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小说世界地理之谜总集(求知探索系列丛书)
25232000000059

第59章 亟待解开的谜底(3)

究竟为什么会出现这些怪异现象,科学家们的解释各不相同,有人认为是重磁异常,强大的重力转变为磁力,而强大的磁力又导致重力异常。为什么会产生如此强大的重力呢?人们还不清楚。

在世界各地还有一些地方有类似“俄勒冈漩涡”的现象。在乌拉圭的温泉疗养区巴列纳角,也有一块异常区,汽车开到这里停住,有一种奇特的力量推动车辆继续前进,上坡爬行几米才刹住,平坦路段则自动滑行几十米。

美国犹他州有一条“重力之山’的斜坡道。通过这段斜坡的公路长约500米,若驱车而下,在半途刹住车,车子竟然会慢慢后退,像被一股无形的力量拽着,硬是往坡顶爬去。但婴儿车、篮球等从坡顶放下去,总是一滚到底,从未出现往坡顶倒爬的现象。经过无数次的实验证明,质量越大的物体越容易往坡上爬,质量过轻就不能产生这种效应。

以上这些现象说明,我们对“地心引力”这个概念要重新思考,地心引力在地球的各处分布是怎样的?这个引力的结构与各处地心的结构有怎样的内在关联?我们对此还知之甚少。

神秘的无底洞

地球上是否真的存在“无底洞”?按说地球是圆的,由地壳、地幔和地核三层组成,真正的“无底洞”是不应存在的,我们所看到的各种山洞、裂口、裂缝,甚至火山口也都只是地壳浅部的一种现象。然而我国一些古籍却多次提到海外有个深奥莫测的无底洞,如《山海经·大荒东经》记载:“东海之外有大壑。”《列子·汤问》:“渤海之东,不知几亿万里,有大壑焉,实惟无底之谷,其下无底,名虫归墟。八绂九野之水,无汉之流,莫不注之,而无增无减焉。”事实上地球上确实有这样一个“无底洞”。

它位于希腊亚各斯古城的海滨。由于濒临大海,在涨潮时,汹涌的海水便会排山倒海般地涌入洞中,形成一股湍湍的急流。据测,每天流入洞内的海水量达30000多吨。奇怪的是,如此大量的海水灌入洞中,却从来没有把洞灌满。曾有人怀疑,这个“无底洞”,会不会就像石灰岩地区:的漏斗、竖井、落水洞一类的地形。然而从上世纪30年代以来,人们就做了多种努力企图寻找它的出口,却都是枉费心机。

为了揭开这个秘密,1958年美国地理学会派出一支考察队,他们把一种经久不变的带色染料溶解在海水中,观察染料是如何随着海水一起沉下去。接着又察看了附近海面以及岛上的各条河、湖,满怀希望地去寻找这种带颜色的水,结果令人失望。难道是海水量太大把有色水稀释得太淡,以致无法发现?

几年后他们又进行了新的实验,他们制造了一种浅玫瑰色的塑料小颗粒。这是一种比水略轻,能浮在水中不沉底,又不会被水溶解的塑料粒子。他们把130公斤重的这种肩负特殊使命的物质,统统掷入到打旋的海水里。片刻工夫,所有的小塑料粒子就像一个整体,全部被无底洞吞没。他们设想,只要有一粒在别的地方冒出来,就可以找到“无底洞”的出口了。然而,发动了数以百计的人,在各地水域整整搜寻了一年多以后,他们仍一无所获。

至今谁也不知道为什么这里的海水没完没了地“漏”下去,这个“无底洞”的出口又在哪里?每天大量的海水究竟都流到哪里去了?

人们期望科学家能及早弄清这异常温带的奥秘。

花岗岩圆石片上的骇人故事

众所周知,花岗岩是火成岩的一种,在地壳上分布最广,是岩浆在地壳深处逐渐冷却凝结成的结晶岩体,主要成分是石英、长石和支出。一般是黄色带粉红的,也有灰白色的,质地坚硕,色泽美丽,是很好的建筑材料。

但是,1938年,中国考古学家纪蒲泰在西藏边境的巴颜喀拉山发现了716块花岗岩圆片。同时还在一个山洞里发现了一些排列整齐的坟墓,以及坟墓中硕大的头颅与小小的骨架。

关于那些圆片,每片大约有2公分厚薄,很像我们今天用的唱片。在岩片的正中间有一个圆孔,以这个圆孔为中心,有一条双槽刻痕,成螺旋状地向外旋出,直至岩片的外缘。最令人吃惊的是,在地质学家的协助下,储鸿儒教授证明了这些圆石片中含有高量的钴及其他金属。物理学家们发现在这716块圆石片上有同度的振幅,结论认为,在某一时期,这些圆石片曾在强电流中被处理过。

