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自然神奇自然之谜总集(求知探索系列丛书)
25236100000045

第45章 神奇的动物之谜(11)

雌鱼含辛茹苦为后代

尼罗河中的淡水鲈,雌鱼产下数百粒卵之后,小心翼翼将卵一粒粒分离开来,然后衔入口中孵化。小鱼的孵化需要两个星期,在这段时间里,雌鲈鱼不吃不喝,光张着嘴艰难地喘气。饥饿使它们的腹部绷紧,肋骨内陷,脑袋越发显得肿大。

刚孵出的小鱼只有2毫米大,最初住在母亲口中。不久,雌鱼上下游动,侧着脑袋在河底磨蹭“肿起”的头部,以促使小鱼游出,到外面独立生活。一旦小鱼真的游出母亲的大嘴时,雌鱼又会追上去,重新将其吞入口中。直到雌鱼追不上它们时,雌鱼才放心让它们自己去谋生。每当危险来临时,雌鱼又会以与水面呈10°~20°的夹角低头的姿势向小鱼发出警报,小鱼迅速排成葡萄似的一串,蜂拥进入母亲的口中,雌鱼带着儿女迅速脱离险境。

鱼栖息在1000米深的湖底,体长而扁平,眼睛长在头的上方,嘴巴很小,身体无鳞。到了生儿育女的时候,鱼的慈母行为表现得淋漓尽致。“怀孕”的雌鱼腹中挤满了已经孵化出来的小鱼,它竭尽全力朝湖面游去,为的是能使小鱼顺利产出。由于湖底的压力很大,水面的压力小,当雌鱼接近水面时,压力猛地消失,其肚子爆裂,小鱼得以成群结队地游出,散入湖中。母鱼却为此付出了宝贵的生命。

非洲鲫鱼妈妈对自己的子女非常钟爱,堪称爱子模范。鱼类为了延续种族,一般繁殖力都很强。例如一尾十几千克的鱼,大约能产200万粒卵。但是,多数的鱼妈妈在产卵以后,对它们幼小的后代能否长大成鱼,都不去关心了。鱼卵在天然的水域中,常常遭到敌害的吞食和风浪的袭击,卵孵化率和幼鱼的成活率都很低;而非洲鲫鱼妈妈却与众不同,它们对自己的子女体现出少有的母爱。它们的口腔特别发达,在繁殖期间常把受精卵含在口中,让卵在口腔中孵化,这样既安全,又因呼吸时水流不断从口腔经过,保证了充足的氧气。当仔鱼孵化出来后,雌鲫鱼仍将仔鱼留在口腔里,直到仔鱼能游动时,才肯吐出来。但仍把仔鱼带在身边,一遇敌害。就张嘴一吸,把仔鱼迅速衔入口中。真可谓精心护理,关怀备至。

雌章鱼是好妈妈

在海生动物中,雌章鱼(章鱼不是鱼,是一种软体动物)是位尽职的妈妈。它知道自己要产卵了,就游到一个隐蔽之处——一条缝隙或一个岩洞,用海藻等植物,巧妙地编织成一条条长约15厘米的细绳,细绳附着在岩石上。然后雌章鱼开始在细绳上产卵,产卵期将持续两个星期。一条雌章鱼可产33万粒左右的卵。受精卵经过4~6个星期的孵化期,孵成小章鱼。从编绳这一天起,雌章鱼便不进食,它用全副身心一刻也不懈怠地守护着未来的子女,以抵御外来侵袭。它的警惕性很高,且极为严格,绝不允许别的动物靠近它的窝。有时雄章鱼误入窝边,雌章鱼也会毫不留情地把它咬死。同时,它又不时地用腕足去梳理细绳,以保证卵有足够的氧气。腕足上的吸盘像一只只小吸尘器,雌章鱼用它吸掉卵上的赃物,保持卵的清洁,可防止寄生虫附着。整整两个月,雌章鱼看着自己的子女一个个孵化出来,觉得自己已完成使命,便溘然离世而去。

