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微动作:世界顶尖读心侦探公开遍布全身的心理秘密
25427100000011

第11章 公安人员告诉你,耳朵究竟有哪些暗喻(2)

在国安局看来,这项技术的攻克有着非同凡响的划时代意义。因为在传统意识里,每个国家对情报的搜集与掌握,大多无外乎通过对通讯工具的拦截,比如早期对各国摩尔斯电码的拦截与破译、对电话等通讯卫星的监听,以及后来对计算机程序的入侵等方式,或者是通过传统的窃听技术与特工的偷拍技术等。虽然这些技术都有着它们各自的优势,但与国安局这项进入后期研究即将成熟的技术相比,是完全处于两个不同层次的技术。因为传统间谍技术盗取的只是情报,还需要汇总在一起具体分析。比如,早期国安局对全球很多政治人物的监听,通过政治人物的种种隐私和个性爱好来分析对方可能会做出的某种关键性决策,这种方法有着趋势分析的成分在里面,为最后的结果增加了很大的不确定性。然而,国安局的这一项延伸“耳朵”的计划,一旦取得最后的成功,那么之前所有搜集情报的方法均可被束之高阁——要想了解一个人心里的秘密,只需用这种特制的扫描仪对目标人实施一次有效的扫描,然后运用这种“耳朵”软件程序,对对方大脑里出现的特殊声音进行仔细“倾听”,并自动解码,一个个鲜活的单词就会跃然于计算机内,而此时只需要对这些音讯进行一次重组分析,对方脑子里的所思所想便会立刻跃然纸上。这些尽管并不是什么情报,但实际上比情报更有意义,因为每个人做出的任何一个决定都可能会在脑子里思考很久,而这也就意味着,国安局的这种“耳朵”所听到的是一个人内心的真实想法。也就是说,如果能够拥有这样一双“耳朵”,国安局的特工将有可能变成任何人“肚子里的蛔虫”。所以,届时它危及的将不再是某两个国家政治主张的问题,而是关系到整个全球的安危。

国安局的这项新技术,实际上是利用了人类过往的历史来认知或推理大脑对未来的认知模式和思维过程。在这一基础之上,国安局的专家还运用这一技术成果与谷歌的搜索预测能力做了一次对比,再一次得到了神奇的验证——通过对扫描过大脑者的认识模式与思维过程进行分析,当对方坐在电脑前刚刚拼写完一组打算搜索的词句的时候,这边的电脑程序分析的结果就已经准确无误地显示出了正确答案。由此可见,国安局这一研究成果的核心,其最终目标所能够准确预测到的,将是整个人类的未来。

3.美国国安局的窃听能力到底有多强

美国前总统布什亲自公开承认国安局窃听本国公民通讯的事件,引起了全球的关注。在这样的情况下,安全局的窃听内幕也逐渐浮出水面。那么,安全局的窃听能力到底有多强?作为这次事件的主角,国安局执行窃听任务的工具就是之前曝光的梯队窃听网。这一梯队窃听网就像是美国的耳朵,一直在倾听着周围的动静。

梯队窃听网是在冷战时期由国安局筹建的全球电子监控网。国安局拥有全球最先进的计算机,一流的密码编制、破译专家,并且在全球各地设有固定的无限电接收站,在人员和技术方面,就连美国中央情报局都自愧不如。

美国的解密文件中说道:“20世纪70年代,美国国安局提出了建立窃听网的想法,随后与英国协商,并最终与加拿大、澳大利亚以及新西兰合作,五个国家签署了《乌萨卡情报公约》。”

为了达到理想的窃听效果,国安局对窃听网进行了科学部署,负责监听的电脑上存放着需要监听的关键词,窃听网的电脑一旦发现与这些关键词有关的信息,就会自动记录下电话通话。

在美国,梯队窃听网的主要监听站位于西弗吉尼亚州,以及美国西北部的华盛顿,其监听的最关键词语就是“恐怖”。在位于新西兰的监控站中,放着签订条约的五个国家要监听的所有关键词,一旦电脑发现与关键词相匹配的内容,就会马上录制下来,发送给相关机构。这里的电脑都是顶尖配置的,其获取情报的方式已经达到了极为高度的自动化。位于英格兰北部的监听基地是此监听网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英国的监听基地,电子窃听机构会派人协助美国进行窃听活动。这个基地占地大约有三十个高尔夫球场大小,里面接收信号的装置在数英里之外都能看见。而在澳大利亚的基地位于澳大利亚中部麦克唐纳山脉脚下,人们在很远的地方就能看见接收装置。其中,最大的天线直径可达20多米,可以窃听到世界任何一个角落发出的无线信号。在澳大利亚基地,美国重点想要窃听亚太各国的军事动向。显然,这就是国安局窃听网监听站的分布情况。那么,如此庞大的窃听网究竟有多大的窃听能力?