这些奇怪的花岗岩圆石片,加上那些奇怪的骨骼,以及洞穴壁上发现的戴头盔的雕像,以点串连的星星、太阳、月亮的岩画,人们做了种种猜测与设想。

直到1962年,中国科学院的储鸿儒教授把花岗岩圆石片中条纹破译,才使人们的猜测变得清晰起来。

对这些条纹破译的结果,震惊了中外各个领域的科学,因为那上面记述的是这样一个骇人听闻的故事:

距今12000年以前,一群外星球上的人来到我们地球上。他们的“飞机”——这是这些密码的正确翻译——已没有足够的能量飞离这个世界。他们罹祸的地点是在荒凉不毛而人迹罕至的山区。那里没有工具和材料供他们制造一架新的“飞机”。

这群罹祸的地球上的人,想和山区的居民混熟而交为朋友,但他们却因不能得到当地居民的理解而遭到追逐和杀害。男、女和小孩就藏身在崖穴中……他们作出了很大的努力,最后,他们相们已经看到了山地居民的和平表示……

故事到此为止了。

据考古学家研究,古时候,米洛巴族和康巴族两个部落曾一度住在这一荒凉区域。

据当地的传说,因为这些外来的动物面貌丑陋,所以米洛巴和康巴族人处处回避他们。据考古学家推测,他们可能是遭到了山区居民的突然袭击而被杀害的。

由于世俗的传统观念,这个故事一开始就受到了人们的讥笑,认为没有比这更荒诞的事情了。可是,世界上许多有名望的科学家都确信它的真实性。现在,这些花岗石片保存在北京的史前研究所里。

神秘的贝母云和夜光

对流层集中了整个大气圈3/4的质量和几乎全部水汽。因此,天空中漂浮着的朵朵白云,一般都是在对流层内形成的。即使是最高的卷云、卷层云、卷积云等,最大高度也很少有超过10公里的。过去人们以为更高的大气层再不会有云,可是后来却发现有两种罕见的云——贝母云和夜光云,分别出现在离地20~30公里的平流层和75~90公里的中间层顶部。

贝母云云集透光如卷云,伴有淡紫色或淡蓝色和绿色的近乎同心排列的光弧,犹如阳光下珍珠贝壳闪耀的绮丽色彩,鲜艳夺目,所以也叫贝母云或珍珠云。贝母云多见于高纬度地区,在挪威和阿拉斯加最容易见到。1959年6月27-29日,在我国小兴安岭的乌伊岭一带,也有人连续3天看见贝母云。夜光云为薄而带银白色或淡蓝色光亮的云,所以也称银光云。银光云多出现在中高纬度地区(北纬45度~70度,南纬40度~60度)夏季的黄昏后或黎明前,即只有当低层大气在地球阴影内,而高层大气被日光照耀时,才能用肉眼看到。

人类第一次发现夜光云是在1885年。一位俄国天文学家在从天文台下班回家的路上,忽然注意到高空那一片略带蓝色的银白云彩。奇怪的是这种云宛如明净的玻璃一般透明,屡次都能透过它望见在后面闪烁的星星。同年,另一位德国学者O·耶赛也发现夜光云,并开始测量其云高、云向和云速。又过了一年,在南半球的智利又有人看到夜光云。观察者观察到,当时虽已日落西山,夜幕降临,但夜光云反射着日光,显得很亮。天空白茫茫一片,有时照射地面物体甚至会出现影子。西欧从1964年以后开始定期观测夜光云。出现次数最多的是1974年,为41次,最少的是1970年,为15次,宇航员在太空飞行中也能望见夜光云。近100年来,人类有纪录的观察到夜光云不过800余次。

由于平流层和中间层的空气非常稀薄,几乎没有尘埃和水汽,缺少成云的条件,因此贝母云和夜光云的形成原因就成为一个谜。20世纪20年代,有人首次对夜光云的起源提出假说,它们是由剧烈的火山爆发向高空喷射出大量的火山灰和水蒸气形成的,它们的光亮与太阳光在火山灰和水蒸气中的散射有关。1959年,D·德京和E·H·凡思丁对夜光云进行光谱测定后,判断夜光云系由尘埃粒子组成。G·威特在1962年又进一步提出,这些尘埃是极细微的流星灰。由于地球处于宇宙尘埃连续不断的袭击下,地球表面每昼夜都有几十吨流星灰落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