蚂蚁世界

蚂蚁的家

你想过吗?什么时候才有蚂蚁的?据说,最早的蚂蚁可以追溯到1亿年前,它们和恐龙生活在同一个时期。然而,硕大无朋的恐龙灭绝了,小小的蚂蚁却一直繁衍至今。目前已知全世界有近8000种蚂蚁,个体总数超过所有其他陆生动物,踪迹遍及全球。

蚁巢是蚂蚁的家。不同种类的蚂蚁有着各不相同的蚁巢。

在寒冷的北方森林里,为了保暖和避风,蚂蚁便用它那坚硬而锋利的颚,在树木上打洞挖道,把巢建造在木头里。人们叫这种蚂蚁为“木匠蚂蚁”,而把它们筑的巢称之为“木头家庭”。木头家庭建成后,负责警卫的工蚁就用自己粗大的头部当“大门”,堵住洞口,阻挡敌人入内。有趣的是,当自己家里的工蚁采食回来时,只要用头上的触角轻轻地敲一下“大门”,警卫蚁就能辨认出这是“自己人”,立即放它进来。

蚂蚁

在南美洲茂密的森林里,土地潮湿,还经常发大水。那里的蚂蚁没法在地面上建立家庭,只好采集泥土爬到树枝上去筑巢。它们齐心协力,口中衔着比自己身体重得多的潮湿泥团,川流不息地爬到树枝上,像燕子街泥筑窝那样,筑起了圆球似的泥巢。巢内有许多房室和弯曲的通道。蚂蚁把各种花的种子“种植”在泥球上。不久,种子发芽,鲜花盛开,泥巢成了艳丽的花球。而植物的根须却成了泥巢的“钢筋”,牢牢地抓住了周围的泥块,因而花球家庭十分牢固,无论是风雨侵袭,或是烈日曝晒,都不会发生裂口和坍塌,不愧为建筑杰作。

在非洲和亚洲的有些地区,生活着一种蚂蚁——织造蚁,它们能用叶子筑巢。选好合适的树叶后,一些工蚁用颚衔住叶子,另外一些工蚁用幼虫吐出来作茧的丝,把许多叶子缝缀在一起,造成蚁巢。织造蚁就居住在这种通风凉爽的叶制“房屋”中,天气炎热也不怕了。

然而,世界上绝大多数的蚂蚁是生活在地下的。它们的地下“宫殿”十分宽敞,既有贮粮室、保育室,又有蚁后卧室、幼虫吐丝结茧室等,还有许多蜿蜒曲折的通道。有一种切叶蚂蚁,它们建造的地下“宫殿”面积可达6平方米以上。生活在智利的沙漠蚂蚁,为了躲避烈日的烘烤,能钻到地下很深的地方筑巢。

蚂蚁的“农牧业”

动物世界里,蚂蚁是最早的“采集者”、“种植者”和“狩猎者”。

生活在美洲中部和南部的切叶蚂蚁不愧为真正的“种植者”。它们成群结队地在树林里,用剪刀状的双颚把叶子切成小片,顶在头上搬回蚁巢,乍一看好似撑着一把“伞”。叶片搬到蚁巢后,由其他工蚁咀嚼成浆状,作为培养菌类的原料。当菌类生长时,就成为蚂蚁的食料。地下的蚂蚁“菌园”十分庞大,有的长1米、宽0.3米,还配有专门的警卫蚁管理“菌国粮库”,不让其他外来蚂蚁偷食。

蚜虫是成群生活在植物上的绿色小昆虫,它们具有长长的吸管,以吸取植物茎中的汁液为生。这些汁液经过蚜虫的消化,便变成一滴滴亮晶晶的粪便,这些粪便叫做蜜露,其中含有丰富的糖和氨基酸,是蚂蚁最可口的食料。只要蚂蚁用触角碰碰这些蚜虫,它们就排出粪便,让蚂蚁美餐一顿。正因为如此,蚂蚁会像人类保护奶牛那样保护蚜虫,常常用叶子或木条把蚜虫围起来,一旦遇到蚜虫的敌人,就用锐利的颚进行攻击,把它们赶走。有些蚂蚁对蚜虫的照顾可真细致周到,每到秋末时节,它们把蚜虫搬回蚁巢中越冬,初春又把蚜虫搬回植物上去寄生,真是道道地地的“放牧者”。

