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声”
河南省登封县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古城。在县城西北有气势磅礴的中岳嵩山。闻名海内外的北魏古刹少林寺就坐落在嵩山的少室山五乳峰下。登封县城里有一处并不醒目但很神秘的地方,人们称它为“鸡的地”。这个“鸡的地”位于贯穿县城的公路北面,长约20米,宽10米,地面是平常的略黑色的土地。只要在这个范围内“叭、叭”地拍掌,掌声响后,听到的回音不是原来的“叭、叭”声而是像小鸡雏“啾、啾”的叫声,声音清脆悦耳,当地人管鸡雏叫“鸡娃”,因此这个地方也就名为“鸡的地”了。
据当地人介绍,这块小小的“怪”地方自古就是这样。以前是一块平地,现在尽管东西两侧已建了平房,但这一奇特声学现象仍然存在。在这块“鸡的地”之外的地方,却听不“啾、啾”的鸡娃叫声,这种声学现象为“鸡的地”所独有。人们试图用声学来解释,但无从着手。北京天坛回音壁、三音石是有着声学原理的。然而“鸡的地”为什么发出鸡娃“啾、啾”的叫声呢?回声是声波被障碍物反射的结果,而这里又找不出合适的障碍物。这里南北面是遥遥相望的太室、少室两山的余脉,这样远的距离掌声达不到;东西两边的房屋虽然可当做反射的障碍,但声音由“叭、叭”变成的“啾、啾”还是难以解释。况且,早先这里没有房屋时,这种声学怪现象早已存在。许多人都试图找到满意的解释:难道这里果真是有些人所猜测的地下人的隧道口吗?
河北省境内有清代的东陵,在陵园中的15座陵寝里建有大小不等、形式各异的石桥100座。其中顺治皇帝孝顺陵寝前有一座长110米,宽9米,装有126块石栏板的七孔桥。令人不解的是,如果敲击该桥的栏板,桥就会发出叮咚悦耳的声音。每块石栏板大小一样,形状相同,然而发出的声音却不同,有的浑厚低沉,犹如木鱼、钟磬,有的声音脆亮,似黄莺高歌。因为我国古代声乐中分宫、商、角、微、羽五个音阶,所以人们把这座桥也称为五音桥。据有关专家的化验,石桥所用石板的材料为含有50%铁质的方解石,因此能发声,当地人把这种石料称作响音石。另外,在东陵的下马碑座、定陵宝顶的两扇石栅栏门都能发声。
再有河北青龙县老岭山东面的“响山”,海拔约1000米,势如黄钟覆地,岩隙罅穴格外发育,加上周围诸峰对响山形成合围之势,所以劲风一吹,擦譬如琴,入穴如笛,搏柱如钟,穿罅如弦,于是百乐和鸣,笙管笛萧齐发,时如高山流水,如泣如诉;时如黄钟大吕,抑扬洪亮,人们就能听到一场大自然管弦乐队的大合奏。
奇“井”
广东省湛江市有一口地震观测井,叫罗屋井。该井水位变化还可以反映鱼汛,渔民能从水位记录线上看出次日可捕到什么鱼,捕鱼量有多大。这可真是让人费尽思量。
四川省长宁县也有一眼井,井内有两道水脉,味道一淡一酸。若是堵住其中一脉,另一脉也就不会出水了,放开以后,两脉都又开始涌水,这是什么道理,人们还弄不清楚。而奇象有偶,江西于都县紫阳镇有一井,逢单日水酸,逢双日水甜,一年四季如此。
江苏东海县石梁河乡贾庄村,村民杨明吉家1977年打了一口深6米的泉水井。多年来这口井能准确的预报雨情。
该井正常水位1.3~1.5米,水清且甜。遇有干旱,附近水井的水位会下降,但这口泉水井的水量不减。然而,每当天气变阴欲雨之前,这口井的水位会突然下降40厘米左右,而且井水变浊,预示着天要下雨。不过这现象其实还较普遍。
