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新型工业化与企业信息化战略研究
25274800000048

第48章 甘肃省企业集团及其中小企业信息化发展战略(3)

市场行为不规范。企业集团运行在一个尚不十分健全的市场环境中,行政指令还时常干扰市场。企业集团一方面表现出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主体的行为特征,另一方面又表现出凭借行政力量参与市场竞争的冲动。因而在企业集团的市场行为中,表现出一些不规范的特征,使企业集团内部发展动力不足。在调查的企业集团中,有63.3%的企业认为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滞后,有16.7%的企业认为资本市场、产权交易市场不健全,14%的企业认为当前国家行政对企业影响很大,16.7%的企业认为上级行政部门干预是影响企业生产经营的主要因素之一。

科技投入不足,技术创新能力薄弱。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公司技术水平的高低反映出公司在市场上竞争能力的高低。与发达省份相比,甘肃企业集团远未成为技术开发的主体,技术水平和技术创新能力低下,已成为制约企业集团进一步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据对30家企业集团调查,虽然企业集团投入的研究开发费用在逐年增长,但所占比重偏低,与国内大企业集团相比,仍处于较低的水平。2006年企业集团研究开发投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例仅为0.42%。国际企业界普遍认为,研究开发经费占销售额的5%以上,企业才有竞争力;占2%仅够维持;不足1%的企业则难以生存。显然,甘肃企业集团研究开发费用的投入仍处于较低的水平,技术创新水平低,产品科技含量低,严重影响企业的后续竞争力。

甘肃省企业集团与全国及西北各省企业集团相比较,差距明显。甘肃省企业集团在经济发展方面与全国及其他省份相比处于一个比较落后的地位。甘肃企业集团的平均资产总计仅是全国平均水平的34.27%;平均营业收入是全国平均水平的32.03%;企业平均利润总额是全国利润总额平均水平的28.49%,这三项指标均位居西北五省的第三位。企业平均研究开发费用仅是全国平均水平的18.87%。

我省企业集团无论从数量到总量与全国及西部省份相比,位次落后,差距较大。与自己同比是上升发展的,与外省的企业集团相比,发展缓慢。

(四)甘肃省中小型企业的基本现状

1.甘肃省中小型企业的基本情况

从甘肃省中小企业局、甘肃省乡镇企业局统计的情况以及来自其他方面的调查结果表明:截止目前,近年来,全省中小型企业、乡镇企业和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迅速,对全省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了30%以上,在繁荣经济、增加税收、促进就业、推动创新、扩大出口,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建设新农村,加快工业化、城镇化、现代化进程,推动和谐社会建设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的作用,已经成为推动我省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是省级财政尤其是市、县财政的重要来源,是新增就业和增加城乡居民收入的主渠道。

截止目前,甘肃省中小型企业发展到8.95万户,占全省企业总数的99%以上;2007年完成增加值862亿元,占全省GDP的1/3;上缴税金77.6亿元,占全省地方财政收入的41%;从业人员167万人,净增7成万人;规模以上中小型工业企业达到1808户,占全省所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98.21%,完成增加值、资产和从业人员分别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44%、41%和57%。2007年底,全省主营业务收入过亿元的中小工业企业达到176户,过2亿元的企业达77户,过10亿元的企业达到11户。已成为我省“四抓三支撑”和“工业强省”战略的重要支撑。全省乡镇企业达3.8万户,2007年完成增加值303亿元,上缴税金22.7亿元,从业人员110万人,全省农民人均从乡镇企业获得的工资性收入达到380元。全省非公经济组织55万家,2007年完成增加值936亿元,上缴税金69.5亿元,从业人员252万人,净增26万人。中小型企业、乡镇企业和非公经济对全省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30%以上,在繁荣经济、增加税收、扩大就业、建设新农村、加快工业化、城镇化进程、推动和谐社会建设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2.甘肃省中小型企业在发展进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困难