在蚂蚁社会中,既有自食其力的“劳动者”,也有不劳而获的“剥削者”。例如,有一种体小灵巧的寄生蚂蚁,它们从不干活,而是把自己的巢营建在别的蚁巢旁边,不时地窥测附近蚁巢的动向。一旦有机可乘,便进行闪电式的掠夺,把别的蚁巢中的卵和食物囊括一空。待别的蚂蚁闻讯赶来,它们已经全部撤走,只留下一个空巢。万一别的蚂蚁穷追不舍,它们能放出一种难闻的气味,迫使追赶者止步。

好战的蚂蚁

几乎所有的蚁群都是好战的。它们常常为了扩大地盘、争夺食物或捕捉奴隶蚁而大战一场。

在搏斗中,阿根廷的蚂蚁有很高明的战术。它们常常成群出击,把对方的蚂蚁一个个地分割开来,然后集中优势兵力,把一个个单枪匹马的蚂蚁团团围住,群起而攻之。先用锋利的颚咬断对手的触角和足,再把它的头咬下来。

在热带地区有一种战蚁,生性好斗,经常向四邻开战。它们除了尖利的颚以外,还有一种“杀手锏”——喷射出一种毒物,使对手瘫痪,甚至死亡。

生活在热带森林中的食肉军蚁,可算是蚂蚁世界的一霸了。它们的队伍可以由1万到上百万只组成,浩浩荡荡,所向披靡,经过之地,几乎所有遇到的动物都无一幸免。这种蚂蚁有巨大的颚,吃小动物自不在话下,就是昏睡不醒的大蟒蛇和拴着的羊,在几个小时之内,也会被它们吃得一干二净,只剩下一堆骨架。

在蚂蚁世界中,也有以奴役和欺压弱小蚂蚁为生的“恶棍”。如美国东北部的一种血红蚂蚁,常残杀和捕食黑蚂蚁,还冲进黑蚂蚁的巢中,抢走它们的蚁蛹。一旦这些蚁蛹变成蚂蚁,便沦为血红蚂蚁的奴隶,一年到头为“恶棍”服苦役,从事繁重的劳动。

在欧洲有一种从来不干活的悍蚁,它们凭着一对弯曲而锐利的颚,常常横冲直撞,袭击灰蚂蚁的蚁巢,杀死蚁后,赶走工蚁,掠夺蚁蛹,把蚁巢窃为己有。下一代的灰蚂蚁长成后,也就成了悍蚁的奴隶。当然,灰蚂蚁遇到悍蚁时,也会奋起自卫;但体小颚短的灰蚂蚁哪里是悍蚁的对手呢,经过一天或几天的激战,它们便大多阵亡了。

非洲北部有一种沙蚂蚁,蚁群之间经常发生大战。令人惊奇的是,同伴在战斗中阵亡以后,它们会组成长长的“送葬”队伍,扛起“阵亡将士”的遗体,送往墓穴,尔后在尸体上盖上一层沙土,有的沙蚂蚁竟会运来带根的小草,种植在周围,好似作为永久的纪念。

蚂蚁的功过

有些人认为,蚂蚁是害虫,它们会给人类带来多种危害。例如美国有一种大红蚂蚁,专门吃植物的根和茎,使农作物生长不良,甚至枯萎死亡。一旦受到惊扰,这种大红蚂蚁还会成群地袭击人或家畜,使之痛痒难熬,并传染疾病。

可是,有些蚂蚁对人畜和植物却是十分有益的。把一种红蚂蚁放养在甘蔗田里,就可以消灭甘蔗螟虫的幼虫。螟虫的幼虫有一种“隐身法”,见情况不妙,便钻入甘蔗的茎内,逃之夭夭。然而,机智灵活的红蚂蚁却能沿着蛛丝马迹跟踪追击,把幼虫咬死。据统计,放养了红蚂蚁以后,每亩甘蔗田每年可增产100千克左右的蔗糖。个子比红蚂蚁大的黑蚂蚁则是松毛虫的天敌。黑蚂蚁生活在松树上,取食松毛虫的卵和一龄、二龄幼虫,也噬食三龄以上的幼虫。在没有放养黑蚂蚁的松林中,松树常被松毛虫吃得如同火烧过一样;而放养黑蚂蚁的松林长势良好,一片葱郁。

