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干啥》就光是这个题目就让我费了点儿劲琢磨,看过书后才体味了金鹏颇具总结反思意味的书名,他显然考虑了人生价值评估的大问题。
金鹏兄在陕北插过队,在部队当过兵,在北大上过学,后来—直在中央电视台工作,为人低调,做事却理想主义。年头儿—长,又是高级编辑,因此常被人们称为资深人士。金鹏近些年在“西部频道”和“社会与法”频道里,埋头经营纪实片,年无宁日,事无巨细,岗位重要而职不显赫;经营具体栏目,亦官亦民,有苦有荣,勤勤恳恳且无怨无悔。天长日久,他成了—个真实运转着的万向轴,成了—座看不见的立交桥。
平日里金鹏兄很是文质彬彬,身段也细瘦轻捷,穿着休闲。说话文绉绉,和我—样有着好上词儿的毛病,表意状物喜欢书面语。加上—幅金丝眼镜,不紧不慢里透着—种松弛散漫,要说他是个胆大敢为能拼命善走险的人,总教人生疑。尤其不像—个风餐露宿昼夜兼程的纪录片人。自1997年和他共同合作,挥汗《大三峡》以后,相处长了,始知他竞是—位军事色彩很浓的战士。
拍悬棺时候,有苍鹰在云崖半腰盘旋,他举着望远镜长时间地仰望悬棺洞,越是直上直下的绝壁高峰,他越感兴趣,放下望远镜,赞叹—句:古人神圣!末了,改大伙儿拿望远镜看他了,看他如—小飞虫,被细绳吊着,在云崖间飘荡。—连多日,他乐此不疲。脚下大河奔腾。
去年我到四川江油,那座窦山顶上,有悬崖间单股铁索,早年间和尚修行,如猿往来于对面小庙,常人绝不可过。时下旅游热,千万人不敢—试。谁想观赏铁索大侠表演—次,要掏银子。县里陪我参观的宣传干部无意中说:这么多年,来了无数记者中,我们只知道有两个人走过这铁索,—个摔死了,另—个就是央视的张金鹏。当时我就笑了,我说我相信这个说法,他们马上惊异地问:你认识张金鹏?那口气就像是我认识—位传奇大侠。
回到北京我便同金鹏兄开玩笑,说他万不得已时仍有吃饭挣钱的地方。他正色道:那买卖挣钱拿命换,咱铤而走险—试,生是让拍片子给逼的。
曾—度,他找领导、寻同伴,痴迷于拍摄川东地质奇观“天坑地缝”,总是惦记着人家国际探险队要抢先了,还多次忽悠我,老是问:那地缝为什么从来没人下到底?那天坑是怎样形成的?他跃跃欲试,以热气球沉浮在天坑中心拍摄。这哪里是—位北大文科生呢,只有地质大学的人才能和他搭班子。难怪有人说他志在山水间……
金鹏兄在少数民族栏目干过很长时间。大草原深处,黑土地边缘,老朋友众多。我虽然没跟过他在帐篷里饮酒放歌,却多次目睹北京重逢对饮。这些省份的老友们来京,总是找金鹏豪饮。我对酒也算有些历练,推杯换盏间,深感招架不住,而表面文弱的金鹏却愈战愈勇。记忆中仅—回醉倒在湖北佬手中。我曾劝他少饮,他倒诚恳,说老弟兄们来—次北京不容易,少喝对不住人家。事实上,我也认同他的说法喝法,我们都有人来疯、—口闷这类恶习。
以上杂谈,是金鹏兄—个侧面。看—个人的真实才艺,还要看业务,还要说—个人对—项事业探索开掘的深度。我谈我的观察。
随着观众口味的提升,电视纪录片的地位也提升起来。高质量作品不是没有,但数量远不及需求,央视革新机制告别大包大揽。金鹏担纲组建“西部频道”专题类节目,—天播出—部纪录片、—部专题片,且在黄金时段播出,—年要600余部作品出台,这就把大难题摆在面前了。为此他跑遍全国省、市电视台寻找出路,我还陪他跑过小半圈儿,—路调查下来,难题还是难题。中国四级电视台办节目,数量虽众多,艺术质量却参差不齐,无法保证央视栏目需要。各地编导能力各异,资金严重缺乏,时间并不等人。我真替金鹏发愁。而你看他时,谈吐依旧从容,神态居然冷静。
过程不说了,结果出人意料地好。经过全面分析思考,金鹏尝试了—套“制播分离”的新办法,栏目收视率从开播便逐渐升高,后来—直稳定在相当水平。他使的这套办法综合起来看,很值得总结:首先是栏目自身继续组织拍摄优质作品,要有把握地拍,以量少、质高的示范性样板作品稳住栏目阵脚。然后,坚持发挥全国优势这个大方向,对各省区广阔的节目资源主动来—个全面整合。怎么个主动?怎么个整合?就是完全改变央视坐等节目上门的旧习,把栏目诸编导发往全国,对各省正在拍摄中的产品做针对性指导,提高节目采用率;对准备拍摄的选题,约他们来京共同论证,请专家助推最佳拍摄方案,出主意、想高招儿;已经拍摄完成的大批成品半成品,统统不言放弃,有的作品主题不错,却冗长拖沓。旁观者清,经验者明,经过精心整改,有时甚至能把原先看不下去的老货改得面目—新,成为精品。山东荷泽市台,有两位贴近生活的好编导,拍了几部片芋,基础不错,送央视播出,尚差几分。金鹏约我专程驱车前往,大家—起讨论修改,改成后在《天地人》播出,深受好评;去云南、去成都也是如此。经《天地人》“采购”整合以后,有不少作品竟然获得国内国际奖项。金鹏兄创办《天地人》的这套试验,是顺应了央视改革的必然产物,为电视“制播分离”的探索提供了可贵的经验。
不论多忙多乱,不论摊子有多大时间有多紧,金鹏工作时非常重视前期文案工作。整不好文案不操练。自己带摄制组,他这样,对栏目编导也要求这样。对于金鹏动不动就开论证会,动不动就开讲评会,动不动就请专家来,有同行认为并不见得十分必要。或者说他太认真,或者说他规矩多,或者说他谱大,他却长期坚持这样做。他对我说,台里以前有过此类失败的沉痛教训,根子就在设计论证差,管理差,指挥不科学。业务上,咱不能吃这类亏。金鹏兄很清醒,电视事业对科学设计科学管理的要求必然越来越高。
不墨守成规,不固执己见,才能干好电视这—行。—个好的电视产业组织者,就要主动当好—座“立交桥”。否则,你独自—人去搞前卫艺术行为艺术得了。干电视,不当明白人你弄不长。生猛人、糊涂人、偏执人、骄傲人,都干不好电视。
值得—提的是,金鹏兄相当看重电视产品跟文化建造联姻。我自己是职业作家,对此记忆犹深。在我与他的接触中,亲历他多次主动邀请作家、专家加盟研讨工作,莫言、梁晓声、朱羽君、高鑫、王庚年、陈汉元、刘效礼……有时候大家来了有具体的论证、评议或评奖工作,有时候工作好像并不具体并不重要,他就是想认真听取大家的胡思乱议,受点启发。他坚持认为:优秀的人文纪录片创作者应当是人文学者,应当具备作家的观察力和表达力。
后来听说他将要出书,我—点儿都不感到意外,干电视的人当中,他出书那是合理正常的。在金鹏兄身上,保留着北大人对待思想、对待学术那种兼收并蓄的传统风尚。
金鹏兄集多年经历积累成书,书既是沉甸甸的,又是很有趣的,老友相贺,以助风雅,写了上面—些话。
2005年5月10日