分段興辦。俟洪澤中河兩水。滔滔東注。然後再議堵三河。閉劉老囗。不獨經畫照料。人易圖功。且按一二年分捐。民更易於為力。如或經費不敷。即分三年舉辦。此係一勞永逸之舉。不妨稍寬時日。惟事勢有順逆。施功有次第。先後未可倒置耳。

一成子引河擬因時堵閉也。千里淮流。固資各處口門宣洩。而乾旱之年。亦須防備。即如乾隆五十年冬。洪湖之水。僅存二尺八寸。於漕運民田均有妨礙。擬於大旱之年。將成子河口門。築攩水壩。稍為堵閉。僅留七堡順清河口門宣洩。存蓄湖水。以濟漕運。以利民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