据1994年1月13日《新晚报》报道:辽宁省康平县郝官屯乡顾家屯村有一眼水井,据说井水能医治心脑血管硬化等多种疾病。传说这眼井是清朝皇帝路过此地时打的,原名孤家井,因而该村取谐音顾家屯。常年水温保持在5℃以上。该乡经委主任刘才说,经常用此水的人没有患癌症、心脑血管疾病的,并且对妇女产后无乳现象有明显治疗效果。井中还有一奇观,就是在深井里生长的30余条泥鳅生活常态全部仰游,令目击者惊叹不已。目前,有关部门对该井水进行监测化验,发现水中含有高浓度鳃和偏硅酸,这些物质有软化心脑血管作用。但为啥该水能防癌、催乳,至今是个谜,至于“泥鳅仰游”的自然奇观更是谜中之谜。有待专家们去进一步破译。
在湖南省洞口县竹市镇荷池村的田垄中,有一口已有500多年历史的古井,数百年来,井水清澈,透明无色,常年水丰。井深2米,长、宽各1.5米。1979年以来,这眼井出现了异常现象:每当下大雨的前一天,井水会变成棕红色,并带苦涩昧,这样持续了3~5小时之后,水质才恢复原样。这口古井通过水色水质变化来预示天气的变化,每次都准确无误,令人吃惊。为什么这口井会有这样奇特的功能?同当地的地质结构有什么关系?地质地貌又怎样反映天气的变化?这些都还是谜。
奇“庙”
辽宁省岫岩满族自治县的松树秧村,有一座遐迩闻名的古庙。该庙建于唐代,是辽宁省保存下来的古代建筑中唯一的大型石庙。这座古庙3间殿宇,全为石质结构。最神奇的是,正殿脊檩具有预报天气的作用。每逢干旱之年,只要观看脊檩的湿润程度,就能测定天气有雨还是无雨。如果脊檩非常湿润就证明有大雨要下,而微润则证明有小雨降临,不湿润则是无雨的标志。据《岫岩县志》记载,自古以来根据此庙测定天气很灵验,而此脊檩之谜自古至今还无人揭晓。
奇“塔”
在宁夏,青铜峡水库西面峻峭的山崖上有108座塔,又称百八塔。百八塔坐西朝东,背山面水,随山势凿石分阶而建,自上而下,按1、3、5、7……19奇数排列,构成了一个等边三角形的大型塔群。这个塔群的奇怪之处在于它巧妙的建筑构思刚好符合视线的透视原理,远望能观塔群全貌,近观可看清每一个塔的细处。这些塔的底座为砖砌八角形顶弥座,塔身似覆体,塔顶如宝珠,高2米左右,是种实心喇嘛塔。其最上一个塔,形体特大,以上逐层按比例缩小。设计该塔群的人一定是古代技艺超群的匠师,真可谓匠心独具,别具一格,然而说到这些塔是谁设计的,又是何年如何建成的,仍是个不解之谜。
如果说意大利的比萨斜塔是因倾斜而不倒成为世界之谜的话,那么中国的护珠塔应是斜塔不倒的第一谜。因为比萨斜塔倾斜5°16′,而护珠塔已倾斜达约6°52′。
护珠塔建于北宋元丰二年(公元1079年),坐落在上海市“松郡九峰”的最高峰天马山上。该塔是一座7层八角形砖木结构的楼阁式宝塔,也称宝光塔。在清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时,因山上佛事燃放爆竹,引起火灾,烧毁了塔心木和各层木结构,引起塔身倾斜。现塔高约30多米。
相传古代造塔时,为了使砖层平整,宝塔坚固,以及用来镇妖避邪的迷信目的,塔的砖缝里填有铜钱。因后来不断有人在塔砖中寻找铜钱,把塔砖拆掉,致使塔的底层1/3的砖已没有了,塔的底部被毁坏,逐渐倾斜。整个斜塔仅靠2/3不到的底层砖墙支撑,宝塔向东南倾斜达约6°52′之多。
千年古塔,在200多年间,既遭大火焚烧,塔基又被破坏,塔身严重倾斜,却始终斜而不倒,屹立于天马山巅。这真是一个难解的谜。
护珠塔斜而不倒,在当地有这么个传说。塔的东南面有一株古银杏树,是500年前松郡九峰的辰山仙人彭素云种的,树的枝叶都向西,树虽枯死,但它的神力仍在。由于这棵树的神力遥向支撑,才使倾向东南的塔始终不倒。这只是一个美好的传说,当然不足为信。不少人认为这与古代造塔的技艺有关。他们指出,古代用糯米饭拌以桐油石灰来粘合砖块,这种粘合剂的强度甚至超过现代的水泥砂浆。护珠塔用这种优良的粘合剂,加上古代砌砖技艺的精湛,使整座塔能够浑然一体,再加上这种粘合剂随着建筑时间推移会越来越坚固,因此残缺的塔砖不会一块块塌落。据1984年上海文物管理部门抢修该塔时发现,塔身上部虽已倾斜,埋入地下的塔基却没有松动。所以人们认为这是塔斜而不倒的原因。