事实证明,不仅是其他国家被监听,就连美国的伙伴欧盟也遭到了美国的监听。对此,欧洲议会委员会曾召开特别听证会,而苏格兰独立调查记者邓肯·坎贝尔在有关美国国安局窃听欧盟国家情报的报告中指出,梯队窃听网在1994年时就已经将法国锁定为了窃听对象。当时,法国正与巴西协商一项13亿美元的监控系统项目,而国安局特工赖特翁通过监听系统发现,法国无线电报总公司的汤姆逊在交易中贿赂了巴西官员。第二年,国安局又通过窃听系统,得到了欧洲空中客车公司和沙特政府交易的电话录音以及传真文件,并且得到了空中客车公司贿赂沙特官员的证据。除此之外,只要有重大事件,美国安全局都能获得重要的信息。

这份报告的内容让参与大会的所有人都十分吃惊,参与人纷纷回国向国家报告这一重要事件。该报告曝光后,美国国安局的全球监听计划从地理上可以分为这样几个地域:第一是苏联和东欧;第二是中国、朝鲜等亚洲社会主义国家;第三是其他所有国家。

一位安全专家说,对于美国的梯队窃听网,亚洲国家不能轻视,尤其是中国,因为美国现阶段正把自己的战略重心转向亚洲,特别是中国。一份美军外泄的文件显示,驻日美军楚边基地是美国国安局情报网中最重要的一环。楚边基地建于1957年,于1962年完工。楚边基地在建设的时候就已经投入使用,由美空军安全部指挥,很多任务都来自于国安局,而且从建成以来,它就一直与其他地方的十多个监听基地一起执行秘密任务。可以说,这一基地为冷战时期的美国多次立下战功。

楚边基地有一个半径66米、高37米的天线网,与周围大量通信天线形成了闻名世界的“象栏”,是美国梯队监听系统的一种标志。“象栏”是梯队监听系统中的重要部分,主要任务就是探测信号的方向,因为只能探测信号方向,再加上现今信号的错综复杂,所以不能探测到具体的位置。后来,国安局发现,只要有三个“象栏”同时都探测到一个信号,就能精确地确定信号位置。所以,为了能准确地探测出信号位置,国安局在全球很多地方都装上了这种探测天线。

这种探测信号的任务被美国空军称为“命中点”。在冷战期间,美国依靠庞大的监听系统,不仅能听到当时苏联所有的密码通信,还对苏联当时的军事装备都了如指掌。除了日本的楚边基地,美国国安局还在三泽、关岛、阿留申群岛等地设有7部“象栏”,这些“象栏”共同为美国国安局默默工作。冷战结束后,由于种种原因,楚边基地没有被拆除,在对朝鲜及中国等地区的监听中继续发挥重要作用。

法国一项调查显示,全球每年的通话时间大约是1800亿分钟,而在这其中,有10%的电话都被美国国安局的特工监听过,尤其是各国的政府官员。美国国安局局长基思·亚历山大曾经说过:“没有哪一国领导的声音没在我们特工的耳朵中出现过。他们不是在办公室打电话时被窃听,就是在访问美国期间被监听。”

4.不惜巨资打造情报网,美国全方位监听中国

据统计显示,全球10%的电话都被美国监听,而发展迅速的中国,自然就是美国国安局的重点监听对象。但是,很少有人知道,在布什的带领下,美国安全局对中国的监听已经到了无所不用其极的程度。众所周知,很多部队对手机的使用有严格的限制。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规定呢?其原因众多,但是最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为了保密,因为美国无时无刻不在用它的“耳朵”监听着中国。

在数十年间,美国不断地对其他国家进行监听,其间谍几乎是无孔不入。更加让人想不到的是,除了各国的领导人物、政治人物之外,就连德兰的修女也难逃被监听的命运。美国安全局曾经爆出过很多关于情报的丑闻,其中最让人震惊的就是苏联大使馆的窃听事件。

