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领袖判断力
25427200000006

第6章 开发你的推理能力

阅读源赖朝手稿的部分章节时,人们都不由得想起一段话:在人类世界里没有彻底完成的事物,因为每件事的停止都是为了再次的开始。

他是这样说的:

多个世纪以前,有一些思想家为推理女神建造祭坛。他们弃绝了一个神,又去寻找另外的神来取代她的位置。

如果有人建议我建造一座将我的忠诚与某种感情综合一身的神庙,我会建造一座决心与理智的神庙。这两种特质凌驾众多特质之上,因为这二者一定会处于正义之神的庇护之下。

在接下来的内容里,他会一次又一次强调不断推广对理智之神崇拜的必要性。他继续讲道:

推理的能力是个神,吸引着全世界的神明簇拥着它。其他神明固然重要,但却都屈膝于它。

在配做偶像的神当中,有一位神应当受尊崇,因为这个神的地位与众不同。

这个神就是判断力,理智由判断力而生,同时判断力又一直是理智的忠实伙伴。

事实上,控制力发挥作用保护理智,对抗其他处于显要地位的角色,也对抗由于私心而产生的邪恶倾向。

判断力促使理智遵循一些原则,而这些原则的公正性是判断力所认可的。同时,判断力能够使理智远离那些被认定为荒谬的事物。

在作决定的时候,个人的私心要么不理会决定,要么会把非逻辑的结论粉饰得特别美好。

在作选择的时候,判断力是推理的盟友,因为选择可能会受到个人偏好的影响,或者因为非逻辑因素的干扰而更改。

理智会遵循一定的规律,所有这些都可以归结为一种因素——判断力。

这个陈述可以通过打比方的方式阐明,我们可以将事实比做一个扇形图,扇形图各部分都趋向中央一点,这一点是固定的。

源赖朝将箴言以图表的方式表达出来,我们需要忠实地效法这种设计。

源赖朝解释道:

在这个象征性的扇子中,我们必须真正理解追求知识的经过,还要研究它们象征意义上的发展过程。

所有这些特质都来自判断力,它们紧密联系,相辅相成,彼此辉映。

尽管这些特质都有其自主权,但还是密不可分的,像这个象征性的扇子一样,如果其中一部分扇面缺失了,只剩下个残缺品,那么开始属于扇子的命运就要改变了。

因此,以判断力作为推理的原点开始,首先是感知力。

感知力是外在的事物带给我们的感觉。尽管感知力牵涉到所有感官,但是最基本的还是视觉和听觉。比如说,品尝一种水果。同样,看风景也是一种感知。听歌也是感知。

总而言之,一切呈现给我们的事物,都需要我们运用感官来接触,这就是一种感知;否则就不是感知,是主观的开始。

这是推理的第一步。接下来是记忆,没有记忆什么就都无法证明了。正是由于记忆,我们才赋予理智新的原动力。

我们可以感知眼前的事物,并且联系从前发生过的事情,作出合适的判断。没有记忆我们就不可能作出精神层面的比较。虽然曾经经历了相似的感觉,但是,如果不让我们作出仔细的检查和区分,我们也很难看清所感知的事件实质。