人们发现,小小的蚂蚁竟是动物中的大力士。因为按自身的体重计算,蚂蚁能拖动比它重4倍以上的东西,其他动物无法与它相比。蚂蚁何来这么大的力气呢?原来,蚂蚁脚爪里的肌肉是一种效率非常高的“肌肉发动机”。它是由几十亿台微妙的“小发动机”组成的。为什么这种发动机效率特别高呢?因为其中省掉了燃烧过程,而是燃料中的潜在能量直接释放出来,转变为机械能。这就启发了科学工作者:要想获得高效率的发动机,必须让燃料直接变为电能和机械能。近年来,类似的“人造肌肉发动机”模型,已研制成功。

近年来,国内养蚂蚁成了一个热点。据说在蚂蚁身上含有人体所需的许多物质,这些物质不仅能治病,还能强身,因而在一些食品中也掺入蚂蚁制品,甚至把“蚂蚁’两字也放进食品名称上。

虎鲸奇闻

杀鲸凶手

早在1862年,有个叫埃斯里奇特的人,从一头虎鲸的胃里发现13只海豚和14只海豹,因此称它为杀鲸刽子手。虎鲸的英文名称叫做“killerwhale”,也就是杀鲸凶手之意。

虎鲸在捕食时,还会耍花招。有时,它们肚皮朝上,纹丝不动地漂浮在海面上,犹如一具尸体,但一俟有人接近,它们一翻身迅速地游走了,显然它们是在装死,以诱捕受骗而来的海鸟。海豹、海狮等猎物,由此可见虎鲸的狡猾。

虎鲸有一种怪僻,就是最喜欢吃一的唇、舌。有人曾对捕到的35头灰鲸进行观察,发现其中有7头灰鲸的舌头,部分或全部被虎鲸吃掉了,显然这是些遭受过虎鲸袭击的幸存者。不少人说虎鲸喜杀鲸取乐。如被捕鲸或击毙的鲸,在海面漂浮时或被船曳行中,虎鲸也会趁火打劫,有时竟钻到死鲸嘴里,甚至用炮打都赶不走,它们常将鲸的唇、舌及皮下脂肪等炼油原料掠食一空,因此,挪威人称它们“油贼”。

众所周知,蓝鲸是世界上从古到今最大的动物,因而有“动物王”之称。可是,人们发现,这种庞然大物竟也会遭到虎鲸的围猎和撕食!

一艘“海洋世界号”考察船上的美国科学家们,在下加利福尼亚海区里,发现一群约30头虎鲸,正在围猎一头长约18米多的幼蓝鲸,其情景与陆地上群狼围猎鹿相似。

这群凶恶的“歹徒”,它们在围击蓝鲸时似乎是经过“预谋”的。一些虎鲸在它的两侧,两头虎鲸在它的前面,另外两头在它的后面,似乎阻挡它逃跑;另一些虎鲸则迫使它沉在水下,不让它露出水面呼吸;还有一些虎鲸在它的腹部下监视,以防它潜水溜掉。

这头蓝鲸的背鳍已被咬去,尾叶已被撕碎,使它难以游动,这时虎鲸一哄而上,大块大块地把蓝鲸肉咬下来,共享美餐。

这场围猎战,从下午1时左右持续到傍晚,大约经历了整整5个小时。直到下午6时,那头受害的幼蓝鲸虽还没有断气,但已是遍体鳞伤,鲜血淋漓,危在旦夕。

虎鲸之所以在海洋世界能称王称霸,因为它的身体强壮有力。它体长可达9~10米,重7~8吨,背部中央有一个三角形的大背鳍,其高度达30~40厘米,不仅起航的作用,保持身体平衡,还可作为进攻武器,袭击猎物。它的上下颌每侧生着10~13个尖圆锥壮大而有力的牙齿:这是虎鲸掠杀其他动物的强大武器。虎鲸是群居性海兽,常常3~4头成小群或30~40头成大群集体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