当时,美国一名双重间谍爆出惊人内幕——美国在20世纪80年代曾派特工潜入当时负责修建苏联驻美使馆的建筑商中,趁着职务之便,在大使馆的地下挖了一条秘密通道,并在隧道中安装了各种窃听工具,以此来监听大使馆的一举一动。

虽然这个大使馆后来变成了俄罗斯大使馆,但是这条秘密隧道在被间谍爆出之前一直在使用。除了对苏联进行监听之外,美国对中国的监听也从未间断过。从美国国安局于1952年成立以来,刺探中国的情报一直都是国安局的首要任务。美国著名情报史学家切尔逊曾说过:“美国用来窃听中国通讯的方法很多,从海底到地面无所不有。总的来说,美国花费了数十亿来监听中国。”

美国刺探中国情报的最有效手段,就是通过窃听站拦截信号。许多跨太平洋通讯光缆经过的地方都有美国的窃听站,并且大多数光缆都是以美国为起点或终点的,即便光缆不经过美国控制的领域,信号也会被窃听。也就是说,从中国打出的电话,或者是从外国打到中国的电话很容易被监听,而这些电话如果是通过中国自己的卫星传送的,美国就可以靠日本北部的航空基地进行窃听。此外,国安局还发现,利用北极上空的卫星,美国可以随时窃听其他国家的手机信号。

美国花费巨资,不分昼夜地窃听中国情报,就是为了了解中国的战略信息,包括国防信息、军事信息以及武器装备的研发情况等。而美国探听中国等国家的信息,主要依靠的是国安局的全面监听系统。

最让人熟悉的是梯队系统,这个系统是国安局正在使用的监听网络,在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和英国都设立了监听点。据资料显示,1984年,伦敦和华盛顿同意设立这个网络,而美国一直否认这个系统的存在,但是,已经公开的国安局文件证实了它的存在。而且,梯队系统监控能力之强让人吃惊——它利用美国的卫星网络截取电话信号,在同一时间记录千千万万的电话通信,然后利用搜寻功能,找出自己想要的信息。虽然有些国家与美国一样有监视电子邮件和互联网活动的权利,但是美国截取计算机信息的方法更为简单、快捷。先进的偷听技术让人可以在计算机键盘上放置一个偷听器,这样就可以监视使用者按进的键码,因为按每一个键都会发出不同的声音,只要把这些声音转化成字母,就可以知道使用者的文件内容。

简·泰伊,一位不到50岁的女少校,美国国安局的网站只在一些文件中公开过她的名字。关于她的身世与来历,只是简单地有所介绍:她曾经获得电子工程和数学博士学位,能看懂中文、说一口流利的汉语,甚至还略懂粤语。据相关文件显示,泰伊在就职仪式上曾立下誓言:“我将全力以赴地保卫我们国家的安全。”

事实上,泰伊保卫国家安全的方式很简单,就是监听中国。库尼亚监听站是1941年12月日本偷袭珍珠港之后,美国耗资2300万美元建的一个代号为“孔洞”的建筑。从建成那天开始,它就成为了美国情报部门的一个重要环节,并在20世纪90年代,被归为美国国安局所有,成为夏威夷地区的行动中心。当泰伊进入库尼亚监听站时,里面已经有了两千多名和她一样的特工人员。在这座监听站中,有两套先进的监听系统:一套是用来监听汉语信号的系统,主要是针对中国与其他国家的长途电话;另一套是截网系统,一旦发现网络信息中含有敏感字眼,就会主动保存信息。

在这其中,泰伊充当着一个重要角色,即世界各地的美军监听站的中国情报总协调师。也就是说,所有地方收集到的中国情报,都会被送到泰伊这里来。据说,美国在其他很多地方都设有专门针对中国的监听站。

近年来,随着美国对中国情报需求量的增加,库尼亚监听站的工作压力也越来越大。美国国安局在2008年增加拨款3.18亿美元,增建了一幢占地70亩的新情报大楼,并于2010年完工。完工之后,库尼亚监听站的特工队伍又增加了700人,以对中国展开更加全面的监听。在库尼亚监听站严密监听中国越洋电话的同时,在太平洋深处,还有一艘潜艇也在进行着秘密工作。它的任务就是窃听处于太平洋底部的海底光缆,而其中通往中国的海底光缆,是它监听的重要目标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