记忆是逝去时光的重现,这正好可以让我们认识到存在的真正价值。

正是由于保留了对事物的记忆,我们才可以再一次唤起记忆然后对这段记忆作出个评价。

人们在感知事物和回忆往事以后立即就产生了想法,而对往事的回忆往往是自动地在我们的心中产生。

这就是一个想法产生的开始,一个想法是由一系列结果引起的。

想法凭借与事实一致的回忆,根据想法产生者的智力水平以及回忆事物的重要性而定,联合了对现实的感知、对过去场景的再现,或多或少还有些延伸拓展。

但是一个想法很少孤立地存在。一般是一个想法会引出另一类似的想法,而这些类似的想法都是围绕着最初的想法展开的,就像是一群同类的鸟儿都向着同一个地方飞。

想法是智力生命体的表现,思维在人类的大脑里,就像心脏在胸中一样永无休止地跳动。

思想使人和动物区别开来,动物只是凭着本能引导自己的生活。

然而必须承认,本能对于这些低级生物而言,可以算是一种人们无法解释的思想。在这种思想中,回忆的过程被省略了,只通过肉体的欲望表现出来。

但是对于有智力的人类而言,思想是上天的恩赐。思想帮助人们从庸俗和有限的见解中解脱出来。

当感知力、记忆力和想法联合构成对事物的判断,为了在广阔的想象领域中加速新思想的产生,内心活动就变得尤为必要。

道德方面的怠惰是所有缺点中最可悲的,这个缺点会阻碍心智成长与个性发展。

在理解力方面,道德方面的怠惰是判断力的敌人,因为虽然自愿承认推理能力的存在,却不愿作出必要的努力来释放真理,形成个人的观点。

庸俗的行为大抵是思维惰性的标志。经常看到一个拥有高等智力才干的人犯错,而一个智力平庸的人却可能坚持努力。漠不关心的态度是正确判断的拦路虎。

判断力需要敏捷的理解力,理解力表现在看法可支配性上,尽管这种看法产生得相当缓慢,但是却可以长期明显,其原因是那儿存在一种希望,事情的真相一直都围绕着这种希望进行。

在扇面的第五部分是推理的特质,推理能力来自判断力,是作出判断最可靠的基础。

通过推理,我们能够完美而准确地解决各种相关的问题。

我们可以通过抽象大胆的意外事件、依赖事实的相对关系成功发现真相,其实很多这样的表象都能够反映事实。

推理能力是对精神弱点的补充和支持。它有助于辨明某个时间的真正意义,发现各样可能性,甚至有助于巧妙避免对错误的恐惧心理。

后面我们有更多机会谈到推理,因为源赖朝使用大量篇幅论及这个问题。我们会在以后的章节里继续看到他对这个话题的深入讲解。我们也会继续研究这个判断力扇形图。

他继续说道:

远见,可以被人恰当地看成开发判断力不可或缺的因素。

远见的能力总是与判断力为伍,有助于判断力观察和技巧方面得到提高。

一个人不能随波逐流地想象,而是要有预测和推理。

大多数人将远见和推测混为一谈,人应该分清二者的区别。

最重要的是,我们应该不再做那些曾经做过的不愉快的事情,避免重蹈覆辙。

远见会产生影响,作用于将来事件,通过建立一种实际事件与未来事件的类比,然后对现有规划进行肯定或者否定。

值得注意的是在展开的扇形中,这些能力所占的比例一个对另一个来说都是逐层递减的,而且我们能证明所有先前提到的扇面上的特质与我们现在提到的都是同时发生的。

为了预见灾难,对曾经发生灾难的感知力——视觉或者听觉方面的感官资料是十分必要的。

我们已经保存了对曾经发生灾难的完整记忆,因为正是复原后的感情引导着我们的思想。

这些相同的想法扩展开来,形成一组和谐相称的想法,这些想法都与争论的事物有关。

那些存在于时间中,里程碑一样的记忆,以及那些在往昔的感知中与现状关注的范围里消逝的事,我们头脑在回顾这些记忆时会更加活跃。

推理能力,源于这些头脑里不同思想的斗争。推理能力使我预见到,具有相同本质的情形会引起一些与我们已经提到相类似的事情。

我们只是匆匆概述了感觉概况,这种感觉对每个人来说是如影相随的,为的是解释我们正在讲述的先见之明是如何形成的。

现今的事件与过去的事件具有相同性,再将现今的事件与一组同样的结果联系起来,使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因为过去的事实与现今的问题是一致的。

先见之明是不活跃的,在先见之明和预防措施之间有差别,这个差别与理论和实践之间的差别是相同的。

预防措施则十分活跃,先见之明标志着预防措施的第一次出现,但是不会停下来,直到预防措施使先见之明有了成果。先见之明固然是好的,但是预防措施却更难能可贵。

然而,预防措施行为的第二部分,要在使大脑注意到决定行为的第一部分思想之后实现。

为了理解这个微妙但是很重要的不同之处,区别开来两个不同的观点,这位老贤哲为了我们举了一个例子:

我们来假设,在春季的美好一天,一个人要去远足,这个远足将持续到第二天黎明。

如果他有判断力,就会对自己说,远足回来的时候不会有太阳,春天的晚上通常很冷,这是不变的规律。

这就是先见之明。如果他充满判断力,想到了所有的结果,那么就会推理能力大增。他会想,为了避免受到温度变化的影响,最好带一个披肩。

即使会有太阳的照射,他也会毫不犹豫地用这个附属品装备自己,实际上这将对他有极大的帮助。

这就是预防措施。

这种特质对于推理能力的形成是不可缺少的;因为除了有必要对某结果有预见之外,如果不可能消除这种预见,预防措施还要指导做事的过程。

推理是发展的艺术,就最高程度而言,猜测源自于推理。

人们通常会误解“推理”的确切含义,人们很少给予推理应得的重视。

人们很容易认为推理的恩赐是属于每个人的。也许吧!但是基于公平和真实的原则来说,推理是被赐予判断力的头脑才可以表现出的行为。为了得到美好的成果,很有必要去加深“精确推理”这个词的印象,依靠考虑中的事物而产生的思维发散,之后去预见下决心坚持的成果。

最重要的是避免满足于“大概”,在“大概”虚假外表下面隐藏着很多陷阱。不让自己说废话,如果你被灌输了一脑子所谓的“民间智慧”,那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这些民间智慧大概是基于一种世俗的观察而得来的观点,是好几代人共同的产物。高度重视这些看法显得十分幼稚,但是如果一个人完全无视这些忠告又一定会后悔万分。

过分博学有时对基于判断力的理智是有害的。尽管有人完全赏识科学,又认真钻研科学,可是他仍旧会将属于人的因素带到他的知识中。

由于这个原因,有些基本的真理在不降低重要性的情况下,修饰着日常生活。

基本真理之中有一些发展比较仓促,有一些发展缓慢。

要进行推理而不违反判断力法则,就必须考虑时间、地点、环境和所有可能逐渐削弱推理重要性的意外事件。

在复习了所有这些词条之后,我们应该和源赖朝一起走到这个基本扇面的最后一部分,就会找到判断方法。

这是精神特质的象征,它被称做信念。这种心理运作存在于很多思想集合在一起的过程中,这些思想的相对特点就由此决定下来。这一心理推动事态到达了推理的边缘,这就是事情的结果。

原因应该默认判断的立场。在注意到这些原因以后,判断才会确定事物的特性;我们利用说明性的原则得出结论,也通过判断和评估对想法进行分类。

判断都是非肯定即否定的。不可以摇摆不定或者保持中立。在最后一步,判断会作为一个观点,自行得出判断确定事物本质。然而,有时这要限制在一定的情况下,比如它所依据的原则不够充分确定的时候,判断因此在形式上或者本质上会变得易受变化的影响。

不违背判断力的法则也有可能建立判断,这些判断的条件随着原因的变化而改变。

但是,判断力需要提前预见这些不同影响的情况,而且要在宣布判断的时候提到这些可能出现的情况。

我们已经谈到了这位哲人所描述的象征意义上扇面的最后一个部分了,但很多次要的特质可能游走于这些扇面之间。

但是忠于他的说明性方法,首先他希望向我们指明其中明显的界限,而且通过教授我们组成判断力所不可或缺的特质进步和发展来阐释。

他也希望向我们讲明,如果这些特质不按照能显示自己的秩序联合在一起,这些特质的价值就会减少。

他说道:

即使我们拥有了全部的特质,但是,如果扇子的聚合点部分全部都坏掉了——那些东西都变成什么了呢?在一段时间内,基本上很短时间,如果系着扇子的线松开后,因为缺少根基上的和谐与平衡,扇子就松散开了。

不久之后,其中的一个扇叶就从扇子上脱落下来,残缺不全的扇子就被扔到存放无用之物的角落里,那里的东西都是因日久或者废弃而变得腐朽不堪。

对于我们刚才列举的特质也是一样的道理。只要它们仍然与判断力这一中央点保持连接,就能结实漂亮地挺住,继续滋润着我们的心灵,在生活里创造和平的氛围。

但是,如果连接点停止系牢这些特质,不再将这些特质联系在一起,不再防止这些特质分开,没有了这些次要特质的保护,我们就会看到主要的特质将变得支离破碎。曾几何时我们也想再次激活这些特质,但是特质之间存在着微妙的隐情。为了使我们的好感与幻想中的骗人假象和谐一致,至少,如果我们不让自己被自负的谬误言论所吸引,我们应该首先告别这些特质。

和在其他例子里的结果一样,我们之后会变成错误与无知的受害者,因为判断力才是真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