但是,另据有关专家考察研究,古塔不倒是当地地质构造的关系。由于天马山护珠塔是建造在沉降不均匀的地基上。东南方向土质较软,西北方向土质较硬,所以塔向东南方向倾斜。但江浙一带多东南风,护珠塔建在天马山顶,四周空旷,所受东南风力更强。因此,塔的倾斜力与风力相平衡,风力还起到支撑作用,使护珠塔斜而不倒。
尽管解说众多,但人们了解到的事实是,在乾隆年间斜塔遭大火焚烧后的200多年中,无数次狂风暴雨,把山下的房屋都吹倒了;1954年刮12级台风时,吹倒了塔下的大殿;1984年黄海地震,上海市区的房屋都受到了摇摆震动……为什么护珠塔能在天马山巅屹立不动呢?这是不是同地球上的神秘地带有关呢?这只有揭开护珠塔斜而不倒之谜才能弄清楚。
奇“烟”
湖南省登桑县的神堂湾,长期与世隔绝,传说是神仙聚会的地方。这里有着一望无际的原始森林,为整个神堂湾铺上了一层厚厚的绿毡。神堂湾整天整夜都喷着浓浓的白雾。在这里还有世界上罕见的白蛇,体长1~1.5米左右,形似一根软玻璃棒。如果在这里点燃篝火,火一点燃,火花上头便冒起一缕又粗又浓的白色烟雾,顺着神堂溪向谷中漂去。溪水平则烟平,水直则烟直。当溪水曲折往复,白色的烟雾也随之往复曲折,犹如两条白龙,腾飞于弯弯曲曲的山谷之中。
曾有一支探险队,在夏天来到神堂湾,想探个究竟。不料,走到一个四面悬崖峭壁的拐弯处,突然一股浓浓的白雾从山谷中喷射出来。霎时,探险队员们既看不见路,也见不到物,只听到身旁轰隆隆的响声,震耳欲聋。走在前面的猎犬也突然止步,狂吠几声,回头就跑。
神堂湾究竟有多高、多深,里面究竟有些什么“怪物”,人们至今不得而知。
奇“潭”
宇宙中最强大的引力场,据说就是黑洞,它所产生的引力使光都无法逃脱。正是这番缘故,科学家到现在还无从确认这种极端黑暗的天体残骸究竟存在于何处。
不过,人们已经发现在地球上也存在着某种强引力场,被猜测得最多的是著名的“百慕大三角”。这里要说到的是非洲西诺亚洞中的“魔潭”。
西诺亚洞是津巴布韦境内的一处古人类穴居遗址,它是由明暗两洞及两洞间的一个深潭组成的。深潭位于一个竖井般直伸地面的石洞底部,距地面数十米,一潭深蓝色的清水宛若一块巨大的宝石晶莹闪光。石洞直壁上有透穴同明暗两洞相望,石洞的下部有一****,潭水从这里流出,绵延形成长达15千米的地下河。
洞中的深潭为什么有“魔潭”之称呢?原来它有一种魔法般的引力。明明潭面只有10余米宽,按理说将一块石头从水潭的此岸扔向彼岸的石壁,不该费什么力气,可事实上连大力士都绝对无法将石头扔过去,飞石一过潭面必定要下坠入水。但也有不服气的,人力不行,就借助于枪械。但子弹射出去,同样不等击中深潭对面的石壁,就如同被什么神力吸住了似的,往下一栽溅落潭中。
这样的实验已进行过无数次。西诺亚洞中“魔潭”的这种神奇得令人难以置信的引力由何而来?直到今天,没有人能够揭开这个秘密。
奇“岛”
神秘失踪的“幽灵岛”
在茫茫的大洋深处,航海家们常常会发现一些变幻莫测、令人费解的离奇现象。各国的科学家们驾驶着设备齐全的海洋考察船多年来一直在努力地探索,企图解开这忽隐忽现、神出鬼没的“幽灵岛”之谜。为什么称它为“幽灵岛”呢?因为它突然会在海洋上神秘失踪,不久又会在另外一个海域里再现,来无影去无踪。
这里所说的“幽灵岛”指的是海洋中形迹诡秘、忽隐忽现的岛屿,而并非是那种热带河流上常见的、由于涨水或暴风雨冲走部分河岸或沼泽地而形成的漂浮岛。至于“幽灵岛”的成因与漂浮岛的形成有多大联系,这还有待于继续探讨。这里所提供的是令人困惑不解的“幽灵岛”现象,以及多年来人们为它所作的种种推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