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中国历史50大谜团
2536700000038

第38章 建文帝失踪之谜(1)

公元1402年,一位登基仅仅四年的年轻帝王"建文皇帝",已经走到了生命的尽头。

欲置他于死地的,正是他的的叔叔燕王朱棣。这就是明史上著名的"靖难之役",兴兵夺权的燕王朱棣最终登上皇位,史称永乐皇帝,在他统治下,明王朝不仅完成了从南京迁都北京的浩大工程,更开创了一段辉煌的"永乐盛世"。

而那场曾经改变历史的大火,也在史家的笔端,浓缩成了"帝自焚"这样一行简单的记载。

600多年后,一本记载建文火中逃生的让氏家谱被公布于世,声称自己为建文后世子孙的让氏传人突然现身。

他们当时也讲到这样一句话,就是说作为一个中国人,非常传统的,对于祖先的追从,不会乱认祖宗的,所以是可以相信的。

让氏后人还向外界公布:先祖建文皇帝就葬在湖北洪山宝通寺,并有一副墨宝遗世。家谱记载:建文皇帝逃出南京,改名让銮,在湖南湖北一带定居,而本人就是明建文帝的十五世孙。

建文皇帝本姓朱,如果他并没有在火中丧生,而是逃出宫中,为何改姓为"让",更名为"銮"呢?

根据历代先祖口授心传的描述和家藏元烧包单,修成的《让氏家谱》,以及让氏后人的出现,使很多专家学者对史料的记载产生了巨大的问号。

因为老人的说法与明代正史《明太宗实录》中"帝自焚"的记载相矛盾,那么哪一种说法才是事实?

其实,在当时就有很多人对建文皇帝自焚而亡的说法表示怀疑。只是在明成祖铁腕统治下,无人敢触及这个敏感话题。

明史专家在史籍中,发现了一条让人起疑的记载:"万历2年的时候,明神宗就问当时的宰相,很有名的一个改革家,那就叫张居正,就问他建文皇帝到底是怎么回事?

张居正就告诉他相传他跑掉了,他还活着。因为一个皇帝跟一个宰相两个人讨论建文皇帝是不是逃跑了,是不是后来活着这样大的问题,张居正不敢随便把不正确的信息奏报给皇帝,不然他就范了欺君之罪。"

《明太宗实录》记载,当燕王朱棣的人马杀入宫中的时候,建文皇帝已经没有了踪影。

经过几天的搜查,最后燕王的士兵从灰烬中找到了建文帝的尸体,尸体已经满身焦烂,四肢不全。燕王朱棣不胜悲戚,抚尸痛哭说"你何苦这样呢,我只是来帮你的啊!"

可是,燕王凭什么就认定那具焦烂的尸体就是建文皇帝?封建王朝每个皇帝都有史录,燕王朱棣登基后,他加封自己为太宗,留下来的史录是《明太宗实录》。

《明太宗实录》记载朱棣破金川门,领兵冲进皇宫之后,建文皇帝的谋臣方孝儒被传入殿中,朱棣威逼他为自己起草继位诏书。方孝儒这愤怒的掷笔之声,激怒了朱棣。

最终他被朱棣处以极刑,并诛连九族。大家都知道方孝儒是非常忠正不屈的一个知识分子,可是在明太宗实录里面把他写成磕头求饶的一个谋士,可以看出来明太宗实录本身就是靠不住的一个史书。

如果《明太宗实录》为了掩盖朱棣夺权篡位的历史事实而扭曲了史实,而隔代修著的《明史》可能没那么多的忌讳,也许这套史籍更加可信。

可是,《明史》中关于建文皇帝的记载也是寥寥数语。书中说:"燕王遣中使出帝后尸于火中,越八日壬申葬之。"

南京明孝陵,这里是明成祖朱元璋的陵寝。位于明孝陵旁边的明东陵,它是朱元璋的儿子朱标,也就是建文皇帝父亲的陵寝。

如果明成祖朱棣礼葬建文帝,那么很可能就将他埋葬在孝陵和东陵的附近,可是随着现代考古挖掘工作的展开,人们始终没有找到有关建文皇帝墓葬的蛛丝马迹。

明朝用皇帝礼埋葬的规制是很高的,那么如果建文帝是真的是以帝礼葬的,那在当时是应该有一个很有规制的一个陵墓的,那么应该这个陵墓就在中山孝陵的这一带,这都是应该有的,而且这么多年下来,也不可能这个陵墓就消失掉了。

中国社科院历史研究员发现,其实到了明朝中后期,就没有人知道建文帝葬于何处了,这样的结果看似有些不可思议,但这也恰恰给了那些认为建文皇帝并非自焚而亡的猜测者们一个强有力的证据。

当时被埋葬的尸体根本不是建文皇帝!

燕王破城而入的时候,朱棣大肆搜查的对象还有建文皇帝的皇子。当时建文帝有两个儿子:长子朱文奎,次子朱文圭,根据史书记载,2岁的朱文圭被成祖幽禁在广安宫,直到英宗天顺年间才被放出来。但是建文的长子朱文奎却一直下落不明,《明史》中说"燕师入,七岁矣,莫知所终"。

既然朱文奎可以逃脱,那么建文帝也有可能出逃。明史纪事本末记载:当燕王逼近南京时,建文皇帝手足无措。

其中一个朝臣提醒建文,祖父朱元璋驾崩之前留给他一个朱红锦盒,让他在紧急时刻打开。于是建文皇帝赶忙打开了祖父遗留给他的锦盒。里面装有袈莎、剃刀和僧人的度碟。

于是,建文皇帝和几个忠心的大臣打扮成和尚模样,根据里面的指示,通过皇宫的密道逃到了宫外的神乐观。这就是当年的神乐观,根据史料的推断,建文皇帝逃生的第一站很可能就在这里。

可是那听起来很象神话的记载可信吗?如果朱元璋死前已预见到一切,并为命运不济的长孙作了逃生的周密安排。为何不为他稳固君位作周密的安排,反而让朱棣起兵威胁到其孙的帝位?

因此这段的神话色彩不敢让人轻信。可是偏偏在此后的一些典籍中,出现了关于建文皇帝逃出宫中所走密道的描述。《明史考证》里有这样一段记载:"宫中阴沟,直通土城之外,高丈二,阔八尺,足行一人一马,备临祸潜出,可谓深思熟虑矣。"

建文出亡是由这个地下道跑出来的,现在地下道已经得到证明,是有记载这个凤凰台记事里面说这个地下道很高,可以人跑出去。跑出去以后,有的说从鬼门关,有的说从城南、从中华门出去,但是他毕竟跑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