我省中小型企业,从性质上讲主要是乡镇企业和非公有制经济成份居多,在发展进程中存在着一系列问题与困难。政策环境不宽松,政策落实不到位;法律环境不宽松,中小型企业在发展进程中在诸多方面受不到法律的保障;人文环境不宽松,人事关系网往往影响中小型企业的健康发展;财政投入严重不足,融资难、贷款难、发展资金匮乏的问题突出;服务体系建设滞后;企业自身规模小,总量少,市场竞争能力和抗御风险的能力弱,宏观经济中运行存在的不利因素,转嫁给中小型企业负担的问题,呈现出上升趋势。近年来,由于能源与原材料价格上涨,物价水平居高不下,货币政策从紧,环境保护制度与法规从严,节能降耗措施进一步落实,这些在短时间内都给我省中小型企业的发展带来许多困难;我省中小型企业普遍缺乏高素质的管理型人才、创新型人才、复合型人才,我省中小型企业制度缺失问题严重;我省中小型企业不论在数量方面还是质量方面,与经济发达省份相比差距越拉越大;我省中小型企业经营管理水平止今还比较低下,管理粗放的问题在短时间内不能解决;与此同时,我省中小型企业生产率低下,产业结构和产品趋同化严重;我省中小型企业品牌少,高附加值产品少,核心竞争力弱,投入严重不足,发展后劲不足等等。

(五)甘肃省企业集团与在甘部分中央企业信息化的基本现状

1.甘肃省企业集团信息化建设取得的重大成果根据2008年6月国家统计局甘肃调查总队对我省企业集团科技发展与信息化建设的调研结果表明:

我省企业集团多数建立起了研发中心。为了适应市场发展的需要,增强企业的技术开发与创新能力,促进科技与生产的紧密结合,加速高科技产业化,提高企业的自我发展和市场竞争能力,多数企业建立了研发中心。调查的31家企业集团中,有22家企业集团建立了技术研究开发中心,占总数的71%;其中,技术中心获国家级认定的占9.1%,省级认定的占54.5%,其他级别认定的占36.4%;有18家企业的技术中心是企业独立组建的,与科研机构合作建立的有2家,与高等院校合作建立技术中心和其他方式的企业各有1家。

成立了信息化建设机构。调查的31家企业集团中,有26家企业集团成立了信息化建设机构,占企业集团总数的83.9%,在成立信息化建设机构的企业集团中,有65.4%的企业有专职的信息化机构;有87.1%的企业已实现了财务管理信息化,有80.6%的企业实现了办公自动化,已实现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和客户关系管理信息化的企业均占54.8%,有45.2%的企业实现了企业资源计划信息化。有21家企业集团建立了商业网站,占企业集团总数的67.7%。

获得主要产品(服务)或体系认证的情况。调查的31家企业集团中,有83.9%的企业主要产品(服务)或体系获得ISO9000-9004认证,41.89%的企业主要产品(服务)或体系通过ISO14000认证;有48.4%的企业主要产品(服务)或体系进入国际市场。

获得专利及科技进步奖的情况。被调查的31家企业集团共获得168项国内专利,其中已应用国内的专利有158项,占已获得专利申请的94%。31家企业集团近3年共获得74项科技进步奖,其中,国家奖4项,省(市)部级奖57项。

我省企业集团在科技发展与信息化建设方面逐步向市场化、信息化和国际化标准接轨。但是我省企业集团对信息化建设方面还存在着诸多不平衡的问题。

目前,我省企业集团信息化建设总体上而言,各企业集团的领导高度重视企业集团信息化建设工作,信息化建设卓有成效,得到了长足发展。我省的企业集团在信息化建设方面,存在着两方面的因素,一方面是积极健康的因素,另一方面是消极负面的因素。

2.甘肃省企业集团信息建设的其他情况

(1)甘肃省企业集团信息化的基础在不断地夯实

案例分析一:2002年酒泉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的企业信息化建设工程正式拉开序幕,经过5年的努力,酒钢的企业信息化建设已初具规模。目前已建成的酒钢信息网络覆盖集团本部、山西翼钢、兰州榆中钢厂三地,光纤总长度达150多公里,网络体系拥有交换设备150台,服务器98台,其上运行酒钢总部及下属所有公司的应用系统。2006年建设了网络管理、网络安全系统。网络管理系统实现了酒钢信息网络中140多台交换机、15台重点服务器的远程管理和性能监控,极大地提高了酒钢信息网络运行的可靠性。网络安全系统包含病毒防护、入侵检测、VPN、身份认证等系统,有效地阻挡了来自外界的各种计算机病毒和恶意软件的攻击,保护了酒钢应用系统的安全。

ERP(Enterprise Resource Plan,企业资源计划)系统实现了酒钢销售管理、物料管理、生产管理、财务会计、成本会计、质量管理等核心业务的集成,加强了基础业务管理、规范了业务流程管理,提升了企业管理水平。

物资计量管理系统实现了49个计量秤点数据采集、管理、并与SAP系统和仓储系统集成,实现计量数据传递的实时准确。

仓储管理及运输系统解决了ASP系统无法满足的库房及产品外发管理功能,成为WERP系统的有力支持。

办公自动化(OA)系统实现了集团公司三地日常办公业务的流程化、电子化、成为公司2800多名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的日常业务处理平台和办公助手。

企业网站年提供信息约50万余条,并且以及时、准确、全面的特点成为公司领导和职工获取信息和知识、进行信息交流的帮手。

生产数据采集系统采集现场数据19000多点,通过350多幅现场画面的监控,各级生产管理指挥部门能有效地掌握和指挥生产,实现了生产信息资源的共享。

视频检测系统共实现本部249个视频点,宏阳钢铁公司31各视频监视点的图像采集和传输,所有280个数字监视点均实现了网上浏览和生产指挥中心中央监控。

综合管网系统提供了30平方公里的酒钢电子地图、267幅工程设计地形图及各类管线电子图,为酒钢的动力能源介质提供了可视化、空间化的全面管理功能。

案例分析二:甘肃省电力公司成立于1990年2月,公司下属市(州)供电公司12个,控股供电公司1个,发电厂一个(刘家峡水电厂),另有基建施工、科研设计等配套服务单位。甘肃电网处于西北电网的中心,主网电压等级330千伏,分别与宁夏、陕西、青海联网运行,发挥着水火互济、各区互补的枢纽作用。330/110千伏主网架基本覆盖全省、全省乡、村、户通电率分别达到100%、98.2%和97.6%;目前我国运行的最高电压等级、也是世界海拔最高的750千伏官亭至兰州东输变电示范工程的投运,进一步巩固和优化了甘肃电网在西北电网中的核心和枢纽地位,为打通电能外送通道提供了有力保障。

2006年是“十一五”规划的开局年,也是甘肃电力信息化事业也是重要的起步年,在这一年中,甘肃省电力公司高效完成了信息化起步的各项准备工作,迎来了甘肃电力“十一五”信息化发展的腾飞期。2007年,公司上下齐心协力,统筹规划、抓主抓重,进一步理顺公司信息化管理体系,着力做好“十一五”信息规划“SG186”工程的实施工作,加大全省网络安全投入、做好市(州)信息网络升级改造工作,客户关系管理、电能量采集与监控系统、电费中心建设、生产管理系统完善、生产会议系统等一批信息化项目的建设,进一步提供了甘肃省电力公司的整体生产、经营、管理水平,为打造甘肃电力企业品牌、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案例分析之三:中国石油兰州石化分公司信息化建设有效地推进,网络基础建设扎实。在网络基础建设方面,以公司数据中心为核心,采用星状拓扑结构,构成了石化公司局域网络系统,覆盖了公司机关、所有二级分厂和主要的生产装置。光纤总长度达80公里。公司骨干网络上连接有68台高速网络交换机,服务器群设在中心机房,服务器全部采用千兆连接到核心交换机。二级节点交换机到核心交换机的主干线路和公司机关楼层之间全部用千兆连接,各分厂、装置、泵房的网络连接采用了千兆或百兆连接到二级节点。公司网络上有微机6000多台、服务器50多台。部署有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网络监测系统、网管系统、Symantec防病毒系统、操作系统补丁更新系统。

案例分析之四:兰州电机有限责任公司是西北地区最大的制造电机和发电设备的国家一级企业。1994年进入国家认定的企业技术中心行列,同年通过中国船级社质量认证中心ISO9001质量体系认证。并与2004年通过ISO9000∶2000版的换版认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